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自81年7月1日起,BPM短波授时台已正式承担我国准标时间、准标频率的发播任务。但至今BPM发播的时间信号只给出了秒信号的起始时刻,而没有给出这个时刻的绝对时间,从这种信号里无法辨别某一秒是何年、何月、何日、何时、何分、何秒,而且在现用发播程式中还不是每秒都有信号,程式以半小时为一周期,其中包括BPM呼号,UTC时号,UTI时号以及无调制载波信号,所以即便是秒信号,标准也不一致,有UTC也有UTI。  相似文献   

2.
地震台站配置的数字式电子钟,除用作计时外,还为观测仪器提供时标信号、开机关机定时控制信号。此外,为自身计时准确的需要,往往采用收音机自动对时技术。本文根据个人经验,以CMOS器件数字钟为例,介绍几个外围实用电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时间是最基本的物理量之一。在地震波的记录方面,时间标志精度和同步尤其显得重要。在地震转换波资料分析中,要求各个台站上的记录都能记上一个或数个同一时刻的时标信号。由于台站分散且各台站时钟的累计时差不一致,即使校准很勤仍不能得到满意的时间服务。过去,多利用广播电台的授时信号经过简单处理后进行人工对时。人工对时不仅浪费人力、特别是当播发授时信号的同时伴有语言或音乐信号时,对时往往不能凑效。本文介绍的自动对时器克服了上述缺点,可以无人值守自动对时。它能在语音和其他干扰信号中有效  相似文献   

4.
正(报告时间07:50, Jul. 12, 2020 (北京时间, UTC+8))1地震情况简介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7月12日6时38分在河北唐山市古冶区发生5.1级地震,震源深度10 km,震中位于(39.78°N,118.44°E)。2强震记录及分析本次地震共获取震中附近强震记录161组。记录到的最大地面运动加速度(PGA)为121 cm/s2。该地震动与我国设计反应谱对比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5.
翟笃林  林剑  张学民  宋锐  熊攀 《地震》2021,41(3):171-191
2019年6月17日四川宜宾市长宁县发生MS6.0地震.为了检测地震电离层电子浓度总含量(TEC)异常变化,采用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ARIMA)和先知(Prophet)两种方法来描述TEC时间序列,检测长宁地震前后TEC异常变化.地磁指数Kp,Dst,Ap和F10.7用于区分与太阳—地磁活动等空间因素相关的其他异常.结果显示,使用ARIMA方法,除了在地震发生前13天5:45 UTC检测到TEC数据时间序列中的显著电离层异常外,其他电离层异常变化全部发生在震后2~6 d;而使用Prophet方法在地震发生前16天7:45 UTC、13天9:30 UTC、5天8:30 UTC以及3天09:30 UTC检测到多处异常现象.综合分析表明,使用Prophet方法比ARIMA更易检测出震前异常.同时,Prophet由于其非线性学习的能力相对较强可作为地震电离层异常检测的鲁棒预测工具.  相似文献   

6.
我们现在使用的“67”型放大器,它本身的自动对时装置,不能获得理想的单锋尖脉冲。由于收音机的灵敏度、选择性、频率响应和噪声等不同,所以也很难以用人工控制来得到理想的信号。在省队和科室同志的支持和协助下,经多次实践,证明采用下述线路能解决上述问题,使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徐慕玲  蒋锦昌 《地震学报》1988,10(4):415-422
本文比较研究了小白鼠对主峰频率200Hz的前兆性轰隆声和对粉红噪声的记忆反应。结果表明,小白鼠不仅能对这种地声信号产生明显的记忆反应,而且受训鼠对这种地声信号敏感性显著增高。 1.地声组(Gs.G.)和噪声组(N.G.)穿门反应的时间-强度曲线(TIC)都近似指数衰减。在1——5s內(SPL 10dB)的峰值强度分别为0.71和0.40。对照观察(Con.)的TIC近似随机事件的正态分布,1——5s內的反应强度仅为0.13,11——15s內的峰值强度为0.32。 2.地声组对10dB的地声信号穿门反应的潜伏期为2.450.5s,即比噪声组平均短0.86s;对10——30dB的地声信号穿门反应的潜伏期比噪声组约短2s。 3.地声组穿门反应的群体效应明显增高。以3只鼠和4只鼠的群体穿门反应的比率分別为Con.的1.6倍和2.9倍。 4.地声组的受试动物对250Hz纯音反应的TIC仍接近于对地声信号的反应,而对粉红噪声的反应明显地失去原来的反应特性。   相似文献   

8.
把昌平花岗岩切割成20多种含两组断层交汇情况的模型.断层物质用2毫米厚的石膏模拟.模型受单轴应力的作用.实验中得出四种破裂组合情况:1.滑动破裂型 发生在两组断层与主压应力轴1的交角一组大于45,一组小于45的情形下.其中,当断层物质石膏湿度为10——15%时,先在大角度面上产生剪切破裂,后沿小角度面产生最终磨擦滑动.在应力位移曲线上表现为两次应力降.当断层物质石膏湿度小于5%时,则只沿小角度面上产生磨擦滑动.应力位移曲线为单应力降。2.压楔型 发生在两组断层与1夹角均大于45的情况下.其应力位移曲线为阶梯式上升型.断层位移方向反复.3.张楔型 发生在两组断层与1夹角均不大于30时.应力位移曲线为单应力降.4.双滑或双破型 发生在两组断层与1夹角均在30和45之间.应力位移曲线为连续的两次应力降.根据应力位移曲线和应力声发射累积数曲线的相似性,主破裂前的声发射累积数与主破裂时峰值应力的相似性以及断层组合与声发射组合的关系中,看出声发射过程对构造条件是敏感的.文中还对不同断层组合下可能出现的地震前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改进DD-1型地震仪标定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82年9月17日正值我台DD—1地震仪标定期间,国家局地震所九室的夏恩山同志为了修改规范,提高地震观测质量,来我台主持DD—1的标定工作.标定过程中,使用了国家局分析预报中心最新研制的DZB—1型自动标定仪,作了一些新的尝试,为探讨进一步完善地震仪的标定工作作了一些有益的工作.一、DZB—1型自动标定仪DZB—1型自动标定仪是国家局82年上半年研制成功并通过鉴定的新仪器.该仪器的用途是对地震仪放大器—记录笔系统的幅频特性作分段标定和对地震仪系统进行脉冲标定.该仪器具有以下特  相似文献   

10.
基于信号指纹的地磁异常识别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基于信号指纹技术,通过研究短时(<10 min)地磁异常数据识别算法,完成了对地磁干扰信号类型的识别。本文所用信号指纹技术结合了短时傅里叶变换、小波变换、信号二值化、文本相似性哈希等多种数据和文本处理方法,将一定时间内的波形数据转换为一个32位的整型数字,极大地压缩了信号的特征信息,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后续查找与分类过程中所需处理的数据。利用该算法对河北红山地磁台2016年5月1—3日两套GM4磁通门磁力仪的原始秒数据的计算结果表明,本文算法可以快速准确地识别干扰信号类型,为实现地磁相对观测数据中异常信号的自动提取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1.
在地震台站和人工地震测深仪器的时间服务系统中,对时电路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本文所述的是使用我国陕西天文台BPM标准频率、标准时间发播讯号进行对时的一种简单应用方法。 BPM台的发射能够覆盖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全天24小时连续发播,发射频率为5MC、10MC、15MC。其时间讯号发射程序是:分别在每小时0~m—10~m、15~m—25~m、  相似文献   

12.
长野县西部地震及其前兆地震活动石川有三三上直也滨田信生柏原静雄1.主震在1984年9月14日长野县西部地震主震震中周围的日本气象厅59型地震仪记录图上,可以看到初动后1—2秒还有一个很大振幅的波。由于这一很大振幅的波在最大余震时没有看到,且这个波与初动的到时差在不同方位上存在系统变化,所以可以得出结论:主震是多重事件。在原始记录图上,分别量取这两个波测定震源,可以推断出:初始破裂发生后1.5秒,在距初始破裂西南西约3.7公里的地方发  相似文献   

13.
YW—76型和JT—1A型简易应力仪在使用中发现存在以下问题:1.探头的引线带来交流信号的干扰;2.电挢设计时考虑欠周,导致灵敏度下降;3.生产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一些人为故障。本文就前两项问题进行一些探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4.
许东俊  耿乃光 《地震学报》1989,11(4):424-430
为了研究岩石与断层泥的摩擦特性,在远安断裂带附近的灰岩体中开挖试洞、制作试体,进行大尺度试件的现场实验研究.实验用直剪法进行.试体的尺度为506030cm3.试体与岩体间的摩擦面积为3000cm2.摩擦面分为天然断层面、软弱夹层面和节理裂隙面三种.测得的摩擦系数平均值是:(1)天然断层面————0.48;(2)软弱夹层面————0.41;(3)节理裂隙面————0.84.与室内小试件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发现现场断层泥的摩擦系数与室内实验结果相近.现场岩石的摩擦系数与室内粗糙岩石的实验结果相近.由于摩擦面积的增大,摩擦面上各点介质屈服的时间有明显的差别.部分摩擦面上介质的较早屈服可作为预报整体失稳的前兆.   相似文献   

15.
重力波是大气中最基本的动力过程,估算大气重力波参数是大气动力学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利用一次东亚副热带高空急流演变过程的高分辨率数值模拟结果,采用Morlet小波分析方法,针对常用的二阶、三阶和四阶曲线拟合得到的扰动场进行分析;并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分析含不同强弱背景场信号时的扰动场对大气重力波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1)曲线拟合方法得到的扰动场中含较强背景场信号;(2)扰动场中背景场信号强弱对大气重力波参数有很大的影响;(3)要想提取准确的大气重力波参数,必须确保多种扰动场中同时含很弱或不含背景场信号,因此在提取大气重力波参数时,采用曲线拟合方法获取扰动场存在缺陷,需要设计更合理的背景场获取方法.  相似文献   

16.
泰安重力观测高频波动信号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系统分析了泰安重力观测资料正常和异常时信号的周期特征,研究了高频异常信号与台风、气压和强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泰安重力观测正常时信号周期为2~4分钟,异常时信号周期只有2~3分钟,异常信号幅值约为正常信号的5倍;高频异常信号主要是由西太平洋洋面上生成的进入中国大陆或近海的台风引起的,占台风引起泰安重力出现高频异常信号的90%;重力高频信号与台风中心速度正相关,与台风距离负相关,并且随台风的结束高频信号也随之消失;少数高频异常信号与强震也有一定关系,占地震总数的17.24%;高频异常信号与气压变化无关.  相似文献   

17.
据中国地震局地震台网测定 ,2 0 0 2年 7月1 1日 0 7时 3 6分 ( UTC)在我国台湾地区( 2 3 .7°N,1 2 2 .2°E)发生了 MS5.9地震。我们利用 CDSN的 6个台站的数字波形资料初步反演了该地震的震源参数 ,结果如下 :最佳双力偶解节面 :走向 1 0 4°,倾角 79°,滑动角 1 78°;节面 :走向 1 94°,倾角 88°,滑动角 1 1°。应力轴T轴 :本征值 1 .9,方位 59°,仰角 9°;N轴 :本征值 0 .4,方位 2 0 2°,仰角 79°;P轴 :本征值 -1 .7,方位 3 2 8°,仰角 7°;标量地震矩 :M0 =1 .0× 1 0 18N· m。矩震级 :MW=5.9。图 1 震源机制的几何表示2…  相似文献   

18.
台湾南投7.6级地震前卫星红外异常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徐秀登  徐向民  王煜 《地震学报》2000,22(6):666-669
1999年 9月 2 1日台湾南投 7.6级大地震前 1 0天 (9月 1 2日 ) ,笔者注意到卫星红外异常情况 ,并于 9月 1 4日向浙江省地震局监测预报中心作了口头通报 :“近期台湾或其海峡一带将有大震发生”1,并请金华市气象台将卫星云图资料保存下来 2 .这些云图是一份宝贵的临震红外异常记录 ,现予公布 ,供大家研讨 .1 临震卫星红外异常时空演变纪实笔者获悉 9月 1 0日 2 2时台湾东海域发生 5.2级地震后 ,9月 1 2日就去金华气象台观测卫星红外云图 .从震前的 GMS卫星云图 (图 1 )可见 :在原本基本均一的台湾东部洋面上 ,1 999年 9月 4日 2 3时 (世界…  相似文献   

19.
基于GPS和大气传输模型的InSAR大气改正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GPS数据改正InSAR大气影响中,GPS站网的低空间密度是限制改正精度的一个主要因素.文中引入大气传输模型(ATM)来考虑大气状态在时间上的演化,并兼顾了风向的估计,把GPS-ZWD(GPS湿延迟)时间序列观测值转换为空间上分布比较稠密的GPS-ZWD网络,然后利用该稠密网络在空间上内插产生水汽延迟图,来更好地模拟InSAR影像获取时刻的水汽场,提高大气改正精度.实验结果表明,在研究地区有限的数据条件下(即只有6个GPS点的情况下),GPS+ATM算法在重现大气信号能力方面比单纯的使用影像获取时刻的GPS-ZWD数据要强,并且其对长波的大气误差去除更明显;用来做实验的三幅差分干涉图中,GPS+ATM算法对两幅以长波信号为主的干涉图中的大气影响分别降低了21.7%和22.6%,比仅使用SAR过境时刻GPS-ZWD数据时的结果分别改进了4.5%和8.7%.而对以短波信号为主的干涉图没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0.
多维核磁共振测井比一维核磁包含更多的观测信息,往往可以解决单独使用横向弛豫时间(T2)进行测井评价时遇到的困难,在非常规油气储层勘探开发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T2-T1二维核磁共振能够检测页岩中的类固体有机质等含氢化合物,对于确定页岩储层流体成分至关重要,已经成为核磁测井和岩石物理实验的研究热点.与一维核磁共振相比,T2-T1二维核磁实验结果对测量参数更加敏感,已有学者对回波间隔(TE)、等待时间(TW)、扫描次数(SCAN)、回波个数(NECH)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开展了深入研究,但磁场强度对T2-T1二维核磁的影响尚未见报道.对不同种类样品分别进行0.5T、0.05 T两种磁场强度(对应共振频率分别为21 MHz、2 MHz)下的T2-T1二维核磁共振实验,分析了磁场强度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研究表明:对于自由溶液,纵向弛豫时间(T1)对磁场强度更加敏感,磁场强度增大时,自由溶液T1增大、T2不变,T2-T1谱流体信号向上移动;对于实际岩样,受内部磁场梯度的影响,磁场强度增大时,T1增大、T2减小,T2-T1谱中流体信号向左上方移动.定量刻画了不同弛豫组分在磁场强度变化时谱峰位置的变化规律,能够将实验室得到的页岩油高频核磁流体识别图版转换为测井资料的低频流体识别图版,为二维核磁共振测井表征储层流体成分信息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