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余晶 《地理教学》2007,(2):24-24,25,26
目前,信息技术与地理学科的整合主要停留在教师“教”的方面,而在学生“学”的方面,还有待深入研究和探讨。本文以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第一册“5.2世界经济全球化”一节为例,阐述创设地理专题学习网络模式,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到地理学科的学习中,与学生的“学”进行整合所做的尝试。  相似文献   

2.
利用信息技术和先进的教学理论来改进课堂教学是当前学校地理教育改革的一条重要思路,国家地理课程标准已经明确提出,地理教育要“充分考虑现代信息技术的影响”,要“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地理问题的学习情境”。可见,在地理教学中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创设合适的学习情境,应该成为地理教育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3.
《地理教学》2004,(7):34-34
为贯彻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基础教育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的指导意见》的精神,促进新课程实验推广工作的开展,顺利实施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解决教师新课程教学中面临的基础薄弱等问题,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受中国教育学会地理教学研究会委托,于2004年4月25日至30日,举办“全国首期高中《地理信息技术应用》骨干教师培训班”。来自18个省区的90多位中学骨干教师和省、市教研员参加了培训。  相似文献   

4.
陶佳  李青 《地理教学》2020,(2):53-55
本文基于笔者运用LocaSpaceViewer软件完成人教版地理必修3“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的教学内容,总结反思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改进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5.
肖捷  张琦 《地理教学》2020,(4):18-21
学习行为的发起和持续需要学习动机作为驱动力,激发、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有助于促进地理教学双向质量的提高。本文基于已有的学习动机理论,以人教版“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一课的教学设计为例,尝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ANEW学习模式强化高中生地理学习动机,以期推动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地,促进高中生地理学业的进步。  相似文献   

6.
《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提出初中地理课程的六大理念:①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②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③改变地理学习方式;④构建开放式的地理课程;⑤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⑥建立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以学生发展为本”是新一轮地理课程改革的主导理念,在这一理念指导下的地理教学,势必产生新的变化,出现新的特点。新的课程标准,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三个维度设计课程目标,它们是密切联系的整体,不可偏重或分离。新的课程、新的理念、新的教材,为学生的全面发展,终身学习提供了条件和操作平台,也向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新的教学理念必然给地理课堂教学提出新的要求,但是,到底应该如何评价一堂课、怎样的课才是真正落实新理念的好课?经过几年的实践和思考,笔以为初中地理课堂评价应该特别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是地理教学的重要媒体和工具。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地理教学越来越多地使用电子地图。电子地图不但可以表现比普通地图更多的信息量,而且可以非常方便地对普通地图的内容进行任意形式的要素组合、拼接,形成新的地图。随着网络技术和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通过地理信息系统(GIS)和数字制图技术实现并依托于互联网等数字媒介的矢量化的电子地图正在成为地图的新形式。充分利用网上地图资源,不但可以提高地理教学的有效性,而且可以促进地理信息技术的学习和应用。  相似文献   

8.
地理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教育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根据2017年《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提出的具体内容要求和学业要求,对地理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教育中的重要性作了具体的论证;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案例表明,将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应用于普通高中地理教学,不仅可以极大的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地形解读和空间思维能力;同时结合中国普通高中的实际情况,对地理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面临的问题也进行了一定的探究,并给出了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2003年3月,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大幅度增加“地理信息技术”的内容,在必修模块“地理3”的内容标准中,专门列出“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的标题,具体内容包括:结合实例;了解遥感(RS)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举例说出全球定位系统(GPS)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运用有关资料,了解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了解数字地球的含义。  相似文献   

10.
地理课程标准指出:“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在课程内容选择、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和教学评价中,要充分考虑现代信息技术的影响,为发展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创造适宜的环境。”本节课以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平台,结合学生已有知识经验,采取任务驱动方式展开教学。教学过程中,运用学习软件,分析我国地理位置、比较国土面积大小并进行评价,提高辩证分析地理事物的能力;网络搜索,检索有效信息,全面认识我国蓝色国土,增强海洋意识;  相似文献   

11.
周义钦 《地理教学》2021,(4):42-44,35
随着新课标的颁布和新课程的实施,如何在教学中将地理实践力“落地生根”成为一线中学地理教师的关注点之一。本文以沪版高中地理新教材必修第一册第四单元的实践活动“利用三维GIS观察典型地貌形态”为例,应用谷歌地球GIS软件平台,对疏勒河冲积扇这一典型地貌的模拟考察活动进行教学设计,以期展示基于地理信息技术培养地理实践力的具体做法与过程,为一线地理教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王莺 《地理教学》2004,(8):19-20
上海新的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纳入了“现代地理信息技术”的教学内容,地理教材以一个完整专题的形式,介绍了RS、GIS、GPS的涵义及其应用,反映了3S技术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的革命性变化。由此要使学生对此有一个具体的、感性的、深刻的认识.教学活动也必须相应地借助于信息化的手段:  相似文献   

13.
董建勋 《地理教学》2014,(12):51-54
收集、整理和分析地理信息,并将其应用到学习过程中;运用有效手段表达地理探究的见解和体会,这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指导学生应用信息技术将地理信息进行处理和可视化表达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指导学生将信息技术与地理探究活动的有效整合是突破这一关键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4.
庄玉琼 《福建地理》2003,18(2):55-58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能对地理学习方式的转变产生极大的作用,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更好发挥,成为学习的手段之一。本文在地理教学实践的基础上,论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学生地理学习方式转变的做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国地理基础教育领域正在进行着一场意义深远的课程改革。在这场改革中,推进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的整合成为其中的重要内容。地理教师应该也必须掌握将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进行整合的技能,从而实现地理教育的目标。本文就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整合的意义、原则以及整合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作论述。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地理基础教育领域正在进行着一场意义深远的课程改革.在这场改革中,推进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的整合成为其中的重要内容.地理教师应该也必须掌握将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进行整合的技能,从而实现地理教育的目标.本文就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整合的意义、原则以及整合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作论述.  相似文献   

17.
英国是当今世界上地理信息技术发展最快、最成熟的国家之一,1991年颁布的《国家地理课程标准》已明确规定要培养学生的地理信息技术技能,而这也是英国地理课程重新焕发生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我们国家的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水平和英国有一定的差距,因此,从地理信息技术发展的角度,仔细研读英国国家地理课程标准,对我国现阶段课程标准中地理信息技术培养方案的实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能对地理学习方式的转变产生极大的作用,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更好发挥,成为学习的手段之一。本文在地理教学实践的基础上,论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学生地理学习方式转变的做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19.
陈继革 《地理教学》2014,(16):57-59
地理信息技术体系主要由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三方面的核心技术组成。总体要求是:初步了解地理信息技术内涵与发展状况的基础上,分别对地图与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的基本原理与相关知识进行简单认识,能对遥感图像进行简单判读、对3S技术在社会生产、生活、军事等领域中的应用有初步了解,形成基本的地理信息素养。高考重点关注“地理信息技术在生产与生活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曹嵘 《地理教学》2004,(10):14-15,13
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进行,信息技术与其它学科教学的整合已成为我国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但是,就目前的情况看,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主要停留在教师“教”的方面,在学生“学”的方面如何进行,还是一个有待深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在实施素质教育,推广创新教育的今天,教育研究的中心逐渐由“重教法”转向“重学法”,因此更应重视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中,与学生的“学”进行整合。本文以初中地理新教材自主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