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鸣山层为1926年刘季辰氏於调查鄱乐煤矿时,将江西乐平鸣山所见岩层定名为鸣山层,刘氏的岩性纪述如下:‘鸣山层……大部为石英质砂岩及砂质页岩,石质较硬,不易风化,恒成百公尺左右上山岭……此层属煤系之底部,时代隶石炭纪’后1936年冬高平与徐克勤两氏於调查赣西地质时,将乐平煤系之下,小江边灰岩之上所见燧石层与刘氐的鸣山层相比较,认为完全相当,高氏又曾专著讨论江  相似文献   

2.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这是苏子笔下的西湖。但用在大龙湖身上,亦未尝不可。位于上林县城西北部29公里处的大龙湖,由大明山麓绵延构成的喀斯特溶岩高山簇拥着一池清澈碧绿的地下泉水而成。大龙湖景以山奇、水秀而著称,四周石峰突兀,山中有水,水中有山;奇、险、秀不亚于桂林的山;静、清、绿无愧于漓江的水;而奇穴怪窍、古洞石龛则与七星岩、芦笛岩媲美,素有“中国下龙湾”的美称。  相似文献   

3.
论江西“鸣山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文恒 《地质科学》1975,10(1):49-55
“鸣山层”一名为刘季辰(1925)所命名,标准地点在江西乐平西南七公里之鸣山,当时定其时代为石炭纪。此后黄汲清、高平等采到Lyttonia而将其时代改为晚二迭世。自此“鸣山层”一名在江西被广泛采用,甚至邻省亦有采用者。  相似文献   

4.
湄江之媚     
从湘中枢纽城市娄底驱车30公里,就可以到达湄江国家地质公园。 “三湘一秀地,湄江景奇幽;双龙迎塞海,神龙田稼稠;大江凌巨坝,仙桥话风流;欲寻迷人处,用地待君游。”这是一位游客在湄江留下的感叹。  相似文献   

5.
该区系指由红河断裂、绿汁江断裂、龙门山断裂、城房断裂和钦防断裂所围限的滇东、贵图1 西南地区二叠纪沉积盆地类型及分布1红河断裂;2龙门山断裂;3城房断裂;4钦防断裂;5绿汁江断裂;6南盘江断裂;7丹池断裂;8江南断裂。A—上扬子克拉通盆地;B—右江被动陆缘裂谷盆地(P1)...  相似文献   

6.
蔡则健 《江苏地质》1996,20(1):24-27
本文利用美国陆地卫星TM数据图像对郯(城)-庐(江)断裂带裂中南段进行以找金、金刚石原生矿为目的的遥感研究。  相似文献   

7.
李卿  白超 《地下水》2022,(2):277-278+286
为了解决湄潭县城防洪问题,使县城防洪标准提高到50 a一遇,在湄潭县城上游河段合适位置修建分洪工程,从湄江干流上分走老城区河段天然河道行洪能力所余的洪水流量,结合水工模型试验成果对原分洪方案进行优化与改进,使工程总体布置达到结构较优,功能良好的状态,使方案在技术经济上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8.
在雅鲁藏布江中游山南宽谷段发现了一套湖相沉积地层,形成时代为晚更新世晚期,为冰川阻江形成的堰塞湖沉积物。野外调查发现该套湖相地层在桑日县、乃东县、扎囊县等地均有出露,综合研究认为其为一个东起桑日县扎巴村、西至贡嘎机场附近的大型古堰塞湖泊,面积达700多km2。通过区域调查,该堰塞湖形成的湖相沉积地层在贡嘎县杰德秀镇出露最厚,厚10余m,主要由粉砂质黏土层、细砂层组成,水平纹层等湖相沉积特征明显,本研究称之为杰德秀古湖。杰德秀剖面顶部14C日历校正年龄为15 680~15 105 aBP,属于末次盛冰期。对比林芝古湖、格嘎古湖和松宗古湖等雅鲁藏布江下游堰塞湖的沉积物特征和形成时间,认为杰德秀古湖发育于末次盛冰期。沉积相特征和湖水库容量模拟分析表明,该堰塞湖发育时期,雅鲁藏布江中游山南宽谷段并未完全封闭,为一个湖水面积巨大的过水湖或吞吐湖,类似于现代过水水库。桑日县扎巴村雅鲁藏布江河谷两岸分布有冰碛物,其与雅鲁藏布江中游山南宽谷段的湖相沉积地层的时空关系指示杰德秀古湖与冰川阻塞河道有关,杰德秀古湖是由于冰川阻江形成的冰川堰塞湖。研究结果也进一步说明,雅鲁藏布江现代水系形成以前,其中游不存在面积巨大的众多古湖泊,雅鲁藏布江也不是溯源侵蚀疏干多个古湖泊而形成的,在古湖泊形成之前,雅鲁藏布江已经贯通。雅鲁藏布江流域内的古湖泊是由于气候变化、新构造运动或地震活动等原因造成河道堵塞形成的堰塞湖。  相似文献   

9.
峄山地质地貌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峄山有“岱南奇观”之美誉。其岩石形成于新太古代。历经古生代沉积覆盖、中生代抬升暴露、新生代风化雕凿,方成今日之奇、险、灵、秀风姿。峄山是不可多得的地质遗迹,应“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以造福人类。  相似文献   

10.
为阐明强潮河口最大浑浊带的形成机制及其运动规律,通过瓯江和椒(灵)江实测资料分析,系统分析了强潮河口最大浑浊带形成的影响因素及其与河口地貌的响应关系。考虑黏性细颗粒泥沙运动特性和盐度的影响,开发了强潮河口最大浑浊带数学模型,对椒(灵)江枯季大潮最大浑浊带运移过程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①强潮河口最大浑浊带是潮波变形、咸淡水混合、泥沙再悬浮等复杂因素在一定河口边界和泥沙条件下相互作用的产物,潮波变形和泥沙供给是影响最大浑浊带形成的关键因素。②强潮河口最大浑浊带模拟必须充分考虑潮流、盐淡水混合、泥沙周期性起动、絮凝和沉积密实等因素,所建立的数学模型可用于强潮河口最大浑浊带研究。  相似文献   

11.
山东招远灵山-北截断裂的重新厘定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灵山-北截断裂带控制了众多金矿床的工业矿体,灵北断裂既导矿又容矿.灵北断裂的构造控矿样式有"绳结"和"结环"状两种,灵北断裂带上4个金矿床等距分布,从南向北依次为七厘山、灵山沟、魏家沟、北截等金矿床,呈4~5km分布.在灵山沟矿区发现了SN向诸流河断裂,重新厘定了灵北断裂的空间分布,确定、命名了黄埠岭-凤凰山断裂,认为它与灵北断裂为斜列关系,二者同级别、同规模、同性质,而灵北断裂的南延部分则经过七厘山和灵山冯家进入莱州境内.  相似文献   

12.
张庆华 《城市地质》2019,14(1):65-73
目前有关蛇绿岩的定义、分类和成因等问题仍存在很大的争议,西金乌兰-金沙江缝合带作为青藏高原北部羌塘地区一条重要的板块碰撞带,在此缝合带西段已发现多处蛇绿混杂岩分布,哈秀地区亦位于缝合带的西段,但在哈秀地区是否存在蛇绿混杂岩,研究者存在不同认识。在前人研究成果和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对哈秀地区的混杂岩从岩石学、古生物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同位素年代学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分析认为哈秀地区无明显蛇绿混杂岩的特征,而是具有岛弧型火山岩的特征,其形成于晚二叠世大陆边缘裂谷环境中板块俯冲的产物,野外调查也未发现连续的成生地层剖面,因此哈秀地区应为构造混杂岩带。  相似文献   

13.
<正>湖北省地质调查院是1999年经湖北省编委批准成立的独立法人事业单位,隶属于湖北省地质局,是湖北咨省级地质调查队伍的主体,为国家和地方建设提供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地质调查服务。湖北省地质调查院现有9个甲级资质,3个乙级资质,涉及基础地质、矿产地质、遥感地质、农I地质、页岩气、水工环、岩矿测试、地质科研、地质灾害等诸多工作领域。通过/GB/T19001:2008质量管珂体系认证。  相似文献   

14.
在广西兴业县大平山镇,连接粤桂两省区的324国道和黎(塘)湛(江)铁路横穿而过,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便利的交通条件,让这座位于玉林市和兴业县城之间的小镇"如鱼得水",在数年间迅速发展成为桂东南地区新兴的机械产业基地。  相似文献   

15.
北京密云房山地区土壤中多环芳烃的组成与分布特征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选择北京城近郊房山与密云地区的土壤进行了多环芳烃的定量分析,同时探讨了多环芳烃在土壤中的分布特征与来源。研究结果显示:密云、房山两地土壤中多环芳烃的含量值具有明显差异,提示了两地工业活动影响强度的不同;各采样区土壤中多环芳烃总量的平均值在45.98~388.23ng/g变化,根据多环芳烃的特征参数可以推测研究区土壤中的多环芳烃主要来自于化石燃料的不完全燃烧。  相似文献   

16.
作为淡水生境的顶级捕食者,水獭的分布变迁反映了水域生态系统的演变。江苏沭阳吕台井出土的6件水獭亚科下颌骨,经考古分析和碳十四测年,年代为唐代前期。根据现生江獭(Lutrogale perspicillata)与欧亚水獭(Lutra lutra)的形态差异(前者尺寸更大、 p4后附尖和m1下三角座更发育、下颌体更纤薄),确认吕台井标本分属江獭和欧亚水獭,其中江獭是纬度最高的出土记录。通过形态学研究,我国江獭还出土于中-晚更新世的安徽和县龙潭洞、广西荔浦洞穴、江西万年吊桶环,以及全新世早中期的广东英德牛栏洞、浙江余姚河姆渡、宁波傅家山、湖南洪江高庙等遗址。古文献考证表明,江獭和欧亚水獭分别对应了史料中的“猵(獱)”和“獭”;西汉至北宋时期,两者曾共存于黄淮流域。北宋以后,江獭从黄淮流域消失,反映了黄河泛滥导致的湖泊变迁;最终,江獭从我国大部分地区灭绝,现仅残存于珠江口和西双版纳。江獭在我国的区域性灭绝反映了人类活动对大型淡水水体的破坏。  相似文献   

17.
《水文》1965,(6)
我站是长江流域沅水水系的主要支流——錦江的控制站,集水面积三千多平方公里,流域內多山岳地区,上游梵净山一带常为暴雨区,支流較多,水情相当复杂;而且,城鎮及主要耕地多处沿河两岸,錦江全年通航,木材筏运頻繁,受汛期洪水威胁很大,因此,站上的测报任务是十分繁重的。在上級党政的正确領导下,我站水情服务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自1953年設站以来,十六次被評为  相似文献   

18.
<正> 龙金发在乐平鸣山大桥等地于“鸣山层”下部发现了硅藻岩,判断“鸣山层是一个单独的地层,是原生沉积。”并认为“鸣山段的岩性和成因与硅藻层和硅质海绵岩明显不同。”既然鸣山段与硅藻段在岩性、成因、层位等方面分属两个地质体,硅藻岩是原生沉积何以能推导出鸣山层是原生沉积?事实上,鸣山层硅质岩仅见于地表,地下为茅口灰岩所取代,该文称“鸣山层有稳定的层位,有广泛的分布”,不知其根据何在?该文将茅口组分为鸣山段、硅藻段及茅口段,对于能否建立硅藻段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9.
中国北部地区沙漠鸣沙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鸣沙发声机制是一个长期悬而未决的问题。中国北部地质公园内的沙漠鸣沙地质遗迹沿北方沙漠弧形带分布,但较少被报道和研究。本文选取位于内蒙古、甘肃和新疆的沙漠鸣沙及哑沙,对其地貌特征﹑粒度组分和矿物成分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鸣沙一般发育在新月型沙丘链或新月型沙丘上,紧邻湖泊或泉水,背风坡和迎风坡上都会发育鸣沙,但主要集中在背风坡,研究结果与马玉明提出的"共鸣箱"理论中的"响沙都发育在背风坡"不符;哑沙粒度明显较鸣沙粗,哑沙的平均粒径分布峰值集中在0.5φ~1φ,鸣沙粒径频率分布峰值集中在2φ~3φ;主要差别在于细砂和粗砂的组分,所有鸣沙中的细砂含量所占比例均高于52.012%,哑沙中的细砂含量低于0.881%;响沙中粗砂的含量均小于1.221%,哑沙中粗砂的含量大于48.091%。鸣沙和哑沙主要矿物成分都以石英和长石为主;鸣沙中含有高岭石,钠长石,微斜长石及方解石等,而哑沙中几乎未含这些次要矿物。本文结果表明,地貌特征和物质组成是区别鸣沙和哑沙的重要特征,对于研究鸣沙的成因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李文恒 《地质论评》1963,21(3):164-164
盛金章先生根据“鸣山县”产Verbeekinaverbeeki Geinitz,Neoschwagerina 等化石认为“鸣山层”是茅口组Neoschwagerina带在江西相变的产物,肯定了“鸣山层”的层位。根据笔者数年来所见认为:盛金章关于“鸣山层”层位的确定是正确的,但是关于“鸣山层”与茅口组的关系尚需商榷。地表所见之“鸣山层”为浅灰至灰黑色硅质岩,有时呈角砾状,节理发育,异常破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