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7 毫秒
1.
闫小培  毛蒋兴  普军 《地理学报》2006,61(6):613-623
在评述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利用遥感土地利用数据和统计资料,应用定量分析和GIS空间分析技术从定性与定量的角度系统全面地开展了珠江三角洲巨型城市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人文因素研究。定性分析结果表明:珠江三角洲土地利用变化与人口、经济发展、城市化与工业化及政策因素密切相关,这些因素深刻影响着该区域的土地利用变化。定量分析是对定性分析的验证,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影响珠江三角洲巨型城市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因子可归纳为人口、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化与工业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外资等6个因子,并且各因子的影响作用大小不同。  相似文献   

2.
城市发展转型是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对城市发展转型的内涵、内容、影响因素、模式等方面的深入分析,认为目前城市发展转型研究多是注重资源型城市转型而忽视一般性区域中心城市转型,注重城市经济转型而忽视城市文化与社会转型,注重定性研究而忽视定量研究。今后应加强一般性区域中心城市转型研究,突出城市发展转型中的软环境研究,推进不同发展水平城市转型的比较研究,注重城市转型中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系统性研究。  相似文献   

3.
城市郊区乡村旅游发展影响因素研究——以成都农家乐为例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我国乡村旅游的研究大多停留在定性研究上,定量研究较少。文章在对乡村旅游研究述评的基础上,采用田野调查和统计分析法,以西南农家旅游的典型——成都市为例,分析了影响城市郊区乡村旅游的人文因素、资源因素、管理因素。对包括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休闲传统、客源市场和交通便捷性、节庆活动和知名度、空间竞争、旅游资源条件、政府的支持力度、经营者投资和管理水平等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4.
企业迁移研究对区域经济统筹发展、区域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研究通过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从企业迁移的类型、三大基础理论学派的对比和国内外在实证研究的研究内容和方法上的差异等3个方面对企业迁移研究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回顾与总结,并提出未来研究的展望,指出企业迁移的内部因素、企业迁移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企业迁移的绩效研究等应成为未来研究的重点领域.  相似文献   

5.
企业迁移研究对区域经济统筹发展、区域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研究通过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从企业迁移的类型、三大基础理论学派的对比和国内外在实证研究的研究内容和方法上的差异等3个方面对企业迁移研究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回顾与总结,并提出未来研究的展望,指出企业迁移的内部因素、企业迁移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企业迁移的绩效研究等应成为未来研究的重点领域.  相似文献   

6.
王正  樊杰 《地理研究》2022,41(10):2587-2599
碳排放影响因素是学术圈密切关注的重要研究方向,国内外学者开展了诸多案例研究并取得了丰富成果。因研究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资源禀赋差异,不同学者在不同区域的研究结论不尽一致,缺少系统梳理和总结。有鉴于此,梳理国内外碳排放影响因素相关文献,基于文献综述,归纳碳排放影响因素特征。结果发现:① 碳排放影响因素具有时间效应、空间效应和空间尺度效应,即碳排放影响因素的影响程度、作用方向,随时间演变、区域差异和研究单元的空间尺度升降而发生规律性变化。② 碳排放影响因素的时间效应、空间效应和空间尺度效应,与中国短时间尺度内经济快速发展、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区域差异、以及时间和空间尺度上经济发展水平的耦合相关。③ 碳排放影响因素特征对碳排放研究需立足区域发展方向、区域分类管控和空间降尺度提出客观要求。地域功能是自然承载力、社会经济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集成表达,城市、农业、生态功能区因在国土空间开发和保护格局中功能定位不同,其产业集聚和人口分布各有其特点,带来能源消费碳排放差异。以主体功能区为抓手、开展碳排放分类管控是重要的理论和实践尝试。  相似文献   

7.
随着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渗透,新零售这一城市新兴商业业态的发展对区位产生了差异化的选择。论文以星巴克和瑞幸咖啡为例,采用空间最邻近指数、核密度分析,比较上海传统零售与新零售在空间布局上的不同特征,并采用空间计量模型,进一步探究两者在区位选择因素上的差异。结果显示:①瑞幸和星巴克门店的空间布局在市域尺度上均具有明显的中心指向,但也存在差异。作为新零售的代表,瑞幸在城市各圈层的分布更为均质,不如传统零售星巴克强调城市中心区位。②传统零售与新零售具有相似性和差异性布局特征,全局而言,瑞幸的聚集程度高于星巴克。而在城市的中心区域,传统零售呈现单中心集聚特征,新零售则呈现多中心分散特征,远不如传统零售聚集。③新零售与传统零售的选址因素存在较大的差异。传统零售星巴克与商场密度有高度显著的相关性,具有商业中心偏好,而影响瑞幸咖啡选址最重要的因素是写字楼密度,且商场租金对其呈负向影响,新零售瑞幸咖啡对商务办公区域的偏好超过商业中心。  相似文献   

8.
基于城市尺度的中国区域经济 增长差异及其因素分解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2  
李莉  刘慧  刘卫东  刘毅 《地理研究》2008,27(5):1048-1058
区域经济差异一直是地理学与经济学的重要研究领域。文章以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为区域分析单元对1999~2004年间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及其差异进行了考察。首先基于GDP及其变化与人均GDP水平,对各城市区域经济增长类型进行划分并分析了不同类型城市的区域差异性;其次,对中国各城市GDP增长进行了空间和因素分解。研究发现,一些经济相对衰落的省区中仍然存在经济相对崛起的城市,且一个城市的经济规模在所属省区的序位变化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反映其在全国的经济规模序位的变化;资本要素对于中国各城市第二产业GDP增长产生了广泛而重要的影响,但是城市在实现资本拉动驱动下的经济增长的同时,资本的产出效率并没有提高。我国十五期间,各城市第二产业专业化程度的普遍降低,表明劳动力要素对第二产业经济增长的作用是有限的。  相似文献   

9.
城市脆弱性受自然环境、经济条件与社会环境等诸多因素影响,且城市脆弱性影响因素之间关系错综复杂.在前人研究基础上,从自然、经济和社会3个维度选取25项影响因素,采用解释结构模型对上述因素进行详细阐述,揭示了影响城市脆弱性的直接因素、间接因素与根本因素的层次脉络:城市结构与功能布局、社会与经济现状直接决定城市灾变敏感性、应对能力与恢复能力高低;在操作层面优化城市的各项功能,实施完善而具体的防灾减灾措施,能间接提高城市应对灾变的防御恢复能力;城市经济总量决定区域范围内脆弱性的总体水平,经济基础是影响城市系统脆弱性的根本因素.最后以日本3.11地震灾害救援恢复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0.
区域创新系统研究的进展及展望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杨兴宪  刘毅  牛树海 《地理科学》2006,26(2):251-255
区域发展的传统影响因素的作用正在减弱,区域科技创新对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正在增强。作为区域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区域创新系统成为重要的研究方向。国内外学术界对区域创新系统的内涵、地位与作用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针对目前学术界正在开展的科技创新的区域作用与影响、区域创新系统的发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归纳综述,并对有关研究工作的发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1.
四川省旅游区域核心-边缘空间格局演变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核心-边缘理论模型是解释区域发展水平空间差异和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演变模式的一种理论。已有的研究主要是探讨区域内部核心-边缘区旅游经济发展关系的不平等, 而对旅游区域核心-边缘空间结构的形成机理与演变过程鲜有涉及。以旅游资源大省-四川为例, 研究旅游区域核心-边缘空间结构的动态过程、阶段与空间结构形态的演变。实证研究结果显示, 首位分布和规模-位序分布理论能够很好地揭示旅游区域核心-边缘空间结构的演变过程; 目前四川省旅游城市核心-边缘空间结构发育典型, 核心城市-成都首位分布显著, 空间格局的演变以聚集形、非均衡的极化作用为主, 但扩散作用正逐步加强, 核心与边缘城市发展差距悬殊, 次级核心城市尚处于成长过程中; 经相关分析, 交通因素、经济发展水平、资源禀赋、城市规模、职能与城市化水平、区位因素是形成这种核心-边缘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本文探索一种核心-边缘空间结构演化过程和阶段的定量研究方法, 并尝试解释其核心-边缘空间结构形成的原因, 不仅拓展了该理论在旅游地理学上的应用, 也丰富了该理论本身的内涵、应用及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2.
广州市工业用地空间分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定量分析,采用GIS技术,对广州市工业用地空间演变和分异特征进行了研究。分析表明,工业用地拓展以市中心区外围地带强度最大,其时空变化除了深受产业政策和城市发展战略的影响,在空间分异上,工业用地还与行政中心、道路交通和河流水面等因素密切相关,城市和交通的等级和功能不同对工业用地分异的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13.
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用地结构演变及其驱动机制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该文简介国内外学术界对城市用地空间结构的相关研究,分析城市用地空间结构演变在空间上的两种表现形式,并对城市化进程中促进城市用地空间结构演变的动力主体、驱动力以及城市用地结构演变的驱动机制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4.
兰州—西宁城市区域空间整合战略构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研究国内外城市区域以及兰州-西宁城市区域发展现状,认为行政区经济、产业结构趋同、交通通达度不高是制约城市区域空间整合发展的主要因素,并指出兰州-西宁城市区域空间整合发展的客观必然性.在此基础上,提出城市区域空间整合发展战略构想.具体包括构建"两心、三轴"城市区域空间结构,城市区域优势产业分布新格局,以点轴开发模式构建城镇一体化发展的空间网络结构.最后,提出了兰州-西宁城市区域空间整合发展的战略措施,包括实施空间与产业双重整合;构建网络化基础设施体系;确立城市区域空间整合发展的战略意识;促进区域统一市场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城市空间意象为解释城市中居民与城市环境相互作用提供了重要研究视角,对城市空间管理与环境规划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价值。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查阅和分析显示,国外学术界对城市空间意象的研究比较深入,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许多成果,而国内的相关研究才刚刚起步。从研究的学科视角、核心内容、热点与重点、研究方法等四个方面来看,国内外城市空间意象研究有所异同。在此基础上,本文从城市空间意象特征的动态分析和对比分析、城市意象空间营造的理论与方法问题等层面提出了未来深入研究的方向,希望对国内城市空间意象研究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6.
影响土壤侵蚀的社会经济因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在总结了人为加速侵蚀研究的基础上,介绍了人口增长、政策导向、经济发展和土地利用变化4个方面社会经济因素对土壤侵蚀的影响,概述了国内外对影响土壤侵蚀的社会经济因素的研究方法。在以上综述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后研究需要深入的3个方面:多学科交叉研究、社会经济学模型研究和区域差异化研究。  相似文献   

17.
基于自组织模型的酒嘉玉地区城市化动态演变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李铭  方创琳 《地理研究》2006,25(3):551-559
根据耗散结构理论中的自组织建模原理,将人口区域之间的迁移耦合作用作为区域城市化模拟预测的影响因素纳入到预测模型中,从而对区域城市化的时空动态演变分异特征进行模拟,更有实际意义.在酒嘉玉三市历史人口及城市化数据的基础上,利用基于自组织模型的城市化动态演变模型,模拟过去50年及预测未来50年三市城市化的动态演变趋势,并对经济增长、资源开发、生态建设、交通区位、国家政策、人口迁移等因素在城市化中的作用进行分析,得出三市城市化水平动态演变差异的动因.研究认为,采用自组织模型模拟过去50年酒嘉玉三市城市化水平与实际城市化水平之间的偏离度不超过5%,可以依此进行未来50年三市城市化水平的预测.预测表明,三市至2050年总人口将达到107.4万人,城市化水平将达到72.56%,其中酒泉达到62.5%,嘉峪关达到88.62%,玉门达到66.6%.  相似文献   

18.
综合考虑城市人居环境舒适度的内容和内涵,建立城市人居环境舒适度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泰安市为例进行评价研究。从人居硬环境和人居软环境两方面考虑,列出60多个因素作为调查和评价的因子,建立城市人居环境舒适度评价的基本框架,用社会调查统计法对城区内有代表性的居住地域进行综合评价。指出泰安市区人居环境总体处于发展阶段,并提出各居住地域的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19.
薛德升  邹小华 《地理学报》2018,73(6):989-1001
世界城市及其网络是近20多年来国际上城市研究的重要方向。现有研究主要反映了发达国家高级生产者服务业企业主导下的世界城市网络,针对中国等新兴经济体经济动力影响下的世界城市网络的研究明显不足。以在全球快速扩展中的中资商业银行为对象,利用改进的链锁网络模型,分析了1978年以来中资商业银行境外扩展的时空变化,及其连接下的世界城市网络的空间结构变迁。结果显示:中资商业银行的全球扩展,强化了中国主要城市与西欧和北美核心金融中心城市、全球的区域性门户城市、以及亚太地区的世界城市之间的联系,对不同阶段全球的世界城市网络的发展产生了日益重要的影响。中国的对外经济、人员以及政府间的联系,是影响中资商业银行全球扩展与世界城市网络格局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丁娟  焦华富  李俊峰 《地理研究》2014,33(10):1966-1976
运用历史分析方法,借助GIS等手段,对黄山市城市空间形态演变过程进行梳理,并结合黄山市1978-2012年城市产业发展的动态数据资料,就黄山市产业演进对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的作用机理进行分析探讨。研究发现:城市产业演进,特别是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和组织形式的演化与更替,影响了城市空间的物质与功能要素,进而推动了城市空间形态的演变;旅游产业的主导地位决定了旅游城市的功能,从而引起城市用地结构的变迁;旅游产业的升级改变了生产资源在城市产业间的流动,引发城市产业空间格局的变化;旅游产业组织方式的优化进一步促使城市产业空间的融合和集聚。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产业演进对旅游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的作用机理模型和相应的逻辑函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