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渤海裂谷中生代火山岩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引言本文论述的渤海裂谷位于我国东部规模巨大的郯庐断裂带(指发育在华北断块内的一部分)的北段,即发育在渤海范围内的郯庐断裂带部分(图1)。大量地质与地球物理资料证实,整个郯庐断裂带的主体部分在中生代为统一的大陆裂谷环境已确信无疑(徐贵忠,1983;高维明等,1980;许志琴,1980)。  相似文献   

3.
渤海海岸带变迁及其环境地质效应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渤海海岸带变迁频繁.自第四纪以来,由于新构造活动与气候变迁,约有7~8次大规模海侵.渤海海岸带变迁对海岸带岩相古地理、海岸带地貌的形成演化、海岸带卤水矿床与贝壳堤分布、地质灾害的类型和强度、地下水流系统划分,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渤海海域近几年在太古界潜山领域获得了多个大型油气田发现,其中,渤中19-6构造天然气储量超过千亿方,展示了该领域巨大的勘探潜力.变质岩潜山储层规模是制约变质岩勘探的关键因素,落实规模性潜山储层形成条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综合应用岩心、薄片、扫描电镜等实验资料以及地震资料分析了渤海海域太古界大型变质岩潜山储层形成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富脆性长英质矿物是渤海海域太古界变质岩大型潜山储层发育的重要物质基础,长英质矿物含量控制了裂缝发育程度,也为风化淋滤和深部流体等的溶蚀作用提供了基础条件;多类型压性构造控制了大型裂缝型储层的形成;风化淋滤作用对太古界潜山储层纵向发育的明显控制作用,是影响太古界潜山储层纵向分带的主要因素;深部流体对太古界潜山储层具有重要改善作用,扩大了裂缝的规模.在上述形成条件指导下,建立了太古界大型潜山储层成因模式.   相似文献   

5.
地质-地震储层预测技术及其在渤海海域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利用地震进行储层预测是石油勘探的必要和必须技术,对高风险、高投入、钻井少的海上油气勘探来说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地质-地震储层预测技术的核心是地震和地质的紧密结合。与勘探进程上由构造油气藏向隐蔽油气藏勘探转变相适应,地震-地质结合也必须由宏观、描述、类比层次向精细、成因、动态层次延伸,注重由分析不同沉积相带砂泥岩波阻抗关系出发,通过建立正演模型来确定不同地震属性的地质意义;注重将不同体系域地震反射特征的变化与A/S比值、现代三角洲类型联系起来,从而通过地震剖面及其平面特征刻画不同体系域砂体特征,为寻找不同类型隐蔽圈闭指明方向。储层预测从层序地层学应用到地震沉积学充分体现了地震与地质结合的两个层次。地质-地震储层预测技术为渤海海域近年来探明的储量快速增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也促进了沉积储层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渤海莱州湾GK138、GK111及GK95孔的255个沉积物样品中的有孔虫定量统计分析,共鉴定出底栖有孔虫15属32种。根据底栖有孔虫的丰度和分异度等分布特征和AMS14C和光释光(OSL)测年结果,揭示晚第四纪以来研究区共发育3套海相地层,分别是中更新世晚期的第三海相层、晚更新世的第二海相层和全新世的第一海相层,通过与全球海面变化曲线对比,发现其与MIS7、MIS5和MIS1阶段的高海面有良好的对应关系。样品的Q型聚类及主成分分析划分出3组代表不同沉积环境的有孔虫化石组合,第III化石组合带为中更新世晚期海侵的产物,为河口-滨岸浅海环境。第Ⅱ化石组合为晚更新世海侵的产物,为潮间带-潮下带沉积环境,第I化石组合带为潮上带-潮间带沉积环境。海相地层顶、底板高程和厚度的分析结果显示中更新世晚期至晚更新世期间发生过不同期次、不同强度的构造活动,而进入全新世以后构造活动相对减弱。  相似文献   

7.
天津滨海新区博物馆(前身为塘沽博物馆)建于2004年,2007年开馆,是一座占地近8000 m2、展陈面积5000 m2的综合性博物馆,通过国家战略-时代使命、沧海桑田-文明肇始、渔舟唱晚-盐兴漕畅、畿辅门户-共御外侮、自强求富-实业救国、革命之路-曙光破晓、当家作主-共建家园、开发开放-勇立潮头八个主题,展示滨海新区自成陆至今3000余年的历史变迁、风土人情以及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变化和上升为国家战略后所肩负的使命担当.目前该馆正在实施展陈提升工作,根据馆方对渤海湾西岸基本地质地理格局再作确认的要求, 2019年1月18日,天津地质调查中心海岸带与第四纪地质研究室商志文、姜兴钰高级工程师应邀做了"沧桑巨变:渤海湾2万年来的地质演化过程"、"渤海湾西岸先民用海的新发现"地质科普讲座.  相似文献   

8.
笔者以已完成的山东省1∶5万、1∶20万和1∶25万区域地质资料为基础,运用大地构造相分析方法,鉴别、厘定和划分大陆形成演化过程,编制完成1∶50万山东省大地构造相图。编图研究发现:鲁东和鲁西地区在地层建造特征、岩浆活动、构造环境和成矿作用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故将原划分的胶辽陆块进行解体,划为鲁西陆块和渤海陆块,并对新划分的渤海陆块进行了定义。渤海陆块是华北陆块区新划出的一个二级构造单元,它的分布范围是指夹持于郯庐断裂带以东、苏鲁-大别高压-超高压带以北的地区,地理轮廓呈狭长的三角形。渤海陆块有自己独特的演化历史,从最初的陆核到汇聚增生,大致经历了前新太古代陆核形成、新太古代大陆地壳快速增生和古元古代大陆被动陆缘和前渊盆地形成和最终汇聚期,与华北陆块的克拉通化同步。渤海陆块的厘定,代表了古老大陆地壳的板块运动的早期表现形式,多由弧火山岩沉积(表壳岩)和TTG岩石组合成为古陆壳的主体,并经历古元古代裂谷盆地发育期,最终拼合期和隆升、剥蚀期的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9.
渤海湾牡蛎礁平原中部兴坨剖面全新世地质环境变迁   总被引:9,自引:8,他引:9  
渤海湾牡蛎礁平原中部兴坨剖面的有孔虫组合划分为5种沉积环境7个带(亚环境),从下向上依次为晚更新世陆相(Ⅶ带)、早全新世海陆过渡相(Ⅵ带:沿海低地与潮间带)、中晚全新世海相(Ⅴ带:潮下带-浅海,Ⅳ带:低潮线附近)、晚全新世海陆过渡相(Ⅲ带:开放潮间带,Ⅱ带:渴湖)和河流泛滥相(Ⅰ带:古土壤及洪积层)。^14C确定了全新世底泥炭始于9486 cal BP,Ⅳ带始于约4696 cal BP。Ⅱ带所处的渴湖环境,从约4000 cal BP直至隋唐温暖期之前,历时约2700年。隋唐暖期古土壤发育向南东减弱至逐渐消失,说明在比兴坨更靠近渤海湾的地方,潟湖持续的时间更长。广泛存在的潟湖,是牡蛎礁平原晚全新世的重要地貌景观。  相似文献   

10.
赵国祥  王清斌  杨波  王飞龙  刘丰 《地质通报》2017,36(7):1204-1217
为了解渤海海域首个未变质花岗岩潜山油藏的形成演化,对庙西北凸起潜山花岗岩进行年代学及地球化学研究,讨论其岩石成因、源区性质和构造背景。庙西北凸起潜山二长花岗岩及花岗闪长岩均为钙碱性系列岩石,其锆石呈双锥柱状晶形,自形程度较高,测年数据证实岩浆结晶锆石年龄为155.4±2.5Ma,分析样品都具有重稀土元素亏损、轻稀土元素富集的特征,Eu正异常,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如Pb、Sr),亏损高场强元素(如Th、Nb、Zr)。综合分析认为,在早—中侏罗世受扬子板块及佳蒙地块挤压,地壳快速缩短增厚,由于升温使其下地壳部分发生熔融,最终上涌侵入,形成庙西北凸起潜山过铝质S型花岗岩。  相似文献   

11.
叶涛  韦阿娟  高坤顺  孙哲  郭颖  李飞 《地质论评》2018,64(6):1530-1540
首次在渤海海域下古生界寒武系崮山组碳酸盐岩中识别出了软沉积物变形构造。通过对钻井岩心的详细观察与描述,识别出了液化底劈构造、液化泥晶脉、液化角砾岩等软沉积物变形构造;根据研究区变形特征,建立了其垂向演化序列,该区软沉积物变形构造可分为两段,在剖面上自下而上均表现为液化泥晶脉、液化底劈带、液化角砾岩带、层内阶梯状断层带的渐变序列。研究认为,该区软沉积物变形构造系崮山沉积期古地震作用的产物,本次新发现的古地震事件可能与古郯庐断裂带的活动有关,是中朝地台裂解为华北板块与胶辽板块的响应。  相似文献   

12.
王宏 《第四纪研究》2003,23(4):393-403
渤海湾泥质海岸带国土资源大调查以其特有的方法、手段和要求,获得了一批带有地质调查特点的、关于全新世地层与近现代地质环境变化的阶段性成果,主要包括:1)该地区海岸带全新世地层具有4种沉积类型:(A)远离海岸的传统的"三分"型;(B)海相层与陆(海陆过渡)相层的多次交替;(C)末次冰期后期未接受沉积,全新统半咸水的海陆过渡相直接覆于历时约10~20ka的沉积间断面上,向上,进一步发育为海相层;(D)沿海低洼地区在末次盛冰期后的晚更新世晚期即已进入海侵阶段,晚更新世晚期与全新世早期的海陆过渡相沉积是连续的,向上继续发育海相层.2)从以海水影响为主的开放潮坪(及浅海区)环境转变为(陆源影响逐渐加强的)湖-盐沼环境,是研究区中晚全新世地质环境转变的重要特征,建立了表征这两种不同环境的非正式地层单位("灰色单元"与"黄色单元").3)牡蛎礁与贝壳堤的对比方案,以牡蛎礁对应潮坪的贝类繁盛期,牡蛎礁中的水平再搬运夹层和/或上覆泥质盖层(往往形成"岭地")对应贝壳堤成堤.4)大比例尺区调地质点(浅孔)揭示了中晚全新世(近现代)地质环境变化,编绘出约4500calB.P.以来小于1ka时段的二维、假三维环境系列图.一个实例是Ⅱ贝壳堤向陆侧的洼地甚至早于该堤的形成,推测洼地边缘的NNW向的埋藏线性凸起可能受同一方向的新构造活动控制.5)渤海湾沿海平原线性砂坝(障壁岛)-湖/盐沼成因假说.作为堆积贝壳堤正地形的补偿,堤前因"簸选"贝壳导致的潮坪负地形,同样可发育湖沉积.6)210pb/137Cs测年研究提供了该地区现代沉积速率的初步结果(<0.1cm/a或>3cm/a不等),据此将海岸带划分为不同的沉积类型区.  相似文献   

13.
渤海海域蓬莱9-1大型油田是国内首次发现的中生代花岗岩潜山油藏,该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和成因研究为渤海湾盆地中生界构造环境和陆壳生长机制提供了重要的线索。应用LA-ICP-MS获得蓬莱9-1潜山花岗岩体锆石U-Pb年龄为164±2Ma,代表岩体的形成时代。ω(SiO_2)范围62.22%~70.86%,ω(K_2O)范围3.29%~4.36%,ω(CaO)范围1.71%~4.10%,碱度率AR为2.13~3.06,含铝指数A/CNK介于0.89~1.07之间,表明该岩体为准铝-弱过铝范围的高钾钙碱性Ⅰ型花岗岩;REE配分模式程较陡的右倾模式,富集轻稀土元素(LREE)、强烈亏损重稀土元素(HREE),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富集、高场强元素HFSE贫化,总体具有消减带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岩浆源区与消减带组分存在密切相关;δEu略微正异常,高Sr、Sr/Y、La/Yb和低Y、Yb、Mg~#特征具有增厚基性下地壳部分熔融形成埃达克岩的特征;R_1-R_2判别图解和(Y+Nb)-Rb构造图解指示其形成于碰撞后的拉张阶段。综上分析,蓬莱9-1潜山花岗岩体为碰撞造山过程地壳增厚背景下,后碰撞阶段由于地幔上隆致使具消减带组分的下地壳物质发生部分熔融所致。其形成标志着渤海湾盆地中生代陆块汇聚碰撞的强烈主碰撞阶段已经结束,并在164Ma期间进入到由主碰撞挤压转向后碰撞伸展演化阶段,为进一步精细确定渤海湾盆地中生代陆块汇聚碰撞造山过程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根据偏光显微镜、扫描电镜和X-衍射等分析手段获取的数据和资料,分析对比了早期沉积水介质、幔源CO2流体、大气水、超压流体和充注烃类等对储层黏土矿物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早期沉积水介质是储层黏土矿物的决定性因素,微咸水-半咸水湖盆储层黏土矿物以伊利石为主,淡水湖盆储层黏土矿物以高岭石为主;幔源CO2流体侵位后带来明显的储层改造和热波动效应,储层中I/S中S%含量低于同深度泥岩,储层中高岭石含量明显偏高。欠压实超压储层中黏土演化明显滞后,表现在I/S中S%含量低于同深度泥岩和常压储层。油气层高岭石含量往往远高于相近深度的水层,可能与充注烃类携带的有机酸的溶蚀作用有关,另外,烃类充注后形成的惰性成岩环境也有利于高岭石的保存,高岭石的高含量带常与油层及高渗层相对应;受大气水淋滤的储层,以长石大量溶蚀,富含高岭石为特征,储层孔隙度一般较高。  相似文献   

15.
据报道,不久前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渤海公司在渤海中部海域又发现了一个储量上亿吨的大型油田,这是在渤海发现的第二个亿吨级大油田。 这个新发现的名为南堡35—2的海上油田位于渤海中部海域,构造面积达50km~2,水深20m,北距唐山京唐港20km 自1996年6月打出第口高产探井以来,目前已在该构造上打出3口高产井  相似文献   

16.
渤海海域古潜山油气藏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渤海的辽东湾、渤西,渤南,渤中4个区块的5个潜山构造带均发现了古潜山油气藏,其含油层系有中生界,古生界和太古界,储层为火成岩,碳酸盐岩和混合花岗岩系,油气藏型有不整合残丘油气藏和潜山内幕油气藏等。通过对该区构造格局及古潜山油气藏的形成条件研究表明,下第三系覆盖的低潜山带是油气聚集的主要单元,长期活动的大断裂控制了油气的分布,而储集条件影响了油气的富集。  相似文献   

17.
渤海古沙漠沉积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世界沙漠的分布特点和沙漠的发育条件,作者认为晚更新世末期渤海气候干冷,雨量稀少,西北风强盛,松散沉积物丰富,具备发育沙漠的条件.文章从以下方面证明渤海古沙漠的存在:(1)渤海约有四分之一区域为残留砂沉积;(2)在全新世盖层下的更新世砂质沉积具有高倾角的前积纹层;(3)渤海东南缘陆地和岛屿有古渤海沙漠衍生黄土分布.综合分析认为末次冰期时,渤海中部和辽东湾古沙漠发育程度好,渤海湾次之,莱州湾未发育沙漠.  相似文献   

18.
《探矿工程》2007,34(4):18-18
中国海洋石油有限责任公司日前宣布,在渤海海域喜获新发现——渤中28—2东。这个新发现位于渤海海域的渤中28—1油气田和渤中28—2南油田之间。在钻杆测试中,该井可平均日产油1600桶,平均日产气28.3万m^3左右。自2006年以来,中海油在渤海黄海口凹陷已经连续发现了4个含油气构造。  相似文献   

19.
渤海地壳厚度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渤海地壳厚度研究刘光夏,赵文俊,任文菊,吴岫云,嘉土旭,李志雄(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大队,郑州450003)(海南省地震局,海中570003)渤海及周边陆地的结晶基底是太古界和下元古界的深变质杂岩,盖层则是中、上元古界、古生界(缺失上奥陶统和志留泥...  相似文献   

20.
海冰的断裂韧度是近海结构冰荷载分析的重要参数,也是影响海冰断裂、重叠和堆积等动力行为的主要力学特性.2011-2012年冬季现场采集了渤海莱州湾的海冰试样,在室内低温环境下通过三点弯曲试验测得了不同温度、盐度和加载速率下的海冰断裂韧度KIC.结果表明,卤水体积(温度和盐度)和加载速率对KIC的影响比较显著.随温度和加载速率的降低,KIC值均会增大,且与卤水体积的平方根呈负指数关系.为极限破坏状态下海冰的断裂过程和冰荷载分析的参数选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