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2000年来云南洱海沉积记录的气候变化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对云南洱海湖泊岩心沉积物进行了多环境指标的分析,建立了近2000a来云南洱海流域气候与环境变化的序列:气候演化具有暖干、冷湿交替的组合特点,不同于东亚季风区黄土沉积记录的冷干-暖湿气候组合特征。一些特征气候阶段如中世纪温暖期、小冰期气候特征在洱海湖泊沉积记录中均有反映。洱海湖泊沉积记录的暖干、冷湿气候交替变化规律反映了西南季风影响下的气候演化特征,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相似文献   

2.
张立仁 《海洋与湖沼》1989,20(4):375-380
粘土矿物成分组合及其X射线衍射谱特征的分析结果表明:在洱海这一断陷湖泊的不同地貌部位和沉积相带上,存在不同的粘土矿物。滨岸水下扇三角洲的沉积物中含有大量绿泥石;开阔的深水湖盆和弥苴河三角洲前缘沉积物中蒙脱石含量远比其它沉积部位要高。这一规律是洱海本身自然条件与粘土矿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共同导致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THEQUANTITATIVETREATMENTOFEXCHANGEADSORPTIONISOTHERMSOFSURFACELAYERSEDIMENTFROMTHESOUTHCHINASEA海水中液-固界面间的交换吸附对微量元素的存在形式和分布及生物可给性起着决定作用,具有广大表面的海底沉积物对微量金属的交换吸附已被广泛认为是使微量金属在海水中保持痕量浓度的主要原因。国内外也有不少对沉积物界面特性的研究报道[1~9]。但大多从人工混合物、河流湖泊沉积物、河口及港湾沉积物对微量元素的交换反应总结得到,有关深海大洋的沉积物的化学研究还较少,尤其对于南沙海域这样…  相似文献   

4.
云贵高原湖泊沉积物─水界面碱度扩散通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于1991-1995年间5次在云贵高原泸沽湖,洱海湖和贵州阿哈湖,百花湖的湖心采集沉积物柱芯,界面水和湖水样品,通过其pH值和HCO3浓度剖面及界面碱度扩散通量的研究,首次定量评估高原湖泊界面扩散作用上不体碱度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云贵高原某些湖水寄宿时间对较长,湖水深度相对小的湖泊,界面扩散作用是水体碱度的重要来源之一,湖水寄宿时间较短,深度较小的湖泊,界面扩散对上覆水体的影响可以忽略不地。  相似文献   

5.
于1991-1995年间5次在云贵高原泸沽湖、洱海湖和贵州阿哈湖、百花湖的湖心采集沉积物柱芯、界面水和湖水样品,通过其pH值和HCO-3浓度剖面及界面碱度扩散通量的研究,首次定量评估高原湖泊界面扩散作用上覆水体碱度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云贵高原某些湖水寄宿时间相对较长、湖水深度相对小的湖泊,界面扩散作用是水体碱度的重要来源之一;湖水寄宿时间较短、深度较小的湖泊,界面扩散对上覆水体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相似文献   

6.
近8kaBP来云南洱海地区气候演化的有机碳稳定同位素记录   总被引:22,自引:6,他引:22  
根据洱海湖泊沉积有机碳稳定同位素记录,结合硅藻分析资料,恢复了近8ka来云南洱海地区的气候演化序列。结果表明:8.1kaB.P.来的气候演化分为9个阶段,伴随湖泊水位波动变化。  相似文献   

7.
湖泊沉积物是湖泊自然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些比较稳定的污染物如重金属,一旦进入湖泊水体,由于重力、离子代换、表面吸附等作用,很快累积到水底沉积物中。同时,沉积物中的重金属污染物在一定条件下又会通过扩散、溶解、氧化还原、生物吸收等途径,产生水体和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平衡转化,向水体释放污染物,沉积物又成为水体的潜在污染源。因此,在一个水生生态系统中,沉积物可以看成是水环境条件的反应。了解湖泊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含量及分布类型,对考察湖泊的污染现状和历史,进而对湖泊的开发利用和治理均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东太湖河流水生植物群落对磷及有机质的生态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流是湖泊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物质运移的重要通道。沉积物中的TP及其有机质(SOM)含量对湖泊生态系统有着重要影响,也是衡量该系统健康状况重要标志。本文通过对太湖的入湖河流及其与太湖交汇区域不同植物群落沉积物中总磷、有机质含量分析,结果表明:河流沉积物TP含量高于湖泊沉积物,是其1~2倍,SOM远低于其与湖泊交汇处沉积物的含量。而TP与SOM二者相关不显著,河流沉积物及其与太湖交汇区沉积物TP及SOM二者相关不显著,但方差分析表明两者差异性显著(P<0.05)。  相似文献   

9.
近百年来长江中游网湖沉积物粒度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放射性核素137Cs和210Pb精确计年,建立了长江中游原通江湖泊网湖近代沉积物年代序列。运用沉积物粒度指标分析了近100年来网湖沉积记录的环境特征,结果表明,近100多年来网湖沉积速率较大,平均约为0.56cm/a;沉积物粒度指标变化与流域降雨量、人类活动以及长江洪水密切相关,降水大的年份和大洪水时期沉积物粒径增大,分选性变差,峰态变宽。根据沉积物粒度指标特征,近100年来网湖沉积环境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1)20世纪50年代以前,湖泊沉积主要受降水和洪水等自然因素控制,沉积物粒度组合变化相对较小,在湖泊水动力条件变化时沉积物粒度指标出现明显的波动,反映了流域降水及长江洪水对湖泊沉积环境的影响。(2)20世纪50年代以后,湖泊沉积物平均粒径较大且分选性差,与流域强烈的人类活动所引起的大量陆源碎屑进入湖泊有关,湖泊沉积粒度指标主要反映了流域工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人口的持续增长以及水利工程建设等人类活动对湖泊沉积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湖泊沉积物中有机质碳同位素特征及其古气候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本文对湖泊沉积物中有机质碳同位素的形成条件及其与环境气候的关系进行了初步讨论。湖泊沉积物中有机质碳同位素主要由湖泊沉积物中有机质来源决定,因此也涉及有机质合成所需碳的来源。此外,还受湖水化学性质(pH值、硬度等)、湖泊初级生产力、大气二氧化碳浓度、流域水文特征、区域自然环境、沉积环境以及沉积物埋藏后的保存状况等因素影响。有机质碳同位素与气候条件存在着一联系。 ̄(13)C值高,一般对应于气候的暖期; ̄(13)C值低则对应冷期。但两者关系实际远非如此简单,一些地区的湖泊沉积物有机质 ̄(13)C对气候波动并不敏感,有时甚至具有反向的变化,本文就这些问题作了详细论述。另外,通过对鄱阳湖、呼伦湖等湖泊沉积物中有机质碳同位素特征分析,认为 ̄(13)C值对区分湖泊沉积中间夹的非湖相(河流、风沙沉积等)沉积环境也具有明显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湖泊沉物中有机质碳同位素特征及其古气候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13  
本文对湖泊沉积物中有机质碳同位素的形成条件及其与环境气候的关系进行了初步讨论。湖泊沉积物中有机质碳同位素主要由湖泊沉积物中有机质来源决定,因此也涉及有机质合成所面碳的来源。此外,还受源水化学性质,湖泊初级生产力、大气二氧化碳浓度、流域水文特征、区域自然环境、沉积环境以及沉积的物理藏后的保存状况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2.
南黄海表层沉积物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析了在南黄海采集的295个站位的表层沉积物样品的微量元素含量和500个站位的粒度参数,研究了南黄海沉积物微量元素含量、平均粒径和判别函数的分布特征及微量元素、沉积物类型和平均粒径的相关性。南黄海沉积物微量元素分布由于物质来源和与沉积物类型相关性的不同,表现出明显不同的分布规律:Sr分布与黄河、长江和生物碎屑碳酸盐的贡献有明显关系;Ba分布与黄河、锦江物质供给有关;东部Rb元素分布反映了韩国河流沉积物对南黄海东部的影响;Co分布反映了长江物质的运移方向。Ba和Cu与沉积物类型相关性不明显,不受沉积物粒度控制;Sr、Co、Rb则可以用于区分黄河、长江和韩国河流沉积物的来源。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黄海中南部10个沉积物样品和东海北部24个沉积物样品用等离子光谱做了Ba、Be、Co、Cr、Ga、Li、Mn、Nb、Ni、P、Pb、Sr、V、Zn、Y和Yb的分析,并对该区沉积物中元素的丰度和不同类型沉积物中微量元素的分布规律做了研究。通过对区内微量元素与主要元素的相关图解分析表明,大多数微量元素与主要元素Al、Mg、K呈正相关,其高值区与粘土沉积物相一致,低值区与粉砂质沉积物相吻合;Be、Sr、Mn的高含量与粘土沉积物无关  相似文献   

14.
对河套地区陈普海子湖泊及其流域不同类型表层沉积物的粒度特征进行了分析,并结合放射性同位素210Pb测年,探讨了湖泊的沉积演变过程。通过主成分分析,对沉积物剖面粒度不同粒级组分含量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湖泊沉积物的物质来源,得到两个主控因子F1和F2,它们控制了湖泊沉积物近98.68%的粒度变化特征。研究表明,F1代表了以6.18μm为众数粒径的次总体,主要受流水作用控制;而F2为以42.75μm为众数粒径的次总体,主要来源于地表风沙作用。通过粒径-标准偏差方法,提取了湖泊沉积物中不同时期的环境敏感粒度组分,结果表明:在1996AD之前,流水作用所携带的细颗粒(14.1μm)决定了沉积物的粒级特征,在1960—1985AD期间表现出风沙活动强烈;1996AD以来,由于人类开展了大规模的沙荒土地开垦,流沙活动强烈,流域风沙活动所携带的粗颗粒(14.1~224.35μm)控制了沉积物的粒度组成。  相似文献   

15.
干旱区湖泊沉积物磁组构参数量值特征环境变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干旱区终闾湖泊沉积物磁组构参数进行了研究,表明干旱区湖泊沉积物磁组构参数值基本介于水动力,风动力沉积物的量值之间。在湖相,湖沼相,泥炭层及受人类影响的洪泛沉积段,沉积物磁组构参数值有明显的区别,同时在同一沉积相中其参烤值也存在较大的变化,指示了沉积动力强度和沉积环境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黄海中南部10个沉积物样品和东海北部24个沉积物样品用等离子光谱做了Ba,Be、Co、Cr、Ga、Li、Mn、Nb、Ni、P、Pb,Sr、V、Zn、Y和Yb的分析,并对该区沉积物中元素的丰度和不同类型沉积物中微量元素的分布规律做了研究。通过对区内微量元素与主要元素的相关图解分析表明,大多数微量元素与主要元素Al、Mg、K呈正相关,其高值区与粘土沉积物相一致,低值区与粉砂质沉积物相吻合;Be、Sr、Mn的高含量与粘土沉积物无关、  相似文献   

17.
高原湖泊鱼类生长特性与形态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9年8—11月洱海流域采集的2991尾鱼类样本,研究了其生长特性与形态差异。结果表明,洱海流域大部分鱼类表现为匀速生长或近匀速生长,但有两种鱼类(中华青、大理裂腹鱼)呈现强异速生长。肥满度以吃食性鱼类最高(鲫、鲤、团头鲂),滤食性鱼类次之(鲢、鳙)。对主要优势种——麦穗鱼、鲫的形态分析表明,洱海麦穗鱼、鲫种群与西湖、茈碧湖、海西海三个湖泊的麦穗鱼、鲫种群在形态上均无显著差异。西湖、茈碧湖、海西海三个湖泊的麦穗鱼种群之间以及鲫种群之间均存在种群间差异(C.D<1.28),其中茈碧湖、海西海两个湖泊的鲫种群在眼径/头长性状上的差异达到亚种水平(C.D=1.5)。  相似文献   

18.
洱海水生植被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洱海位于云南省西北部,距昆明市418公里的大理州境内,是我国著名的高原淡水湖泊之一。面积达249.76平方公里,湖面海拔1974.0米,平均水深10.2米,最大水深20.7米,容积为25.4亿立方米,是属于构造型断陷湖泊。以前曾有人对该湖进行过调查,我们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了解洱海水生植物资源状况于1981年11月,1982年4、5、12月和1983年1月,分别对该湖的水生植物种类、分布、植被类型及其生产量作了调查和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全新世大暖期云南洱海环境演化的湖泊沉积记录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6  
根据高分辨率湖泊沉积的有机碳稳定同位素记录、硅藻等环境指标分析结果,将洱海全新世大暖期(8.1-3.0KaB.P)的环境演化为7个阶段,环境变化序列以温(暖)湿 -暖(温)干为主,其中存在的明显冷干(湿)事件,冷事件出现在7.2KaB.P、5.3KaB.P和3.7KaB.P。全新世大暖期洱海湖面波动与气候变化具有明显的一致性。洱海湖泊沉积记录的环境演化主要受亚洲季风强弱转换和时空迁移的影响,冷事件与亚  相似文献   

20.
中国湖泊近代沉积物的有机地球化学特征与油气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湖泊面积辽阔,资源丰富.研究湖泊近代沉积物的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及其与油气关系,对陆相石油成因和油气资源开发,“将今论古”建立古地貌模式有着重要意义.为了探讨油气化探异常的形成机制和生油研究的有关理论,对中国第四纪不同类型的湖泊沉积物,进行了生油有机地球化学分析研究,取得了一些规律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