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本文从传感器检定时如何保证准确地测量其输出信号的角度出发,分析了过去几年我国检定MAREX浮标传感器工作中在测量方面存在的问题,介绍了为解决这些问题而研制的“HJF1-1型浮标传感器检定用测量装置”的工作原理、基本组成和设计思想,并列举了两个实例比较不同测量、计算方法对检定结果的影响,从而提出了在海洋环境自动监测系统的传感器检定工作中一个值得注意的普遍性问题。  相似文献   

2.
海洋一号C卫星(HY-1C)是服务于海洋水色水温、海岸带和海洋灾害与环境监测的业务化应用卫星,是海洋遥感数据的重要来源,对中国HY-1C卫星红外辐射计在东南亚海域的SST观测数据开展评估与校正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多源卫星SST数据和ARGO浮标测量温度数据,对中国HY-1C卫星在东南亚海域的SST数据进行了质量评估和改进工作。HY-1C SST数据的质量评估结果表明:HY-1C白天的平均偏差、标准差和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73℃、1.38℃和1.56℃,夜晚数据偏差分别为–0.95℃、1.57℃和1.83℃。与其他同类红外辐射计的数据质量对比发现HY-1CSST数据精度低于其他红外辐射计。采用月平均差值校正、SST分区域差值校正、SST分段校正3种校正方法对HY-1C SST数据质量进行改进,其中HY-1C SST分区域校正的质量提升最明显,标准差、均方根误差接近1℃,夜晚均方根误差比校正前降低了约0.8℃,白天和晚上均方根误差分别降低了32.52%和42.04%。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LZY_(1-1)型光电浊度仪的设计原理,标定方法及使用结果,该仪器用经典法校准后,能快速测量大批量样品的悬浮物含量。  相似文献   

4.
HY-1 CCD宽波段水色要素反演算法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利用2003年春季黄海、东海区现场实测数据,建立了HY1卫星4波段CCD成像仪水色要素反演算法.由于HY1CCD的宽波段特性阻碍了黄色物质的反演,因此反演的水色要素仅包括水体表层的总悬浮物、悬浮泥沙(SS)以及叶绿素a的浓度.现场遥感反射率光谱由ASD地物波谱仪测量,对于叶绿素a的浓度利用现场萃取荧光法测量,总悬浮物、悬浮泥沙由实验室滤膜称重法获得.反演算法的拟合相关系数均大于0.88,平均相对误差在40%以下.对反演算法进行了误差灵敏度分析,结果表明对于总悬浮物、悬浮泥沙和低浊度水体中的叶绿素a的浓度反演算法能够满足日常的业务运行要求,但是对于高浊度水体中叶绿素a的浓度反演算法对某个波段组合比较敏感,仍需要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FY-1C/1D全球海上气溶胶业务反演算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基于FY-1C/1D气象卫星数据进行全球海洋气溶胶反演的业务算法,主要论述了海上气溶胶反演的单通道算法基本原理.该算法的核心内容是建立气溶胶光学厚度查算表,该查算表基于6S辐射传输模式,在假定气溶胶模式条件下,卫星的表观反射率是卫星观测几何(太阳卫星角)和气溶胶光学厚度函数,最终由卫星观测表观反射率反演出气溶胶光学厚度.业务反演过程中还考虑到数据质量检验、云检测处理和太阳耀斑区去除等.利用该算法对FY-1C卫星自2001年起的部分资料进行反演试验,并在FY-1D卫星发射后投入业务应用,自2002年8月开始能实时得到每天和每月的全球气溶胶光学厚度产品.从两颗卫星两年多连续反演结果分析可以非常清晰地发现全球气溶胶主要排放源地和全球海上气溶胶分布的季节变化,与国外卫星反演结果十分接近.  相似文献   

6.
一、概述当今,我国的海洋观测技术有了很大发展,特别是七十年代以来,实验室盐度测量技术由电导测盐法代替了传统的化学滴定法,并已研制出多种不同型式的盐度计,它们显示了各自的长处。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是感应式盐度计和电极式盐度计。最初,这些盐度计建立在海水样品电导比测量之上,通过查表计算盐度。如今一般采用微机来控制测量和进行数据处理。以数学显示测量结果,准确度和测量速度比以前提高了一步。  相似文献   

7.
HY-1B卫星是我国第二颗自主海洋卫星,针对其搭载的4波段海岸带成像仪(CZI)获取的数据,设计并基于IDL语言开发了一个专用的可视化数据处理与应用系统.该系统以黄河口为重点研究区域,对部分算法进行了优化和适应性改造,具备HY-1BCZI数据导入、预处理、海岸带动态监测产品制作、产品输出、数据批处理等功能,并能够进行数...  相似文献   

8.
将HY-1BL1B产品中已有的经纬度数据抽样作为控制点,根据控制点的图像坐标和经纬度坐标间的对应关系,基于薄板样条函数的坐标变换关系对HY-1BL1B数据进行了几何校正,并与陆地矢量边界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该方法能较好地完成HY-1B卫星L1B数据的几何校正。  相似文献   

9.
张登  袁园  陶春辉  张涛  金颖 《海洋测绘》2020,40(3):68-72
为了评估DGS AT1M-3海洋重力仪的精度,首先通过分割的有效重力测线进行重力异常质量的内符合精度评价,得出该海洋重力仪测量精度符合海洋调查规范要求。然后与Sandwell v23测高卫星重力异常进行比对分析,对重力异常质量进行外符合精度评价,可看出DGS测量异常与Sandwell卫星测高异常在整体变化趋势上基本一致。最后以西南印度洋断桥热液区为例,简要阐述DGS所测重力数据的有效性。通过评估,可知该海洋重力仪在动态环境下的工作性能较好,测量精度较高,为今后的海洋矿产资源勘探提供新的测量工具。  相似文献   

10.
基于H J-1号小卫星CCD数据,开展近海水体悬浮物含量监测研究.采用邻近清洁水体和同日MODIS气溶胶产品的方法对CCD辐亮度数据进行较精准的大气校正;利用得到的水体遥感反射率,结合地面准同步实测悬浮物含量数据建立悬浮物反演模型,获得研究区悬浮物的空间分布.模型的相关系数R2为0.849,平均误差为33.0%,反演结果较为理想.结果表明,HJ-1号小卫星作为中国首个灾害监测小卫星星座,能够实现定量反演近海水体的悬浮物含量,对中国近海水体水质的监测和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激光共振电离光谱技术是痕量分析中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以速率方程理论为基础 ,对钙原子的激光共振电离过程进行分析 ,通过编程对该原子的二步单色三光子和三步三色三光子非饱和激发电离过程进行模拟 ,得到了相应的电离效率与激光的能量、作用时间之间的关系曲线 ,并对这 2种电离方案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2.
1     
1985年以来,在美国的一个研究所协会已经研究出一套与美国的商业机会与约束相一致的新的对虾养殖技术。在美国,土地和劳动力是很贵的,环境保护规则是很严格并且是强制执行的,因此,市场要求高质量产品的稳定供应。在美国已经建立海捕健康亲虾及遗传改良的健康亲虾培育系统。并建立起先进的对虾病害诊断技术及病害防治技术,例如新的对虾饲料及对虾养殖技术。但是近年来对虾病害在世界范围控制不住的传播,要求人们把病害排除在对虾养殖过程之外。研究结果表明常规的水交换已导致由进水而造成的污染,并使虾场暴露在进水中已存在致病的情况。使用高质量的对虾种苗及优质饲料,有证据表明在许多情况下可以减少换水量,甚至不换水。文中介绍了支持生物安全性的不换水对虾性成熟与繁殖及育苗与养殖的对虾养殖技术概念的一些研究发现。  相似文献   

13.
杨立 《海洋科学》1998,22(5):53-55
LPB1-1型海洋平台测波系统是一种适用于海洋平台,港口码头,海岛等环境条件测量波浪的仪器。对该系统的工作原理、组成,主要技术性能,特点以及实现方法作了概要描述,并对系统采用的信号处理技术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4.
A precision conductivity ratio measurement system (PCRMS) has been developed. Its use and principle of operation are presented and the principles, features, and specifications of the key components of the system are described in detail. Special emphasis is placed on the procedures for calibration and testing of the equipment. The overall results of evaluation show that the equipment has a sensitivity of 0.0001 S, a precision of better thanpm0.0003S, and an accuracy of better thanpm0.001S over the salinity range of 2-42.  相似文献   

15.
We have shown that there are large internanimal variations in hepatic phenol UDP-glucuronosyltransferase (UGT) activity in the plaice which may affect their capacity to detoxify metabolites of carcinogenic PAHS such as benzo(a)pyrene with obvious implications for their health and survival. By molecular studies we have only been able to identify one copy of the UGT1B1 gene coding for the major phenol-UGT in the diploid plaice genome and found that it is highly polymorphic about this locus. Sequencing of multiple UGT1B1 cDNA clones derived from RT-PCR revealed the existence of clustered SNPs, however, from their positions we contend that this is not sufficient to explain the observed phenotypic variability. We discovered a heterozygous null genotype derived from a dinucleotide deletion (and also found preliminary evidence for a corresponding phenotype) which has a much greater implication for survival not only in polluted environments but for embryonic survival if the gene product has an essential endogenous role. We propose that the observed interanimal variations are attributable to a combination of factors including genotypic variations and differential expression.  相似文献   

16.
在国家海洋局支持下,国家海洋标准计量中心成功研制了JBY1-1型波浪浮标检定装置。该装置填补了我国波浪浮标检定领域的空白,在波高、波周期等主要技术性能上优于欧美发达国家同类设备。本文详细介绍了该装置的结构、组成、主要技术指标,关键技术及实际应用情况等。  相似文献   

17.
SYFl—1型海洋金属防腐装置是一种用于潮汐发电设备、海洋石油平台、输送海水管道、船舶等海洋金属防腐的装置。文中对该装置的工作原理、组成、主要技术性能、特点以及实现方法作了概要描述。  相似文献   

18.
A theory of (1+1)-dimensional gravity is constructed on the basis of the teleparallel equivalent of general relativity. The fundamental field variables are the tetrad fields eiμ and the gravity is attributed to the torsion. A dilatonic spherically symmetric exact solution of the gravitational field equations characterized by two parameters M and Q is derived. The energy associated with this solution is calculated using the two-dimensional gravitational energy--momentum formula.  相似文献   

19.
无人船是海洋技术发展的产物,作为一种新型技术手段目前已在海洋调测和防务领域广泛应用.本文从无人船系统的组成、应用领域和发展现状出发,归纳总结无人船的关键技术,并研究其发展趋势.作为一种水面机动载体,无人船关键技术包括特型平台设计技术、运动控制技术和通信技术3个方面,其核心是围绕任务内容、载荷原理、使用环境特点,以应用设计、功能开发为主体的系统集成和应用.现阶段无人船主要作为传统海上工作方法的补充,在遵守、参照现有各种法规、技术标准要求的前提下,搭载已成型的船用任务载荷,按照载人船舶的作业模式、施工惯例投入各种应用.未来随着材料技术、人工智能、通信技术的发展,以及相关政策、法规的建立、健全,无人船将逐步成为一种独立的技术手段,形成一系列新的作业模式和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