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大坝GPS整体变形监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大坝GPS整体变形监测问题,文章设想了GPS整体变形监测方案并论证了大坝GPS监测可能达到的精度,最后指出只要选用设备,观测环境和观测方案恰当。GPS监测可满足大坝监测精度要求,实现高精度大坝变形监测自动化。  相似文献   

2.
安图两江水利枢纽属大型面板堆石坝水利工程,根据其安全监测的基本情况,采用VB研制开发了安图两江大坝变形监测信息系统,该系统可以实现两江大坝变形监测信息的科学化管理,包括:变形监测基础文档信息管理;变形监测数据的编辑、计算及统计;变形监测图形信息的自动绘制等。详细论述了安图两江大坝外部变形监测信息系统设计的基本思想、开发过程,为类似工程变形观测信息的科学化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冯蕊  何蕴龙 《岩土力学》2015,36(Z2):485-491
在深厚覆盖层上建筑的高砾石土心墙堆石坝得到迅猛发展的同时,正确地认识坝体变形规律和合理地数值模拟是不可忽视的问题。堆石坝变形的影响因素多且复杂,监测成果的分析对研究上述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以硗碛大坝的监测资料为基础,结合坝体的填筑和蓄水过程,对位于深厚覆盖层上的百米级砾石土心墙堆石坝的变形规律进行了系统分析,并与其坝高、覆盖层深度、河谷宽度等方面都具有相似性的毛尔盖大坝监测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通过分析两座大坝监测结果,对坝体的变形特性进行了规律性总结,对湿化和蠕变作用以及水库填筑和蓄水过程对坝体变形的影响有了一定认识。分析结论可为正确认识以及合理模拟和预测同类坝体的变形特性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4.
张玉龙  董泽荣  李毅  赵华 《岩土力学》2006,27(Z2):543-547
介绍了那兰水电站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监测设计布置,以两年来大坝施工期和蓄水期监测资料为基础,分析了大坝的变形、渗流、应力、应变以及面板与坝体联合受力特性,对坝体施工质量和蓄水后的安全稳定性进行了初步评价,提出了电站运行中需要关注的问题,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5.
曹学兴  何蕴龙  熊堃  刘斌 《岩土力学》2010,31(11):3542-3548
冶勒大坝为沥青混凝土心墙堆石坝,最大坝高124.5 m,坝址地震烈度高、地质条件复杂。该坝址距离“5.12”汶川大地震震中258 km,地震发生时坝区有强烈震感。坝上布置了由9台强震仪组成的强震监测台阵及埋设有较完整的大坝安全监测仪器,在此次汶川地震中获得了较完整的地震记录和其他监测资料。通过对强震监测资料及地震前后大坝变形、应力、应变及渗流渗压等方面的分析,考察汶川大地震对冶勒大坝工作性态产生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地震对大坝整体的应力、应变、渗流渗压并未造成明显的不利影响,但对大坝局部结构产生了一些不利的影响。总体而言,整个大坝在遭遇Ms8.0级大地震之后,外观无异常现象,总体运行性态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6.
某水电站蓄水前,大坝基础廊道多处出现变形渗水现象。通过对廊道裂缝发育特征及渗水点分布状况、渗水点基本特征和渗水水化学的分析,并结合变形及渗压监测综合分析,查明了廊道变形和渗水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治理措施,通过补充固结灌浆和结构缝止水修复治理后,至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陈玉民  崔绍峰  夏可政 《地下水》2006,28(3):99-101
聊城电厂水库为大型平原筑坝型水库,为及时掌握水库大坝在运作期间的水平及垂直位移情况,需在充水前后对其进行变形监测。本文详细介绍了监测过程中实施的技术方案及变形数据的.瞽理和盾量检查要求。  相似文献   

8.
刘福深  刘耀儒  杨强 《岩土力学》2006,27(4):597-600
针对当前大坝安全监测中广泛采用的回归模型欠拟合的不足,提出了基于差异进化算法的前馈神经网络模型。差异进化算法是基于种群策略的全局优化搜索算法,具有应用简单、收敛快的优点。采用该法训练的神经网络可以有效避免常规BP(back propagation)神经网络收敛于局部极小点的缺陷。将提出的方法应用于某拱坝的变形监测,通过计算表明,应用DE(differential evotntion)神经网络模型预报大坝变形的精度比常规回归模型和BP神经网络模型均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9.
基于目前灰色理论模型在变形监测中的应用,分析了PGM(1,1)模型中的参数及其求解的方法.引入人工鱼群算法求解背景值和初始值的修正项,通过人工鱼群算法求解得到模型的最优组合值.结合大坝变形监测工程实例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利用人工鱼群算法(AF)求解得到的PGM(1,1)模型的背景值参数与初始值修正项对大坝变形监测的预测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简要介绍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并基于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建立了适合于边坡变形监测的北斗云监测系统,实现了从数据采集到监测结果显示的全过程自动化。分析了相对于传统边坡变形监测应用北斗技术对边坡变形监测的优势。设计了监测系统的精度试验,分析了系统精度与定位时长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定位时长为24 h时,监测系统的水平方向的精度为2 mm左右,完全满足公路高边坡变形监测的精度要求。将北斗云监测系统应用于贵州都安高速某高边坡变形监测工程中,实现了对该边坡变形的自动化监测。监测结果表明北斗技术完全可以应用于边坡变形监测,对提高边坡变形监测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地下水》2017,(4)
李家河水库工程位于西安市东南部的灞河流域,是解决西安市东部用水紧张的骨干供水工程之一。以李家河水库大坝安全监测为例,通过设置完善的安全监测系统,得到的有效监测资料。经过整理、考证和整编后,结合地形、地质资料、设计资料和施工过程等实际情况。了解和掌握高边坡位移监测点水平及竖直位移变化、大坝坝顶及放水塔位移变形以及大坝坝顶拱冠点视准线位移变形情况;通过数据整理分析,发现并指出工程运行期坝顶及放水塔水平、垂直位移量和高边坡及电站厂房位移点可能存在的位移变化情况并提出建议,以确保大坝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基于无线通讯网络的GPS多天线监测系统的构成情况,包括系统设计、数据传输与管理、数据处理、数据质量分析和控制等。在公路边坡变形监测中的实际应用结果表明,该系统1 h测量精度已达到3.0 mm左右,既能自动连续地对滑坡变形进行监测,又能大幅度降低整个监测系统的费用,是滑坡等地质灾害变形监测的理想技术之一。  相似文献   

13.
边坡位移监测的若干技术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影响边坡位移监测精度的若干主要技术问题,认为只有选择恰当的地表位移监测基准,并对监测方案、监测站的布设和监测周期的设计等技术问题进行优化,才能满足边坡变形监测的要求。因此本文在此基础上,建议使用多种监测手段,建立立体监测系统,同时监测地表和地下位移,有助于全面反映边坡的变形破坏情况,从而为边坡的稳定性分析和滑坡预测预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重庆市万州区付家岩滑坡监测与变形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付家岩滑坡是三峡库区地质灾害专业监测预警工程二期专业监测点,监测方法有地表位移监测和钻孔深部位移监测。通过对3年的监测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各GPS变形监测点在水平向和垂向均有明显变形,其中纵Ⅱ、纵Ⅲ剖面GPS监测点变形尤为突出;各钻孔监测点变形明显,监测主纵剖面中下部钻孔变形突出。目前滑坡处于匀速变形阶段,为不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15.
冶勒沥青混凝土心墙堆石坝最大坝高为124.5 m,坝址区地震烈度高,地质条件复杂,两岸坝基条件严重不对称。大坝上布设了9台强震仪组成的强震监测台阵,曾获得2008年汶川地震和攀枝花地震的大坝强震监测记录。2013年4月20日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里氏7.0级地震,冶勒大坝距震中约212.5 km,坝址区震感较为强烈,强震监测台阵获得了此次地震较为完整的有效记录。对芦山地震主震记录进行时域分析和频谱分析,总结冶勒大坝在芦山地震中的动力反应规律,并与汶川地震时坝体动力反应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芦山地震主震时冶勒大坝最大加速度记录为47.043 cm/s2,最长持续时间为76.98 s,坝顶动力放大效应明显;芦山和汶川地震时大坝动力反应规律的差异与地震波频谱特性及大坝自振特性等密切相关。总体而言,冶勒大坝在震后运行安全稳定,芦山地震未对冶勒大坝造成明显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6.
原涛 《城市地质》2016,(1):52-56
目前国家和相关部门加强了对深基坑变形监测的重视,深基坑变形监测的监测原理和监测方法得到了一定的研究和发展。本文以北京某深基坑工程为研究对象,根据基坑周边环境、工程地质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依据相关规范并结合基坑特点制定了基坑变形监测方案,描述了基坑监测的各个监测项目的内容以及各监测点的点位分布情况,对基坑土钉墙坡顶水平位移、土钉墙坡顶竖向位移、护坡桩坡顶水平位移、护坡桩坡顶竖向位移、深层水平位移、土钉及锚杆拉力、地下水位的监测方法及监测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本基坑监测项目和方法适当,能够真实准确地反映基坑的变形情况,基坑变形存在一定的规律性,其监测方法和变形规律,对其他深基坑变形监测的实施和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7.
许昌  岳东杰  董育烦  邓成发 《岩土力学》2011,32(12):3738-3742
主成分分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大坝变形监测回归模型因子间的复共线性,然而当提取的主成分信息不充分时,主成分回归用于大坝安全预测可能失效。提出以主成分分析提取的主成分作为半参数回归的参数分量,剩余成分和模型误差作为未知的非参数分量对主成分回归进行补偿,建立一种基于主成分和半参数的大坝变形监测混合回归模型。利用某大坝实测资料进行建模分析,结果表明该混合模型能克服回归因子间的复共线性,避免半参数回归补偿最小二乘估计中法矩阵的病态性,比传统的主成分回归和逐步回归模型具有更好的拟合和预报精度。  相似文献   

18.
根据滑坡的勘察评价、治理工程设计、工程施工、防治效果评价、灾害预警等工作阶段,对变形监测成果的高精度要求,分析了滑坡变形监测的现状以及成果精度、数据可靠性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深入研究了高精度、智能化滑坡变形监测的技术方案,并在多个大型复杂滑坡和特殊高陡边坡监测中进行了实践应用。解决了常规滑坡监测难以获得高精度变形成果的问题,为滑坡变形评价、灾害监测预警等提供高效、可靠、高精度的监测数据,提出了很好的工作方案。  相似文献   

19.
滑坡实时监测就是在滑坡灾害体上实行滑坡变形动态同步的监测,从而掌握监测对象变形动态和发展趋势.向家沟滑坡是巫山县地质灾害实时监测预警示范站一个典型监测点,滑坡威胁着其上的医院、学校、居民及其下方港口码头,对其实时监测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对实时监测系统运行状态和滑坡现状进行简要评价.  相似文献   

20.
李厚芝 《探矿工程》2008,35(7):18-21
从传统技术手段、特殊测量方法和最新测量技术等几方面入手,介绍了目前三峡库区地质灾害变形监测中几种常见的方法和技术手段,同时比较分析了不同方法和技术手段在不同的地质灾害变形监测中应用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