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云南三江地区复合叠加型岩石圈热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青 《地质与勘探》1994,30(4):12-20
云南三江地区三叠纪以来以陆壳块体间挤压逆冲推覆剪切为主要变形机制,在逆冲推覆作用形成山脉过程中,地表热流主要受下述三种热贡献控制:(1)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2)逆冲断片运动产生的磨擦热;(3)深部热流从一个推覆断片向另一个断片的传导,据此建立了该区复合叠加型岩石圈热结构模式,这种模式不仅表征了区内岩浆岩、火山岩和变质岩的分布规律,而且阐明了构造作用了的统一的深部热背景。  相似文献   

2.
云南三江地区富碱侵入岩与煌斑岩的同源性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云南三江地区富碱侵入岩与煌斑岩的同源性金志升黄智龙朱成明(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贵阳550002)关键词三江地区富碱侵入岩煌斑岩同源性三江地区富碱侵入岩带(亦称哀牢山-金沙江富碱侵入岩带)是世界上著名的富碱侵入岩带之一,前人对该区富碱侵入岩进行过...  相似文献   

3.
运用α石英热活化ESR定年法(HAESRDQ)对三江构造带云南段49件样品定年结果的分析发现,该方法所获测年数据与地质事实及其他测年方法定年结果吻合,表明是一种普遍适用于中—新生代地质事件定年的方法。同时,证实三江构造带云南段是新生代陆内褶皱造山带,大量具“层控”特征的有色贵金属矿床的成矿时代也是新生代。  相似文献   

4.
滇西三江地区因其独特的地质、构造背景而发育多种类型的多金属成矿,其中不乏大型、超大型矿床,并为国内外地质学家、矿床学家所关注(Hou Zengqian et al.,2007;李兴振等,1999)。甭哥岩体位于云南中甸地区三江并流地带东侧,大地构造位置上邻近欧亚板块和冈瓦纳板块的交界处,属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域东缘义敦岛弧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青藏高原东南部及三江地区8个样品磷灰石和锆石裂变径迹分析、热史反演,对这一地区构造运动及隆升作用进行定量分析.表明青藏高原东南部新生代以来经历两次构造抬升期,在50 Ma和6~5 Ma,其特点是早期为缓慢隆升;晚期为快速抬升期,抬升速率为0.5 mm/a.位于三江地区杨子地块的楚雄盆地构造隆升受青藏高原隆升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云南澜沧老厂银铜铅锌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云南澜沧老厂银铜铅锌多金属矿床为我国西南三江地区著名的多金属矿床,对该矿床的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围岩蚀变特征以及矿床分带特征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对众说纷纭的矿床成因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7.
1983年3月2日——7日,地质矿产部委托中国地质科学院派员主持,在昆明召开“三江专著”矿产志验收会议,对由云南、四川、西藏、青海四省(区)地质部门联合承担编写的我国建国以来第一部区域性矿产志——“三江专著”矿产志,正式通过了评审验收。“三江”指怒江、澜沧江、金沙江。三江流经的青、藏、川、滇广大地区,地质构造极为复杂,矿产资源相当丰富,已发现的钖、钨、铜、铁、铅锌等矿产地就有150多处,有的矿  相似文献   

8.
谭家华 《地下水》2010,32(2):16-17
通过对小三江地热田地质构造特征、地温场分布特征的研究,系统阐明了该地热田的形成条件和成因模式,为该地热田热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西南三江锌铅银铜锑金成矿带成矿特征及资源潜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南三江成矿带是我国重要有色金属和贵金属多金属成矿带之一,锌铅银铜锑金等多金属矿产资源十分丰富。本文从西南三江成矿带范围、成矿地质条件、主攻矿种、矿床类型和矿产资源潜力等方面概述了西南三江成矿带的成矿特征及资源潜力。西南三江成矿带地处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域的东部,是欧亚板块与印度板块碰撞结合带,大地构造复杂,地层发育齐全,岩浆活动频繁,成矿地质条件优越。西南三江成矿带划分了与富碱性斑岩有关的金铜钼铅锌矿床成矿系列、与碳酸盐岩—碎屑岩系有关铅锌矿床成矿系列和与碰撞造山韧性剪切带有关的金镍铬矿床成矿系列等二十个矿床成矿系列,主攻矿种为锌、铅、铜、银、金和锑,发育有斑岩型、沉积-改造型和MVT型等多种矿床类型。兰坪金顶超大型铅锌矿床和鹤庆北衙超大型金矿床是西南三江成矿带多期多类型叠加成矿的典型矿床,本文简要介绍了其矿床地质特征。根据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项目最新成果,本文按预测深度汇总了西南三江成矿带锌、铅和铜等20种矿产的预测资源量,划分了青海多彩地区铜多金属、西藏夏日多—多霞松多铜钼、云南兰坪—云龙铅锌铜和云南鹤庆—祥云金多金属等24个成矿远景区,初步总结了其中13个重点远景区的主攻矿种、主攻矿床类型和资源潜力。  相似文献   

10.
<正>大马尖山钨多金属矿床位于云南省红河州绿春县境内,属三江特提斯构造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三江地区南段主要产出与喜山期富碱侵入岩有关的铜金矿,有关钨矿鲜有报道。近年来,与印支期石英斑岩有关的云南绿春"大马尖山"钨(铜、砷、钼、铋)多金属矿床的发现填补了这一空白,对深入了解三江成矿带南段成矿规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研究区内岩浆活动主要表现为印支期石英斑岩侵入和少量的煌斑岩贯入,前者与钨多金属矿床的形成有成因联系。  相似文献   

11.
一、建立资源综合开发区依据充分,潜力巨大 1.三江地区矿产资源丰富,举世瞩目,对三江地区经济发展具有特殊的举  相似文献   

12.
新书推介     
编辑部 《云南地质》2011,30(3):254-254
书名:滇西三江地区新生代陆内变形、岩浆活动和成矿作用(上册)。作者:吕伯西,段建中,谭筱红,钱祥贵,张翼飞本书系省(云南)院(中国科学院)合作"九五"科技攻关项目研究成果,顾问:涂光炽院士。  相似文献   

13.
本文系统论述了西南三江地区那邦、高黎贡山、崇山-澜沧江、点苍山-哀牢山-红河剪切走滑带、区域性伸展与变质核杂岩、新生代盆地及走滑过程中的碱性岩浆活动等特征,认为西南三江地区经历了挤压收缩变形(60~40Ma)、走滑伸展热隆(40~38Ma)、走滑剪切深熔(38~23Ma)、走滑剪切伸展(23~11Ma)、走滑剥蚀隆升(...  相似文献   

14.
1996年,我国在新疆、四川和东北地区打出9口油气发现井,在东海、西藏、东北等地3口井发现工业油气流,西南三江地区新发现可供普查的铜、锌、金等重要矿床(点)29处,其中云南思茅市大平掌铜多金属矿、云南腾冲老厂坪子铜多金属矿,有望成为新的大型勘探基地。  相似文献   

15.
由王铠元主笔、孙克祥副主笔的《西南三江及扬子西缘区构造岩矿综论续集》,2008年3月由云南出版集团公司和云南科技出版社出版。此书是2001年云南科技出版社出版的《西南三江及扬子西缘区构造岩矿综论集》(王铠元主笔、孙克祥副主笔)的姐妹篇。王铠元先生1925年生于河北元氏,19  相似文献   

16.
本文是笔者对云南基性超基性岩及其有关矿产进行多年野外调查的基础上,搜集了有关的1:20万区域地质调查资料、矿产普查勘探资料以及部分有关文献进行了野外和室内研究作出的成果。笔者认为已有文献资料对云南“三江”地区基性超基性岩在岩带划分、侵位时期和形成环境等方面的认识多不一致,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藏东三江地区遥感五要素模式找矿远景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杨日红  于学政 《现代地质》2004,18(4):543-548
藏东三江地区地质构造复杂,成矿条件优越,具备形成铜、金及铅 锌 银矿的地质背景,是中国重要的多金属成矿带。在进行藏东三江地区遥感解译编图与矿产资源预测的过程中,充分利用遥感信息丰富的特征,以遥感五要素找矿模式为技术手段,并结合该地区的地质构造与矿产类型、规模及分布特征,深入系统地阐明了测区的区域矿产地质特征、成矿地质背景和成矿、控矿条件;同时综合分析了区内已有的化探和物探资料,初步建立了遥感找矿模式,最后圈定出了5个遥感找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18.
三江构造带与地震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启棠 《云南地质》1997,16(2):156-164
从大地构造、地壳结构与地震区域断裂带的特殊性角度阐述本区发震构造的背景。对三江断裂带地震活动时空分布特点和地震发生带的规律进行分析研究。从复杂的地震地质环境中分析了解云南地区地震活动频发原因。  相似文献   

19.
三江(云南段)铜金多金属找矿问题思考之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三江(云南段)现已探明和发现的大中型铜、金、铅锌矿床分布现状分析,该区域成矿规律为:喜山期是中大型矿床主要成矿期,控矿因素以构造为主;深源热卤水沿构造通道上升,在适宜的聚矿构造环境成矿或改造叠加成矿。  相似文献   

20.
云南三江造山带近东西向构造特征及其研究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地球物理位场进行处理分析的结果表明 ,在云南三江造山带近南—北向为主的构造框架背景中 ,存在有多处与之相互正交或斜交的近东—西向构造 ,这些近东西方向展布的构造呈现出隐伏或深部构造特点。在布格重力异常影像中表现为大波长、幅值低的深部构造带特征 ;地质上表现为一系列近东—西向出现的断裂、岩体和矿床的成带分布 ;遥感解译结果则表现出在三江造山带内有多条平行展布的浅埋深东西向隐伏构造带。本文结合地质、地球物理地震波速信息等资料 ,对该区近东西向构造特征及分布规律进行探讨后提出三江地区存在的近东西—向展布的近东西向构造可能是青藏高原主碰撞造山后 ,各块体物质向东南挤出的深部物质流变构造的反映 ,也可能是在三江造山带挤压碰撞及走滑拉张环境下的伸展构造或老构造的再活化。它的形成机制可能类似于青藏高原南部南—北向伸展构造 (裂谷 )。近东—西向构造的深入研究和成因再认识对于深入分析云南三江地区复杂的地质构造 ,区域地壳演化历史 ,特别对是重新认识区域成矿规律、指导找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