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束星北教授是江苏省南通市人,1907年10月1日生,1983年10月30日因病逝世.他生前是中国海洋学会常务副理事、《海洋学报》副主编、国家海洋局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海洋物理学会名誉理事长、青岛市物理学会名誉理事长、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学术委员会顾问.束星北教授早年赴欧美勤工俭学,先后就学于美国拜克大学、英国爱丁堡大学和剑桥大学,并做过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的研究助手.1930年获美国麻省理工大  相似文献   

2.
李明春 《海洋世界》2008,(12):63-66
这个时期,束星北踌躇满志、雄心勃勃,即使一些老耄称誉他“天下第一才子”,他也欣欣然,既不自谦,也不觉为过。心里本来就有这样的感觉。“我28岁就成了名教授,自恃有天才,恨不能把全世界的科学家都比低下去。”他自觉追逐的目标并不遥远。  相似文献   

3.
陈鸿衡  汤光信 《海洋学报》1984,6(1):141-142
中国海洋学会常务理事、海洋学报副主编、中国海洋物理学会名誉理事长、山东省政协委员、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学术委员会顾问束星北教授因患慢性气管炎、肺心病,病情恶化医治无效于一九八三年十月三十日在青岛逝世,终年七十六岁。束星北教授的追悼会于一九八三年十一月十四日在青岛市政协礼堂举行。牛力民、高云昌、赫崇本、方宗熙、文圣常、张瀛、毛汉礼、卢志忠、王远征、王彬华、刘华甫、候连三、张之湘、张立文、曾荣、陈建国、明晨、周北屏、孟尔熹以及山东海洋学院、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青岛医学院、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的群众代表和束星北教授的生前友好、学生等六百多人参加了追悼会。  相似文献   

4.
由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宋金明研究员编著完成的英文版专著日前已由德国Springer出版公司和浙江大学出版社联合出版发行.该英文专著作为浙江大学-施普林格合作出版的优秀学术专著系列--<中国科技进展>丛书(Advanced Topics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China)之一,由浙江大学和德国Springer公司共同出资建立的浙江大学-施普林格科学出版基金资助出版,德国Springer出版公司负责中国港澳台地区及国外的发行,浙江大学出版社负责中国大陆地区的发行.该英文专著是我国第一部在国外发行的有关中国边缘海生源要素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研究专著,由6章29节组成,共计101万字,662页.  相似文献   

5.
丁仲礼院士丁仲礼,第四纪地质学家。1957年出生于浙江嵊州。1982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地质系,1988年在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获博士学位,并在第四纪研究室从事研究工作。现为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所长;兼任中国第四纪研究委员会副主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地球科  相似文献   

6.
毛汉礼。一个普普通通的中国留学生,在获得了加里福尼亚大学海洋物理学博士学位后便急不可待地从加里福尼亚赶到洛杉矾买回国的船票。为了这一天,他经过了整整4年的艰辛努力。当这一天来到时,他想起了生养他的祖国:昔日的祖国战争不断,满目疮痕;而今天,中国人站起来了,伟大的祖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已崛起在世界的东方。此时,他也想起了家乡和亲人。这念头一产生竟是那样的强烈,他无法抑制自己的感情。  相似文献   

7.
院士简介     
任美锷男 ,1913年 9月 8日生 ,浙江宁波人 ,地理学家、海洋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34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地理系。1936年第四届中英庚款公费留学 ,入英国格拉斯哥大学地理系 ,师从 E.B.贝利 (Bailey)教授学习地貌 ,并兼修地质学。 1939年以“英国 Clyde河流地貌发育”的学位论文获该校哲学博士学位。 1940年回国后 ,历任浙江大学史地系教授 ,复旦大学史地系主任、教授 ,中央大学地理系教授 ,南京大学地理系主任 ,南京地理研究所所长。在国内外学术组织中 ,历任中国河口海岸学会名誉理事长 ,中国海岸带开发与管理研究会理事长 ,中国第四纪研…  相似文献   

8.
鸦片战争期间,左宗棠虽然地位低微,却密切注视着时局的发展。1840年英军进犯广州城时,他就提出了歼敌于广州的三点建议:一是扼守险要,围困敌人;二是封锁海口,坚壁清野;三是招募水勇,动员民众。当时,他的意见难以产生什么影响,直到20年后,左宗棠任封疆大吏时,才有将其思想变为现实的可能。在晚清的两次海防大讨论中,左宗棠作为朝廷重臣和封疆大吏,针对中国海防危机的日益加深和西方国家从海上的频繁入侵,在主张加强西北边疆塞防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海防思想。  相似文献   

9.
秦蕴珊,男,山东掖县人,1933年6月生,1956年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秦蕴珊研究员是我国著名的海洋地质学家。现任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所长,中国海洋湖沼学会理事长,中国海洋研究委员会主席。《海洋与湖沼》学报主编。他为我国海洋地质学科的创立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对中国陆架沉积作用和海底沉积物的类型、分布及物质组成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和深入研究,不但从宏观上阐明了沉积物分布的空间格局,而且划分出两种不同时代和不同成因的内陆架和外陆架沉积,并编绘了完整的中国海陆架沉积类型图,建立了中国陆架的海底沉积模式。被国内…  相似文献   

10.
由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发起和举办的《海洋水文动力学术讨论会》,于五月卅日至六月二日在青岛召开。参加这次学术讨论会的有全国各地有关研究、生产、工程设计部门、高等院校及山东、青岛市海洋湖沼学会,共三十二个单位,六十四名代表。在青岛的有关教授、专家:赫崇本、毛汉礼、束星北、文圣常、王彬华等,对这次学术讨论会部非常关心和支持,有的在百忙中参加了领导小组工作。  相似文献   

11.
20 0 2年 1 2月 2 4日 ,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举行隆重聘任仪式 ,聘请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大学理学院地球物理学家徐世浙教授兼职该所研究员 ,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所长刘守全向徐世浙院士颁发了聘书。这是研究所有效提升海洋地质科学研究水平 ,培养高层次的学科带头人 ,实现本所海洋地质工作跨越式发展的又一重要的举措。徐世浙院士 1 93 6年出生于浙江省台州市 ,1 956年毕业于长春地质学院 ,先后在长春地质学院、中国科技大学、青岛海洋大学任教。他在执教和潜心研究的地球物理学领域 ,进行了系统、创造性的工作。 2 0世纪 6 0年代中期 ,他根…  相似文献   

12.
20 0 2年 1 2月 2 4日 ,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举行隆重聘任仪式 ,聘请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大学理学院地球物理学家徐世浙教授兼职该所研究员 ,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所长刘守全向徐世浙院士颁发了聘书。这是研究所有效提升海洋地质科学研究水平 ,培养高层次的学科带头人 ,实现本所海洋地质工作跨越式发展的又一重要举措。徐世浙院士 1 936年出生于浙江省台州市 ,1 956年毕业于长春地质学院 ,先后在长春地质学院、中国科技大学、青岛海洋大学任教。他在执教和潜心研究的地球物理学领域 ,进行了系统、创造性的工作。 2 0世纪 6 0年代中期 ,他根据…  相似文献   

13.
金庆焕,男,1934年10月出生于浙江省临海市,1952年9月考入浙江大学,1953年9月考取留苏预备部,1954年9月至1963年5月在莫斯科大学地质系石油地质专业读完五年大学(本科)和三年半研究生,获苏联地质学副博士学位。回国后在原地质矿产部海洋...  相似文献   

14.
正他是一个立誓要把毕生最大的力量贡献给祖国航海事业的新中国航海家;他是一个能力超群的优秀远洋船长;他是开辟中美海运通航的友谊使者;他是不顾安危见义勇为的好人。他——是贝汉廷。贝汉廷(1926—1985年),原籍浙江镇海人,1926年4月23日生于上海南市。因家境贫困,靠长兄汉醒做工资助才得以小学毕业,后又进入上海中学和上海吴淞商船专科学校航海系就读。先后在海鹰轮船  相似文献   

15.
正提到"洋画师"郎世宁,我们大多会想起他的另一个身份——传教士。那么最早进入中国的传教士是谁?是在什么朝代来到中国的?这些问题因时间太过久远已不可考。但真正进入中国传教并随之产生巨大影响的开拓者之一无疑就是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了。利玛窦于1583年(明万历年间)从澳门进入广州后,陆续走遍中国的大江南北,并获得了万历皇帝的赏识,后万历皇帝于1601年  相似文献   

16.
方宗熙教授是一位从爱国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战士的科学家。1912年4月方宗熙先生出生于福建省云霄县的一个小手工业者家庭,父亲以烧窑营生。1926年,北伐战争消息传到云霄,年仅14岁的方宗熙.毅然参加了广东北伐军武装宣传队。1929年,他在云霄中学读完高中后便考入了厦门大学预科班。1936年夏,他在厦门大学本科毕业,取得了理学学士学位。  相似文献   

17.
幸福之家徐院士的家在浙江大学求是村内,家里家具很少,但格外的整洁,图书很多。当医生的爱人王愫亚笑言:我们是孔夫子搬家,尽是书。老徐是1999年从青岛海洋大学调到浙江大学的,我们当时搬家搬的主要是图书资料。说起当选院士的感受,徐院士说,院士既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责任。我是62岁才调到浙大工作的,我感觉浙大对人才非常重视。我能当选院士,我最感欣慰的是我也可以报恩浙大了。  相似文献   

18.
理事介绍     
夏东兴1939年生于河北涿州市,1965年北京大学地质系毕业,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研究员。现任该所海岸带与海港研究室主任,兼任中国海岸带开发与管理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山东省海岸工程学会秘书长等多项学术团体职务。多年从事我国海岸带考察,全国沿海173个县市都留下了他的足迹。他还曾去北美、欧洲进行合作研究和科学考察,是我国海岸科学领域的学科带头人。先后承担了国家攻关、海洋局重点、国家基金等几十项研究项目,涉猎中国海岸带变迁、全新世海平面变化、中国海岸侵蚀、海岸带灾害防治、浅海潮流沙脊、海岸带资源环境关键技…  相似文献   

19.
2008年5月19-21日,海底观测国际研讨会在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陆军召开.本次研讨会由中国科学院院士汪品先教授召集,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国家实验室和中国IODP办公室共同举办,来自国家科技部、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国家海洋局、国家地震局、中科院、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等国内十余家涉海单位的58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研讨会.  相似文献   

20.
英国一名专家近日援引新证据提出惊人学说,指中国明朝三宝太监郑和领导的船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支环绕地球航行的队伍,早在15世纪中叶之前,中国的航海家便已经发现世界上的许多地方,他们比哥伦布先发现了新大陆,比麦哲伦早100年便绕行世界一周,也比英国的库克更早到达澳洲,并一度航海到南极附近。如果此说属实,这将有可能改写世界航海和文明发展的历史。“除了中国人,还会是谁”3月4日的《每日电讯报》报道说,退休的潜艇指挥官、业余历史学家加文·孟济斯运用他的航海专业技术进行了长达14年的追踪研究。他即将在英国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