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定量预测岩溶含水介质渗透性空间分布的克立格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结合实例,首次运用克立格法进行岩溶含水介质渗透性空间分布的定量预测;初步探讨了岩溶含水介质渗透性空间变异性分析的方法、原理和步骤;通过与其它传统方法计算结果的对比,分析了克立格法应用于岩溶含水介质渗透性空间分布定量预测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2.
岩溶含水介质渗透性空间结构分析的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岩溶含水介质渗透性的空间分布具有随机性与结构性的双重性质,本文探讨了运用区域化变量理论研究岩溶含水介质渗透性空间结构特征的数学模型及多数的物理意义,并阐述了具体的应用方法。为了综合表征岩溶含水介质渗透性的空间变异特点,给出了方向综合变异指标Dv。   相似文献   

3.
岩溶含水介质渗透性参数空间最优估计的原理与方法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本文着重阐述区域化变量理论和克立格法在岩溶含水介质渗透性分析中的应用,并对岩溶含水介质渗透性参数空间最优估计的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西南岩溶地区不同含水介质地球物理勘查技术   总被引:7,自引:7,他引:0  
武毅  孙银行  李凤哲 《中国岩溶》2011,30(3):278-284
针对西南岩溶地区表层带岩溶水、管道型岩溶水(溶洞、暗河、管道等)、构造裂隙岩溶水等不同类型地下水赋存介质特点,通过适宜的地球物理方法使用条件以及找水特点的分析,提出不同含水介质中寻找地下水地球物理勘查要解决的地质问题、拟采用的综合物探方法,分别总结出了它们的电性参数(或曲线)的响应特征,形成了不同含水介质的地球物理勘查技术组合方案。最后通过实例验证其实用性,并对在西南岩溶地区地下水地球物理勘查工作中积累的技术经验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5.
梁永平  时坚  张良  刘德深 《地球学报》2003,24(2):167-170
陕西渭北地处鄂尔多斯南缘,分布大面积的古生代碳酸盐岩,由于东西部所处地质背景不同,岩溶地区含水介质特征以及对应的地下水赋存、运移、循环特性存在极大的差异性。通过对东、西部岩溶含水岩组的结构组合特征、地质构造特征以及地球化学背景特征的深入对比,分析了对岩溶作用的影响,揭示了造成两地岩溶地下水赋存特性差异性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6.
中国北方岩溶含水介质研究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岩溶含水介质是决定岩溶水文地质系统功能的最基本要素,是水文地质工作者长期关注的问题之一。本文把碳酸盐岩岩石学的现代理论同岩溶学、洞穴学、构造地质学与水文地质学密切结合起来,对碳酸盐岩骨架、岩溶含水空间的微观和宏观介质特征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把中国北方岩溶含水介质概化为五种类型。   相似文献   

7.
周济祚 《贵州地质》1990,7(1):54-59
本文概述了岩溶地区的缺水状况,岩溶地下水库产生的客观条件,岩溶地下水库类型,岩溶含水介质结构类型。重点讨论了均匀型岩溶含水介质结构中,最佳建库位置的确定及其方法。最后还介绍了两个岩溶地下水库概况。  相似文献   

8.
梁永平  韩行瑞 《地质通报》2005,24(10):1048-1051
岩溶含水介质结构类型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岩溶地下水的富集与运移规律。根据鄂尔多斯盆地周边岩溶含水层的岩性、层组结构类型划分出了4种各具特色的岩溶含水介质结构类型,并对各类介质结构的钻孔单位涌水量进行了系统量化统计分析,为进一步认识鄂尔多斯盆地周边岩溶地下水的富集规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岩溶含水介质结构类型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岩溶地下水的富集与运移规律.根据鄂尔多斯盆地周边岩溶含水层的岩性、层组结构类型划分出了4种各具特色的岩溶含水介质结构类型,并对各类介质结构的钻孔单位涌水量进行了系统量化统计分析,为进一步认识鄂尔多斯盆地周边岩溶地下水的富集规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岩溶含水介质结构类型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岩溶地下水的富集与运移规律。根据鄂尔多斯盆地周边岩溶含水层的岩性、层组结构类型划分出了4种各具特色的岩溶含水介质结构类型,并对各类介质结构的钻孔单位涌水量进行了系统量化统计分析,为进一步认识鄂尔多斯盆地周边岩溶地下水的富集规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咸淡水驱替过程中含水介质渗透性变化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野外水文地质调查的基础上,采集青岛市大沽河下游咸水入侵区砂样,首先对含水介质的粒度和矿物组成进行了分析,然后通过室内砂槽模拟试验,对咸淡水驱替过程中含水介质的渗透性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咸淡水相互驱替时,含水介质的渗透性会发生显著变化,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驱替液盐浓度的变化,使得伊利石、高岭石和绿泥石等非膨胀性粘土矿物经释放、迁移、絮凝和沉积,从而重新分布所引起的。含水介质渗透性的变化具有明显的非均质性,即位于距入水处不同水平距离以及不同高度处的含水介质,其渗透性变化规律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2.
南方岩溶含水系统结构识别方法初探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岩溶含水系统因其含水介质的高度不均匀性和各向异性而难以刻画。文章选取鄂西岩溶槽谷区典型的岩溶含水系统为研究对象,基于野外地面调查、裂隙测量、洞穴探测、多源高精度地下水示踪试验、地下水动态监测等传统手段,结合新技术、新方法来综合查明岩溶含水系统的结构,探讨岩溶含水系统的边界结构、岩溶发育主控方向、介质空间结构的识别方法,最终刻画出岩溶含水系统结构的概念模型。文章的研究成果旨在为岩溶山区1∶5万水文地质调查工作思路与方法应用提供参考,为提高全国新一轮1∶5万水文地质调查成果的精度与质量做贡献。   相似文献   

13.
介质概化是水文地质概念模型建立和进行地下水流三维数值模拟的基础。目前国内、外已建立的岩溶介质地下水流模型,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在进行岩溶介质概化的时候,大都采用等效裂隙介质模型方法。由于岩溶介质的空间不连续性和各向异性,决定了采用该方法概化岩溶介质必然造成与实际情况不符。为了更加准确地概化岩溶含水介质,同时也为了使概化后的介质模型,能比较真实地刻画出实际岩溶介质的含水层,这里以广西合山煤田为例,针对岩溶含水介质的特征,以及岩溶发育规律,提出了对模拟区域采用多种方法进行介质概化,对不同类型的岩溶介质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概化处理,从而实现了对复杂岩溶介质的概化。  相似文献   

14.
岩溶裂隙水动态系统的门限自回归模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淄河北部岩溶裂隙水系统为例,运用门限自回归模型分析方法,在模拟分析岩溶裂隙水动态系统特征的基础上,探讨北方岩溶区不同类型含水岩溶裂隙介质系统的岩溶发育规律和含水特征。   相似文献   

15.
黔西南高原台面裸露着大面积的三叠系白云岩,含水介质多为溶孔、溶隙,地下水埋藏浅,岩溶水赋存较均匀,富水性强,是研究区内重要水源。本文利用区内岩溶泉流量观测数据,采用地质统计和相关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区内地下水年际、年间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总结,研究结果表明:黔西南高原台面在岩溶含水介质组合类型、地形地貌、断裂构造和水动力特征等条件控制下,区内岩溶水流量动态呈现出平面分带、垂向分层现象,靠近中部分水岭和南面地形深切区,岩溶水流量动态越不稳定。对区内岩溶水时空分布特征的研究,为同类岩溶山区岩含水层水文地质的研究工作提供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16.
蓟县中上元古界岩溶含水层的空隙空间主要决定于岩石类型。结构及构造裂隙发育程度,而裂隙介质渗透性各向异性及非均质变化又受构造应力场控制。在与势场的联合作用下可促进地下水对溶蚀空间的改善,有利于地下水向含水空间大的方向流动,赋存。  相似文献   

17.
岩溶含水介质充填水和泥识别的地球物理勘查技术探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孙银行  连捷  武毅 《中国岩溶》2012,31(4):459-464
岩溶含水介质中充填物性质(水或泥)的正确识别是目前制约岩溶水有效勘查与开发利用的主要“瓶颈”之一。充填物为泥或水时,均反映为低电阻率特性,无法区分充填物到底是水还是泥,从而往往造成打井的失败。作者在近几年岩溶区地下水地球物理勘查工作初步发现,利用水和泥的极化差异识别含水介质充填物性质具有较大的可行性。本文分别讨论了具有与水和泥极化特性相关的核磁共振找水法、激发极化法、频谱激电法三种物探方法识别含水介质充填水或泥的基本原理、野外试验效果。当岩溶含水介质充填水时,核磁共振找水法就会有核磁共振(NMR)信号反映,激发极化法中的极化率参数、频谱激电法中的时间常数均具有高值特征;当岩溶含水介质充填泥时,NMR信号无反应,激发极化法中的极化率参数、频谱激电法中的时间常数均具有低值特征。上述结论经几个不同类型的含水介质实例得到验证,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8.
大型地下工程中涌(突)水成灾的大部分属于岩溶涌(突)水。岩溶含水介质类型、岩溶蓄水构造与地下工程岩溶涌(突)水形式密切相关。本文首先将岩溶含水介质划分为快速紊流和渗流两大系统,分析了典型的岩溶蓄水构造及其对地下工程施工运营的影响,然后给出了大型地下工程中岩溶涌(突)水的典型模式,最后对岩溶区大型地下工程防水工作的程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桂林岩溶试验场钻孔水化学暴雨动态和垂向变化解译   总被引:22,自引:7,他引:15  
用多参数自动记录仪对桂林岩溶试验场的CF1钻孔(代表裂隙含水介质)和CF5钻孔(代表管道含水介质)水化学进行了暴雨动态和垂向变化的监测,通过数据的分析及对比,发现: 暴雨时至少有两个重要的作用在控制着水化学的动态变化,一是雨水的稀释作用,另一个是碳酸盐岩— 水— CO2 气相互作用。然而,这两个作用在管道含水介质和裂隙含水介质中的表现是不同的: 对于裂隙含水介质,碳酸盐岩— 水— CO2 气相互作用占主导,而对于管道含水介质,雨水的稀释作用则成为主控因素。因此,鉴于岩溶水化学是在碳酸盐岩- 水- CO2 气三相相互作用的开放系统中形成的,所以水化学的研究不能仅考虑水- 岩相互作用,而必须重视CO2 时空变化对水化学的控制,只有从三相系统全面考虑,才能正确把握岩溶水化学的时空演变规律。此外,试验场相距不到5m的CF1和CF5钻孔水化学时空变化的显著差异,进一步证明了岩溶含水介质的非均质性特征。   相似文献   

20.
南方岩溶地区1∶5万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技术要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总结南方岩溶地区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综合调查和地下水开发利用示范6个方面成果,得出南方岩溶地区水文地质环境地质条件具有10个特性:岩溶发育受层组结构类型、地质构造格局和水动力条件等因素控制的综合性,岩溶地下水分布的非均一性,岩溶含水介质由孔、隙、缝、管、洞构成的多重性,岩溶地下水流运动的多相性,岩溶地下水动态变化的剧变性,岩溶水资源时间分布的季节性,干旱与洪涝的交替性,岩溶地下水污染的隐蔽性,岩溶地下水的深埋性,岩溶地下水与生态经济的相关性;论述了对碳酸盐岩层组结构类型、构造演化与岩溶发育期次、岩溶形态组合关系、表层岩溶带、岩溶地下水系统、岩溶地下河、主要环境地质问题和岩溶水资源开发利用条件8个关键科学问题调查研究的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