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目的:观察中药熏洗联合针刺治疗跟痛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跟痛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中药熏洗疗法治疗,治疗组在其基础上予足跟局部穴位针刺治疗。比较2组综合疗效、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随访6个月的复发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3%,对照组为8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VAS评分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复发率分别为9.52%、18.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熏洗联合针刺治疗跟痛症临床效果显著,优于单纯中药熏洗,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清降足少阳法针刺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48 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每组各124 例。治疗组采用清降足少阳法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颈性眩晕评定量表评分以及2组治疗后的综合疗效、复发率。结果:2组各有1例未完成3次治疗,予以剔除。治疗3次后,痊愈率治疗组为92.68%(114/123),高于对照组的76.42%(94/123);治疗10次后,总有效率治疗组为60.16%(74/123),高于对照组的35.77%(44/123),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2组颈性眩晕量表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0次后,痊愈患者复发率治疗组为24.32%(18/74),对照组为50.00%(22/4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取胆经穴为主的清降足少阳法针刺治疗颈性眩晕,能减轻颈性眩晕患者的症状,提高颈性眩晕量表评分,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筋骨消痛贴联合针刺治疗老年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肝肾亏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 例老年性KOA肝肾亏虚证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42 例。治疗组采用筋骨消痛贴联合针刺治疗,对照组单用针刺治疗,均以14 d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观察比较2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根据其临床症状和关节功能的改善评定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86%(39/42),对照组为69.05%(29/4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VAS评分、WOMAC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筋骨消痛贴联合针刺治疗可以有效减轻老年性KOA患者的疼痛、关节功能障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通督针刺法治疗卒中后丘脑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例卒中后丘脑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5例。治疗组运用通督针刺法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体针法治疗。2组均治疗28d,观察2组疼痛评估指数(PRI)评分、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现时疼痛强度(PPI)评分,并比较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3%(14/15),对照组为80.00%(12/1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VAS、PRI、PPI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督针刺法治疗卒中后丘脑痛有显著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毫火针治疗颈源性头痛的疗效。方法:将100例颈源性头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0例采用自拟毫火针“头痛方”治疗,对照组50例采用普通针灸治疗,比较2组综合疗效及疼痛评分、头痛频率、头痛持续时间。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00%,高于对照组的7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VAS评分、头痛频率以及头痛持续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毫火针“头痛方”治疗颈源性头痛能够有效缓解疼痛,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五味消毒饮加减联合地红霉素治疗寻常性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寻常性痤疮患者90例随机分成2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予地红霉素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五味消毒饮加减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2、4、6周后的皮损减少率,3个月后随访,观察2组复发率。结果:治疗组治疗2、4、6周后的总有效率分别为66.67%(30/45)、80.00%(36/45)、95.56%(43/45),对照组分别为35.56%(16/45)、55.56%(25/45)、86.67%(39/45),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后随访,治疗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五味消毒饮加减联合地红霉素治疗寻常性痤疮疗效较好,可降低复发率,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浮针刺法配合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 例LDH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 例。对照组采用电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浮针刺法治疗。观察2组综合疗效及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00%(45/50),对照组为80.00(40/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VAS、JOA评分较治疗前均改善,且治疗组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浮针刺法配合电针治疗LDH临床疗效确切,可缓解疼痛、改善腰椎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蠲痹历节清方联合针刺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湿热蕴结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湿热蕴结证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1例。对照组予以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蠲痹历节清方治疗,治疗2周后统计疗效及不良反应,比较2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红细胞沉降率(ESR)和血尿酸(UA)水平。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33%,对照组为74.19%,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VAS评分、ESR和UA水平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蠲痹历节清方联合针刺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湿热蕴结证可明显降低患者ESR和UA水平,减轻患处疼痛,无明显不良反应,疗效优于常规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壮腰通痹胶囊联合推拿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 例腰背肌筋膜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 例。治疗组采用壮腰通痹胶囊联合推拿治疗,对照组采用洛索洛芬钠胶囊联合推拿治疗,疗程均为3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AS),并比较2组综合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100.0%(45/45),对照组为97.8%(44/45),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综合疗效中“优”率为75.6%(34/45),对照组为15.6%(7/4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ODI、VAS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壮腰通痹胶囊联合推拿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疗效优于洛索洛芬钠胶囊联合推拿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小针刀联合西药治疗颈源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颈源性眩晕患者60 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 例单用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治疗组30 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用小针刀治疗。比较2组患者综合疗效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3%(28/30),高于对照组的73.33%(22/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生活质量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小针刀联合药物治疗颈源性眩晕能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临疗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运动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腰推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2例单纯使用针刺治疗,治疗组42例采用针刺结合运动疗法治疗,疗程均为14d,比较2组治疗前后JOA评分、VAS评分,评定2组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86%,对照组为85.7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JOA评分、VAS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针刺治疗有效,但针刺结合运动疗法的疗效优于单纯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三香通络饮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老年性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 例老年性高血压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6 例。对照组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三香通络饮治疗。比较2组的综合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9.13%(41/46),对照组为60.87%(28/4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各项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头晕目眩、头痛、心悸、口干口苦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组为10.87%(5/46),对照组为19.57%(9/46),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香通络饮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老年性高血压病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用西药治疗,且能有效减轻临床症状,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电针结合热敏灸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 例三叉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3 例,治疗组采用电针结合热敏灸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2组综合疗效、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7.88%(29/33),对照组为72.73%(24/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VAS评分和PSQI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电针结合热敏灸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优于常规针刺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西药常规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针刺治疗。治疗8周后观察综合疗效,比较2组症状积分改善情况及复发率。结果:2组治疗过程中各脱落1例。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1%,对照组为89.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症状积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半年后随访,复发率治疗组为14.8%,对照组为46.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西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氟比洛芬凝胶贴膏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神经根型颈椎病急性期患者64 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2 例。治疗组采用针刺联合氟比洛芬凝胶贴膏治疗,对照组单用针刺疗法,2组均治疗1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ASCS)评分、日常生活质量评分及治疗后的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87%(31/32),对照组为90.63%(29/3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VAS评分治疗24 h、72h及治疗1周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72 h及治疗1周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CASCS及日常生活质量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针刺结合氟比洛芬凝胶贴膏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有效治疗方式,在临床中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自拟双花四地汤外用治疗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 例湿疹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5 例。治疗组采用自拟双花四地汤外用治疗,对照组采用3%硼酸洗液或醋酸曲安奈德尿素乳膏外用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及复发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42/45),复发率为16.67%(7/42),对照组分别为77.78%(35/45)、37.14%(13/35),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起效时间及治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双花四地汤外用治疗湿疹操作简便,疗效显著,复发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白虎摇头针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SR)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3 例CSR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1 例)采用常规针刺法治疗,治疗组(42 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白虎摇头针刺法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Northwick Park颈痛量表(NPQ)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24%(40/42),高于对照组的85.37%(35/4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中医证候积分、NPQ评分、VAS评分治疗第1、3个疗程后与治疗前组内比较及治疗第1、3个疗程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在常规针刺基础上加用白虎摇头针刺手法能有效改善CSR的临床症状,提高近远期疗效,较单纯常规针刺方法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针刺理疗配合枕颌布托牵引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颈椎病患者100例分为2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针刺理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配合枕颌布托牵引治疗。比较2组综合疗效,治疗3、6、12个月后对患者进行随访,比较2组复发率。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8.0%,对照组为76.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针刺理疗配合枕颌布托牵引治疗颈椎病疗效显著,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中药热敷治疗颈肩腰腿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0例颈肩腰腿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7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热敷治疗,比较2组综合疗效和VAS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对照组为78.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VAS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针刺结合中药热敷治疗颈肩腰腿疼痛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左西替利嗪联合玉屏风散加味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左西替利嗪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玉屏风散加味治疗。比较2组综合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停药7d后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后1、2个月的显效率治疗组分别为87.50%(35/40)、97.50%(39/40),对照组分别为72.50%(29/40)、82.50%(33/40),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停药7d复发率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西替利嗪合玉屏风散加味治疗慢性荨麻疹,临床疗效显著,且短期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