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巴布亚新几内亚日全食的地磁场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1983年6月11日日全食的地磁场效应,我们在巴布亚新几内亚的莫尔兹比港(Port Moresby)进行了地磁观测。经过资料分析,在消除当天的正常日变化和干扰变化后,日食效应比较明显,水平强度减小(-3.6±1.2nT),磁偏角偏东(0.6′±0.1′E)和垂直强度增加(5.0±1.1nT)。证实了日全食引起地磁场强度和方向的变化,与食分、食甚持续时间、太阳高度角(即日食发生的地方时)和季节有关。  相似文献   

2.
拉萨地磁台是我国海拔最高的一个地磁台站。其海拔高度为3655m,位于东径90°02′10″、北纬20°38′10″的地方。该台始建于1956年10月,1957年7月1日正式投入观测。台站系拉萨河谷盆地中央,2m以下为砾石冲积层,地面地磁场梯度nT/m,分布较均匀。拉萨地磁台自建台至今已有近30年的历史,取得了较连续可靠的地磁观测资料。为摸清这一特殊地区地磁场的变化规律及特征,本文利用拉萨地磁台1957年—1974年已正式出版的1—18卷《地磁观测报告》资料,以及1975年—1984年部分绝对观测仪器直接观测的资料(此时间内没有正式出版的《地磁观测报告》)对拉萨地磁台单台地磁场的长期变化,以短期变化日变幅的资料作个简单的统计分析。统计结果表明该台地磁场的长期变化,处于一个转折的时期。日变幅的变化大体呈现以11年为周期的变化规律并受太阳活动的控制。  相似文献   

3.
广东省地震局地磁项目测量组分别于2010年和2015年对香港国际机场磁罗经校正场(CCP)地磁场总强度F、磁偏角D、磁倾角Ⅰ进行了科学、规范、准确的地磁绝对测量。利用肇庆地磁台高精度的数字地磁观测资料,将香港国际机场磁罗经校正场(CCP)内各个测点在不同时间的测量数据进行了通化处理。根据2010年和2015年的地磁测量结果及香港地区历史地磁观测资料,通过初步研究可以看出香港国际机场地磁场F、D、I三要素时间变化特征及变化趋势与肇庆地磁台长期观测结果基本一致。香港国际机场地磁测量不仅是项严谨的工程项目测量任务,它还为香港地区地磁场变化的研究取得了第一手宝贵的观测数据,具有一定的地磁学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4.
本文总结了发生在中国境内的十次日食电离层效应的观测结果和理论解释,是已发表的讨论日食地磁效应的姊妹篇。从1936年6月19日到1981年7月31日的十次日食跨越了近半个世纪。本文讨论了下述问题:(1)各次日食的f0E、f0F1、f0F2的变化;(2)电离层温度变化与暂态现象;(3)日食与E及扩展F层;(4)日食电离层效应与地磁日食效应的比较;(5)对今后开展日食工作的意见。本文主要论述我国学者的九次电离层效应的观测结果,不包括由于抗日战争中断的1941年9月21日的日食电离层效应的观测结果。  相似文献   

5.
宋成科 《地震工程学报》2021,43(5):1037-1044
分析距离九寨沟MS7.0地震震中分别为65 km、254 km和238 km的松潘地磁台、成都地磁台和天水地磁台2017年连续观测结果,发现九寨沟地震前,松潘地磁台出现异常变化,主要表现为2017年5月开始,松潘地磁台长时间垂直分量累积变化量达40 nT。短时间内也存在地磁场突变,最高可达10 nT,而成都地磁台和天水地磁台地磁场无明显异常。通过对观测数据的详细检查发现松潘地磁台很多观测日的最后一个观测值与后一观测日的第一个观测值相差超过1 nT,因此认为九寨沟地震前观测数据的异常是由观测系统异常导致。对三个台站地磁场垂直分量日变化的统计分析发现垂直分量在不同时段相关性保持一致,说明地震前短时间内不存在地磁垂直分量的明显异常变化,三个台站地磁场日变化的差异是由地下介质性质不同导致。岩石圈磁场在震中西侧区域出现正负异常交替现象,这可能与九寨沟地震的孕育有关。  相似文献   

6.
IGRF1980的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鉴于国际地磁场模式中没有应用到中国的地磁观测数据,要把国际地磁参考场(IGRF)作为中国的地磁背景场,那么地磁场各要素在各地区的差别是怎样呢?为了弄清这个问题,以利大家实际的应用,本文采用了几个方面的地磁观测数据与IGRF1980基本磁场(MF)、长期变化(SV)模式的计算值进行比较。(1)利用地磁台的年均值和年变率与IGRF1980模式的计算值比较;(2)利用1980.0中国复测点的观测值与其比较,(3)1980.0中国地磁场模式与IGRF1980的MF和SV模式相互比较。  相似文献   

7.
一、概况观测地磁场的变化,约自十五世纪开始,利用简单的仪器观测磁偏角和磁倾角。1785年库伦(Coulomb)发明了测转动惯量的方法之后,开始有了测量地磁场强度的试验。1832年高斯(Gauss)建立了测量地磁场强度的绝对值方法。此后,系统的地磁测量才在世界各地广泛开展起来。十九世纪后,地磁台由人工定时读取数值变化的方法转为使用照相的方法连续  相似文献   

8.
地磁场磁力线切割海水和电磁感应两种方式的共同作用影响着海水介质中变化地磁场的时空特征.虽然近些年的野外实践、数值模拟和理论研究都表明,海面和深海海底的变化磁场存在差异,但极少有实测数据揭示在海水介质不同深度位置地磁场的时空特征.本文主要介绍在南海西南次海盆4366 m深度处布放和回收了一个4000 m长深海地磁观测潜标的科学实验;重点分析垂直方向不同水深位置上地磁场观测记录中总强度的变化幅度及相位的时空特征.并通过建立地磁场太阳静日变化模型,将观测结果与南海周缘的三个地磁台站观测记录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地磁场总强度在深海水体的不同深度存在着显著差别.在地磁扰动较小或平静期间,深海潜标处的日变形态与同纬度邻近台站的观测结果较为一致;而在地磁扰动期间,由于所处位置处地下电性介质的差异会对感应磁场产生不同的影响,观测到的总强度在幅度和相位变化中也出现相应的不同.本文的分析结果不仅为海水介质不同深度地磁场时空特征的研究提供了科学实验依据,也为海洋磁测中地磁日变观测站的布设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9.
由于地磁观测资料在灾害预防、通讯、环保等诸多方面都有极其广泛的应用 ,所以 ,世界各国几乎都拥有自己的地磁观测台站 ,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对地磁场变化的观测更是形成了完善的台站观测网。但由于地磁场变化的全球性 ,地磁场变化的观测不可能由某一个国家单独完成 ,所以 ,在这种情况下 ,由一些发达国家倡议 ,形成了一个旨在推动全球地磁观测进步的组织 ,指导实施全球的地磁观测任务 ,这就是 Intermagnet。Intermagnet在全球拥有 70个台站 ,在英国 ,法国 ,美国 ,加拿大 ,日本有 5个数据站点 ( GIN)。每个国家地磁台站所担负的任务不同 ,…  相似文献   

10.
2006~2010年云南东部地区磁偏角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2006~2010年云南东部地区9期地磁三分量观测资料,经过日变改正、长期变化改正消除地磁场的日变化及长期变化影响,计算各期地磁内源场的曲面样条模型并剥离出地磁异常场分布,求解相邻两期地磁异常场差异获取地磁异常场的变化,并对磁异常场中磁偏角分布的变化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11.
北京地磁台的磁环境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北京地磁台建台以来,台站周边环境随着北京城市化进程发生的变化做了较详细的描述.利用几次在台站地磁观测区范围内的地磁场梯度观测资料,分析了台站地磁观测场地磁场梯度的变化情况,并对现有地磁场梯度环境进行了评估.为北京地磁台及全国其他台站,在现有条件下的地磁观测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变化地磁场预测的支持向量机建模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变化地磁场建模与预测是地磁导航、空间环境监测等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由于变化地磁场属于日地系统中的一部分,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影响,且其变化本身也具有较强的前后相关性.本文综合空间和地面监测数据,以变化地磁场地面观测数据、地方时、太阳射电流量和行星际磁场南向分量等为输入,采用支持向量机方法,建立了变化地磁场综合模型,并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在地磁活动Kp指数小于4时,预测3 h平均绝对误差小于1.61 nT.  相似文献   

13.
利用大连地震台地磁Z分量观测资料,对其日变幅度、低点时间和日变形态的年变化进行分析,由此初步总结地磁Z分量日变化的规律及特征,对识别地磁场异常变化或干扰变化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4.
深地实验室具有电磁干扰小的“超净”地磁观测优势,已成为地磁观测的新平台和研究热点.为了评估淮南深地实验室地磁环境、认识地磁总场时变特征及地下与地面耦合性,我们于2022年在地下巷道(-848 m)和地表(+22 m)同步实施了地磁总场长期连续观测,对观测数据进行了功率谱、小波谱、地磁总场变化特征的分析及与附近的蒙城地磁台比对.研究结果表明:(1)地下无(或弱)磁干扰点位的地磁环境较优越,与蒙城地磁台相媲美,适用于地磁场变化的高精度、长期连续观测;(2)地下地磁观测可有效过滤地表上由工业与人类活动等的电磁干扰,其记录的地磁总场变化与蒙城地磁台具有较好的耦合性;(3)地下磁测可清晰记录地磁总场的平静变化、不同周期磁暴、地磁脉冲等丰富的时变信息,可为地球系统科学研究提供地磁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一、前言十八世纪中叶(1722)乔治·格莱汉在伦敦发现磁偏角(D)有瞬时间的变化,引起了科学界对地磁场矢量进行长期定点监测的兴趣。观测地磁矢量时间变化的相对值当时并无困难,但测定微弱地磁场矢量的绝对值却不那么容易。1785年库伦提出观测磁棒振荡周期以推算地磁场水平分量(H)的办法,此法因磁棒磁矩(M)不稳定而使观测不准,1832年高斯用偏转观测与振荡观测相结合的办法,消去了M的影响,获得了较高精度的H测值,从而为  相似文献   

16.
利用玉树地震前玉树周围500 km范围内的地磁观测数据,采用地磁垂直分量加卸载响应比、地磁垂直分量日变化幅度逐日比、地磁垂直分量日变化空间相关、低点位移等方法讨论了震源区地磁场变化与地震的相关性,并发现它们之间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7.
本文收集了山东省南部地区1982—1990年流动地磁观测资料。应用二次拟合数学方法,分析了该地区地磁场的变化特征和区域地磁场、局部地磁场的变化。结果表明:分析研究鲁南地区区域地磁场、局部地磁场的变化与其附近地震的关系是有实际意义的。文中还指出了存在地磁变化灵敏点的可能。  相似文献   

18.
北京地磁场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北京国家地球观象台北京地震台1987—2013年地磁观测资料,分析该台地磁场长期变化和短期变化,认为北京地磁场长期变化具有缓慢上升、缓慢下降和逐渐恢复上升的形态,短期变化受太阳黑子活动强度影响,对了解北京地区地磁场变化特征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9.
利用云南中部地区的通海基准地磁台1985~2011年的观测资料,对该地区地磁场长期变化、日变幅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研究,进一步认识通海地磁台地磁场各要素的变化规律及特征,研究认为太阳黑子数与该地区地磁场日变化规律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地磁观测中及时了解地磁场日变化的扰动情况,可以帮助人们及时判断数据的可靠性,识别观测中的异常.研究地磁静日变化的预测方法在地磁观测数据分析处理中具有应用意义. 地磁日变化主要包含了地球外部空间电离层和磁层电流体系的变化信息,有静日变化和扰日变化之分.通常情况下人们利用每月中的5天静日变化的平均作为当月的Sq变化的估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