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山西应县木塔环境地质及活动断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工程钻探的方法对山西应县木塔西北侧的活动断层及其环境地质等进行了研究,弄清了地层年代,获取了研究木塔损坏原因的地质样品。  相似文献   

2.
全国第七届青少年地震科学夏令营于1988年7月23日在山西大同开营.来自全国13个省市自治区的118名营员参加了夏令营.山西省副省长吴达才同志任名誉总营长,国家地震局副局长陈颙任总营长;孙国学(山西省地震局局长)、王国治(中国地震学会科普委员会主任)、韩文(大同市副市长)、高葆珍(雁北行署副专员)、王文学(忻州行署副专员)任副总营长;陈运泰(中国地震学会理事长)任总辅导员、张少泉(副研究员)、苏宗正(高级工程师)任辅导员;苗良田(副总工程师)任秘书长.营期,营员们游览了雕饰奇伟的云岗石窟、峻极神工的应县木塔、气势雄伟的华严古寺、巧夺天工的浑源悬空寺和绝塞名山——恒山、清凉胜境——五台山等名胜古迹;考察了大同火山和五台山地质、地貌;参观了大同中心地震台;聆听了地震科学知识讲座……,丰富的营期生活使营员们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激发了对地震科学事业献身的志趣.7月29日在五台山举行了闭营式,营员们怀着依依惜别之情踏上归途.下图为营期活动拾萃.  相似文献   

3.
山西应县木塔与历史地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西应县木塔与历史地震的关系是制定修缮应县木塔方案中的一个重要的问题。通过对历史资料的详细研究,对应县木塔的建造时间、场地影响烈度、地震对木塔的影响以及历史上2次加固的情况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对未来的地震烈度给出了最保守的估计,并结合木塔的场地条件和木塔的结构,提出了对应县木塔抗震加固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4.
叙述了山西应县木塔损坏的原因及其环境地质研究项目的由来,研究目的,研究了思路与技术方案等。指出这是用地震地质方法为经济建设服务的一次尝试。  相似文献   

5.
刘光勋 《山西地震》2002,(4):28-29,42
论述了山西应县木塔在历史地震和工程抗震研究中的地位和意义。并在此基础上 ,阐述了应县木塔维修方案的意见 ,认为应在保持木塔整体结构的前题下 ,针对性地进行加固保护。  相似文献   

6.
山西应县木塔变形原因之浅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山西应县木塔损坏的原因及其环境地质研究》课题所发表的成果和资料,对应县木塔变形的原因提出了个人的看法和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用物探方法研究了山西应县木塔西北侧的断层状况及塔院区地层的分布状态,地下水流向,地层承载力等。物探结果显示,木塔西北侧存在着现今活动的断层。  相似文献   

8.
山西应县木塔修缮中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目前山西应县木塔修缮中存在的一些认识问题进行了讨论。论证了纳米复合纤维技术用于修缮应县木塔的目标、做法、效果和优势 ,指出用纳米复合纤维技术修缮山西应县木塔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用工程测量方法研究了山西应县木塔是否垂直,层与层之间是否处于扭曲状态,塔底座是否在同一高程上等问题。结果表明,木塔处于复杂的顺时针扭曲状态,证实木塔的损坏是历史地震活动造成的。  相似文献   

10.
日本富山大学地质系副教授竹内章博士应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邀请,于1990年11月21日至30日在山西省进行了地震地质考察和学术交流活动,竹内章在山西期间由地质研究所研究员汪一鹏、工程师曹中权和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山西应县木塔周围的地理位置,交通,地形,地貌,水文,气象等概况,综述了大同盆地的地质与构造,新构造活动,深部构造等特点,分析了它们的活动对木塔可能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为执行中美地震科技合作研究项目,美国地质调查局约翰斯顿博士(Dr.M.Johnston)和米勒先生(Mr.R.Mueller)携带五套记录式磁力仪和一套 HP-3808型激光测距仪来华工作,于1985年9月2日—28日与中国同行们先后在京津地区和滇西地区进行了地磁和形变的合作观测。现仅将京津地区的合作观测工作作一简述。中美地磁与形变的合作观测研究的目的在于,在地震活动区与活动断层附近布设观测网,同时进行地磁观测与大地测距,研究震磁  相似文献   

13.
根据中法地震科技合作计划书的规定,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兰州地震研究所活断层考察组一行4人于1987年6月14日至7月8日赴法国、意大利考察。参加联合考察的有,法国巴黎地球物理研究所塔波涅尔(P.Tapponnier)教授,伯丽泽尔(G.Pelzer)博士、  相似文献   

14.
1984年11月27日山西天镇发生4.5、4.2(M_L)地震各一次,震区曾在1673年发生过5.5级、1978年发生过4.5级地震.笔者综述了这次地震发生的大区域地震活动背景,详细介绍了震害和烈度考察情况,极震区为Ⅴ度,人感强烈、少量二类房屋出现裂缝.地震前出现地下水异常和数起动物异常.通过对震区的地震地质分析,认为这次地震的发震构造为一组北西向断层,并预测了本区未来可能的地震活动水平.  相似文献   

15.
应县木塔的始建年代,目前有两种说法:一是后晋天福年间;一为辽代清河二年。一般认为后者可信。文中对地震造成木塔扭动倾斜的现状作了论述,对地震对木塔的破坏进行了考证,认为木塔的始建年代较一般说法可前推112年。  相似文献   

16.
根据中美地震研究科学技术合作协定,美国地震学家艾伦(CLARENCE R.ALLEN)教授,开雷·赛(KFRRY SIEH)付教授,基莱斯帕(ALAN GILLESPIE)先生一行三人于1981年2月12日至3月19日来云南与我地震科研人员十六人,沿红河断裂进行为期三十四天的野外地质考察。同时参观了昆明、楚雄、洱源、弥渡、通海等地震台站,还考察了1925年大理地震、1951年剑川地震、以及1970年通海大震白岭山断裂遗迹。双方学者还进行了广泛学术交流。  相似文献   

17.
经国务院批准,应美国科学基金会和美国地质调查局的邀请,由国家地震局方樟顺局长为团长的代表团一行5人于1990年5月26日—6月10日赴美国进行了正式访问和学术考察。代表团此次赴美的主要任务是在双方正式同意将中美地震科技合作协议继续延长第三个五年的基础上,与美国对口部门就中美地震科技合作议定书进行工作会晤,并访问考察美方的有关学术机构、大学和地震预报实验场。双方代表工作会晤于1990年6月1日在美国地质调查局总部举行。参加会晤的美方人员有美国地质调查局局长佩克博士(副部级)、  相似文献   

18.
根据中美地震研究合作协议,美方约翰斯通(M.Johnston)博士、米勒(R.Mueller)先生和赫里奥特(J.Herriot)先生等三人于1980年9月29日至10月30日,先后在中美协议中的滇西和京津两个试验场,首次与中国同行合作开展了野外地磁观测与大地测距,获得了中美合作的第一批观测资料;还与中国科技人员进行了学术交流;并参观了北京地震与地磁传输台网,云南省地震局的图书馆,高压实验室、昆明与楚雄地震台,下关中  相似文献   

19.
根据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四室提供的资料,1999年10月份首都圈地区(38.0°~41.0°N,113.0°~120.0°E)共发生ML≥2.0地震14次,未发生ML 3.0以上地震(见表1).10月12日1时33分发生在应县的ML 2.8地震是本月最显著的事件.本月地震频度与上月相比有所增加,震中主要分布在首都圈东部和山西应县,首都圈中部地区地震频度较低.  相似文献   

20.
在广阔的大同盆地里,蜿蜒的桑干河畔,耸立着一座宏伟壮观的木塔,这就是建于辽代清宁2年(公元1056年)的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它以30.27米的底径,67.31米的高度,卓越的建筑技巧,有力地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高层木构建筑上的辉煌成就。木塔不仅是我国历史上各族人民文化统一的一个杰出象征,是我国建筑史上的一个辉煌标志,是我国现存的时代最早的木结构高层建筑,是国务院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而且也成了地震科学考察的一个珍贵文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