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论西安地裂缝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景明 《地震地质》1989,11(3):85-93
西安地裂缝具定向延伸、多级羽列和成带、等距的分布格局,为水平左旋和南盘依次下落的同步位错。是基底断裂在统一区域应力场作用下,长期蠕动形成的隐伏微细裂缝,在地下水活动的附加作用下显现出来的一系列构造地裂缝。其发生方式为多点双向破裂,发生时间和活动高峰依次由南向北迁移。它们不均匀地蠕滑、时隐时现,有4、20、400和750年四种活动周期,可与渭河盆地的地震活动对应,是区域构造应力场加强的信息  相似文献   

2.
杨立允 《地震工程学报》1987,9(S1):86-87,90
近几年来,咸阳市的三原、泾阳、礼泉等地陆续出现了一些地裂缝。  相似文献   

3.
西安市南郊地裂缝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西安市先后发现几处地裂缝。经有关方面考察之后,对它的性质、成因及其对城市建设的影响提出了看法。但是,对其成因的认识目前很不一致,有的认为是构造性地裂缝,有的则认为是非构造性地裂缝。由于对地裂缝的性质认识不同,所以,这些地裂缝能否反映西安地区的构造活动性,也就存在截然不同的  相似文献   

4.
薛店地裂缝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万荣县薛店村地裂缝出现于1983年7月29日10时左右。裂缝总体走向北东,总长约1400米(图1),裂缝通常为一条,个别地段为两条或三条,间隔5—6米,一般宽为1米,局部段落陷为深坑。裂缝穿过果园、村庄,使道路、院墙、房屋裂缝或倒塌,有67户受灾,破坏房屋220余间(见封二、封底)。地裂发生前因暴雨薛店村内积水达1米多深,众多院落进水,供销社一带洪水漫入房内。地裂后约半小时,洪水主要沿裂缝泄完,从而又减轻了洪水可能造成的灾害。 类似薛店村的地裂缝,在万荣县多次出现,群众称为“流海缝”,是指水可经  相似文献   

5.
对江苏省赣榆发生的3次地裂缝的特征、成因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其与地震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7.
本文根据大量实际观测数据运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对西安地裂缝在垂直、水平,引张三个方向上运动的时间序列及各种因素在相同时期内变化的时间序列之间的关系进行计算分析,发现了与地裂缝运动有关的因素。从而论证了西安地裂缝的运动除受地质构造条件的控制外,也与承压水水位的剧烈下降密切相关。利用此方法试图对西安地裂缝研究开拓一个新的途径,从而为地裂缝的理论研究,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8.
第五类的一篇文章介绍了西安市地裂缝的历史及其由来、近期对建筑物的危害、各有关单位对地裂缝研究的主要理论和途径、调查研究方法及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和相应措施等。  相似文献   

9.
一、引言在地震的孕育和发展过程中,由于应力的积累和释放,必然要引起震区及附近地区自然界里一系列的物理、化学、生物、气象、地壳形变等方面发生异常变化。如微破裂的产生,引起地声、地光和小震,甚至于明显地在地面上出现构造地裂缝。这些构造地裂缝是地壳受力后的破裂痕迹。是地壳运动的产物。地震发生之前产生的震前地裂缝,我们称为地震前兆地裂缝,或称前兆地裂缝;对  相似文献   

10.
本文根据近3年来西安市的地质、地震、城建、高等院校等部门的研究结果,对西安市地裂缝的研究进展情况进行了综述,其主要结果为:现有的7条地裂缝具有生长性质,已由早期的断续展布演变到沿走向方向连续的地裂缝;地裂缝同第四纪断层相连接,属于西安断陷生长断裂系的组成部分;抽取地下承压水对地裂缝发育具有附加作用等。  相似文献   

11.
徐起浩 《华南地震》2008,28(1):52-66
从1969年开始,雷州半岛每年或隔年频繁发生地裂缝,论述了雷州半岛地裂缝的分布特征.指出区内的地裂缝主要与地质构造、地壳活动(海岸抬升)相关,也和邻区强震、中强地震及区内的小震和微震部分相关.认为区内的地裂缝主要属构造蠕变地裂缝。推测与1969年其邻区阳江发生的6.4级强震对本区构造活动的激发并改变其地壳活动性有关。  相似文献   

12.
西安市地裂缝的时空预测预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西安市地裂缝的时空预测预报问题。在时间方面的预测预报采用了历史分析法、泊松旋回模型、灰色理论的Verhuist模型和时间序列分析等方法,得到了地裂缝的活跃周期:长周期为90—140年,平均为114年;中等活跃周期为10—14年,平均为12年;短周期平均为1年。空间预测采用了信息量方法,预测精度为81.6%。  相似文献   

13.
针对均匀弹性半空间不同深度(20m,40m,80m)的细裂缝,由下向上分别垂直和斜(30°)入射一脉冲波,计算裂缝附近地面运动的时程反应和传递函数的幅值谱。计算结果与均匀半空间自由场做了对比,以说明竖向地裂缝对地震波传播和附近地面运动的影响。此外,对断裂周边一般结构抗震设计是否要考虑它的影响,提供了一点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4.
中美两国的地裂缝灾害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耿大玉  李忠生 《地震学报》2000,22(4):433-441
无震地裂现象常与地面沉降相伴生,在中国的7个省、美国的6个州致灾严重.中国现代地裂灾害观察研究滞后于美国约半个世纪.两国地裂的形成、演化、致灾及对策诸方面的对比研究表明,地裂灾害属自然与人类活动因素相叠加而引起的环境地质灾害.构造因素决定了地裂出现的位置,而人类活动因素,即过量开采地下水、石油等,决定了地裂致灾的强度.因而,相应的减灾措施既有科学技术方面的,也有社会管理方面的.本文给出的两国减灾实例可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16.
1982年1月13日,我省太谷发生1.2(Ms)地震。省地震局,太谷县科委和县地震办公室共同  相似文献   

17.
渭河盆地地裂缝与断层蠕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椐渭河断陷带地裂缝的分布和活动特征,讨论了地裂缝与活动断裂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8.
王新  邵辉成  刘春  韩恒悦 《内陆地震》2007,21(4):361-365
通过野外地质调查的方法,对2007年1月陕西省泾阳县龙泉乡新出现的地裂缝进行了初步勘察。地裂缝主要沿清惠渠西干渠的两岸断续分布,上下两盘错距约5 cm,且都倾向于水渠一侧。结合该区地质地貌特征和地震前兆观测手段资料变化,对该次地裂缝的展布、性质、活动特征及地裂缝快速发展时期该区周围环境的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表明由于长期干旱,清惠渠的西干渠在输水过程中渗漏,从而引起黄土自重湿陷,造成此次局部地质灾害。此地裂缝属于非构造性地裂缝。  相似文献   

19.
利用渭河盆地2001—2008年高精度GPS监测资料,结合区域构造特点建立了渭河盆地有限元动力学模型,基于此研究了区域现今地壳应力场特征,深入分析了构造应力场与盆地内地裂缝群发之间的内在关系,首次基于空间大地测量定量的揭示出了区域构造应力场与盆地内地裂缝群发的内在动力学联系,及盆地东、西部地裂缝分布不均衡的根本成因.研究结果表明:渭河盆地现今地壳应力场差异性显著,主要呈现出中、东部以NW-SE向拉张为主,西部则以NW-SE向压缩应力为主,整体具有相对左旋运动趋势,与区域以往长期构造变形具有较好的继承性;分析揭示出区域NW-SE向拉张构造应力正是盆地内中、东部地裂缝群发的力源机制,而盆地内差异性构造应力场也正是导致盆地东、西部地裂缝发育不均衡的根本原因所在,由此进一步证实了渭河盆地地裂缝的强构造属性,其是由活断层在上述力源机制作用下,以蠕滑形式错断地层使土层破裂而形成的.本文研究结果为盆地地裂缝灾害防治、城市安全建设提供了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20.
利用渭河盆地2001—2008年高精度GPS监测资料,结合区域构造特点建立了渭河盆地有限元动力学模型,基于此研究了区域现今地壳应力场特征,深入分析了构造应力场与盆地内地裂缝群发之间的内在关系,首次基于空间大地测量定量的揭示出了区域构造应力场与盆地内地裂缝群发的内在动力学联系,及盆地东、西部地裂缝分布不均衡的根本成因.研究结果表明:渭河盆地现今地壳应力场差异性显著,主要呈现出中、东部以NW-SE向拉张为主,西部则以NW-SE向压缩应力为主,整体具有相对左旋运动趋势,与区域以往长期构造变形具有较好的继承性;分析揭示出区域NW-SE向拉张构造应力正是盆地内中、东部地裂缝群发的力源机制,而盆地内差异性构造应力场也正是导致盆地东、西部地裂缝发育不均衡的根本原因所在,由此进一步证实了渭河盆地地裂缝的强构造属性,其是由活断层在上述力源机制作用下,以蠕滑形式错断地层使土层破裂而形成的.本文研究结果为盆地地裂缝灾害防治、城市安全建设提供了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