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基于文献分析中医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中国知网(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WANFANG DATA)、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的中医药治疗NAFLD相关文献,建立中医药治疗NAFLD的方药数据库,统计每味药物使用频次,同时对所有药物的功效、性味进行分类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67篇,涉及方剂69首,药物179味,共计1038药次。179味药物中出现频数前5位者依次是丹参、泽泻、郁金、茯苓、山楂;按药物功效可分为18类,按频率排前3位的依次为活血化瘀药、利水渗湿药、补虚药;药性频数统计中,前3位依次为寒、温、平;药味频数统计中,前3位依次为苦、辛、甘。结论:中医药治疗NAFLD总的治则是祛痰化瘀,同时兼顾肝脾同治,辨证施以健脾疏肝。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中药治疗小儿感染后咳嗽(PIC)遣方用药规律,为临床辨治本病提供参考。方法:以“小儿/儿童感染后咳嗽”“感冒后咳嗽”“外感后咳嗽”等为关键词,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QVIP)、万方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中1996—2016年有关中医治疗PIC的文献,筛选符合要求的文献,提取信息,建立EXCEL数据库,规范相关数据,对所用中药之性、味、归经、分类和药对的频数、频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符合要求的文献48篇,获取方剂62首,使用药物112味,用药总频次635次,单味药使用排序前10位依次为甘草、杏仁、桔梗、紫菀、陈皮、百部、麦冬、款冬花、茯苓、前胡;药物按功效分为26类,其中化痰止咳药用药频次最高,其次为补气药、清热药、解表药、补阴药;药性排序依次为温、寒、平、凉、热,药味以苦、甘、辛使用较多;药物归经主要为肺、脾胃、心、肝经;涉及中药传统药对27种,排名前5位依次为甘草与桔梗、半夏与茯苓、半夏与杏仁、黄芩与半夏、麻黄与地龙。结论:根据数据分析,中药治疗小儿PIC组方以止咳化痰药为主,经辨证多辅以补益药。  相似文献   

3.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讨中药坐浴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CNP)的用药规律,为中医药治疗CNP提供参考。方法:检索自建库至 2022 年12月7日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WANFANG DATA)、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PubMed中有关中药坐浴治疗CNP的临床研究文献,建立处方数据库,采用 SPSS Modeler 18.0 Apriori算法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并绘制高频中药共现网络图;采用 SPSS Statistics 25.0对中药进行层次聚类分析并绘制树状图。结果:共纳入文献129篇,提取中药处方148首,涉及中药201味,累计使用频次1414次,其中高频中药共20味,排前5位的依次为黄柏、丹参、大黄、败酱草、蒲公英;药性以寒为主,药味以苦为主,多归肝、心、胃经;在中药配伍方面,丹参-黄柏支持度最高;高频中药可分为7个聚类群。结论:中药坐浴治疗CNP以清热利湿、活血化瘀为主,兼顾益气扶正,体现了中医扶正祛邪、标本兼顾的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4.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方法探讨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DN)的用药规律。方法:计算机检索2021年1月1日至2023年5月31日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WANFANG DATA)、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有关中医药治疗DN的相关文献,使用Excel、SPSS Modeler 18.0软件对中药频次、功效、性味归经、关联规则进行分析。结果:纳入中药处方365首,中药264味,高频中药主要有黄芪、茯苓、生地黄等;功效主要以补虚药、清热药、利水渗湿药为主;药味以甘、苦最为常用,药性以温、寒为主;归经以肾、肺、脾经多见。关联规则分析显示常用药对为黄芪-丹参。结论:中医药治疗DN以补虚为主,兼以清热利湿,且活血化瘀法贯穿疾病治疗始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冠心病痰浊阻塞证的临床用药规律。方法:检索2009—2019年中国知网(CNKI)收录的国内发表的中医药治疗冠心病痰浊阻塞证的文献,统计分析临床治疗冠心病痰浊阻塞证的处方、药物组成及功效。结果:共纳入106篇文献,出现54种处方名称,组成中药共计100味,总频次1117次;根据中药的功效及分类,使用频次较多的是化痰止咳平喘药、活血化瘀药、补虚药、理气药,涉及药物种类数较多的为补虚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理气药、化痰止咳平喘药,使用频次前2位的化痰止咳平喘药为半夏、瓜蒌,活血化瘀药为丹参、川芎,补虚药为甘草、白术,理气药为陈皮、薤白。结论:为临床治疗冠心病痰浊阻塞证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用药规律。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等数据库,收集中医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文献。使用SPSS 21.0软件,采用频次和聚类分析对中药处方进行数据挖掘。结果:共纳入有效文献108篇,含处方113首,其中涉及中药176味,频次1357次,使用频次排名前5位的药物依次为黄芪、茯苓、党参、白术、白花蛇舌草。中药用药类别依次为补虚药、清热药、理气药、活血化瘀药、利水渗湿药。聚类分析显示补脾益气、活血化瘀、清热解毒是临床上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常用法则。结论:益气健脾、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基本法则;黄芪、党参、白术、白花蛇舌草、半枝莲、白芍、柴胡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常用药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中医药治疗肠梗阻的用药规律,为临床治疗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检索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WANFANG DATA)中采用中医药治疗肠梗阻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限为2000年1月1日至2021年9月30日。利用Excel及SPSS Clementine 12.0、SPSS 25.0建立数据库,进行数据统计与频数、关联规则及系统聚类分析。结果: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共纳入文献224篇,收集处方224首,涉及中药173味,累计出现频次1835次,其中出现频次≥20次的中药共18味,高频药物前6位依次为大黄、厚朴、枳实、芒硝、桃仁、赤芍;药物功效以理气为主,其次为泻下、补虚、化湿、活血化瘀;药性多寒、温、平,药味多苦、辛、甘;药物归经最多入脾经,其次为胃经、大肠经。对出现频次≥20次的18味中药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共得到11个核心药对,其中“大黄-厚朴”关联最强;聚类分析分为3类,聚1类:党参、黄芪、白术、柴胡、延胡索、乌药、槟榔、枳壳、甘草、当归、木香;聚2类:桃仁、赤芍、莱菔子;聚 3 类:枳实、厚朴、大黄、芒硝。因子分析共提取6个公因子,因子贡献率最大的药物组合为大黄、枳实、厚朴、芒硝。结论:中医药治疗肠梗阻用药以理气、泻下药为主,大承气汤为中医药治疗本病的核心处方,余可参考补中益气汤、复方大承气汤组方,并随证加减补虚药、化湿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等以加强理气止痛效果或治疗兼证。本研究分析结果可为临床治疗肠梗阻用药思路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探讨中药治疗肝豆状核变性的用药规律。方法:计算机检索1990年1月至2020年1月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WANFANG DATA)、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中药治疗肝豆状核变性的相关文献,利用Microsoft Excel 2010 进行频次分析,通过 SPSS Modeler 18.0、SPSS Statistics 23.0 对处方药物进行关联规则、复杂网络、系统聚类分析。结果:最终纳入文献161篇,筛选出处方151首,中药70味。中药频次排前5位的依次是泽泻、姜黄、大黄、黄连、丹参;功效排前5位的依次是利水渗湿、活血化瘀、清热、补虚、泻下药。二项关联多为利水渗湿、活血化瘀、清热、泻下药的组合,三项关联多为活血化瘀、清热、利水渗湿药的组合。聚类分析得到新方聚类的中药组合3类。结论:中医药治疗肝豆状核变性以清热化湿、活血化瘀为主,常用利水渗湿、活血化瘀、清热药,可配伍补虚及泻下药等。  相似文献   

9.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分析中药熏洗治疗肛周湿疹的用药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WANFANG TADA)、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近十年关于中药熏洗治疗肛周湿疹的文献,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中处方的证型和药物信息进行提取、规范,建立数据库,采用关联规则、聚类分析进行数据挖掘。结果:纳入文献98篇,有效处方100首,证型分布以湿热下注证和血虚风燥证为主;纳入药物110味,高频药物为苦参、黄柏等30味,功效以清热、攻毒杀虫止痒、解表、利水渗湿和补虚为主,药性多偏寒,药味多苦、辛,归经以肝、胃、膀胱、脾经为主;挖掘出25个关联规则,聚类分析得出4个核心处方。结论:中药熏洗治疗肛周湿疹以清热燥湿为主要治法,分别佐以养血、祛风、杀虫、止痒等,多药相合,多法联用。该研究结果可为临床治疗肛周湿疹合理用药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基于古今医案云平台2.0研究国医大师治疗水肿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中国知网(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WANFANG DATA)、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读秀(DUXIU)中第一、二批国医大师治疗水肿经验方的相关文献,导入古今医案云平台2.0系统建立国医大师治疗水肿经验方数据库,统计药物使用频次,并对其功效、性味、关联关系进行分析。结果:纳入统计的经验方共74首,药物252味,共计796频次。其中出现频次排前5位的药物依次为泽泻、茯苓、白术、陈皮、猪苓;按药物功效可分为10类,按频次排3位的依次为利水渗湿药、利水消肿药、泄热药;药性以温、平、寒为主,药味以甘、辛、苦、淡为主,多入肺、脾、肾经,茯苓-泽泻、白术-茯苓为常见药对。结论:国医大师治疗水肿多采用利水渗湿、消肿、泄热之药,同时辅以健脾、补气、理气之品,虚实兼顾,标本同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