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基于DEA-ESDA的农业生态效率评价及时空分异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郑德凤  郝帅  孙才志 《地理科学》2018,38(3):419-427
采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SBM(Slack-Based Measure)模型,结合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ESDA),对甘肃省各县(区)2000~2014年的农业生态效率及空间分布格局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考虑非期望产出和不考虑非期望产出的农业生态效率之间存在着明显差异,而考虑非期望产出的农业生态效率结果更符合实际情况。在研究期内甘肃省农业生态效率呈持续上升态势,但整体效率偏低;空间变化趋势呈现自西向东、自南向北递减态势,但南北差异小于东西差异。 从全局空间分异来看,除2001~2003年外,甘肃省各县(区)农业生态效率呈现正相关特征,空间集聚现象显著;从局部空间分异来看,处于空间正相关地区数量在研究期内逐渐下降,区域农业生态效率的集聚现象减弱。农业生态效率高高(HH)集聚主要分布在河西走廊及甘南地区,空间上具有明显的向邻接地区扩散的趋势;低低(LL)集聚主要分布在甘肃省中部地区,空间分布较为稳定。  相似文献   

2.
在对产业系统生态效率内涵进行阐释的基础上,基于资源消减、清洁生产和末端治理等不同生产环节生态效率要素综合构建了产业系统生态效率测度模型以及产业系统可持续性评价模型,并据此对松花江流域(吉林省段)产业系统生态效率时空演变特征以及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发现:① 综合型城市侧重于源头消减效率的提高从而使产业变“轻”,总体呈现低投入、低消耗以及低排放的发展特征。资源型城市侧重于清洁生产效率的提高从而使产业变“清”,总体呈现高投入、高利用以及高排放的发展特征。② 产业系统生态效率增长幅度为白城市>松原市>吉林市>松花江流域>长春市,流域特征明显。另外从不同生产环节效率对生态效率的贡献率分析可知,资源减量化以及末端治理是松花江流域(吉林省段)生态效率变化的决定性因素。③ 总体上流域产业系统可持续性有不断增强的趋势,但产业可持续性发展态势分异现象显著。并且产业可持续性发展规律性较差侧面说明了区域产业之间缺乏有效的分工与联系,产业联动发展模式尚未形成。④ 认为所有制结构、环境管理力度、外商投资以及科学技术是松花江流域(吉林省段)产业系统生态效率的影响因素,而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以及政府调控因素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  相似文献   

3.
区域科技资源配置能力的时空分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资源作为第一资源,如何对其进行优化配置是各地区科技管理和科技政策工作的核心问题。根据科技资源的内涵与结构,利用1999-2011年中国31个省市区科技资源的基础数据,在构建区域科技资源配置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科学评价各地区的科技资源配置能力,并利用基尼系数与锡尔指数研究了各地区科技资源配置能力的差异;然后进一步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直观的反映各个省区科技资源配置能力的的空间集聚特征、集聚类型和显著性水平。结果表明,虽然近年来我国区域科技资源整体配置能力都有了较大提升,但是其区域分布的空间格局并没有根本性的改变;另外,中国科技资源配置能力的空间差异与区域发展的内部差异、区间差异有很大的关系,东部地区的地带内差异是构成区域差异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狄乾斌  梁倩颖 《地理科学》2018,38(10):1606-1615
采用超效率DEA模型对中国海洋生态效率进行测算,运用标准差椭圆对其进行空间可视化表达,最后运用VAR模型对海洋产业结构和海洋生态效率进行脉冲响应分析,以评测中国海洋生态效率时空差异并探究其与海洋产业结构响应关系。结论如下:中国沿海省份海洋第三产业比重占海洋生产总值较大,在研究期内呈现增长趋势;大多数省份海洋产业结构熵值下降,说明该类省份海洋产业发展平稳;在时间上,海洋生态效率总体上处于无效状态,海洋第三产业占比重高的年份,海洋生态效率相对较高;在空间上,海洋生态效率重心总体呈现向北移动趋势,表明北方海洋生态效率的优化进度快于南方;基于沿海各省脉冲响应图可以得出,各省份海洋产业结构对海洋生态效率的冲击最后都趋于平稳,主要原因在于随着中国海洋产业结构升级变动稳定,其对海洋生态效率的影响越来越小;在方差分解部分,沿海各省份海洋产业结构升级对海洋生态效率方差分解的贡献度较高,且呈现增长趋势,说明海洋产业结构升级对海洋生态效率的提升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在参考旅游可持续发展及其评价研究的基础上,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资源环境状况、社会经济支持能力、发展现状和发展潜力4个系统层出发,构建了由40个指标构成的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基于SPSS15.0软件,运用因子分析方法计算我国31个省(市、区)的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各系统层及其总体层得分,依据得分情况划分为5个层次,分析了各系统层和总体层空间分布特征及形成空间差异的影响因素。依据相关分析,解释了各系统层对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状况。  相似文献   

6.
选取2010—2020年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19个县域单元相关数据,采用非期望SBM模型测算生态效率,并借助核密度估计和聚类分析等方法考察区域生态效率的时空演变特征,在此基础上运用Tobit模型探讨生态效率驱动因素。结果表明: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整体生态效率以2016年为分水岭,前期保持平稳,后期因新旧动能转换不畅问题而出现下降,经调整后开始回升。县域间生态效率差异明显,呈现高值区与低值区交叉分布的“川”字型空间格局,19个县域可依据生态效率变动情况分为4类,其中中低位县域波动更为显著。对区域整体而言,科技创新水平、环境治理能力与基础设施保障程度促进生态效率提升,产业结构与对外开放程度具有抑制作用,城镇化水平对生态效率变动影响不显著,生态效率关键驱动因素在时空上均存在异质性。  相似文献   

7.
新疆铁路沿线城市与工业和谐度及其时空分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卢思佳  张小雷  雷军 《地理学报》2009,64(8):911-923
新疆是典型的绿洲经济,资源能源丰富,生态环境脆弱,实现新型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和谐发展是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解决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在新疆铁路沿线12个绿洲城市组成的区域经济系统的基础上,构建"城市—工业"系统中的城市化和新型工业化两个子系统,阐述了两者的交互作用机理,建立同步性、耦合度和有效性三个指数分别衡量两个子系统综合水平的一致性、系统运行的有序状态和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有效程度。并分析了2000、2004和2007年新型工业化与城市化和谐度的时空分异现象,探讨了2007年12个城市和谐度的四种类型以及对应的系统基本特征。研究表明,政策要素对新疆新型工业化和城市化系统的作用明显。核心城市具有良好的系统基本特征,各个城市整体水平逐年提高。系统和谐度南北差异较大,高水平和谐的城市集中在优势明显的区域增长极。2007年新疆12个城市的系统和谐度类型可以描述为"一优、三高、六中、二低",不同的类型对应着不同的系统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8.
福建省水生态足迹时空分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改进的生态足迹模型,分析福建省2005—2011年的水生态足迹时空分异,得出几点结论:1)福建省水生态处于盈余状态,但人均水生态足迹增加;2)2011年福建省万元GDP水生态足迹为0.255 1 hm^2/万元,与2005年0.708 7 hm^2/万元对比,产出效率提高了64.00%。3)建议通过生态优势与经济优势相互转化、调整产业结构、提倡绿色消费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利用江苏省环保厅数据监测平台发布的扬州市区空气PM2.5浓度数据资料,结合仪器测量所得数据资料,分析扬州市空气PM2.5时空分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扬州市空气PM2.5浓度日均值总体低于75微克/立方米。从时间分布来看,早-中-晚呈现出"高-低-高"的变化趋势,夏收时期则高于规定的标准;从空间分布来看,城乡之间的浓度差异较大。影响扬州市空气PM2.5浓度的主要因素:一是污染源的排放程度(机动车尾气为主);二是气象条件(逆温、风、雨等)。对应对PM2.5污染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黄河流域工业生态效率空间分异特征与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工业生态效率是人地系统耦合状态和水平的重要表征.以黄河流域八省区为实证区域,构建工业生态效率投入产出指标体系,采用Super-SBM模型对地市尺度2006-2016年工业生态效率进行测度,分析其空间分异特征;构建计量模型,从全流域和上中下游等不同尺度,考察工业生态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 表明:①工业生态效率整体呈提升态势...  相似文献   

11.
旅游生态效率评估及空间格局研究是揭示中国省域旅游业发展质量与态势的重要基础.论文以"自下而上"法核算中国省域旅游能源消耗与碳排放为基础,综合运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Super-SBM模型、Malmquist指数及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等方法,探究节能减排约束下2000-2017年中国省域旅游生态效率及其空间分异、收敛和关联格局...  相似文献   

12.
作为西部大开发重点和"一带一路"核心区,新疆城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地缘属性,科学诊断和识别城镇化绿色发展驱动因子,可为统筹边疆发展和安全格局提供实证依据.根据绿色发展和空间结构理论,用熵值法、地统计分析和探索性空间分析方法,基于ArcGIS空间分析平台,研究了2008—2018年新疆14个地州(市)城镇化绿色发展的...  相似文献   

13.
京津冀城市群县域尺度生态效率评价及空间格局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京津冀城市群地区是国家经济发展的战略核心区之一,其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关系是近年来地理研究的重点领域。本文以京津冀城市群县域为单元,利用PM2.5、NO2遥感反演等数据,设计资源投入—经济效益—环境影响复合生态效率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县域单元生态效率评价模型,并利用非期望产出SBM模型对生态效率进行了评价,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对生态效率的空间效应与空间关联模式进行了检验与分析。结果显示:①资源投入、经济效益与环境影响格局存在明显时空分异,高值区主要分布在京津唐三市及周边部分县区;②2006、2010、2014年3个时期京津冀城市群县域单元生态效率均值分别为0.324、0.305、0.347,总体水平较低,并呈现先下降后改善态势,区位、自然本底条件是导致生态效率空间差异的主要原因。③全局Moran's I指数分别为0.2539、0.3007、0.3088,表明县域单元生态效率存在空间正向集聚趋势;④县域单元生态效率正向集聚程度越来越显著,邻域单元生态效率差距则有所缩减。  相似文献   

14.
新疆湿地资源时空变异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新疆地区是中国西北最干旱的地区,湿地分布最少的区域之一。新疆湿地资源以天然湿地为主.按湿地特征分为南疆和北疆两大区,由于南疆和北疆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水文条件的差异.人类活动的影响程度不同.其湿地在空间分布结构、资源类型等方面表现出不同变化特点。本文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方法对新疆湿地类型、资源现状进行研究,再利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对新疆湿地资源动态变化及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全球新型冠状病毒疫苗(COVID-19疫苗,简称新冠疫苗)的开发、订购、捐赠和接种数据,借助GIS等技术方法,在明晰全球新冠疫苗开发与流通格局的基础上,探讨全球新冠疫苗接种的时空分异特征。结果表明:① 全球新冠疫苗开发格局呈明显的空间不均衡性,形成以西欧、北美和亚洲为核心的三足鼎立格局,美国、中国和英国等是新冠疫苗的主要开发国。② 全球新冠疫苗订购网络主要遵循定向扩展和不定向扩展两种扩展模式,订购联系总体上表现出早期集中于欧美发达国家内部,随后逐步向外部亚非拉国家扩展的特点。③ 全球新冠疫苗捐赠网络以中国和美国为双核,美国主要向东南亚、南亚和拉美等美国传统势力范围或战略地位重要国家进行捐赠,中国主要向南亚、东南亚和西亚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非洲国家进行捐赠。整体上新冠疫苗捐赠主要受捐赠双方联系密切程度、关系友好程度和捐赠国的国家战略需求及国际义务履行需要等因素综合影响,但不同捐赠国侧重点有所不同。④ 受全球新冠疫苗的开发、订购和捐赠格局影响,欧美发达国家的新冠疫苗接种进程领先于绝大多数亚非拉国家,但差异性正逐步缩小,中国的疫苗接种由相对较高水平区跃升至相对高水平区,成为发展中国家的代表。  相似文献   

16.
采用产业区位基尼系数、地理集中率、产业梯度系数和回归分析等方法,从产业整体、三次产业和字母行业3个层面分析国际旅游岛建设以来海南省产业空间分异格局及其驱动机制。结果表明,目前海南省产业整体和多数产业特别是第三产业与多数资本和技术密集型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空间分异程度高,主要分布于少数沿海非民族市县,呈明显的沿海-内陆、非民族-民族地区与北-南向类似U型的分异格局;产业整体、三次产业与10个字母行业从业人员数空间分异趋于加剧,空间分布趋于向少数市县集中,而产业整体和三次产业增加值与6个字母行业从业人员数空间分异趋于减缓,空间分布基本趋于向北部沿海地区以南分散,意味着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带来了旅游相关产业规划所确定的重点产业的空间拓展;海南省产业空间分异格局是要素禀赋作用效应、循环累积因果效应、分工经济效应、制度诱导效应、空间近邻效应和外部经济效应叠加的结果。结果基本验证了中国产业空间分异的一些研究结论,也表明海南省需要扶持内陆和民族地区发展公共服务业和优势产业,适度引导产业向部分内陆和民族市县集中和分散,以增强产业空间布局的均衡性。  相似文献   

17.
旅游效率评价对区域旅游业提质增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云南省为实证,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对其旅游业效率进行分析,运用空间自相关和趋势面等空间统计方法对旅游效率空间关联和整体趋势特征进行剖析,并借助地理探测器模型着重探讨了旅游效率的驱动因子。结果表明:1)云南省旅游综合效率总体水平较好,但州市间差距较大,纯技术效率对综合效率制约能力略强于规模效率;2)旅游效率呈现空间集聚态势,综合效率整体呈“南北两翼高中间低,东西平稳过渡”空间特征,高效区在滇西北“趋同集聚”;纯技术效率在南北方向呈“U”型趋势,东西方向上梯度递减;规模效率总体呈现“南北两翼高中间低,西高东低”趋势特征;3)旅游从业人数、交通网络密度和景区丰度是云南省旅游效率空间分异的主要影响因素,不同因子交互作用时均高于单独作用时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8.
信息化对旅游产业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信息化将重塑区域间旅游产业的互动和关联。既有研究虽然对信息化与旅游产业发展之关系有所探讨,但多数研究忽视了信息化对旅游产业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因而难以准确测量信息化对旅游产业发展的贡献。采用中国大陆31个省份2001-2014年的面板数据,从区域关联的视角构建空间计量模型,测算信息化对旅游产业发展的直接影响和空间溢出影响。结果表明:① 信息化与旅游产业发展均具有显著的空间关联性,传统的计量模型因未考虑个体间的空间交互作用而误估了信息化对旅游产业发展的产出弹性;② 信息化基础设施和信息技术消费对旅游产业发展的作用路径存在差异,单纯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并不一定能促进旅游产业的发展,过度的规模竞争反而会陷入“索洛生产率悖论”;而信息技术消费的提升虽有助于正向的空间溢出,但其空间重构的潜力仍有待释放;③ 固定资产投入、劳动力和旅游接待规模等都是推进旅游产业发展的多维要素,但在信息化的交互影响下,资本和劳动力的空间溢出均不明显,而资源禀赋、环境质量、服务经济占比和产业集聚呈现出显著的负向外溢效应。  相似文献   

19.
中国三大旅游行业效率时空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胡宇娜  梅林  陈妍 《地理科学》2017,37(3):386-393
借助DEA模型和ArcGIS空间分析模块,对中国2002~2013年景区、酒店和旅行社三大行业效率的时序变化及空间格局演变过程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三大行业效率时空演变特征各不相同:① 无论是综合效率还是分解后的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酒店行业平均效率值均最高,旅行社行业规模效率值最低,而景区行业纯技术效率值最低;② 从时序变化上看,酒店行业效率稳定性最高,景区行业波动性最强,旅行社行业最近几年下降趋势明显;③ 三大行业的旅游效率在空间分布上均存在东西差异,但酒店行业地区间差距在缩小,景区行业东西部间差异在缩小,而旅行社行业东西部间差距则在扩大。  相似文献   

20.
城市旅游感知意象与投射意象的匹配程度是城市旅游形象建设与宣传效果的重要评价,景观尺度下旅游感知与投射意象的空间分异特征可以有效评估游客对城市旅游意象的感知偏差,以此把握旅游者的旅游动机与景观偏好,更好地提升旅游地形象建设。本研究以五大世界著名旅游城市为例,以Flickr网站的地理标记照片数据和政府旅游网站宣传的旅游信息为数据源,利用ArcGIS空间分析技术分析城市旅游感知意象与投射意象的要素构成和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城市旅游感知与投射意象的差异既体现在要素构成的偏差上,也体现在空间分布特征的差异方面。除东京旅游感知与投射意象要素结构基本一致以外,其他城市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局部空间聚集异常值可视化了五大城市旅游感知意象与投射意象的空间分布偏差,相比城市旅游投射意象的空间集聚,城市旅游感知意象的范围更为离散。同时,双变量空间自相关指数分析结果验证了五大城市旅游感知意象与投射意象均呈显著的空间正相关,但是相关程度和依赖度并不高,说明了从感知与投射视角进行旅游意象空间特征分析的重要性,应以需求为导向进行城市旅游景观规划与宣传。结合地理标记照片数据的空间分析方法为城市旅游感知意象与投射意象的空间分异研究提供了普适性的方法,以服务于城市可持续发展和旅游形象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