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丽江、宁蒗强震的波速比时空演化图象和数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1996年2月3日滇西北丽江70级地震前波速比时空演化图象的动态追踪,同时对比了相距90km的1976年11月7日、12月13日宁蒗67、64级地震。发现,不同作者在不同时间研究的滇西北地区这两次重复发生的强震在孕育过程中波速比的时空演化图象十分相似:强震前5~7年,强震孕震区出现波速比高值异常区;强震前3~4年,孕震区的波速比大面积低值异常;强震前1~2年左右,孕震区再次出现范围略小的波速比高值异常区;强震发生在波速比低值异常区包围的两次高值异常区重叠部位。两次强震前滇西北波速比月均值均持续低值异常数年后,在震前1年左右出现明显的偏离平均值,当高、低值异常均趋于正常时,强震的孕育进入短临阶段。进一步研究波速比高、低值异常区的数值分布,显示出:第一次高值异常区中波速比最大的地震发生在异常区的边缘;低值异常区和第二次高值异常区中波速比最小和最大的地震发生在异常区内。这些波速比最大、最小的地震距主震的距离不超过60km。  相似文献   

2.
利用云南地区地震波记录资料,对滇西地区1998年以来5次MS≥5.8强震前的波速比异常进行了动态追踪,结果表明:滇西地区强震前1~3年会形成一个长60~160 km的椭圆形低波速比异常区,强震通常发生于异常区边缘、异常交错部位或低波速异常区外围60 km范围内.低波速比异常区出现的高波速比(≥1.90)点,除2001年施甸5级震群外,对应的强震孕育时间的长短与强震震中距的大小有类似反比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正>1研究背景当地震波通过地下微裂隙等介质传播时,其波速会发生相应变化,基于这一原理,科学家采用波速比对介质物性展开一系列研究。1928年日本地震学家和达清夫提出应用和达法计算波速比,随后苏联学者发现地震前伴有波速变化的特征,并把地震前波速比异常变化作为地震预报的重要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4.
南黄海北部5.3级地震前波速比异常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1.资料及方法1992年1月23日05时41分,在南黄海北部(35°17′N,121°12′E)发生了M_(?)5.3级地震。震后我们根据山东省地震台网及江苏省北部赣榆、连云港等台的观测资料,对33°50′—36°10′N,120°—124°E范围内1984年至1992年1月发生的59次3级(M_L)左右小震,利用和达法作图选出与和达线符合较好的台的纵波到时t_(?)与纵横波到时差t_(?)-t_(?),用最  相似文献   

5.
1995年7月12日至1996年2月3日短短7个月,云南地区连续发生了孟连西中缅边境7.3级,武定5.5级,丽江7.0级3次强震,本研究了近期这几个强震前5个地震台地震图垂直分量S,P波最大振幅比的地空演化特征,动态追踪了振幅比明显偏离平稳态的突变过程,发现主震前5-8年,7级大地震震中100km范围出现震幅比高(低)值突变,6级强震震中130km范围出现振幅比高值突变,当振幅比的突变在缓升(工  相似文献   

6.
山西中强地震前波速比异常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光春云  王赵丽 《地震》1994,(2):54-63
本文分析了大同-阳高6.1级(1989),5.8级(1991),忻州5.、1级(1991),侯马5.1级(1989)以及太原,运城1989-1991年几个4.0级左右地震前后的202次小震资料。结果表明:这些主震前都存在明显的地震波速异常变化,纵横波速比Vp/Vs表面为下降-回升的异常形态,负异常持续时间与震级大小相关;主震在岁异常结束后发生,滞后时间随区域地震震源深度增大而延长。同时,主震前还存  相似文献   

7.
两次强震前地倾斜前兆异常图象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志荣 《地震学报》1993,15(1):123-127
1990年9月中旬开始,我台2号水平摆倾斜仪(以下简称2号仪)记录到了特大异常变化,异常持续约两个月,于1991年11月12日在我台西北方向220km 的中苏边境发生了6.7级地震.随后异常继续缓慢发展,于1991年2月25日在我台西南94km 的柯坪县境又发生6.5级地震.现就两次强震前观测到的异常图象作初步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8.
荷泽5.9级地震前的地震波速比异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焕鹏 《地震》1989,(1):46-49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云南地区第四强震跃期内波速比的变化规律,探讨了强震孕育过程与波速变化、震源深度变化、中小地震活动的关系,结果表明:波速比异常、震源深度变化异常与3、4级中小地震活动的异常,最早出现于云南7级地震前4年左右,大多数异常集中出现于震前2年左右,表现为波速比、震源深度异常增多,震前1年左右异常则逐步减少;伴随着云南第四强震活跃期的开始—结束的过程,云南地区的波速比也经历了下降—恢复的准同步过程。  相似文献   

10.
滇西北丽江,宁蒗两次强震前地震学异常的重复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6年2月3日云南省滇西北丽江,中甸交界地区发生7.0级地震,距1976年11月7日,12月13日宁蒗6.7,6.4级地震仅90千米,滇西北重复发生的这两次强震在地震学异常方面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强震前均在缅甸密支那地区发生3次6级地震,密支那强震的最大震级比滇西北强震震级小0.3~0.5级,强震前1~3年均出现中强震和调制中强震的频繁活动,中强震包括调制中强震的活动除在形成的时间,范围大小有所  相似文献   

11.
选用首都圈测震台网观测报告,采用多台和达法计算首都圈地区2002~2014年小震波速比值,系统分析首都圈地区2002年以来中强地震前波速比的时空变化特征,探讨中强震孕震过程的前兆信息。为了保证多台波速比计算结果的精度及可靠性,对其计算条件进行了合理限制。计算结果表明,首都圈中强地震发生前,出现了多次波速比低值异常,在震源区附近存在显著的波速比低值异常区,发震地点多为异常区的边缘。  相似文献   

12.
蔡静观  张喜玲 《地震学报》1997,19(5):535-541
1995年7月12日至1996年2月3日短短7个月,云南地区连续发生了孟连西中缅边境7.3级、武定6.5级和丽江7.0级3次强震.本文研究了近期强震前5个地震台单台波速比和多台波速比的时空演化特征.发现:在7级大震前5~8年,大震震中120 km范围内出现了波速比高(低)值突变的中长期源兆,当波速比的突变幅度骤升(降)或突变地震次数骤增时,中长期源兆进入中短期阶段;6级强震在震前3~6年,40和150 km范围内出现了波速比高值突变的中长期源兆和中长期近场场兆,但向中短期阶段过渡的识别指标不明显.强震震中150 km范围出现的波速比突变异常高达3.0左右,而远在强震震中 250 km以外的地区最大值为2.36,显示出离强震震中近的地区突变幅度比离强震震中远的地区大的特征,即源兆和近场场兆异常幅度比远场场兆大20%~60%.并对波速比突变数据的可靠性和物理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首都圈平均波速比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首都圈数字地震台网覆盖京、津和河北中部,其中自2002年5月—2003年12新记录1级以上地震1186个,台站记录的纵、横波到时差约2~25 s。选取被5个以上台站所记录到的地震,震中位于网内或者网缘附近,计算其平均波速比。分析认为:(1)通过HYPODD修订震源位置,绝大多数震源深度在8~10 km,平均波速比所反映的是地壳上层的状态。(2)无论是从较长的时间尺度还是从较大的空间范围来看,平均波速比值都是非常稳定的。(3)平均波速比的可靠性有赖于较多的台站数目,以满足拟合精度的要求。少数台站的测定结果往往伴随较大的误差,单一地震的平均波速比值大幅度的涨落,不宜表征地壳介质性质的改变。  相似文献   

14.
河北省北部地区地质构造较为复杂,历史上多次发生破坏性地震。基于河北数字地震台网震相到时报告数据,使用和达法,计算2006年1月至2015年10月河北省北部地区平均波速比,分析部分地震前波速比时序变化特征,发现震前波速比数值呈现正常—低值异常—恢复—发震的异常演变特征,为地震波速比变化与地震前兆相关性研究提供一定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15.
充分展示了NS,K,R,M等值线图的预测效能。这种图定量、直观。利用他捕捉到了一些有效的前兆现象,其中最主要的是:①MS≥7.0地震前3年震中附近ML≥3.5地震频数显著增加;②MS≥7.0地震前1年研究区ML≥2.0地震频数降半;③MS≥6.0地震后地震活动数年不衰的地区是未来MS≥7.0地震发生的可能地点;④孟连—普洱及其附近地区余震中心偏离主震震中逼近未来强震震中;⑤普洱地区地震活动性低,次年发生MS≥6.0地震的可能性较小。文中用广义地震成核模型对现象①进行了物理解释。  相似文献   

16.
应用波速比预报地震的某些问题讨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讨论了地震波速变比异常在地震预报应用中的一些问题。如多台求波速比值方法的误差因子、是否存在正异常的问题、关于异常时间的判别指标以及异常与空区的关系等。为了说明问题,列举了众多天然地震的震例以及一项人工爆破的试验结果。这些讨论的问题对于应用波速比异常预报地震的实践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7.
18.
岫岩地震序列的平均波速比前兆异常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主要利用辽宁数字地震台网的数据并补充部分模拟台网的资料,得到岫岩地震序列1999年11月~2000年5月2级以上地震的P、S波到时,共计包含302个事件接近12000个到时数据,纵、横波到时差约4~32s,选取同时被5个或5个以上台站所记录到的地震,由最小二乘法计算平均波速比.为了保证结果的可靠性,计算每次地震的平均波速比所使用台站的数目在20个左右;全部拟合结果的相关系数超过0.99,标准误差s小于1,s的均值为0.48.全部地震波速比的平均值是1.71,稍低于线弹性体的比值1.73.分析认为:事件通过相对定位法修订震源位置,绝大多数地震的震源深度在10~12km.那么地震波射线经过的路径是从此深度到地表台站,平均波速比所反映的是地壳上层的状态.波速比的滑动平均值在1999年11月29日的5.4级主震和2000年1月12日的5.0级强余震前出现连续低值的异常现象.讨论认为5级震前的异常变化结果可信.  相似文献   

19.
川滇及其邻区强震连续活动的地域图象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侧重分析了川滇及共邻区强度连续活动的不同地域分布图象,根据强震间的构造成因联系,将它们分为两种类型,主震-晚期强震和先期强震-后期强震。后一类又可分为两个亚类,由前兆性中强震条带联系的先、后期强震和相关构造带联系的先、后期强震。从整体连续强震活动图象变化特征上反映出强震及其晚期强震活动的可预测性,因而可供强震中期预报参数。  相似文献   

20.
丽江7.0级地震前地震波特征的时空演化过程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张喜玲  张爱玲 《地震研究》1997,20(1):108-116
本论述了1996年2月3日丽江7.0级地震前洱源、腾冲两个地震台的多项地震波运动学和动力学异常及滇西北多台波速比异常的特征,探讨了其时空演化的动态变化过程。得出:在时间进程上,多项地震波突变特征均在震前一年左右的时间出现。其中,波速比在大震前的单点突变异常幅度为中强震的5倍之多;振幅比突变异常幅度约为中强震的3-5倍;尾波持续时间比则是在震前一年左右出现持续性的低值,时间尺度约为中强震异常时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