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广东始兴南山钨锡多金属矿床位于南岭成矿带东段,是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地质调查中心在新一轮钨多金属矿找矿工作实施中根据"模型找矿"找到的具有大型远景的钨锡钼铋多金属矿床。最新研究和工程钻探成果显示矿区分南北两个矿带,已圈定规模较大的钨锡多金属矿脉(体)10多条(个),矿化类型有矽卡岩型、蚀变花岗岩型(云英岩型)、斑岩型和石英脉型。各种类型的矿体在空间上既有独立产出,又有共存一体、相伴而生,构成"多位一体"的复合矿床。其中以矽卡岩型钨锡铋多金属矿体、斑岩型钨钼多金属矿体和蚀变花岗岩型钨钼多金属矿体规模最大。本文通过该区地质、地球化学及主要钨锡钼铋多金属矿体特征的分析研究,指出了南山矿区的资源潜力,提出南山地区钨锡钼铋多金属矿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2.
哀牢山多金属矿集区深部构造与成矿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哀牢山多金属矿集区指哀牢山成矿带及邻区主要矿田(床)所组成的区域,它虽然位于多个构造单元的交汇部位,但却具有统一的深部构造背景.区域深大断裂构造多期活动、高热流异常及岩浆岩和矿床的空间分布均受矿集区统一的深部构造制约.遥感图像解译发现一个与该矿集区对应的巨型环形构造.地球物理资料揭示出矿集区地壳内部存在不规则的低速透镜体,莫霍面具有与环形构造基本一致的局部隆起和明显的壳幔过渡带,软流圈地幔具有多期脉动隆起特征.自晚古生代以来的三期软流层隆起事件,控制了区域剪切构造活动和成岩成矿作用过程.  相似文献   

3.
南岭东段地区是世界著名的钨多金属矿集区。近年来中国地质调查局在该区实施钨多金属矿调查评价,找到了一批具有中大型远景的与花岗岩有关的新类型钨锡多金属矿床,特别是在复式岩体中的花岗岩型新类型钨钼多金属矿床(简称"体中体"式钨钼多金属矿床)和受中、上泥盆统地层控制的层控矽卡岩型钨锡多金属矿床的发现,不仅实现了南岭东段地区找矿新突破,而且对整个南岭乃至我国华南地区钨锡多金属矿找矿具有重要指导作用。本文根据近年来南岭东段地区钨锡多金属矿找矿新成果,通过该区钨锡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的总结,建立了南岭东段地区钨锡多金属矿成矿模式,提出了南岭东段地区今后钨锡多金属矿找矿方向应重点注意与燕山期复式花岗岩有关的"体中体"式钨钼多金属矿床和中、上泥盆统控制的层控矽卡岩型钨锡多金属矿床的寻找。  相似文献   

4.
闽西南地区位于福建武夷山成矿带西南部,自远古宙以来经历了多期次的构造演化.该区地处东南沿海构造-岩浆-成矿带上,为环太平洋大陆边缘多金属成矿带与南岭多金属成矿带复合部位,是我国重要的多金属矿产地.永定大排多金属矿区作为近年来武夷山成矿带新发现的大型多金属矿,区内叠加作用和控矿作用相对复杂,现有的地质地球物理工作程度不足以满足对该区域成矿规律的深入认识,一些基础地质问题亟待解决.因此,本文在深入收集永定大排矿区地质地球物理资料基础上,综合分析区域成矿背景与成矿构造,在重点区域布设综合地球物理勘探工作,包括1:1万高精度磁测、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剖面及反射地震剖面.基于上述工作:1)开展了研究区航磁数据三维磁化率反演与分布特征分析与大地电磁二维电阻率反演与分布特征分析,开展了地震资料真地表深度偏移成像,获得了更加准确的地震剖面成像结果.2)结合推覆体控矿特征,地震剖面和电阻率剖面、航磁反演结果相互验证和约束,勾画了地下构造形态.地表地质剖面延伸和标定了构造形态的地质内涵,获得了从地表到3000 m深度的构造解释结果.解释结果清晰地显示了与推覆相关的构造、控矿层位以及岩体信息,为三位一体的找矿思路提供了地球物理依据.  相似文献   

5.
赣南和赣北-皖南是华南两个最重要的钨成矿带,其中赣南发育有"崇-余-犹"矿集区、于都矿集区、"三南"矿集区等,产有西华山、漂塘、盘古山和大吉山等重要钨矿床.近年来,赣北-皖南地区钨矿找矿工作取得重大突破,新发现了一系列与晚中生代岩浆活动有关的中型、大型甚至超大型的钨-铜(钼)矿床(如大湖塘、朱溪、东源、百丈岩等),使该区成为了华南又一个重要的钨矿带.本文旨在将这一新的钨矿带与赣南钨矿带中的含钨花岗岩的时空分布、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物质起源及其含矿性差异等方面进行对比研究,以利于对华南含钨花岗岩及其成矿作用机制有更深入的理解.结果表明:(1)赣南钨矿的成岩成矿时代主要集中在晚侏罗世(165~150Ma),赣北-皖南地区钨-铜(钼)矿的成岩成矿时代则分为两期:晚侏罗世-早白垩世(150~140Ma)和早白垩世(135~120Ma);(2)赣北-皖南和赣南含钨花岗岩都属于高度演化的岩石,赣南花岗岩可能经历了更高程度的分异和更为强烈的流体-熔体相互作用;(3)赣北-皖南地区含钨花岗岩的源岩可能来自于新元古代双桥山群中一套砂质-泥质岩夹变火山岩岩系,赣南含钨花岗岩则起源于中元古代富粘土质泥岩的重熔.本文认为,赣北-皖南地区钨-铜(钼)矿和赣南钨矿不同的成矿作用特征主要是受花岗岩岩浆的源区物质控制以及演化分异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江西朱溪白钨(铜)多金属矿是近年发现的一个特大型矿床,发育在富含钨铜元素的新元古代泥砂质岩石基底之上,产在燕山期花岗岩与石炭-二叠纪灰岩的接触带.与矿化有关的花岗岩主要是等粒状、中-粗粒状花岗岩和花岗斑岩.存在矽卡岩白钨(铜)矿和花岗岩白钨矿两种矿化类型,前者规模大,品位富,后者规模小,品位低.在塔前-赋春盆地,其NW边界呈逆断层、SE边界呈角度不整合与元古代基底接触,而石炭-二叠纪多个岩组中灰岩的钨铜元素含量都很高.矿区外围与矿区内花岗岩类的主量元素含量差别不大,其A/CNK值均1.1,属富钾的强过铝质花岗岩.在微量元素上,矿区内花岗岩比外围花岗岩的?Eu值更小,更具显著的Eu负异常,富集Rb,U,Ta,Pb和Hf,亏损Ba,Ce,Sr,La和Ti,属于演化程度更高的高分异S型花岗岩.受流体作用的影响,矿区内岩体硫化物矿化明显,SO3平均含量0.2%.和外围岩体相比,矿区内花岗岩?Eu和稀土总量均偏低,暗示外围与矿区花岗岩具有一定演化继承关系.外围与矿区岩体中的锆石U-Pb年龄为152~148 Ma.通过花岗岩中原位锆石Lu-Hf同位素分析,计算得到的?Hf(t)值均为负值,多数在?6~?9之间,TDM2值集中在1.50~1.88 Ga(峰值1.75 Ga),表明花岗质岩浆来自古老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本文还从地层中和含矿岩体中的矿质含量、热液蚀变、控矿构造等方面对其成矿、控矿条件进行了讨论,提出朱溪矿床经历了花岗岩浆斜向侵位、矽卡岩矿化、降温蚀变、硫化物金属沉淀等多阶段演化的认识,总结出该矿床"东铜西钨、铜浅钨深、早钨晚铜"的成矿规律.  相似文献   

7.
武夷山成矿带是我国重点成矿带之一,分布着众多的铜铅锌银等多金属矿床,矿床类型多样。本文在讨论陈坊铜多金属矿成矿地质特征的基础上,通过系统研究陈坊地区石炭纪地层中受接触带构造控制的矽卡岩型和二叠纪地层中主要为受层问破碎带控制的矽卡岩型铜铅锌多金属矿体的分布特征,探讨该区控矿因素、矿床成因分析,表明陈坊矿区成矿潜力巨大,并提出该区下一步找矿方向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地球》2017,(3)
本文结合本人工作实际,对乌尔塔乌拉铅锌多金属矿地质特征进行了分析,主要分析了矿体特征,矿石特征,成矿元素分带,矿(化)体分布规律等地质特征。  相似文献   

9.
新疆阿尔泰金矿断裂构造控矿规律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新疆阿尔泰地区金矿床,矿化点分布广泛,前人已该区金矿类型等方面做了多工作,但从断裂构造角度研究金矿床的成矿规律尚少。笔者从该区金矿床与断裂构造的空间关系分析了区内断裂构造及韧性剪切带控矿规律,指出区内金矿床严格受断裂构造及韧带切带控制,而且不同的构造分别控制着矿带、矿田、矿床直到矿体的分布及其形态和产状。  相似文献   

10.
刘国安 《华南地震》2019,39(2):130-135
深部矿产资源勘探是未来勘探的必然趋势.地震作用下的横断层地质构造对金属矿、 能源矿等矿产资源的分布具有重要影响,拥有较大的找矿潜力.对于地震作用下横断层地质等条件复杂的场合,采用高密度电阻率法、 激发极化法和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等单一电法勘探可能存在找矿效果不佳的问题,有必要研究更为有效的找矿技术方法.首先阐述了激发极化法、CSAMT法等电法勘探的基本内容和各自优缺点;然后,在分析地震作用下横断层地质特征的基础上,研究并提出了基于激发极化法和CSAMT的综合找矿法.基于激发极化法和CSAMT的综合找矿法能有效反映地下地电差异,在大深度范围有效反应地电断面电阻、 极化率参数,互相校正验证;结合已有地质物探资料,推断地下异常,提高横断层的金属矿产勘探效率和效果.将本文的研究成果应用于某横断层地质区域的金属矿勘探实践,取得了良好的勘探效果.实践表明本文所提方法有效、 可行.  相似文献   

11.
正湖南省郴州市东南部,距郴州市中心城区19公里,蕴藏着我国丰富的钨锡钼铋多金属有色矿田——湖南郴州柿竹园国家矿山公园,它位于我国南岭成矿带的中段,处于南岭山脉中段的西山山脉与五盖山山脉之间。经原国土资源部批准为第二批国家矿山公园,2014年11月开园。公园面积86.6平方公里,园区由矿业文化博览区、矿业遗迹展示区、井下探秘区、水上游乐区、  相似文献   

12.
覆盖区寻找隐伏矿成为当前找矿工作的热点问题,尤以寻找厚覆盖层下陡倾斜无磁性脉状金属矿难度较大.由于某些陡倾斜金属矿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并与围岩存在较大的电性差异,利用大功率场源发射系统,向地下发射不同频率电流,同时利用接收仪器在场源附近分别测量不同频率供电(或供电前后)时矿体上方磁场强度,可根据矿体内外的电流密度分布情况,判断金属矿体存在与否及其位置.在五河金矿整装勘查区开展了电流磁场法穿透低阻厚覆盖层精准探测金矿体的找矿方法试验.通过分析电流磁场异常特征,在陡倾斜脉状金矿体上方发现了极具意义的"笋状"多频电流磁场组合异常,说明电流磁场法在厚覆盖区寻找陡倾斜脉状金属矿具有较好的成果.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黄沙坪铅锌钨钼矿床六个辉钼矿样品的Re-Os同位素分析, 获得的模式年龄为150.9~156.9 Ma, 187Re-187Os 等时线年龄为(154.8 ± 1.9) Ma, MSWD=1.5; 模式年龄和等时线年龄结果集中一致, 为黄沙坪矿床提供了一个准确的形成时限. 该成矿年龄与黄沙坪花岗岩体的成岩年龄(161.6 ± 1.1) Ma基本一致. 上述数据表明, 黄沙坪花岗岩体与黄沙坪矿床, 同区域内的骑田岭花岗岩体及其相关的芙蓉锡矿田、新田岭钨矿床, 以及千里山花岗岩体与柿竹园钨锡钼铋矿床、金船塘锡铋矿床等都是燕山中期的产物. 它们均为湘南岩浆-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华南燕山中期大规模成矿作用在湘南地区的集中表现. 黄沙坪矿床辉钼矿样品的Re含量较低, 表明其成矿物质主要来自于地壳.  相似文献   

14.
独石岭钨(铜)多金属矿床位于苗儿山-越城岭岩体北东部,为一个大型蚀变岩型+矽卡岩型钨(铜)多金属矿床.矿区坑道内见有两种类型的花岗岩:中粒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和中细粒黑云母花岗岩,两类花岗岩在时空上与矿体关系密切,应属于独石岭钨(铜)矿成矿母岩.矿区顶部地表见有中细粒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本文对矿区坑道内花岗岩及顶部露头花岗岩进行了锆石LA-ICP-MS U-Pb定年,结果表明,矿区坑道内中粒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的成岩年龄约为423Ma,中细粒黑云母花岗岩的成岩年龄约为421Ma,而矿区顶部露头花岗岩的成岩年代约为217Ma,表明矿区存在加里东期、印支期两期岩浆活动.对矿区坑道内两类花岗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在主量元素方面:两类花岗岩均属于钙碱性、过铝质花岗岩;微量元素蛛网图表明,两类花岗岩相对富集Cs、Rb、U、REE,而亏损Sr、Ba、P、Ti;稀土元素配分曲线表明,两类花岗岩具有向右倾斜、富集轻稀土,且还具有从中粒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到中细粒黑云母花岗岩,ΣREE总体呈降低、其中轻稀土含量降低,重稀土含量略有升高,Eu亏损越来越强烈的趋势.由此表明二者属于同源、不同阶段岩浆演化的产物,与成矿关系密切,属于独石岭钨(铜)矿的成矿母岩.利用钨矿石中的白钨矿,首次对独石岭钨(铜)矿进行了Sm-Nd同位素定年分析,获得成矿年龄为(417±35)Ma,同时还利用蚀变花岗岩型和矽卡岩型矿石中的榍石进行U-Pb定年,其结果为蚀变花岗岩型矿石中的榍石年龄为425~423Ma,而矽卡岩型中榍石年龄约为218Ma.由此表明,独石岭矿区白钨矿主要形成于加里东晚期,但印支期岩浆热液也对其有一定的影响.大型独石岭钨(铜)矿成矿母岩与矿化年龄的确定,证明南岭西段越城岭地区的北端,在加里东期也曾经发生过较强烈的成矿作用,结合南端的牛塘界钨矿,这为进一步在南岭西部寻找加里东期和印支期矿集区,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典型范例.  相似文献   

15.
针对传统的农房总量统计不满足灾害范围空间随机分布、自动分类识别算法业务性不强等引起的精度受限和效率低下的问题,以新疆于田地震为例,结合于田县绿洲区农房大多沿路分布、密度大等特点,采用线密度方法,分地震烈度区开展农房总量评估。结果表明,线密度方法在同一区域下用时为点标绘法的1/5,精度是点标绘法的94%,能够满足减灾业务的需求。  相似文献   

16.
于都银坑贵金属矿田有破岩蚀变型,层间破碎带型,岩体接触带型、硫锰矿型、铁锰帽型、黑土我砾型等六种矿化类型。主要控矿因素为地层、岩柱、岩浆岩、构造和次火山岩体接触带构造四种。  相似文献   

17.
金属矿地球物理勘探的三十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给出了三十年来各种地球物理方法在我国普查和勘探金属矿工作中的应用。叙述了一些成功和不成功的事例、经验和教训。 根据我国金属矿地区的地形、地质和成矿条件,提出今后技术发展的方向,强调对新方法的基本研究。  相似文献   

18.
重磁勘探技术是国内外发展最早的查找多金属矿体的地球物理方法,其以多金属矿体与围岩之间的密度或磁性差异为物理基础,对密度和磁性差异较大的地质体分辨能力强.随着仪器设备的发展,航空重磁测量技术使地形陡峭地区的测量成为了可能,其勘探深度大、效率高、工作限制条件较少等优点也越来越受到物探工作者的关注.通过重磁勘探可以直接对致矿目标体进行勘探,也可用于圈定断裂和岩体的空间分布,查明成矿相关地质构造和划分构造单元等,为勘探金属矿起到关键的指示作用.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重磁勘探技术在国内外大量的金矿、铜矿、铁矿等有色多金属矿产的勘探发现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对重磁勘探在金属矿勘察方面的原理、仪器、数据处理方法、反演解释及其应用的进展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论述,总结了未来高精度重磁测量和数据处理技术方面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9.
中国东南地区控矿断裂网络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印支-燕山期NNE向左行平移剪切带切割先成断裂系统,奠定了中国东南地区控矿断裂网络的格架,利用遥感手段建立的控矿断裂网络,主要由NNE向和NE向区域性主干断裂带组成,矿田定位于组成网络的两条或两条以上断裂带的复合部位,矿田间距为60-100km;矿集区定位于主干断裂夹持的高应变挤压隆起区和拉分火山盆地,在矿田和矿集区范围内,大型金属矿床受一定类型的局部构造控制。  相似文献   

20.
研究九瑞矿集区成矿地层和岩体的三维分布特征可为区域成矿背景和成矿规律研究提供新的信息,实现研究区深部及外围找矿突破.本文首先综合分析研究区区域地质及地层和岩石密度和磁化率特征,然后将区域地质和12条地质剖面信息利用自行开发的GIF2UBCmodel程序构建剩余密度和磁化率参考模型和上下边界约束模型,实现了带约束重磁数据三维反演.反演结果揭示九瑞矿集区剩余密度和磁化率三维分布特征,解译了矿集区主要地层和岩体分布特征.该区存在邓家山—东雷湾以及武山—丁家山两个大型岩体;盖层褶皱与结晶基底隆起方向一致,是深部基地隆起的继承.通过与矿集区已知矿床对比发现,高磁性岩体边缘和基底隆起(高密度体)两翼为成矿有利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