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张佑一 《地球》2012,(1):142-143
地球是一个看似怪异的生命,她的每一个组成部分都是有机的。她给生活在自己身上的生命提供了水。当这个星球上的生命过度繁殖或者过度发展,地表水不够了,用地下水补给。  相似文献   

2.
李军 《四川地震》1992,(3):54-58
地震预报是件十分困难的事,尤其是短临预报。十多年来,在利用地下水的动态异常来预测地震方面有了新的进展,并在地震成因理论方面有新的探索。本文详述了石棉5.3级地震前地下水的异常特征。给出了地下水日常监视预测指标。震前四川地震地下水观测网中渡口、会理、西昌、石棉及康定观测台的水位、水温出现异常,依据这些异常,地震前作出了短临预报。  相似文献   

3.
地下水测年方法及其在地震监测中的应用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地下水动力学特征的观测与研究,是地震前兆监测的重要方法之一。地下水动力学研究中,利用地下水测年方法,可以对地下水的补给、径流特征及更新能力作出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本文介绍了近年来国际上常用的地下水测年方法,总结了前人在该领域的主要研究进展,重点分析了地下水更新能力与地震前兆信息的关系、地下水运动规律与地震构造活动的关系以及地下水浅层补给与异常干扰排除的方法等。已有的研究成果表明,地下水年龄的测定与分析方法对于了解监测点映震能力、评价构造活动与地震活动程度,以及在观测资料异常变化的现场核实等方面,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地震前后地下水气体逸出异常的现象已引起人们的关注,国内外学者开展了多方面的观测,积累了丰富的资料。本文作者为探讨地下水气体地球化学地震效应,选择汕头东山湖区高温热水和冷碳酸水各一个观测井,每月一次(第五天)采集地下水逸出气样,测定其气体化学组分。连续观测两年多,得到了有意义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对地下水动力学特征的观测与研究,是地震前兆监测的重要方法之一。地下水动力学研究中,利用地下水测年方法,可以对地下水的补给、径流特征及更新能力作出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本文介绍了近年来国际上常用的地下水测年方法,总结了前人在该领域的主要研究进展,重点分析了地下水更新能力与地震前兆信息的关系、地下水运动规律与地震构造活动的关系以及地下水浅层补给与异常干扰排除的方法等。已有的研究成果表明,地下水年龄的测定与分析方法对于了解监测点映震能力、评价构造活动与地震活动程度以及在观测资料异常变化的现场核实等方面,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城市垃圾填埋引发的地下水污染是一个危及国计民生的大问题,对垃圾填埋场地下水污染状况进行有效探测已成为环境治理工作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本文通过应用大地电磁法对阿苏卫垃圾填埋场地下水污染的检测研究,揭示出该地区地下电性结构和地下水污染区的电性特征,并通过引入模糊数学的隶属函数理论,给出了地下水污染划分的量化指标,清晰、直观地显示出阿苏卫垃圾填埋场地下水污染状况.  相似文献   

7.
葛林林 《地震研究》1991,14(2):181-194
深井中地下水监测是地震预报的一种重要手段。本文初步研究了一个光纤地下水动态多参量监测系统。该系统测量参量包括水温、混浊度、气泡度、酸碱度、氢气浓度、甲烷浓度、岩石声辐射以及它们的分布。  相似文献   

8.
矿井水害防治和地下水利用与保护是煤矿水文地质学研究的两个基本任务。二者虽然研究的对象相同(均为地下水),研究方法相近(均水文地质学的基本方法),但因研究目的不同(一为防治水,一为供水或利用水),对被研究对象形成的认识和看法则明显相左(同一对象,待遇迥异;是害是利,莫衷一是),形成了"开矿怕水,供水盼水"的矛盾局面。这一现象的背后,其实体现的是现实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博弈问题……煤矿水害防治把矿井涌水作为有害因素来对待;地下水利用,主要是从供水角度而言,它把地下水作为一种资源来保护;客观而言,地下水的形成只不过是自然界水循环过程中的一个环节,仅此而已。  相似文献   

9.
地下水在地壳中普遍存在,具有流动性和难压缩性,所以它能直接而灵敏地反应岩石中的应力、应变状态。岩体裂隙产生、发育及向断裂过渡等是地震成因研究的核心问题。因此地下水的动态分析是寻找和解释地震前兆、开展地震预报的钥匙。通过对邢台、唐山等多次地震的深入总结,证实地下水动态是一个很有前途的方法。据此,国家地震局在1978年把地下水列为重点攻关项目之一。经过七年不懈努力,全国  相似文献   

10.
蓝颖春 《地球》2013,(10):37-39
正地下水是"看不见的水源地"。我国600多个城市中有400多个都是以地下水为饮用水源。中国地质调查局专家曾提到,全国90%的地下水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60%污染严重。我国的地下水污染形势不容乐观,但是每个地方的具体污染情况如何,却很难说清。因此需要开展地下水监测工作,摸清"家底",才能对地下水污染的形成、演化、发展趋势作出较为全面、客观、准确的评判。9月30日国土资源部发布通知公告对其  相似文献   

11.
在分析了浙江北部地区地下水类型、特征、地下水开采现状和水位变化基础上,通过对不同类型地下水深井样品测试数据的研究,查明了区域地下水高氟和高砷的分布特点。高氟区主要出现于妙西花岗岩裂隙水和白雀岩溶水分布区,高砷区主要位于南浔第Ⅱ承压含水层局部区域。研究认为高氟和高砷地下水分布区与区域土壤和浅层地下水中总氟和总砷含量没有直接联系,深井地下水中的高氟和高砷主要与深部断裂构造有关。研究地区的这种高氟和高砷地下水目前仍然为很多居民所饮用,作者认为长期饮用这种高氟和高砷地下水容易导致地方病的产生,建议在高氟和高砷地下水分布区停止生活用水开采,有条件的企事业单位应实行改水方案。  相似文献   

12.
长江三角洲地下水开采的负环境效应及其防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长江三角洲位于以上海为中心的经济发达区,是我国经济实力最强、产业规模最大的地区。但是,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口的高度集中,也进一步加剧了对地下水的需求,使三角洲大部分地区普遍出现地下水位大幅下降,从而引起各种环境负效应,如地面沉降、地裂缝、地面塌陷、海水入侵和水质污染等,严重影响了长江三角洲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提高,本文对长江三角洲因地下水强烈开采而出现的一列列环境地质灾害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3.
太原市地震局于2006年建成了山西省第一个基于GPRS数字地下水动态监测网。文章介绍了该监测网的建设目的、台网概况、设备情况、软件功能及监测能力等。该网的建成、运行可为其他地市建设同类监测网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天山地区新04井是地下水动力学地震前兆的一个敏感点。观测事实表明,该井水位与地震活动有密切的关系。观测期间,在距该井150km范围内共发生4.0级以上地震24次,其中5.0级以上地震(未发生6.0级以上地震)5次,震前该井水位均出现了明显的下弯形异常变化。大多数4.0—4.8级地震前水位也有不同程度的异常反应。认为,特定的地质构造交汇部位、地热异常区和地下水动力差异不稳定带可能是该井水位动态灵敏反映区域地震活动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一、概述十几年来积累的地下水丰富的原始观测数据和资料,是研究地下水动态和地震预报的基础。因此,充分利用地下水动态信息资源建立地震地下水数据资料库,提供科学研究和分析预报的基础资料是当前形势的需要。本系统包括三部分:(一)地下水位、气压部分。在DBASEⅢ软件支持下,把河  相似文献   

16.
前 言自从日本文部省测地学审议会1975年提出“部分修改第3次地震预报计划”的建议以来,地下水、地球化学方法正式纳入地震预报计划已历时20多年。这也是对地震的认识一成不变地开展地下水、地球化学观测的日本的历史。在地震预报研究中,虽然曾检测出许多地震前的异常现象,但并没有明显增加对其机制的认识。本文基于这种现状,提出地震(预报)研究中开展地下水、地球化学观测的目标。地下水和地球化学观测,研究中的最大弱点是在理论方面。由于缺乏联系地震发生机制与地下水、地球化学异常的理论,所以怎么也跳不出现象论的框框…  相似文献   

17.
初步探讨了1983~2000年天祝地区地下水宏观异常与地震的关系,并结合6个震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天祝地区地下水宏观异常的表现形态、幅度,如:喷涌、自流、趋势上升或下降等,与发震时间、强度有较好的对应关系。为此,对以前在预测预报上的模糊认识有了一个清晰的思路,从而也初步认识到天祝特殊地理环境下地下水宏观异常与地震三要素的基本规律,为天祝地区在地震短临预报方面提供了重要的判别依据。  相似文献   

18.
叶建刚  胡益兴 《山西地震》2001,(4):34-35,39
历次大地震前,地下水异常现象十分普遍,如何正确判断地下水宏观异常到底是地震前兆异常还是其他因素引起的异常,这对从事地震监测预报的人员来说十分重要。在总结多年工作经验的基础上,论述了怎样分析地下水宏观异常的问题,提出了在分析判断地下水宏观异常时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9.
本文扼要论述了我国地震地下水动态观测网建设的概况,较详细地介绍了我国地震地下水动态观测的丰富多彩的信息,阐述了我国地下水微动态形成的理论与试验研究结果,探讨了地下水动态在震前、同震及震后的异常动态,并着重指出地下水动态信息的开发与利用有广阔的前景,它不仅在为地震预报服务,而且可以在地球物理学、水文地质学与新构造研究方面及其他国民经济领域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20.
论华北平原第四系地下水系统之演化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华北平原第四系地下水系统是在统一的地质、构造背景下主要由陆地水流作用形成.通过地下水动力场分析、地下水地球化学模拟、~(14)C测年和同位素信息提取,为认识与评价地下水循环系统的演化、为研究过去全球变化提供了更多证据.大规模的地下水开发利用和超量开采使区域地下水位下降、流场变异、水资源量减少、咸水体下移等,水环境进入人为因素强烈干扰下的新的演化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