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浩  常志权 《地震研究》1994,17(3):254-263
本文对自然条件下虎皮鹦鹉声行为观测资料,进行了微机分析,所得到的BG声行为特性很好地反映相应的自然习性,这就为地震生物观测站的BG声行为与地震关系观测资料的微机分析提供了基本方法,进而提高了动物习性异常在临震预报中的有效性,所得到的BG始鸣时和终鸣时,分别与观测站的日出和日没时呈正相关,变化速率都为0.2,即很好地反映BG声行为昼夜节律的季节变化习性。所得到的BG单次叫声,变音调叫声,单音节和多音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多数地震动物观察站(SAOS)监测虎皮鹦鹉(BG=budegerigar)的叫声频度与地震的关系,并取得了一些观测结果。但是,所用的声记录仪未能考虑BG叫声的声学特性,而不能分辨BG不同的叫声和进一步提取震兆性叫声模式(EPCP),并易受到环境噪声的干扰而产生误计数。 据此,分析了BG不同声行为叫声的声学特性。BG叫声大致上可分为单次叫声(SC)、变音调叫声(VTC)、单音节和多音节抗议叫声(MoSPC和MuSPC)。由此,进一步研制了它们的模式识别系统。该系统是以单片机为核心的微处理机,对BG叫声进行预处理、编码、分析、显示和打印输出。 观察结果表明,在高声场旅游飞机噪声(TAN)干扰下,该系统的BG叫声识别率(CRR)为66.7%,而对TAN没有误计数。在含10次不同声强的TAN干扰(432秒)的30分钟内,该系统记录了588次叫声(SC、VTC、MoSPC和SPC分别为377、22、20和169次),仅丢失65次叫声,其CRR平均为90%。但是,SAOS目前使用的声记录仪,这10次TAN干扰所产生的误计数可能约为BGU叫声的2.6—13倍。 由此可见,这种模式识别系统不仅可满足于BG不同叫声的识别,且具有良好的抗噪声功能。这就使之可为地震前BG声行为观测提供更有用的信息。不仅可给出BG叫声频度的昼夜节律变化与地震的关系,并可为揭示BG的EPCP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零磁空间对虎皮鹦鹉声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蒋锦昌  金海强 《地震学报》1998,20(4):421-426
零磁空间对虎皮鹦鹉(melopsittacus undulafus)声行为活动有明显影响.均匀和不均匀零磁空间中,叫声日频度比地磁场中平均下降44.710.0%.不均匀零磁空间中抗议叫声的占有率(OP)比地磁场中平均下降8.5%~20.3%,并呈适应性变化.均匀零磁空间中,75%的观察天数内的OP比地磁场中平均增高16.2~23.3%.零磁空间对虎皮鹦鹉节律习性的影响,仅仅终鸣时受到均匀零磁空间的一定影响,比地磁场中平均提前67 min.   相似文献   

4.
利用浙江宁波地震台ZK03井气氡观测系统,将集气室出气口与BG2015R型测氡仪进气口连接,排气口与P2000型测氡仪的进气口连接,再从其排气口出气,形成2套仪器作串联比测实验。通过近3个月的观测,并对10分钟值数据作相关系数分析,发现它们具有显著的相关性,BG2015R观测资料的客观性和科学性可以初步得到验证。也说明BG2015R采样器(闪烁室)受到氡污染后,3个月内"累积背景值"的动态变化基本稳定。P2000因为有自动扣除本底"累积背景"的功能,所以其观测平均值比前者略低,约为92.7%,但动态变化幅度明显大于前者。2套仪器能同步记录到气氡潮汐现象。因此BG2015R型测氡仪在地下流体观测中,基本能够记录到气氡的动态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5.
震前动物活动节律异常的定量观测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冯春皋  蒋锦昌 《地震学报》1992,14(1):111-118
本文由麻雀(SR)、虎皮鹦鹉(BG)和大白鼠(RT)活动的定量观测,给出了正常活动性和震兆异常活动性.结果表明,动物习性异常的定量观测,可为地震临震预报提供一定的信息.SR 和 BG 的正常活动节律基本相同,都呈现 M 型,即07-10点钟和15-16点钟为活动高潮期,12-13点钟为活动低潮期,夜间基本不活动.RT 的正常活动节律是07-10点钟和17-18点钟为中强度活动,11-16点钟为低强度活动,19点-翌日06点为高强度活动.地震前 SR,BG 和 RT 的活动节律出现明显的异常变化,SR 和 BG 夜间活动频繁,而 RT白天低强度活动期活动明显增高,都约为正常值的300倍以上,同时每天的活动量也随之明显增高,约为正常值的2倍以上.2-检验表明,SR,BG 和 RT 的昼夜活动节律异常和相伴随每天活动量的明显增高,与200km 内唐山震区的4.3级以上地震有显著性相关.   相似文献   

6.
在建立灵台、泾川和塔吉克斯坦Chashmanigar黄土剖面的时间标尺后, 分别分析了这3个剖面中约100 ka周期的演化过程, 并使用自凝聚函数法(auto-bicoherence)考察了约100 ka周期和其他周期(地轴倾斜度、岁差、半岁差)的耦合关系. 计算结果显示: 在0.0~0.8 Ma时段, 约100 ka 周期与岁差周期中的16 ka成分及半岁差周期成分(约13.8 ka, 约12.4 ka 及约11.1 ka)之间存在着2次相位耦合关系; 在1.6~2.6 Ma时段, 128 ka 周期与岁差周期成分(19.3 ka, 16.8 ka)和约10 ka的半岁差周期成分之间也存在着2次相位耦合关系. 上述结果表明黄土所记录的约100 ka周期的产生可能是岁差、半岁差周期波非线性交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引江济太”水系有色溶解有机质的特征与来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引江济太"水系的调查基础上,分析了有色溶解有机质(CDOM)的吸收光谱、荧光特性及其主要来源,探讨了CDOM与pH、DO、叶绿素a等水质指标的关系。结果表明:水体吸收系数a(355)与CDOM浓度呈显著正相关,均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它们在河道出入湖口及开阔湖区较低,而在望虞河和太浦河中游较高,这显然与中游河道受纳了两岸污水有关,S值也表明望虞河受外源输入影响最大。通过三维荧光激发-发射矩阵(EEM)分析,发现了5种荧光团,包括2种类蛋白荧光团和3种类腐殖质荧光团,其中类蛋白荧光(特别是T峰)明显强于类腐殖质荧光。研究发现,水体DO浓度、pH值均随CDOM浓度呈指数函数递减。荧光指数(FI)明显偏向生物来源(约1.9),因此,"引江济太"水系CDOM以生物的本地生产为主,河道局部污染水体中的类腐殖质荧光可能来源于污水微生物对藻类产生的溶解有机质的转化,在局部河道中也有一定的外源输入。  相似文献   

8.
目前地震数据采集器使用的最后两级数字滤波器相位有最小相位和线性相位两种。相位特性直接影响着记录的地震波形数据质量,最小相位滤波器的相位特性非线性严重,引起波形失真,线性相位滤波器带来“前缀波”。本文介绍了一种专用于地震波形采集的瞬态滤波器的设计及其观测分析研究。该瞬态滤波器既有最小相位特性,又有较好的线性相位特性,具有良好的瞬态响应波形。地方震实测数据表明,使用瞬态滤波器记录的地震波,没有"前缀"波出现,初动半周期也没有被展宽,波形失真最小。因为通带至过渡带转角平缓和过渡带滚降速率低是所有瞬态特性良好的滤波器的共同特征,故使用瞬态滤波必须付出的代价是提高采样率来确保通带上边沿频率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9.
目前地震数据采集器使用的最后两级数字滤波器相位有最小相位和线性相位两种。相位特性直接影响着记录的地震波形数据质量,最小相位滤波器的相位特性非线性严重,引起波形失真,线性相位滤波器带来“前缀波”。本文介绍了一种专用于地震波形采集的瞬态滤波器的设计及其观测分析研究。该瞬态滤波器既有最小相位特性,又有较好的线性相位特性,具有良好的瞬态响应波形。地方震实测数据表明,使用瞬态滤波器记录的地震波,没有"前缀"波出现,初动半周期也没有被展宽,波形失真最小。因为通带至过渡带转角平缓和过渡带滚降速率低是所有瞬态特性良好的滤波器的共同特征,故使用瞬态滤波必须付出的代价是提高采样率来确保通带上边沿频率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10.
以上海地区某实际工程为例,采用一维等效线性化方法,计算了不同随机相位特性的人工合成基岩地震动时程输入下的土层地表地震反应。计算结果表明:计算得到的地表加速度峰值和反应谱值相对极差较大,故地震动相位特征对土层地震反应的影响不可忽略;相应的地表峰值和反应谱值变异系数在5%~8%范围附近振荡变化,故离散度并没有随着基岩反应谱值的增大或者周期的增大而有规律的增大或减小。进一步,采用统计学方法计算给出了土层地震反应所需不同随机相位基岩时程的样本容量。  相似文献   

11.
地震动随机函数模型研究(Ⅰ)——模型建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随机过程的随机函数解释,发展了一种随机地震动模型.模型包括两个部分,分别是基于理论物理关系的Fourier幅值谱模型和基于经验关系的Fourier相位谱模型.基于拟加速度谱概念建立的幅值谱模型能够反映强震记录的幅值特性,而Fourier相位谱模型则利用累积相位谱的单值连续特性,以线性多项式与三角级数组合的形式给出.模拟记录与实测记录对比结果显示两者不仅在波形结构上相似性良好,而且反应谱层次亦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12.
目前,国内外对面波的频散特性以及声电效应的研究都比较成熟,但是将声电效应应用于面波的频散特性研究当中并不多见.本文介绍了声电效应的物理基础,以及利用声电效应进行面波频散特性物理模拟的可行性研究.基于人工均匀半空间物理模型和同一虚拟仪器技术观测平台,首先采用声声观测方法进行有机玻璃模型实验,然后分别采用声声和声电观测方法对同一冻砂模型进行了多道面波试验,并采集面波信号.应用时域和频域分析技术对所采集信号进行处理,分别得到各模型试验中的面波频散特性曲线.通过相同试验条件下的声声与声电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声电效应在面波频散特性物理模拟中应用的可行性,以及其相对于传统的超声实验方法所具有的优越性.试验结果表明,与超声实验的信号相比,声电实验信号的频谱有明显拓宽,使面波的勘探深度范围有显著增大,其原因是采集声电信号所用的点电极具有宽带的特征,受固有频率的限制小.此外,由于声电效应试验中采用点电极直径一般为2~3 mm,其尺寸远小于超声换能器(直径约3cm),极大克服了声声试验中由于大尺度换能器带来的诸多方面的困难,可以增强瑞利面波频散特性物理模拟研究的试验观测精度.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单程波方程出发,推导出角度域叠前时间偏移成像幅值计算方法.文章首先在时间域实现了速度梯度引起的幅值透射损失补偿算法;借鉴波动方程偏移的反褶积成像条件,对地震波能量随传播距离的几何扩散进行部分补偿;针对观测系统中炮点覆盖引起的角度域非均匀照明提出了相应的振幅补偿方法.三维水平层状理论模型成像结果表明获得的角道集具有较好的AVA特性.  相似文献   

14.
通过实验方式验证分析了CIC-200型离子色谱仪用于观测水中阴离子时存在的各种干扰因素。结果表明:仪器稳定时间在1.5小时~2小时之间;温度对仪器稳定有一定的影响;压力与测值的关系表现为反向变化;对于高浓度的样品观测效果不佳(平顶峰、双肩峰),且出峰不完整,对于低浓度的样品观测效果比较理想(出峰完整,且峰型对称);淋洗液使用时间延长后会影响保留时间,进而影响到部分离子测值;色谱柱使用较长时间之后,效能会下降,特别以拖尾、双肩峰为多,还会出现部分峰型叠加,导致测值不准确。  相似文献   

15.
基于渐进谱的幅值和频率非平稳人造地震动拟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Priestley渐进谱和常用反应谱拟合技术基础上,提出一种拟合目标渐进谱生成幅值和频率非平稳地震动加速度时程的方法。由Nakayama方法获得目标渐进谱,定义[0,2π]的随机数作为初始相位。在迭代过程中考虑渐进谱和相位的影响,同时调整合成时程的渐进谱和相位,直到满足迭代的收敛要求。本文方法合成时程不仅保留目标渐进谱的时频非平稳特性,相位也具有与实际地震动相符合的时频非平稳性。时程的相关分析表明,输入不同初相位合成的时程在统计上互不相关。  相似文献   

16.
岩石破裂声发射m值和岩石力学性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许昭永  耿乃光 《地震研究》1990,13(3):291-297
实验测定了多种岩石在破裂应力的50%时杨氏模量E和声发射的m值。结果表明:m值和E有很好的线性关系m=1.39+1.44E×10~(-11)P_a~(-1)。同时观测数种岩石破裂孕育过程中的E和m值。结果表明:在加载初期,E和m值都较低。随着压力增加,E和m值也增加。在破裂应力的35%至75%时,E和m值大致平稳。破裂前,岩石应力—应变曲线的斜率E和声发射的m值均明显下降。但E值下降滞后于m值。建议利用m值评定场地岩石力学性质及其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虎皮鹦鹉(Melopsittacus undulafus)的声行为与地震关系的观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述文 《地震研究》2000,23(4):426-431
观测期内,云南相继发生了1995年7月12日孟连西7.3级、1995年10月24日武定6.5级和1996年2月3日丽江7.0级地震。结果表明,虎皮鹦鹉在地震发生前,声行为和活动节律出现一些不同程度的异常变化。开展虎皮鹦鹉声行为习性的定量预测,可为地震短期预报提供给一定的前兆信息。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湖南镇水库3.1级地震序列的近场地声观测和初步研究结果。观测表明,每一次地震都伴随地声;地声系相应地震事件辐射的高频弹性体波,透射到空气中的可听地声;地声活动性在主震前后呈明显的阶段性变化特征;地声频段为50~250赫兹,其加速度功率谱主频率f为80~150赫兹。研究表明,地声主频率与时间、震级的相关性主要取决于震源破裂尺度,同时也与震源介质的应力状态和品质因数Q值变化有关。3.1级地震序列的近场地声观测和研究结果与近年来国内外由岩石破裂过程与声发射活动性和波谱特征的实验研究结果颇为一致。  相似文献   

19.
平面P波在饱和半空间中洞室周围的散射(II):数值结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数值计算研究了入射平面P波在饱和半空间中洞室周围散射问题,分析了入射波频率和角度、边界渗透条件、孔隙率、泊松比等参数对散射的影响。研究表明,平面P波入射情况下,饱和半空间和单相(干土)半空间中洞室附近地表位移幅值的差别很大,干土情况的水平位移幅值相对较大,饱和情况的竖向地表位移幅值相对较大;由于波在洞室附近的干涉,饱和情况与干土情况的地表位移出现相位漂移。随着孔隙率的增大,洞室附近水平地表位移幅值逐渐减小,竖向地表位移幅值则逐渐增大;当孔隙率较低时,边界渗透条件对地表位移幅值的影响很小,而当孔隙率较大时,边界渗透条件的影响则不可忽视,不透水情况下,水平和竖向地表位移幅值的峰值均相对较大;随着入射频率的增加,孔隙率的影响逐渐增大,而且不透水情况下孔隙率的影响相对较大。随着泊松比的增大,洞室附近水平地表位移幅值逐渐降低,竖向地表位移幅值则逐渐增大;泊松比较小时,边界渗透条件对位移幅值的影响较大,泊松比较大时,边界渗透条件对位移幅值的影响则较小;随着入射频率的增加,泊松比的影响逐渐增大。当孔隙率较小时,半空间地表和洞室表面孔隙水压幅值较小,但空间变化比较剧烈,随着孔隙率的增大,孔隙水压逐渐增大但空间变化逐渐平缓;随着入射频率的增加,孔隙水压幅值逐渐增大,且孔隙水压的空间变化逐渐变得复杂。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数值计算研究了入射平面P波在饱和半空间中洞室周围散射问题,分析了入射波频率和角度、边界渗透条件、孔隙率、泊松比等参数对散射的影响。研究表明,平面P波入射情况下,饱和半空间和单相(干土)半空间中洞室附近地表位移幅值的差别很大,干土情况的水平位移幅值相对较大,饱和情况的竖向地表位移幅值相对较大;由于波在洞室附近的干涉,饱和情况与干土情况的地表位移出现相位漂移。随着孔隙率的增大,洞室附近水平地表位移幅值逐渐减小,竖向地表位移幅值则逐渐增大;当孔隙率较低时,边界渗透条件对地表位移幅值的影响很小,而当孔隙率较大时,边界渗透条件的影响则不可忽视,不透水情况下,水平和竖向地表位移幅值的峰值均相对较大;随着入射频率的增加,孔隙率的影响逐渐增大,而且不透水情况下孔隙率的影响相对较大。随着泊松比的增大,洞室附近水平地表位移幅值逐渐降低,竖向地表位移幅值则逐渐增大;泊松比较小时,边界渗透条件对位移幅值的影响较大,泊松比较大时,边界渗透条件对位移幅值的影响则较小;随着入射频率的增加,泊松比的影响逐渐增大。当孔隙率较小时,半空间地表和洞室表面孔隙水压幅值较小,但空间变化比较剧烈,随着孔隙率的增大,孔隙水压逐渐增大但空间变化逐渐平缓;随着入射频率的增加,孔隙水压幅值逐渐增大,且孔隙水压的空间变化逐渐变得复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