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气探测     
地面最高温度表示值低于14时0cm地温表示值的原因地面最高温度表20时的读数应≥地面0cm温度表任一次读数。在实际预审工作中发现,地面最高温度表读数有低于0cm温度表读数的现象,且在夏季出现的次数较多。地面最高温度表放置不完全符合规范,是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气象》1983,9(7):27-28
最高温度表水银柱的自然冷缩 最高温度表的结构有一些特殊之处,通常是在靠近球部的细管里嵌有一根玻璃针,有时则是把细管与球部相接处做成一个窄道。但是因为如此,也就造成了最高温度表的一些固有误差。 例如,空气的和地面的最高温度通常出现于14—16时,而《规范》中规定最高温度表在20时观测一次;也就是说,最高温度出现几小时以后才观测和读数。20时的温度已大大低于最高温度,窄道以上的(即温度表全部的)水银柱因温度降低而缩短,使得20时的读数比真正的最高温度偏低。这个偏低误差量(△t)可由下式计算:  相似文献   

3.
为什么地面最高温度表读数20时低于14时?为了避免地面最高温度误读,从前几年开始,我站就自行规定,14时观测完0cm地温后,对地面最高表进行读数,但不作为正式记录,只写在栏外作20时观测时的参考值、近两年来,我们发现,20时地面最高表读数低于14时最...  相似文献   

4.
留心的观测员都能注意到地面最高温度表的示值,常有低于地面温度表的读数,尤其是在13—15时之间最容易出现这种情况。同时地面最高温度表水银柱也常有收缩现象。我通过几年来的实际观测发现,产生以上差值除了地面最高温度表本身质量的影响之外,  相似文献   

5.
王世赞 《气象》1978,4(11):9-9
温度表读数要避免视差,这对观测员来说,其道理是显而易见的。那么,是不是所有温度表的读数视差都一样呢?由于温度表的结构不同,读数视差是不一样的。套管型温度表,它的刻度是在水银柱(或酒精柱)的后面底板上,观测温度时,视线先通过水银柱才看到刻度。所以读数视差是眼睛位置偏高,读数偏低;眼睛位置偏低,读数偏高。而对于棒状温度表来讲,因为它的  相似文献   

6.
在工作中,发现有的站水银气压表悬挂不垂直,导致水银柱高度误差。水银气压表悬挂不垂直,气压表的读数就会比在垂直悬挂时的读数大些。设气压表处在垂直位置时的水银柱读数为H,气压表倾斜了α角(α角是水银气压表与竖直平面夹角)时的水银柱读数为Hα。于是有关系式:  相似文献   

7.
大气探测     
大气探测地面最高温度表示值偏低原因天气晴朗时,常出现地面最高温度表读数低于地面温度表14h读数。众所周知,地面最高温度表每日20h观测后要做示度调整。由于每日都要拿动,致使其接触的土壤比地面温度表疏松。疏松的土壤空气相对增多,热容量增大,导热率减小,...  相似文献   

8.
通过在晴好天气条件下对地面最高温度表读数与14时0厘米地面温度表读数进行对比观测,分析其误差原因,以便提高仪器观测质量.  相似文献   

9.
晏理华 《贵州气象》1998,22(3):33-36
用浸水冷却试验,结合热物理学公式计算,探讨地面最高温度表(以下简称地高表)读数误差范围和引起地高表读数误差的主要原因。借以论证引起地高表读数较大误差的因素并非是由于降温过程中水银丝冷却回收和地高表灵敏度、感热速度与地面0cm温度表(以下简称地面0cm表)不同,存在滞后性造成的。而是由系统误差中的一部分和环境误差所致。  相似文献   

10.
1988年4月下旬的一天,笔者值大夜班,3时接班时,天空晴朗无云,湿度中常,微风.20时-3时夜间晴,温度计指示总趋势下降,地面温度为-0.7℃,最低为-2.7℃.而02时记录干球温度为5.7℃,地面0厘米温度为17.8℃(读数),5厘米温度为6.6℃.一般来说,在这种天气条件下,温度变化规律是,地面温度低于干球温度,且数值上约低6.0℃左右.这时地面0厘米比干球温度高这么多,记录显然有问题.  相似文献   

11.
马桂兰 《气象》1986,12(7):38-38
目前,气象台站使用的各种温度表,由于水银柱较细,观测起来有些困难。尤其是地面温度表、曲管地中温度表等,因安装条件所限更显得突出。针对这一问题,上海医用仪表厂根据气象观测的要求,改用三角形毛细管制作温度表。通过折光放大原理,使水银柱显示放大一倍左右。近来,该厂已生产了少量地面最高温度表和曲管地中温度表,在我局观测站试用,效果较好。现将试用情况综述如下: 1.由于新表采用三角形毛细管,水银柱显示清晰,减少了误读。原表为圆柱形毛细管,水银柱较细,读数时易错1℃、2℃,甚至5℃或10℃标线也易看错。而三角形毛细管的放大作用,可减少观测员的整数差错。  相似文献   

12.
孙百安 《气象》1996,22(3):1-1
最高温度表回缩量的一种估算方法孙百安(福建省建阳市气象局,354200)最高温度表的读数一般不是在达到最高温度的瞬间进行的,通常在读数时,气温已经低于最高值了。因此,毛细管中的水银丝因冷缩比最高温度时应有的长度短些。其误差视最高温度与观测时的温度差而...  相似文献   

13.
1999年12月19日,某站出现一次地面最高温度读数偏高0.8℃现象,经检查发现是由于值班员调整不当所致。 18日21日至19日20时,该测站受强冷空气影响,出现持续的降温天气过程,全天以阴雨天气为主,没有日照。19日日最高气温读数与18日20时干球读数相同,根据温度变化规律,当日的地面最高温度应该与前日20时0cm地温读数接近。  相似文献   

14.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规定地面温度表被雪埋住时的观测是:地面3支温度表被雪埋住时,在降雪或吹雪停止后,应小心将表从雪中取出(勿使水银柱、游标滑动),水平地安装在未被破坏的雪面上,感应部分和表身埋入雪中一半.当发现表身下陷雪内,或在观测前巡视时表身又被雪埋住时,均应将表重新安装在雪面上.读数时若感应部分又被雪盖,可照常读数.  相似文献   

15.
丛胜滋 《气象》1975,1(3):32-32
在本站和其他一些台站的观测记录中,地面最高温度表读数常常低于地面温度表14时的读数。这种情况是不正常的。造成这种反常的原因,通常认为不外乎是温度表安装方面的问题。应该说,安装不符合规范要求,是造成地面最高温度表读数低于地面温度表的一个原因,但还有其他方面的原因。 我们曾做了这样的实验:  相似文献   

16.
积雪时地面温度表观测应注意事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规定地面温度表被雪埋住时的观测是:地面3支温度表被雪埋住时,在降雪或吹雪停止后,应小心将表从雪中取出(勿使水银柱、游标滑动),水平地安装在未被破坏的雪面上,感应部分和表身埋入雪中一半。当发现表身下陷雪内,或在观测前巡视时表身又被雪埋住时,均应将表重新安装在雪面上。读数时若感应部分又被雪盖,可照常读数。  相似文献   

17.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规定:“地面三支温度表被雪埋住时,在降雪或吹雪停止后,应将表从雪中小心取出(勿使水银柱、游标滑动),水平地安置在未被破坏的雪面上,感应部分和表身埋入雪中一半。当发现表身下陷雪内,或在观测前巡视时表又被雪埋住时,均应将表重新安置在雪面上。读数时若感应部分又被雪盖,可照常读数”。这段话对雪面地温表的安置厦观测,作了具体  相似文献   

18.
李传兵 《气象》1998,24(8):56-56
地面最高温度表读数偏低的原因在本站的观测记录中(其它站也有类似现象)地面最高温度表读数常常低于地面温度表14时的读数。造成这种反常现象的原因,往往认为是温度表安装不当造成的。事实上这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通过观察实验,我认为:两支温度表水银球部构造不同...  相似文献   

19.
徐辉 《气象科技》2004,32(4):277-277
台站目前所用的最高温度表若遇水银柱断丝时 ,一般采用冷却、重甩和重啄等办法来修复。但因为水银柱断丝部分短 ,又附在毛细管顶端 ,加上水银柱上部有时残留少量气体 ,以致形成小气泡把水银柱与断丝部分隔开 ,因此 ,用以上方法有时仍不能修复 ,就只能报废。从实践中总结出两条修复经验 :(1)高频振击法 :用右手握住温度表表身 ,使感应部分向下 ,上端露出约 7~ 10cm ,再抬起左手 ,展开手掌 ,右手拿表靠近左手掌心 (离掌心约 6~ 10cm) ,然后以表身上端与左手掌心以约 10 0次 /min的速度振击 ,约 1min左右 ,水银柱断丝便可被击碎 ,成为许多小…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在地面气象观测工作中,常出现地面最高温度表读数较0厘米温度表读数偏低1—2℃的情况,这个问题曾在《中国气象》上开展过讨论,其结果是众说纷云,莫衷一是。近年来,张掖地区气象局业务科王吉兴同志经过长期实验分析,提出了新的见解与克服滞后性的设想。实验中他发现:最高温度表(地面、百叶箱)上升呈脉动状,0厘米呈线性上升。升温剧烈时,最高温度表狭管处的水银是一滴一滴跳出来的,虽频率较快,但有一定的时间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