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广东南雄盆地晚白垩系古地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广东南雄盆地大凤-河南街剖面和古城-坪岭剖面上白垩统南雄组25个采点,古新统上湖组2个采点的古地磁研究,经系统热退磁及倒转检验,分析出南雄组的特征剩磁方向为D=32.7°,I=27.4°,K=16.1,α95=8.4°,N=20;显示晚白垩世时期华南大陆位于14.5°N的位置,同时晚白垩世以后华南大陆可能普发生较大规模的顺时针旋转。  相似文献   

2.
广东三水盆地晚白垩世—始新世古地磁研究及构造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广东三水盆地上白垩统三水组、古新统莘庄组及始新统布心组、宝月组的系统的古地磁研究结果表明:(1)旋转运动是该区构造的主要形式,顺时针旋转盆地拉张发育,逆时针旋转盆地挤压衰亡,发育的程度与旋转角度有关;(2)始新世该区旋转方向由顺时针旋转变为逆时针旋转,对应于太平洋-库拉板块对欧亚板块作用方向的改变,说明三水盆地的形成发育与太平洋-库拉板块对欧亚板块的作用密切相关;(3)三水盆地所在华南地块从晚白  相似文献   

3.
对广东三水盆地上白垩统三水组、大 山组、古新统莘庄组及始新统 心组、宝月组的系统的古地磁研究结果表明:(1)旋转运动是该区构造运动的主要形式,顺时针旋转盆地拉张发育,这时针旋转盆地挤压衰亡,发育的程度与旋转角度有关;(2)始新世该区旋转方向由顺时针旋转变为道时针旋转,对应于太平洋-库拉板块对欧亚板块作用方向的改变,说明三水盆地的形成发育与太平洋-库拉板块对欧亚板块的作用密切相关;(3)三水盆地所在的华南地块从晚白垩世至始新世在纬向上不存在明显的运动,一直停留在略低于现今纬度的位置上。  相似文献   

4.
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重要工农经济区,对其第四纪地质的研究对于了解该区水文工程地质、河口海岸演变和土地开发利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进一步对该区第四纪地层的划分对比提供年代地层学上的依据,我们先后对和桥、梅捻、正仪、祝塘、吴江、北坎、常州、江都八个地方钻孔的沉积岩芯进行了古地磁的研究,并对部分样品进行了放射性碳年代测定,初步建立了本区的古地磁极性变化年表。  相似文献   

5.
元谋盆地晚新生代地质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川滇南北构造带中段晚新生代地质研究”项目,从选择最佳地质剖面入手,对元谋盆地茂易-马头山剖面进行了详细的地测量,编录和多学科综合研究。作者对剖面的岩石地层学,生物地层学,磁性地层学,重矿物和岩相古地理的主要特征了简要的总结;并对第四纪下限(N/Q界限)的各种标志进讨论。在此基础上确定了元谋盆地第四纪下限为2.48MaB.P.左右,并对该盆地第四纪地层进行了划分。作者认为过去对元谋盆地第四纪地层划  相似文献   

6.
根据中太平洋柱样430的古地磁测量结果并结合柱样的岩性、生物地层学和同位素年代学的研究资料,讨论了钻孔所在海域的沉积史。结果表明,中新世中期至上新世早期(约距今1500—340万年)和晚第四纪末(约距今4万年)以采存在明显的沉积间断。在上新世晚期末至第四纪早期(约距今240—90万年)之间的沉积物中可能存在沉积间断。上述有关时期内出现的深海底侵蚀和沉积间断与地史时期南极底层环流形成和增强有关。作者认为古地磁应作为研究太平洋沉积间断的一种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7.
苏北盆地白垩系赤山组沉积与储层特征及研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石油钻井及野外地质露头等资料,利用薄片资料、扫描电镜资料、岩屑录井资料、孔渗资料及压汞实验分析,对苏北盆地白垩系赤山组沙丘沉积特征、储层岩石学特征、储层孔隙、储层物性等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沙丘作为沙漠沉积中最重要的亚相类型,以风成沉积为显著特征,具有沉积厚度大、成熟度高、电性特征明显等特点。溶蚀作用是孔隙的主要形成作用,原生孔隙很少,次生孔隙极其发育,是油气的良好储集层。沙丘沉积的研究对于油气的勘探开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雷琼地区湛江组、北海组的古地磁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雷琼地区几个剖面的北海组、湛江组地层及其火山熔岩夹层进行了古地磁学研究,对这些火山岩夹层还进行了K-Ar同位素年代测定。研究结果表明,湛江组地层的剩余磁性以反极性为主,其磁性序列特征类似于松山反极性时中、晚期的地磁场特征;火山岩夹层的剩余磁性特征以及它们的K-Ar同位素年代测定值则肯定了这些火山岩生成于松山反极性时中、晚期。北海组地层岩石剩余磁性表明,其生成于松山反极性时末期至布容正极性时早期。由古地磁和岩石同位素年代学研究确定了湛江组地层时代为早更新世;北海组地层时代为早更新世晚期至中更新世早期。  相似文献   

9.
目前东海陆架盆地的勘探形势良好,在新生界陆续发现多个油气田,但在盆地中生界尚未有大的勘探突破。为提高油气勘探效率,利用含油气系统的理论与方法对研究区白垩系油气成藏要素及成藏作用进行了分析,总结出了研究区油气成藏模式。结果表明:研究区白垩系烃源岩主要发育在基隆凹陷,岩性推测为海湾相暗色泥岩,有机质丰度高,类型好;储层主要为中―新生代砂岩,储集空间主要为原生孔隙和次生裂缝,白垩系砂岩整体为中孔中渗储层,新生界储集性能较好,并以始新统平湖组和渐新统花港组砂岩最为重要;中新生代盖层主要为泥岩,发育两套生储盖组合;受构造演化所控制,基隆凹陷可能经历了白垩纪晚期、古近纪、新近纪―至今3次生烃,其他地区只经历了后两次生烃;油气主要是通过优势输导砂体、不整合面、断裂和裂缝所组成的输导体系向周围圈闭运移;东海陆架东南部白垩系油气主要存在3种油气藏类型。本次研究结果可以为东海陆架盆地东南部白垩系的油气资源评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南海南部曾母、文莱—沙巴盆地油气资源丰富,已发现一大批油气田及含油气构造。曾母盆地南部与文莱—沙巴盆地油气的生成、运移和聚集与婆罗洲地块息息相关。婆罗洲地块地质特征复杂,自古新世开始,古南海逐渐消失,与婆罗洲地块发生碰撞,中新世开始隆升造山。在这种地质背景下,婆罗洲拉让河和巴兰河为曾母盆地南部与文莱—沙巴盆地的主要物源,发育三角洲相、滨浅海相、浊积扇相、浅海相砂岩储层;同时,压扭型构造发育,不仅形成断块与背斜型油气藏,同时具有良好的油气运移条件。  相似文献   

11.
广东汕头南部近海晚第四纪埋藏古河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GEOPULBE甚高分辨率地震地层记录的研究表明,广东省汕头市南部近海埋藏有古河曲,曲率半径为6—7.km;发育有主河道和主、支汊道。主河道宽2—3km,最深约25m;汉道宽200—1500m,深4—5m。在弯道处,主槽强烈东凸,侧向侵蚀显著。古河曲的形成在距今14kaB.P.之后,随着晚第四纪末次海面上升,在距今约12.3kaB.P.,古河曲的远岸部分开始淤浅,距今约11kaB.P.时整个河曲被淤平而消失;尔后,古河曲的近岸部分被韩江现代水下三角洲所掩埋。古河曲为古练江的一部分:从现在的练江口附近向东流去,在企望湾口转向南,再顺时针拐弯流向海洋。  相似文献   

12.
贵德盆地黄河出现的古地磁年代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源于青藏高原的黄河,其形成与青藏高原隆起有密切关系,因此,黄河上游的形成演化,对于研究青藏高原的隆升以及黄河水利的开发利用等均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和科学价值。青藏高原东北部的贵德盆地发育巨厚的新生代地层,其最上部的一套湖相沉积代表了黄河出现之前的最后沉积。古地磁测年表明这套地层的结束时代约为1.8Ma,指示黄河在本区大约同时出现,是青藏运动C幕的产物,此后至今黄河已净下切了约940m,指示本区高原的快速隆起,不支持青藏高原在中新世达到最大高度然后垮塌的观点。  相似文献   

13.
墨西哥东南盆地M区块W构造是区块的重点构造,W构造白垩系碳酸盐岩储层构造裂缝的发育程度决定了整个区块的勘探潜力。对周边已钻相似构造岩心和成像测井裂缝发育特征的统计表明,中白垩统地层有效裂缝最为发育,裂缝的走向主要为NW—SE向和NE—SW向。研究分析认为,裂缝的发育规律主要受到区域应力和岩性差异的控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盐底辟之上挤压背斜”裂缝发育模式。最终应用地层切片和曲率属性技术,预测了W构造白垩系裂缝的平面展布:裂缝集中发育在中白垩统,裂缝走向为NW—SE向,与周边钻井统计结果一致,证实了预测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4.
陇西盆地晚更新世风成堆积物粒度参数的对比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计算了末次冰期旋回陇西盆地的黄土古土壤和风成砂的粒度参数,并对图解法与矩值法粒度参数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对黄土古土壤来说两种方法所获得的平均粒径基本相同,分选系数、偏度和偏态的相关性逐渐降低,对风成砂和砂黄土来说,除了平均粒径呈较好的线性相关外,其他参数则差别很大。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它们粒度组分的分布不同所致。图解法主要反映了样品总体中主要粒度组分的粒度特征,而矩值法则反映了样品的总体特征。在沉积环境的分析和比较中,应充分考虑这两种方法的差异,并建立不同的标准。激光粒度仪和吸管法对平行样品测试的图解计算结果表明,粒度参数的变化趋势比较接近。  相似文献   

15.
利用南海西北部莺歌海盆地高分率单道地震资料,在海南岛西南海域发现了一套晚更新世埋藏古三角洲,命名为琼西南三角洲。根据钻井资料的AMS14C与OSL光释光测年结果,初步确定琼西南三角洲顶、底界面的年龄分别约为33.2 ka和45.9 ka。经粗略估算,该三角洲分布面积约2.5万km2。根据区域地质背景和地震资料等综合分析,推断该三角洲沉积物主要来自海南岛西部并向外推进。该成果对研究南海西北部晚第四纪气候及沉积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亦可为油气勘探等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6.
岩浆活动是东海盆地在形成发展过程中各期构造运动伴生的产物,由于火成岩一般与围岩具有明显密度差异,从而引起局部重力异常,但火成岩引起的异常往往被区域异常所掩盖,在重力异常图上无法识别。利用改进细胞神经网络方法对东海盆地火成岩引起的重力异常进行提取,能够突出目标异常,将水平(横向)叠加异常区分开以识别火成岩。结果表明,东海盆地火成岩发育广泛,以NNE向条带状分布为主。  相似文献   

17.
南黄海盆地是下扬子地块向海洋的延伸,区内发育巨厚的中、古生界海相地层,但目前针对海相地层的油气勘探程度还相对较低。研究区前新生代残留盆地油气勘探涉及的科学问题非常多,难度也非常大。通过大量的文献调研,对目前南黄海盆地目前的油气勘探现状进行了详细总结,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目前该区油气勘探亟待解决的一些关键问题,为今后南黄海盆地中、古生代油气勘探做出方向性探索。  相似文献   

18.
台西南盆地晚新生代地质演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构造沉降、断裂活动、岩浆活动、构造应力场等分析,认为台西南盆地晚新生代地质演化存在两个旋回,即渐新世-中中新世受南海扩张控制、陆缘主动裂陷-沉降旋回和晚中新世-第四纪受台湾弧-陆碰撞影响、陆缘被动拉张-活化旋回。  相似文献   

19.
寒武-奥陶系生油岩是塔里木盆地主力油源,尤以满加尔坳陷发育最佳。本文以基础数据为依据,主要论述该套烃源岩的成油期问题,认为寒武系生油岩主成油期为古生代,并在中新生代具二次生油特点;奥陶系生油岩主成油期为海西晚期(满加尔坳陷)和中新生代。塔北、塔中诸多高产油气田中的油气主要为中新生代所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