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古生物学家W.Hammer为首的美国极地工作者在离南极点500km的南极横断山脉中发现了属于蜥脚亚目、翼龙类的大型食草恐龙类和若干小型食尸恐龙类以及至今完全未知的“装备了”角和脊的大型食肉恐龙类残骸的化石。  相似文献   

2.
<正>日前,英国的一位古生物系大学生在位于威尔士郡拉维莫克海滩发现一块恐龙足部化石,它是之前该地点发现同一恐龙骨骼的一部分,被认为是迄今发现最早的侏罗纪时期的恐龙化石。虽然这种恐龙没有翅膀,也不像传说中的会喷火,但它是威尔士地区发现最早的食肉兽脚类恐龙。发现者山姆·戴维斯是英国朴次茅斯大学大三学生,他是步行时偶然发现这个恐龙足部化石的,化石嵌在一块20厘米大小的岩石中。这种恐龙  相似文献   

3.
美国芝加哥大学的科学家宣布,他们最近在非洲发现了两种至今尚未挖掘和命名的恐龙骨头化石。这一发现可能要改变已得到公认的地球大陆徐缓漂移的理论。 美《科学》杂志介绍称,第一次在非洲发现的恐龙骨头化石属于生活在白垩纪时期的恐龙,最近发现的骨头化石也是生活在这一时期  相似文献   

4.
岩雪松 《海洋世界》2012,(10):58-59
最近,俄亥俄大学的一个新的研究表明,洛基山脉的崛起以及所形成北美地区的海陆分隔线,可能促进了新的恐龙物种的进化。特里·盖茨是这项研究的首席研究专家。他说:"在过去一个世纪中,古生物学家的发现已经可以追溯至大约7500万年以前的恐龙化石。"盖茨认为,北美地区的恐龙在7000~8000万年以前曾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繁盛时期,但在之后,恐龙物种却变得非常稀少。这种恐龙的多样性差异  相似文献   

5.
《海洋世界》2009,(7):9-9
·恐龙到底有多大?人类设计了数据模型,用来推算恐龙的大小和数量。最近的一项研究发现,过去人类采用的原始数据模型是错误的,恐龙并没有之前所估计的那么大,它们的质量亦被高估。来自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的研究者表示,大型恐龙的质量大约只是过去所估计的一半左右。  相似文献   

6.
《海洋世界》2008,(11):9-9
2002年,科学家在加拿大亚伯达发现12根臂骨和腿骨,它们来自7000万年前的某种生物。最近,科学家对这些古老的骨头进行了分析鉴定,认为此生物是相貌奇特的恐龙家族Alvarezsaur中的成员。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的古生物学家尼克·朗里奇表示,这是一种非常奇怪的动物,它的身长仅0.7米,很可能是迄今为止在北美发现的最小的恐龙。  相似文献   

7.
有石为证     
津沙 《海洋世界》2011,(12):60-63
古生物学家J.Crampton在新西兰马尔堡河岸附近发现了生活在恐龙时代、已经灭绝的大型海生爬行动物鱼龙的骨架化石.它们与恐龙生活在同一个时代,外形类似现代的海豚或虎鲸,是当时地球海洋中的绝对霸主.Crampton说:"此次发现的鱼龙化石具有非常重要的科研价值,因为它所生活的时代正处在鱼龙走向衰亡的时期,就像一本鱼龙留...  相似文献   

8.
《海洋世界》2012,(10):10
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的古生物学家H.Dunning在南极比尔德莫尔冰川柯克帕特里克峰发现了罕见的具有重要科学价值的冰棘龙化石。冰棘龙是一种史前的肉食性恐龙,头部有一个羽冠,可用作吸引异性和辨别同伴,拉丁文名字的含义为"冰封的蜥蜴"。冰棘龙化石最早发现于1990年,但直到去年夏天以前并没有发现该种恐龙完整的骨架化石。因南极特殊的地理环境,科学家们需要通过直升机才能到达挖掘现场,之前还要经过南极登山的特殊  相似文献   

9.
尽管恐龙的灭顶之灾可能开始于一场史无前例的大火。但是结束于冰川时期的暗无天日。无论恐龙怎样躲过开始的大灾难.或者挖洞.或者躲藏在水里。但当重见天日的时候都会发现世界正在迅速地变得寒冷而黑暗。没有温暖和阳光。食物迅速变得稀少。  相似文献   

10.
在地球生物圈的历史中,与主要改造时期有关的是大规模的生物灭绝,在短时间内(数千或数万年)很多曾繁荣过的动物和植物群体消失了,最著明的灭绝事件发生在大约6500万年前的中生代和新生代交接期。恐龙类就是那时消失的。但更严重的危机发生在2.5亿年前,在古生代二叠纪和中生代三叠纪之间的交接期,这是我们星球上最大的一次灭绝。仅在海洋中就消失了90%的动物种,55%的属,28%的科,20个目,2个纲和2个亚纲。陆上动物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在晚二叠世似兽齿的鳞甲目非常繁荣,其他较原始的爬虫类亦曾广泛分布。这些古生代的大部分四足类都在古生代和中生代的交接期死亡。在中生代陆地上,取代似兽齿状爬虫类的是初龙亚纲,其中包括恐龙类。  相似文献   

11.
龚剑  童国庆 《海洋世界》2012,(12):54-58
在地球漫长的物种进化历程中,伴随着生物灾难末日和过盛繁殖,许多物种像恐龙一样逐渐退出了地球历史生物圈,走向灭绝。人们对它们的发现、认识、研究只能基于逐渐被发现的化石和标本。但地球上也存在着另外一些顽强的物种,极快适应了新的生  相似文献   

12.
一般认为,在白垩纪及其晚期(80~65Ma前),地球上的气候特别温暖,甚至在极区都有恐龙类生活;但是,最近有文献(其中含有证据)表明,在白垩纪晚期冰水的周期性(冰川的前进和后退)仍然存在。美国的古海洋学家、古气候学家及冰川专家在米勒(Miller)的领导下详细研究了钻获的沉积岩标本  相似文献   

13.
加勒比海Chicxulub火山口碰撞的报告大洋钻探计划(ODP)科学调查船《JOIDESResolution》号在圣诞节前几天离开迈阿密前往加勒比海开始为期两个月的科学考察,目的是收集有关在地球史上众所周知的最大灾变之一──65Ma以前导致恐龙类灭绝...  相似文献   

14.
在地球的演化历程和脊椎动物的发展历史中,中生代(距今约2.45亿~0.65亿年前)是爬行动物的时代。庞大的恐龙家族统治着陆地,翼龙在天空翱翔,鱼龙、蛇颈龙等则又重新回到海洋中生活。我们对这些海洋爬行动物的认识基本上都来自保存在地层中的化石,它们在当时占据着被现代的鲸类、海豚、海牛、海豹、海狮、海象和现代海龟所占有的生态位置。幻龙类是三叠纪(距今2.45亿~2.10亿年前)时的小型长形爬行类,有较长的弯曲的脖子及尖利的牙齿,脚成为短的桡足。很显然,幻龙类起源于陆地爬行动物类型:它们的四肢还相当强壮,可能像现代海豹和海狮那样能爬上陆地捕食或产卵。当在海中游动时,它们长而弯曲的脖子左右摆动捕食鱼类。我国贵州、广西曾发现不少该类化石,  相似文献   

15.
江泓 《海洋世界》2021,(1):74-77
故事傍晚时分,斜阳的光芒越过树梢洒在池塘上。一大群副栉龙正在池塘边饮水,现在是距今7600万年前的白垩纪时期,这片池塘位于今天美国的蒙大拿州。副栉龙们都是吵闹的大家伙,它们能够通过脑袋后面长长的骨管发出响亮的声音,所以在很远的地方就能够听到它们的叫声。副栉龙属于鸭嘴龙类,是典型的植食性恐龙,它们不仅吃树叶,还会吃水中的水草和藻类植物。  相似文献   

16.
桂枝 《海洋世界》2004,(9):31-33
对于鸟类来说,迅速长大看上去是非常有意义的,长得越愉,就能够越早拥有逃避捕猎者的能力。了解恐龙及其进化并不是研究的惟一目标.也是为了加强人们对其真实情况的认识。它们并非仅仅像蜥蜴那样,也不仅仅像鸟那样。它们属于自己的一个类别.它们就像恐龙那样。  相似文献   

17.
对于鸟类来说,迅速长大看上去是非常有意义的,长得越快,就能够越早拥有逃避捕猎者的能力。了解恐龙及其进化并不是研究的惟一目标,也是为了加强人们对其真实情况的认识。它们并非仅仅像蜥蜴那样,也不仅仅像鸟那样。它们属于自己的一个类别,它们就像恐龙那样。  相似文献   

18.
聚类结果的可视化是发现数据规律的有效手段。本文给出的过程法PC(Process Clustergram)通过记录聚类过程中各数据簇的数量变化、拆分和重组的情况,可以显式的看出数据集在聚类过程中数据簇的变化过程以及数据簇之间的数量变化。结果表明,相较于目前的可视化方法,本方法可以发现聚类结果的稳定性与数据集的某个维度的关系,这极大地提高了数据分析的效率。  相似文献   

19.
《海洋世界》2013,(4):30
科学家最新考古发现显示,在西班牙北部的采石场中发现8种远古甲壳纲动物,其中包括迄今世界上最古老的蜘蛛蟹,它们的历史可追溯至1亿年前。据悉,在这个采石场共发现了36种十足类生物,这  相似文献   

20.
王溪 《海洋世界》2005,(1):21-22
白垩纪不仅存在恐龙,而且当时的气候特别温暖,全球海平面比现在高山很多。人们想了解未来气候的命运,就与了解大气、陆地和海洋系统在这个地球温室效应模式中产生怎样的相互作用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