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综合报导     
兰州滑坡学术讨论会 甘肃省滑坡泥石流学会举办的滑坡学术讨论会,于1985年9月21至26日在兰州召开。参加会议的185名代表来自100多个单位,提交会议论文121篇。会议较全面地介绍了我国区域性滑坡的分布规律和自然地理环境,滑坡的危害情况及研究与防治动态和经验。会议交流和讨论的主要问题有:我国滑坡的主要类型、分布规律、地域性特点以及有利于滑坡形成的几种主  相似文献   

2.
一 去年9月18—21日在加拿大多伦多召开了第四届国际滑坡会议。会议由国际士力学与基础工程学会滑坡委员会和国际工程地质协会领导由加拿大岩土工程学会和加拿大国家研究委员会联合主办。参加会议的有来自31个国家和地区的229人。中国代表团由8人组成,分别来自地矿部、铁道部、城乡建设部及水电部。 会议没有采取一般的宣读论文的形式,而是分七个专题,依次由事先邀请的报告人作综述报告,然后围绕会前拟好的讨论议题进行讨论。七个专题是:1.气候和地下水与滑坡的关系;2.坚硬岩石中的滑坡;  相似文献   

3.
国际滑坡与岩土工程学术会议于1991年5月21日至23日在武汉召开,出席会议的正式代表共153名.经以晏同珍教授为主席的组委会专家评审,共有135篇文章进入会议论文集,论文集分上、下两册,已在会议前正式精装出版,论文作者来自15个国家和地区.会上由4位专家对会议论文作了总结性报告,然后分四个专题进行了学术交流.这次会议的主要议题是各国滑坡与岩土工程研究的新进展.会议交流所反映的特征是:滑坡与岩土工程研究已发展为多学科的相互交叉与渗透;研究方  相似文献   

4.
泥沙测验研究工作组委托四川省水文总站组织的卵石推移质测验技术研究会议于1987年8月2~6日在成都召开。会议审定了近期试验研究专题大纲。这些专题是:1.卵石推移质采样器取样效率研究;2.不同类型卵石推移质采样器性能和适用范围研究;3.卵石推移质输沙率测验和整编方法研究;4.野外推移质  相似文献   

5.
为交流亚洲—太平洋地区各国滑坡研究和防治方面的最新成果和经验,帮助发展中国家减缓和预防滑坡灾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中国科学院合作,将于1987年10月28日至11月2日在成都召开亚洲—太平洋地区  相似文献   

6.
由中国地质学会构造专业委员会等团体和单位发起,并由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主办的“中国西部特提斯构造演化及成矿作用”学术讨论会,于1991年4月26日至29日在成都召开.会议收到论文350余篇.来自全国各地的近200名地质学家参加了会议. “特提斯”是指位于欧亚大陆南部的宽阔海域,是以希腊神话中海神的母亲的名字命名的,亦称古地中海.我国青藏高原及毗邻地区在2亿年以前,还是一片汪洋,是古地中海  相似文献   

7.
国际滑坡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本文根据2000年6月26~30日在英国如开的第八届国际滑坡学术讨论会的主题报告,分组报千和会议文集所报导的近几年来国际滑坡的最新研究成果,对滑坡与全球气候变化、滑坡灾害风险评价、滑坡机制、海岸带滑坡和海底滑坡五个方面作了简要介绍与分析,这些方面的成果代表了当前国际滑坡研究的进展和动态,对促进我国今后的滑坡理论和灾害防治研究将会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8.
滑坡发育动力机制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过程逐渐成为地质灾害研究领域的热点和焦点问题。文章以我国地质灾害高易发区的黄河上游寺沟峡拉干峡段大型、特大型、巨型滑坡为研究对象,在广泛收集区域古气候演化资料和滑坡年代测定的基础上,开展了末次冰期以来特大型、巨型滑坡发育的时空分布规律研究,分析了滑坡的主要发育期与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关系,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研究区滑坡发育的动力机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过程。主要取得了以下认识:(1)研究区滑坡异常发育,分布广泛、成灾规模大、动力机制复杂、危害严重,在空间上以群科尖扎盆地最为发育; (2)利用滑坡钻孔滑带土和滑坡体与上下覆黄土的叠置关系开展了滑坡体的年代学测定工作,并从时间尺度上划分了滑坡的5个主要发育期,其分别为53~49ka B.P.、33~24ka B.P.、10~8ka B.P.、5~3.5ka B.P.和现代; (3)研究区滑坡的主要发育期分别对应于中国黄土高原马兰黄土中的2层弱发育古土壤层L1-4 和L1-2、末次冰期晚期/全新世过渡期、全新世适宜期和现代全球升温期; (4)全球不同地区滑坡的发育期与气候变化有密切联系,其主要发育于古气候的温暖湿润期和气候变化的快速转型期。  相似文献   

9.
《岩土力学》2005,26(5):768-768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分会成功申办第10届国际滑坡及工程边坡会议。该会议将于2008年6月29日~7月4日,在西安市召开。由分会作为牵头学会与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和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分会共同主办。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和清华大学共同承办。目前已经成立了以陈祖煜为主席的组委会。会议将编写出版大型中英文画册“中国滑坡”和“中国工程边坡”。(摘自河海岩土网)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分会成功申办第10届国际滑坡及工程边坡会议  相似文献   

10.
四川省沉积学学术交流会于1981年10月14日至18日在成都召开,会议由省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省地质学会、省石油学会联合举办。参加会议的有代表80多人,交流的论文37篇:内容主要有;沉积环境及古地理;生物瞧;浊流沉积;成岩环境;沉积岩及有关矿产:测试方法与应用等。会议开得生动活泼,内容丰富多采,最后通过民主协商,以无记名投票方式选举成立了由曾允孚、王宓君等17名委员组成的四川省沉积学委员会。四川地区的沉积岩分布广、厚度大,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沉积学研究对于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无锡市雪浪山滑坡的成因机理,在滑坡后缘岩体裂缝处布置了4支裂缝计并开展了连续监测,获取岩体裂缝1~4月份的活动性特征。监测及研究表明:边坡顺层及泥岩夹层是雪浪山滑坡的两大内因,降水及低温则是该处滑坡的两大外在诱发因素;日降水量20 mm、前2 d累积降水量30~40 mm、前3 d累积降水量40~50 mm,可作为雪浪山滑坡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的临界预警指标。  相似文献   

12.
《地球科学》2000,25(3):310
第 1 5届国际喜马拉雅 -喀喇昆仑 -西藏学术讨论会 (Himalaya_Karakoram_TibetWorkshop ,简称HKT会议 )于 2 0 0 0年 4月 2 2~ 2 4日在成都西藏饭店国际会议厅举行 .来自澳大利亚、加拿大、中国、美国等 1 6个国家及中国香港、台湾两个地区的 2 0 5名学者出席了这次国际盛会 .我国著名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孙鸿烈、刘东生、丁国瑜、李廷栋、肖序常、刘宝、曾融生、陈、许志琴等出席了会议 .这次会议由我国科技部和国土资源部联合主办 ,并得到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学院、中国国家地…  相似文献   

13.
台风暴雨常引发大量的滑坡灾害,造成生命财产损失,因而研究台风暴雨条件下滑坡地下水渗流特征及成因机制对滑坡的防治、预警预报具有重要意义.以浙江省中林村滑坡为例,采用有限元数值方法,模拟了台风暴雨的两种常见工况(工况1:等强度降雨;工况2:渐变强度降雨)下滑坡地下水的暂态渗流场及稳定性.结果表明:两种工况条件下,滑坡地下水渗流特征基本相同,地下水位响应迅速,地下水位位于强风化和中风化接触面附近,且在坡脚形成溢流;但是工况1较工况2地下水水位上升速度快、幅度大;滑坡稳定系数与地下水水位及降雨强度等密切相关,在高强度降雨条件下,随地下水水位上升稳定系数快速下降,水位稳定以后,稳定系数下降速度减缓;中林村滑坡为典型的滑塌-拉裂-蠕滑缓动型变形破坏模式,台风暴雨引起斜坡岩土体地下水水位上升,基质吸力降低和孔隙水压力增加是其发生变形破坏的主要原因.本文所得结论能够为东南沿海地区台风暴雨诱发滑坡的预测预报与防治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4.
汶川地震中擂鼓镇地区的滑坡崩塌规律及预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地震滑坡影响因素与滑坡崩塌分布关系的研究,有助于认识地震滑坡崩塌的发育规律,进而对潜在的地震滑坡危险区段进行划分,为土地的合理使用提供支持.5.12汶川地震引发了大量的滑坡、崩塌、碎屑流等次生灾害,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财产损失.以受滑坡、崩塌灾害影响严重的北川县擂鼓镇约180 km2的地区作为研究对象,选取坡度、高程、坡向等影响因素进行确定性及面积发育率分析,探讨它们与滑坡、崩塌等灾害空间分布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高程低于1 km的地段,滑坡崩塌的发生频率达13.5%,高于其它地段;坡向为东向、北东向、南东向的坡体的滑坡崩塌发生率较其它方向大;随着坡度的增大,滑坡、崩塌的分布也在增大,坡度大于30°的区域滑坡发生频率较高.采用2种方法对研究区进行地震滑坡危险性区划,获得大体一致的划分结果:①基于综合确定性系数与面积发育率方法分析的地震滑坡危险性区划结果中,约有66%的滑坡崩塌落入较高危险和高危险区域;②采用判别分析法获得的地震滑坡危险性区划结果中,约有73%的滑坡崩塌判定为不稳定区域.其中,判别分析法选用的地震动、坡度、曲率等因素在不同地区都对滑坡分布具普遍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5.
滑坡是一种表生地质现象,其产生与地质构造紧密相关.它是在特定的地质环境中,由于以重力为主的自然营力或其与人类工程建设活动相互作用而发生和发展的.随着现代工程活动的迅速发展,国内外越来越多地涉及到性质和规模不同的滑坡.Vaiont滑坡是典型实例,2.6亿立米的岩体滑入水库,导致262米高拱坝失效;其它如美、加、日、苏、西、捷以及我国的铁道、水道、露天采场的滑坡事故,可见诸于有关书刊.这些都是发生于现今地表的滑坡.其实,不同地质历史期的古老滑坡,已逐渐发现和研究,这就是构造地质学中所称的“重力滑动构造”.由于这种封存于地下因剥蚀而露头的古滑坡构造特征在许多方面近似于掩复体,所以就引起了构造地质界的论战.甚或引伸到掩复体构造采用滑坡作用予以解释;相反,古老超巨型滑坡有人又试图采用一般构造成因来解释.Jacoby对岩石滑坡及板块构造机制的异同点做了对比.认为:板块可视为巨大范围的岩石滑坡,两者都是由于物质分布的非均一性和重力的不稳定性而导致位移的.移动的相同基础是软弱“导向面”.许靖华用浊流及颗粒流理论对滑坡堆积作用做了研究.徐邦栋、潘家铮等对滑坡力学作过分析.胡海涛等分析过黄土滑坡的结构、构造特征.看来,滑坡研究不仅具有工程实践方面的意义,而且也有一定的理论  相似文献   

16.
李郎平  兰恒星 《地球科学》2022,47(12):4663-4680
滑坡运动路径具有普遍的复杂性,体现为侧散、转向、分叉、交织、聚合与并联等复杂行为.滑坡运动路径复杂性增大了滑坡危险性.因而,滑坡危险性评估对滑坡运动路径复杂度的量化和概率分布研究提出了需求.系统地梳理和总结了滑坡运动路径复杂度的研究现状,指出了相关研究所面临的关键问题,并进行了未来研究展望.总体上,当前关于滑坡运动路径复杂行为的研究,主要面临量化研究稀缺、概率分布研究欠缺的问题.具体表现在:现有滑坡运动路径的剖面线概化方法难以处理多路径复杂行为;现有零星的指标不能满足滑坡运动路径复杂度的系统性科学量化;滑坡运动路径复杂度概率分布的分布函数不明、主控因素不清.进一步,针对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在研究展望中提出:主要通过分段单路径化方案,实现滑坡运动多路径复杂行为的剖面线概化;构建基于剖面线的滑坡运动路径复杂度的量化指标体系,突破量化难题;基于大量滑坡实例数据,确定滑坡运动路径复杂度概率分布的分布函数、查清其主控因素;最终,实现滑坡运动路径复杂度概率分布的预测建模,支撑滑坡危险性及风险定量评估.   相似文献   

17.
溯源、剖析、界定了前人关于滑坡群、滑坡带术语的由来、内涵、定义,提出了群体滑坡和滑坡集群2个新的术语,并整合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初步厘定了群体滑坡的分类方案,确定了群体滑坡的基本组合型式;列举中国南方和北方大量有关的实际例证,逐一介绍了目前已知的5种最基本组合型式的发育产出特征及平面构图特点.认识到研究群体滑坡的科学意义:可拓宽灾害地质的研究视野和内容,将丰富灾害地质研究的已有理论,能为灾害地质风险评估和防治提供大尺度的分析依据.最后强调指出,研究群体滑坡首先必须厘定其组合型式,最终才能揭晓新生滑坡的产生规律.  相似文献   

18.
《岩土力学》2005,26(6):864-864
滑坡和泥石流是一种常发性自然灾害,我国是滑坡、泥石流频繁发生的地区。长期以来我国科技工作者在滑坡与泥石流预测和治理方面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由于问题本身的极其复杂性,滑坡和泥石流仍然是当今国内外岩土工程领域的热点和难点研究课题。国际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会、国际工程地质学会和国际岩石力学学会,三个国际学会联合成立了技术委员会No.1-滑坡和工程边坡委员会(JTC1),已经连续举办了9届国际滑坡和工程边坡会议(每四年一届),以促进国际合作与交流。因此,在中国主办这一高水平、大规模的国际会议,对促进…  相似文献   

19.
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全国软弱岩石及软弱夹层专题学术讨论会于1980年9月2日至7日在湖北省宜昌市召开。这是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成立以来的第一次专题学术会议。来自全国各有关生产部门、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的83名代表出席了会议。会议共收到论文54篇(论文摘要64篇),基本上反映了我国软弱岩石及软弱夹层工程地质研究现状和水平。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谷德振同志主持了会议,并致开幕词。他回顾了我国软弱岩石及软弱夹层研究历史;阐述了它在工程地质学科中的重要地位和工程意义;指出了软弱岩石及软弱夹层今后研究方向。大会开幕式后,进行了近二天的大会宣读论文和专题综述报告;二天小组讨论。小组讨论主要围绕三个问题:1.软弱岩石及软弱夹层的涵义;2.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差距,今后主攻方向;3.对大会综述的意见以及今后学术活动的建议。与会同志畅所欲言,各抒已见,交流了学术思想和工作经验。本着百家争鸣和求同存异的精神,还组织了各小组的大会汇报与交流。谷德振同志作了题为“国际工程地质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的报告,受到与会同志的热烈欢迎!兹将本次会议的主要情况分四个问题简述于下。  相似文献   

20.
受强降雨影响,湘东南地区近年来残坡积层滑坡大量发生.滑坡类型多属小型一浅层一牵引式;滑坡形态具有:周界不规则、表面台阶状、前缘土体崩溃状、滑动面叠瓦状及多层性,滑坡发生具有:突发性、群发性与继发性、随机性;滑坡的主控因素:斜坡结构、坡脚临空面、降雨;防治建议:完善地质灾害信息系统、建立降雨-滑坡研究预报体系、加强边坡管理、以防为主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