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 毫秒
1.
天津海积软土微观结构与工程性质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天津地区海积软土为代表,讨论了海积软土在固结,剪切作用下微观结构的变化。阐述了海积软土力学行为的本质,并将微结构参数与力学强度建立了关系。  相似文献   

2.
对广州地区软土沉积环境及工程特征进行研究后,将该区域的软土划分为3个类型:全新统滨海型软土、全新统山间洼地型软土、晚更新统软土。通过对这3类软土的物理力学特征指标统计结果进行对比,进一步揭示其性质,并讨论分析各类型软土实用的软基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3.
天津吹填软土沉积特性及其微观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吹填软土由于其物质成分和沉积环境千差万别,决定了其工程性质也差别很大,具有区域性特点。本文以大型沉降柱模拟吹填泥浆自然沉积,对天津滨海新区吹填泥浆静水沉降过程中泥水分界面、含水量、孔隙比变化及其沉积后的相关特性进行了探讨,并对其微观结构特征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分析表明:天津吹填土富含粘土矿物,微结构不稳定。在沉积过程中,颗粒分选明显,各项指标前期变化大,后期趋于稳定,总体工程性质差,难以直接满足工程建设的需要,需进行相应的处理。  相似文献   

4.
我国广泛分布着软土,由于地基处理过程中经常采用水泥进行加固,水泥加固软土效果差异较大,甚至在一些高有机质含量的软土地区,工程中出现了加固失败的现象,因此,为有效地研究水泥加固软土的效果,文章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技术,从土体微观结构特征出发,对江门某公路段中高有机质水泥加固土体粒度成分、结构单元体成分、孔隙特征及结构特征进行了定量分析,从SEM图像定量分析中可以看出,研究路段的水泥加固土体,其微观颗粒结构单元体和孔隙的定向性均较差,粒内微小孔隙发育,样品具有各向同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任君梅 《福建地质》2010,29(2):146-152
泉州湾软土分布受物源、地形(地貌)和水动力环境影响,自湾内向湾外厚度逐渐减小,由河道及航道向海岸厚度逐渐增厚,具有高含水量、高孔隙度、高压缩性、高灵敏度和渗透性弱、抗剪强度低等工程特性,在工程建设中一般采用挤淤换填法、预压法和水泥土搅拌法进行加固处理。  相似文献   

6.
李榴芬 《工程地质学报》2007,15(S1):562-565
通过对珠江三角洲软土的压缩试验,以及对压缩后的软土样柱的微结构变化进行系统的定量分析,得到了特定压力下样柱的单位压缩量随深度变化的计算方程,以及软土总压缩量的计算方程。在此基础上,作者进一步讨论了软土天然含水量与压缩量的关系,提出了压缩量计算方程中c值的修正方案,并讨论了该方程在工程设计上的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7.
蠕变条件下软土微观孔隙变化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软土蠕变过程的微结构变化可深入了解蠕变特性的内在机制。在对漳州软土进行多种蠕变试验的基础上,利用微观定量化技术,对比原状软土与蠕变条件下土样的微观孔隙,从微观角度对蠕变机制进行了解释。研究表明,土样产生蠕变变形后,孔隙大小变化遵循孔隙均匀化原理;孔隙的复杂度与定向性降低;孔隙形状趋向扁圆形发展。发现不同的蠕变试验方法下,孔隙的微结构参数对蠕变变形的敏感度是不一样的,建议针对不同的蠕变试验方法,宜采用不同的微观参数来进行微结构特征的描述。揭示了土体不同蠕变表现,实际上都是土内部结构不断改变自我调整再造的过程。通过对软土蠕变特性的本质因素的研究,可以解释宏观工程现象,为合理的蠕变本构关系提供了依据,以指导工程实践。  相似文献   

8.
温州地区巨厚软土的工程地质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分析了温州海滨平原软土的典型地层结构、物理力学指标及指标间的相互关系,研究了温州地区巨厚软土的工程地质特性。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深圳西海岸多个工程项目勘察资料分析和对比,区内软土在不同沉积环境中,其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和抗剪强度等工程特性存在差异,按工程地质分区进行统计,并结合以往海隔堤修筑和软基处理工程经验,提出处理建议,对该区填海造陆软基处理具有一定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10.
软土结构性的试验研究及其对工程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结构性是土最为内在的根本特性之一.通过对天津地区软土进行的结构性试验研究表明,结构性对土工特性有很大的影响.表现为压密特性、孔隙水压力的变化和剪切应力应变关系均与应力水平有密切联系.通过SEM图像分析表明,微观结构为絮凝结构的土粒间力(其宏观表现为结构屈服应力)小于外力时就发生破坏,而一旦进入团粒结构,土体的变形发展缓慢.  相似文献   

11.
真空加固前后软土工程地质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秦焱  王清  侯红英 《世界地质》2007,26(1):89-93
借助X-射线、扫描电镜及计算机图像处理等技术,对海积软土真空预压加固前后的结构特征进行定量分析,并结合室内试验,对比研究土体微观结构和工程性质的变化,探讨真空预压加固的机理。研究表明真空预压加固效果明显,软土工程性质得到改善。加固前软土的微结构以蜂窝状、团粒-絮凝状结构为主,大孔隙较多;加固后以团粒状结构为主,粒内和粒间孔隙变小;加固后结构单元体和孔隙未形成明显的定向性。这与堆载预压加固的结构变化显著不同。真空预压加固是在球应力即等向压力下固结。  相似文献   

12.
根据岩溶红土地基软土的形成条件划分出了岩沟型、层间型及洞中型三种不同的软土类型,在此基础上,通过取样测试并结合前人已有成果,对不同类型软土的工程地质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岩溶红土地基软土是一种与岩溶作用关系密切的特殊软土;(2)岩溶红土地基软土的天然含水量和压缩性均明显小而重度又普遍高于泻湖相软土;(3)60%的岩沟型残积软土其天然含水量均小于液限含水量;(4)岩溶红土地基软土的工程地质问题主要表现为地基不均匀沉陷、边坡失稳和诱发土洞塌陷等.基于岩溶红土地基软土形成条件及其工程地质性质比较特殊,建议把它叫作"岩溶软土",以示与其它成因软土相区别.  相似文献   

13.
湛江海域结构性软土的边界面损伤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孙吉主  王勇  孔令伟 《岩土力学》2006,27(1):99-101
鉴于天然软土普遍具有结构性的特点,为了考虑软土结构性的逐渐破损过程,提出反映结构损伤的损伤参量。在边界面理论的弹塑性模量中直接引入损伤函数,建立结构性软土的边界面损伤模型,避免了在边界面方程中引入损伤变量带来的复杂性,易于在土工数值分析时采用。将理论预测与某海洋软土三轴排水与不排水剪切试验结果比较,显示了该模型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广州大学城软土样基本物理力学指标的室内试验和原位测试数据的数理统计分析,获得了软土的物理力学参数统计值,进而获得了大学城软土的工程地质特性。应用最小二乘法对软土的物理力学指标进行了线性回归分析,得到了指标间的线性相关方程,并应用相关系数的方法来检验相关的显著性程度。统计回归分析成果可为软土物理力学指标间的相互估算做参考,也可为相关规范的修订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通过工程实例的总结和引申,阐述了软土地区大面积、多层次、分区开挖的基坑工程中,将围护结构设计与施工组织结合考虑的方法,提出多种因素综合考虑,多种围护形式有机结合,多种工序统筹规划的基坑围护设计思路。实践证明,该设计安全、有效、便捷、经济,可为软土地区大面积、多层次、分区开挖的基坑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三江平原沼泽土微观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从微观形态、微结构特征、粒度分析、土颗粒间的排列方式、孔隙大小分布、有机质含量以及矿物成分等方面对三江平原的两种沼泽土和北京翠湖湿地土进行了一系列微观结构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沼泽白土和翠湖湿地土与一般软土性质相似,但沼泽黑土含水率、液性指数、孔隙比、孔隙数量、孔径和孔隙体积远远大于沼泽白土和翠湖湿地土,有机质含量最大,特性明显突出.研究成果有助于提高对沼泽土特性的认识,可为沼泽地陷落体救助和沼泽湿地保护和合理开发等工程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长江漫滩相软土结构性特征及其工程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维正  石名磊 《岩土力学》2010,31(2):427-432
采用自由活塞薄壁取土器从地表至深度30 m取得不扰动原状土样,通过室内的固结压缩试验,并结合现场CPTU原位测试,利用重塑土的压缩与强度特性作为描述天然沉积土相应特性的基准框架,探讨了长江漫滩相天然沉积软土的物理力学性质。结果表明,长江漫滩相天然沉积软土具有高位结构性,固结系数Cv在土体屈服后急剧降低,屈服前后有明显的分段特征。同时指出,在静荷载水平相对较低的低路堤结构下,软弱土层沉积过程中形成的固结屈服压力和结构强度对其工程特性的影响相对更加显著。减小对天然沉积土的施工扰动作用、充分利用土结构力学效应、尽可能使地基工作于力学性质良好的屈服前阶段,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DX桩是通过桩身多个扩径体(承力盘或承力岔)的端阻力和桩身摩阻力的作用,达到大幅提高单桩承载力和节约工程造价。它是在钻、冲孔灌注桩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变截面的桩,是挤扩支盘桩的改良型桩。介绍了DX多节挤扩灌注桩的特性及在浙江平湖某高层建筑桩基工程中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9.
不同排水条件下软土蠕变特性与微观孔隙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军霞  王常明  张先伟 《岩土力学》2010,31(11):3493-3498
对东莞软土进行了固结排水与固结不排水三轴蠕变试验、原状样与蠕变后试样水平测面微结构的扫描电镜试验,分析了不同排水条件的软土蠕变特性与微观孔隙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排水条件对试样应变-时间、应变-偏应力关系产生较大影响,土样在不排水条件下屈服破坏,蠕变变形明显;在排水条件下则未有明显屈服,排水过程中的固结效应使其蠕变非线性弱化。蠕变后土样可见大孔隙减少、小孔隙数量增加、形状趋向圆状发展、定向性略有增加,不同排水条件下微观孔隙变化是土体蠕变表现差异的微观内因,孔隙特征的渐变过程揭示了软土蠕变变形的微观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