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疆伊吾县盐池谷地草原植被较发育,本次在谷地内开展植被类型调查,施工探井揭露地下水位及在不同深度采取含水率土壤样品,通过调查与地下水位、土壤含水率测试成果的统计分析,表明谷地植被单元类型与地下水位、土壤含水率存在密切的关系,是决定植被单元交替与演化的控制性因素。为保护当地较为脆弱的生态环境,应控制地下水开发利用的程度。  相似文献   

2.
湘西洛塔岩溶水的综合开发与持续利用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洛塔以屋檐洞地下河系为主,地下水资源丰富,地表水缺乏。采用修建溶洼水库、地下河出口和岩溶泉围堰、堵地下河引水的开采方法,在深埋大于200m的地下河内开凿引水隧道,引水灌溉并供人畜饮用,取得了良好的效益。通过对表层岩溶带地下水的开发,解决了分散居民长期困扰的生活用水问题。根据区内水资源分布特点,总结出高洼堵洞修建溶洼水库;斜坡谷地堵截引水;河间谷地建立梯级电站开发水能资源;发展林业,增加森林对地下水资源调蓄能力的水资源持续开发利用模式。   相似文献   

3.
钱小鄂 《广西地质》1999,12(2):35-38
广西是我国著名的岩溶区,年降水在1000mm以上,但由于独特的地貌及水文地质条件,区内旱季人畜饮用水十分困难,特别是岩溶峰丛洼地谷地。另一方面,该区地下水资源又十分丰富,如何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就成为解决人畜饮用水乃至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4.
黔中高原台面浅覆盖型岩溶塌陷分布及影响因素浅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黔中高原台面处于贵州省第二阶梯,平均海拔800~1 600 m。具有可溶岩分布面积广,岩溶极其发育,第四系土层覆盖薄,地下水埋深浅、地下水动力条件强等特点,岩溶塌陷是该区主要地质灾害之一。文章以黔中地区岩溶塌陷调查项目统计资料为依据,对岩溶塌陷分布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为83.8%的岩溶塌陷分布在的峰丛谷地和溶丘谷地中、97.5%的岩溶塌陷分布于土层厚度1~10 m黏土中、83.7% 的岩溶塌陷分布于三叠系中统关岭组和中下统安顺组白云岩地层中、73.3%的岩溶塌陷沿活动断裂及褶皱地带分布、地下水是区内最主要的触发因素;在人为因素方面与地下水开采强度、城镇化进程等因素密切相关,且随城镇化进程及抽水活动的增加而增多。   相似文献   

5.
《地下水》2020,(4)
地下水系统的正确划分是评价地下水资源的基础,通过地下水系统理论对伊犁盆地的地下水系统进行了划分。划分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地下水含水系统划分为松散岩类孔隙含水系统、碎屑岩类裂隙孔隙含水系统、基岩裂隙含水系统和岩溶裂隙含水系统等四个一级含水系统;将伊犁谷地平原区划分为伊犁河谷平原区地下水流系统、巩乃斯河谷平原区地下水流系统和喀什河谷平原区地下水流系统等三个一级地下水流动系统。  相似文献   

6.
青海东部是一个高原褶皱山区,地势高峻,地形复杂,气候半干旱,在水文地质条件方面也有其特色。青海东部的山地与山间盆地或谷地相间排列,山间盆地或谷地大都是地下水的汇集场所,是省内工农业建设和发展的主要地区。因此,本文试就其地下水区域特征与开发利用,作一概略叙述。  相似文献   

7.
中国地下水资源演变趋势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地下水资源发生了显著变化,全面摸清地下水资源演变趋势及其影响因素是治理和管理地下水资源的基础。基于全国水资源调查评价、中国水资源公报等资料,对中国60余年来地下水资源的演变规律与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全国地下水资源量总体稳定,但区域演变趋势差异明显,海河区、辽河区、黄河区呈明显衰减态势;地下水补给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由自然补给演变为自然与人工补给并存的模式;地下水排泄结构发生巨大变异,由天然排泄逐渐演变为以人工排泄为主。海河区、松花江区、黄河区、西北诸河区等区域地下水补给排泄关系严重失衡,超采问题突出;降水变化、下垫面条件改变、人类活动干扰是地下水资源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中国地下水资源发生了显著变化,全面摸清地下水资源演变趋势及其影响因素是治理和管理地下水资源的基础。基于全国水资源调查评价、中国水资源公报等资料,对中国60余年来地下水资源的演变规律与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全国地下水资源量总体稳定,但区域演变趋势差异明显,海河区、辽河区、黄河区呈明显衰减态势;地下水补给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由自然补给演变为自然与人工补给并存的模式;地下水排泄结构发生巨大变异,由天然排泄逐渐演变为以人工排泄为主。海河区、松花江区、黄河区、西北诸河区等区域地下水补给排泄关系严重失衡,超采问题突出;降水变化、下垫面条件改变、人类活动干扰是地下水资源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研究目的】陕西省是黄河流经的重要省份,揭示黄河流域陕西省地下水资源禀赋,探究地下水资源分布特征、影响因素及开发利用潜力可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研究方法】本文以黄河流域陕西省为研究区,划分评价单元,评价地下水资源量;引入泰尔指数从人口和面积两方面评估各区域地下水资源分布差异;通过灰色关联分析探究地下水资源分布的影响因素及影响程度;利用水资源负载指数和开采潜力指数,定量评价各行政区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及潜力。【研究结果】黄河流域陕西省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为77.59×108m3/a,地下水资源分布差异较大,各评价单元中关中盆地区地下水资源人口和面积分布差异最大,行政区中延安市与西安市地下水资源分布差异最大。降水是全区地下水资源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其次为人类活动尤其农业灌溉,地表水因素对渭南市、榆林市有较大影响,蒸散发对延安、榆林、宝鸡地下水资源有一定影响。研究区地下水开采潜力指数介于0.8~2.5,地下水资源负载指数呈现上升趋势,较全国属于高负载区,各行政区开发利用潜力差异明显,开发程度较高区域集中在关中城市群,西安市开发程度最高,铜川市开发利用程度最低。【结论】...  相似文献   

10.
闫震鹏  梁世云 《地下水》2010,32(5):29-34
地下水是水资源的组成部分,是生态与环境的重要影响因素,具有资源功能、生态功能和地质环境功能。合理协调地下水不同使用功能之间的关系,加强地下水资源管理,合理开发利用和有效保护地下水资源,是提高地下水资源与环境保障能力的基础。在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突出的现实下,河南平原人口密集区地下水资源利用,尤其是城市地下水超采以及引起的环境问题和地下水污染,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从勘查、规划、利用和保护等方面据出了会弹利用和有效保护地下水资源与环境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鲁中南泰莱盆地岩溶地下水赋存特征和找水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泰安市岱岳区水文地质调查资料和实施27口钻井发现:在鲁中南泰莱盆地西部山区,碳酸盐岩裸露,崎岖不平的峰丛谷地、峰丛洼地地貌导致水力坡度大,地下水沿构造断裂呈线状快速径流,地下水非饱和,无统一水力联系,岩溶地下水分布极不均匀成为钻井取水的难点,寻找有利蓄水构造成为钻井找水关键;在盆地东部和南部靠近河谷的缓丘平原覆盖型岩溶分布区,水文地质单元上处于地下水径流排泄区,岩溶地下水丰富且呈层状、面状分布,水力联系密切,滞流形成饱水带,利于钻井开采地下水资源,但应着重关注火山侵入岩等隔水岩层的展布情况,综合分析岩溶含水层厚度、地下水水位和汇水条件。  相似文献   

12.
桂江流域地下水污染途径及防控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何愿  张颖  朱明 《中国岩溶》2015,34(4):387-394
对桂江流域开展岩溶地下水污染调查发现:流域内地下水污染源分为“三氮”污染源、重金属污染源、有机污染源三类;“三氮”污染源主要包括工业、养殖和生活三类污水、生活垃圾渗滤液、农业施用氮肥等;重金属污染主要来自工矿企业;有机污染来自工业、养殖业。污染途径主要有孤峰平原的分散入渗式、孤峰平原的脚洞灌入式、峰丛洼地的消水洞灌入式、溶丘谷地的入渗式和峰丛峰林谷地的天窗灌入式等五类。并对88组地下水样品测试结果进行多指标地下水污染综合评价,结果表明36.5%的水点为“三氮”污染,多以分散入渗进入地下水,其污染形态呈面状分布;15.3%的水点为重金属污染,主要通过峰丛洼地消水洞灌入式补给和溶丘谷地入渗补给两种途径,呈点状分布于污染场地附近;3.49%的水点为有机污染,主要为分散入渗补给途径,污染呈短线状或点状分布。   相似文献   

13.
地下水资源评价结果的可靠性探讨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地下水资源评价模型中往往存在着一些不确定性因素,而这些不确定性因素将直接影响着地下水资源评价结果的可靠性,而资源评价结果是指导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的基本依据,其可靠性对地下水资源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以某水源地为例,在简要阐述该水源地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对地下水资源评价结果的可靠性进行了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4.
焦作市地下水资源保护与利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焦作市是以地下水作为供水水源的城市。近年来, 由于降雨量的减小、河流流量减小或断流、地下水开采量的增大和地下水污染等原因, 造成了地下水位逐渐下降, 地下水资源减少。本文在阐明影响地下水资源因素的基础上, 提出了地下水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对策, 即: 防治水污染, 污水资源化; 排水、供水、环保结合的优化管理; 加强水资源价费改革; 节约用水。   相似文献   

15.
喀斯特流域具有特殊的地表--地下双重介质结构,使其地下水资源承载力与非喀斯特地区有巨大差异.本文以贵州省为例,选取了地下水资源耕地灌溉率、地下水资源开发程度率、生态环境用水率等7项综合评价指标,利用可变模糊集理论,建立喀斯特地区地下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模型,经评价得出:贵州喀斯特地区地下水资源承载力状态基本处在1~2级,表明贵州省对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已有相当的规模,但仍具有一定的开发利用潜力.最后对人口、GDP、地下水资源量和喀斯特面积与综合评价结果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得出以上4因素与喀斯特地区地下水资源承载力具有一定的关系,其关联程度大小顺序为:GDP>地下水资源量>人口>喀斯特分布面积;喀斯特分布面积对其地下水资源承载力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但随着喀斯特地区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人们用水方式的改进,喀斯特对地下水资源承载力的影响将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16.
在湖南新田县部分岩溶区发现高碘地下水,威胁着周边居民的饮水安全,查明该区域地下水中碘的分布特征及其控制因素具有重要意义。采集新田县66组泉水样和45组井水样,采用水化学图解法、主成分分析法和GIS技术,分析了泉水和井水的水化学特征,查明了地下水中碘的空间分布特征,剖析了碘富集的主要控制因素。研究发现泉水与井水中碘含量分别为2.7~92.8μg·L-1和4.15~3 861μg·L-1,其中,53.3%井水样品碘含量超过《水源性高碘地区和高碘病区的划定》(GB 19380-2016)标准中的界定值100μg·L-1。受沉积环境、pH、Eh和地下水径流条件影响,高碘地下水主要沿着一条NE-SW向的河谷分布,从峰林谷地地区到地势低洼的河谷平原地带,地下水碘含量整体随着径流条件变差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海相沉积所形成的富碘富有机质地层是高碘地下水形成的地质基础,发生有机质降解和竞争吸附的弱碱性偏还原环境是导致碘被释放到地下水中的主要因素;此外,水流滞缓的封闭地下水环境也是控制高碘地下水形成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四川地质学报》2022,(2):237-242
贵州务川县黄都为贵州斜坡槽谷地带的典型代表,区内缺水比较严重。由于受黄都阻水断裂的控制,在断层上盘一带的地下水异常丰富、水位埋藏浅,易于机井工程开发利用。通过对黄都断裂富水构造特征及机井工程开发利用地下水经验进行分析、总结,为该区及其它类似区域地下水开发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贵州务川县黄都为贵州斜坡槽谷地带的典型代表,区内缺水比较严重。由于受黄都阻水断裂的控制,在断层上盘一带的地下水异常丰富、水位埋藏浅,易于机井工程开发利用。通过对黄都断裂富水构造特征及机井工程开发利用地下水经验进行分析、总结,为该区及其它类似区域地下水开发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张家口坝上地下水10年动态分析,得出影响地下水动态的主要因素,了解到研究区地下水环境的总体恶化趋势不可避免,但可通过制定科学规划、合理开采地下水资源来减缓恶化进程,实现区域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开展张家口坝上地下水动态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兰村泉域地下水污染原因及可持续开发利用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志祥  张永波  赵雪花 《地下水》2012,(3):52-53,118
为确保兰村泉域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在现场踏勘及有关资料分析的基础上,对泉域地下水污染原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兰村泉域地下水污染与以下因素有关:(1)污染物入渗;(2)地下水开采;(3)水环境化学条件变化;(4)部分地区地下水原生本底值异常。提出了泉域地下水可持续开发利用对策。研究成果为兰村泉域地下水资源保护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