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 毫秒
1.
爨文丛刻共十一种:计(二)千岁衢碑记,(二)说文(宇宙源流),(三)帝王世纪(人类历史),(四)献酒经,(五)解寃经上卷,(六)解寃经下卷,(七)灭路指明,(八)权神经,(九)夷人做道场用经,(十)玄通大书,(十一)定罗婺夷占吉凶书。除去「夷人做道场用经」是谭锡畴先生从四川西部带回来的以外,都是我自己从云南贵州所搜集的猓猓文。「猓猓」是云南的俗语,含有轻视的意思。  相似文献   

2.
(Ⅰ) 班洪 (一)沿革组织 班洪最早与中国通,始於何时,究难得一精确考证,然有历史可据,事实可证者,莫若清乾隆时云南石屏州人吴尚贤之开茂隆银厂,此(艹盍)有官书可考,及遗留於班洪境内之事迹可资证明也。现在班洪所启用「世袭班洪王」铜质印一颗,相傅为清末光绪年间永昌府颁发。又光  相似文献   

3.
(Ⅰ) 班洪 (一)沿革组织 班洪最早与中国通,始於何时,究难得一精确考证,然有历史可据,事实可证者,莫若清乾隆时云南石屏州人吴尚贤之开茂隆银厂,此(艹盍)有官书可考,及遗留於班洪境内之事迹可资证明也。现在班洪所启用「世袭班洪王」铜质印一颗,相傅为清末光绪年间永昌府颁发。又光  相似文献   

4.
一、日本地名学的兴起 在日本,最早记载地名的是《魂志倭人传》中有关邪马台国的地名记事(297年)。在《魏志倭人传》中,除了有关“邪马台(塞)”(也有“邪马壹(一)”说)的地名以外,还有关于“末卢”、“伊都”等地名和“卑弥呼”等人名的一字一音的记录。从国内史料中发现,六世纪前后的各种金石文上的地名都是用万叶假名书写的。  相似文献   

5.
中外地理学名家莫不视地图为研究地理的基本工具,我不是地理学家,仅是像丁文江先生在中国分省新图再版的序文里所说的:「不过懂得地图,测过,绘过,读过地图的人」。一般人对於自己所学所习的东西,总觉得特别重要,我当然不能例外,所以读到各地理名家重视地图的议论,感觉到无上的兴奋,至於他们议论的准确程度,还要请教各位地理学家。  相似文献   

6.
中外地理学名家莫不视地图为研究地理的基本工具,我不是地理学家,仅是像丁文江先生在中国分省新图再版的序文里所说的:「不过懂得地图,测过,绘过,读过地图的人」。一般人对於自己所学所习的东西,总觉得特别重要,我当然不能例外,所以读到各地理名家重视地图的议论,感觉到无上的兴奋,至於他们议论的准确程度,还要请教各位地理学家。  相似文献   

7.
哈尼族简介:哈尼族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文,有三种方言(哈尼雅尼、碧约卡多、豪尼白宏),无文字。其地名系按译音记为汉字。哈尼族全居云南,1982年统计人口为105.8万多人,主要聚居于哀牢山、无量山区,如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玉溪地区的新平县。思茅地区的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墨江县。镇沅县,西双版纳州的格朗和南糯山等等。哈尼族历史文献记为“和夷”、“和蛮”、“和泥”、“和尼”、“倭尼”、“窝尼”、“豪尼”、“果葱”、“孔答”。“罗缅”、“碧约”等,彝语“山谓之和”,“山坡陀(半山区)为和”,哈尼…  相似文献   

8.
本书著者为瑞士有名地质学者汉姆氏,漠姆氏任教广州中山大学,曾偕学生数人,轻装出发,自广东经云南以达打箭炉,打箭炉为西藏之门户;复由此南行,赴贡噶山作详细考察(贡噶山之高度已经西康考察团测定为七五八七公尺,见一九三四年美国地学季刊二十四卷一一八至一二八页,布特塞尔著贡噶山之高度与位置一文);深入鸦泷江,折回打箭炉,自四川盆地东返南京。此次旅行,千辛万苦,精神可佩,漠姆氏亲历西藏土人之生活,凡数阅月。  相似文献   

9.
清代西南地区森林空间格局网格化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遥感土地利用数据和全球潜在植被数据,确定了中国西南地区土地垦殖前森林植被可能的分布范围,并通过量化地形(海拔、坡度)和气候生产潜力(光照、温度、水分)与农林地分布间的关系,构建了土地宜垦性评估模型和历史森林面积网格化分配模型,重建了清代西南地区5个时点、分辨率为10 km×10 km的森林空间格局。结果表明:①本文设计的森林空间格局网格化重建方法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其结果能较好地反映森林变迁历史过程的基本特征;②西南地区森林覆被率从雍正二年(1724年)的54.7%下降至宣统三年(1911年)的27.8%,其减少地区主要分布在四川盆地、云南中南部以及贵州大部;③从网格占比的变化趋势看,1724-1911年,西南地区森林覆被率小于10%的网格占比上升了约31个百分点,而覆被率大于80%的网格占比则下降了约13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0.
清代西南地区森林空间格局网格化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遥感土地利用数据和全球潜在植被数据,确定了中国西南地区土地垦殖前森林植被可能的分布范围,并通过量化地形(海拔、坡度)和气候生产潜力(光照、温度、水分)与农林地分布间的关系,构建了土地宜垦性评估模型和历史森林面积网格化分配模型,重建了清代西南地区5个时点、分辨率为10 km×10 km的森林空间格局。结果表明:①本文设计的森林空间格局网格化重建方法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其结果能较好地反映森林变迁历史过程的基本特征;②西南地区森林覆被率从雍正二年(1724年)的54.7%下降至宣统三年(1911年)的27.8%,其减少地区主要分布在四川盆地、云南中南部以及贵州大部;③从网格占比的变化趋势看,1724-1911年,西南地区森林覆被率小于10%的网格占比上升了约31个百分点,而覆被率大于80%的网格占比则下降了约13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1.
康熙七年(1669年) ,云贵总督卞三元以母老疏请终养 ,直隶巡抚甘文继卞之后升任云贵总督。这时的吴三桂在云南、贵州一带权势遮天 ,反迹渐露。吴逆不但把所有带兵的武官都换成了自己的心腹 ,而且连文官也都千方百计地保荐他认为可靠的人来担任。甘文名义上是云贵两省的最高行政长官 ,实际却一点权力都没有 ,凡事都得听吴三桂的摆布。康熙帝密令甘监视吴的行动并寻机削弱其势力。然而甘总督无权无勇 ,形同木偶 ,纵有移山心力 ,终成虚话。识时务者为俊杰 ,康熙十年 ,甘先后三次借故奏请退休 ,均未获恩准。康熙十一年(1674年) ,…  相似文献   

12.
菜州系山东省辖县级市,由烟台市代管。莱州历史悠久,名称更迭错综复杂。据记载,早在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据《莱州府志》记载:“菜之开辟以来,夷于唐虞三代。”相传,唐尧、禹舜时期,禹分天下为九州,胶东半岛属青州,称“东夷”或“莱夷”。《尚书·禹贡》:“隅夷既略,菜夷作牧”。注云:“隅夷,地名。用功少日略。莱夷可放牧也,即菜子国。”隋开皇五年(585年),本地始称菜州,州的治所在现城区,莱州之名自此开始。  相似文献   

13.
正好石桥古遗址位于湖北省孝感市义堂镇北滚子河滨,据说滚子河发源于安陆小鹤山。从杨棚入境云梦,经大山店、唐陈,穿好石桥至陆家寨,汇入涢水。相传这个"好石桥"的桥名还是宋代开国皇帝赵匡胤所起的。很久很久以前,这条河上本来没有桥。行人都要靠摆渡过河。河边住着一户农家,只有叔嫂二人,哥哥早死,嫂子含辛茹苦把年幼的叔子拉扯长大。那小叔子心肠也极好,经常用大木盆渡人过河,从不收半文。一年冬夜,小叔  相似文献   

14.
一、需要继续向劳务生产转移吗?发达的经济结构仍需完成从商品生产到服务生产的转移过程。截至1990年1月,美国制造业(包括建筑业)的就业水平比1980年降低了3%,(100万人),而服务业的就业率却增加了3%,(2000万人)。  相似文献   

15.
企业内的运行过程中有时会因为立场的不同及认知上有不兼容之处,就会变成团队的冲突。在英特尔Intel公司中,领导者营造出一个可以「直来直往,甚至有点火药味的跨阶层会话」的是建设性冲突方式,要求员工可以直接表达自己的意见,与高阶主管针对问题做辩论,藉以激发出团队成员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6.
三、西周商代后期,政治日益腐败,各种社会矛盾激化,长期的掠夺战争,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的破坏。特别是商纣王一意孤行,暴虐无道,使得人心思变,民怨载道,“如蜩如螗,如沸如羹”(《诗·大雅·荡》),“纣有亿兆夷人,亦有离得”(《左传·昭公二十四年》),人民的反抗情绪不断滋长,“小民方兴,相为敌仇”(《尚书(·微子》)。大约在公元前11世纪,长期受商王朝压迫的周族,在武王的率领下,联合友邦,推翻了商王朝,建立周朝,建都镐京(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并以洛邑(今河南省洛阳市)为陪都。周族在灭商过程中,得到了众多方…  相似文献   

17.
《中国地名》杂志2011年第十一期刊登了朱江领先生针对《地名分类与类别代码编制规则》,撰写的《关于国家地名数据库3.0版申地名分类问题的探讨》(以下简称为“朱文”)一文,提出了对其中部分地名分类的商榷意见,颇有抛砖引玉之意。本文愿与朱先生共勉,并对其中的观点提出訾议,以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8.
南京于世华老师的《从“雕版”到“活字”:“用教材教”另解》一文的题意是“教教材”就像雕版印刷,教材好比雕版,教出来的学生只是一个模子印出来的,“用教材教”就像活字印刷,教材好比字库,教师引导学生使用,学生可以创造出个性化的作品。而笔者写这篇文章是自己第三次教这个教材了。  相似文献   

19.
《中国地名》2010,(1):13-13
虎头崖镇位于莱州市西南部,面积114.1平方千米。虎头崖镇,1938年分属掖县一、二、九区。建国初期,分属掖南县第九区C太山区)、十区(虎头崖区)和十一区(海郑区)。1956年底属掖县虎头崖区、路旺区、珍珠区和大原区;1958年8月,成立神堂人民公社、东宋人民公社。1967年2月,改称红卫人民公社。1982年4月,恢复神堂人民公社。1984年4月,更名神堂乡、东宋镇。1988年12月,  相似文献   

20.
《中国地名》2011,(4):18-21
任弼时故里——湖南湘阴 湘阴,夏代为三苗部落所居。周代,地属楚国。文王徙罗子国遗民至湘水之南,县境为罗子国地。秦始皇废封,行郡县,改罗子国为罗县,隶长沙郡。南朝宋元徽二年(公元474年),割罗县、益阳、湘西三县部分地置一新县,名湘阴,县治设琴棋望(今县芦苇场鲇鱼洲中部)。隋开皇九年(589年)置湘阴入岳阳县。开皇十一年(公元591年)改岳阳县为湘阴县。唐武德八年(625年),并罗县入湘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