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厄尔尼诺现象诱发的气候变化异常与农业气象灾害防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极易出现各种各样的气候异常现象。由气候异常引发的气象灾害也是多种多样的,这对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气候异常与农业气象灾害有密切的关系。根据气候异常和农业气象灾害发生的特点和规律,建立农业防灾减灾系统,对农业发展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中国天气发生器降水模拟参数的气候变化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廖要明  陈德亮  高歌  谢云 《地理学报》2009,64(7):871-878
利用中国672个站点1951-2007年的逐日降水资料,分1951-1978和1979-2007两个时段分析了中国天气发生器BCC/RCG-WG降水模拟参数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气候变化背景条件下,我国各地干日到湿日的降水转移概率P(WD)和湿日到湿日的降水转移概率P(WW)除了西部部分地区有增大的趋势外,其余大部地区均有减小的趋势.相对于P(WW),全国各地P(WD)的减小幅度更大.日降水量GAMMA分布形态参数ALPHA除西北地区西部部分地区有减小趋势外,其余大部地区略有增大趋势,尺度参数BETA在全国各地基本都保持增大的趋势,其中西北地区西部等地增大趋势尤为明显.相对于BETA的变化幅度,ALPHA的减小幅度较小,基本在6%以内.  相似文献   

3.
《地理教学》2008,(1):47-47
联合国人口机构最近发出警告,全世界人口在未来12至13年中将增加10亿多。据预测,至2020年,人口将从现在的65亿增至76亿,2030年增至82亿,2050年将达到惊人的90亿。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1983年12月28日、2002年12月26日百色市两次异常降雪天气过程的对比分析,发现冬季孟加拉湾槽的发展东移在其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由于孟加拉湾槽前暖湿气流强盛,这种强盛的西南暖湿气流在低空冷空气堆(冷锋)上发生强烈的系统性上升运动,从而导致百色市及其邻近地区出现异常的雨雪天气。  相似文献   

5.
气候变化与湿地   总被引:15,自引:7,他引:15  
概括介绍了湿地的重要性,详细论述气候变化对不同类型湿地的影响,以及湿地作为温室气体的库、汇和源在缓解气候变化方面所起的作用,并从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的角度,提出缓解气候变化影响的对策,包括:开展湿地资源清查,收集全球各种类型湿地的数据和信息,建立更加完善的气候变化模型,以便将气候变化纳入保护和管理活动;保护、维持或恢复湿地生态系统是减缓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采用1970-2011年春季甘肃42 a的气象观测资料、MICAPS常规资料,按照春季发生的各类别灾害性天气标准,分析研究了干旱、大风、强沙尘暴(黑风)、强寒潮等天气过程与西风急流振荡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①西风急流轴、核的振荡强度与范围,与甘肃春季极端天气的发生发展有直接的关联性,尤其是西风急流在欧亚范围内稳定,且向高纬度65°N地区发展时,易造成甘肃河西及河东大部分地方持续性的干旱。②西风急流带南下发展到巴尔喀什湖附近,转折为“L” 型流场,并向东南方向发展时,其中短波分裂急流轴、核直入甘肃,易造成春季的强寒潮等极端天气事件。③只要有较强的高空急流带引导,近地面强风场中就有急流发展,大风、强沙尘暴、寒潮等极端天气就会袭击甘肃。  相似文献   

7.
廖要明  陈德亮  谢云 《地理学报》2013,68(3):414-427
利用中国699 个气象站点1951-2007 年的逐日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和日照时数资料,分1951-1978 年和1979-2007 年两个时段分析了气候变化对BCC/RCG-WG天气发生器中我国各地逐日非降水变量模拟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和日照时数三个变量平均值傅立叶级数展开式的年平均值和基波振幅较标准差傅立叶级数展开式的年平均值和基波振幅的变化幅度明显偏大,而平均值傅立叶级数展开式的基波位相变化幅度较标准差的基波位相变化幅度明显偏小;三个变量当天以及后延一天之间的相关系数的绝对变化较小.说明在气候变化背景下,最高气温等三个非降水变量的年平均值和年内变幅有明显的变化,而三个变量年际间的变异、峰值出现时间以及各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变化较小.  相似文献   

8.
9.
一、前言大规模的火山喷发向大气中排放火山灰和各种气体,可引起太阳辐射发生散射,使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能减少。在喷发后的一定时期内地表以上的气温降低。  相似文献   

10.
11.
冰雪覆盖与气候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绍武 《地理研究》1983,2(3):73-86
引言冰雪覆盖是地球—大气系统中一个活跃的成员,也是地理环境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多年来冰雪覆盖就是地理学家及气候学家的研究对象。冰雪覆盖的变化,对气候有很大影响,小至海冰与大陆积雪的季节与年际变化,大到冰河期大陆冰盖的巨大改变,都在不同尺度的气候变化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  相似文献   

12.
13.
马瑞  王继和  屈建军  刘虎俊  孙涛 《中国沙漠》2011,30(4):1031-1036
 根据近50 a民勤绿洲-荒漠过渡带气象和风沙观测资料,对过渡带温度、降水、蒸发量、相对湿度、风沙活动等气候要素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结果表明,近50 a过渡带平均增温率为0.009 ℃·a-1,20世纪80年代后增温显著,增温率高达0.025 ℃·a-1,增温主要发生于冬、春两季; 降水呈波动上升趋势且年际稳定性增强,近8 a与60年代相比,增加幅度达27.45%,增加主要发生于春、秋两季; 蒸发量减少,相对湿度线性增加; 受气候变化,沙尘暴在近50 a持续减少,而扬沙和浮尘天气与人为干扰关系密切,存在波动和反弹; 气候变化对过渡带退化植被的恢复与重建以及沙漠化的逆转将起到正面作用。  相似文献   

14.
人口压力、气候变化与太平天国运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通过大量史料分析,本文认为:人地矛盾的激化,及在此基础上气候异常造成全国农业大范围连年歉收,对中国历史上着名的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年)的爆发,起着特别地激发作用.  相似文献   

15.
CO_2的环境水平较高可能通过气候而直接影响或间接影响农业。受控实验的成果一致表明,较高的 CO_2将会增加干物质产量,主要是通过促进光合反应、减少蒸腾作用从而增进用水效率。例如,CO_2浓度加倍,碳三作物(如小麦)可以增产10-15%。人们曾用几种方法--作物影响分析,边缘-空间分析以及农业系统分析等来就农科作物产量对气候变量的敏感性进行了调查研究,这些研究表明在中纬度谷物的核心产区,平均每变暖2℃,就会减少3-17%的可能产量。在作物生产边缘地区,气候变化也会导致可能作物产区地理区位的移动,在中纬和高纬地区每1℃的变化,也许会达到几百公里左右。农业系统分析表明,气候变化的可能反效应,在大范围内可以通过农学的政策的和市场的等反馈机制而得以减少或避免。这些研究成果仅仅是试验性的,人们现在尚不可能预告 CO_2增高和气候变化将会对全球农业的联合的净效应。  相似文献   

16.
17.
气候变化与多维度可持续城市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明星  先乐  王朋岭  丁子津 《地理学报》2021,76(8):1895-1909
全球大规模城市化和气候变化已是不争的事实,这是全人类需要共同面对和关注的突出问题.当前对于两者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城市化进程如何科学应对气候变化并不清晰,从科学、管理到实践都需要进一步加强探究,以实现全球和区域可持续发展.本文首先给出全球大规模城市化和气候变化发生的基本事实,综述归纳城市化与气候变化的相互影响以及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18.
气候变化科学与人类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自2007年发布第四次评估报告(AR4)以来,新的观测证据进一步证明,全球气候系统变暖是毋庸置疑的事实。2012年之前的3个连续10年的全球地表平均气温,都比1850年以来任何一个10年更高,且可能是过去1400年来最热的30年。虽然1998-2012年全球地表增温速率趋缓,但还不能反映出气候变化的长期趋势。1970年以来海洋在变暖,海洋上层75 m以上的海水温度每10年升温幅度超过0.11℃;1971-2010年地球气候系统增加的净能量中,93%被海洋吸收。全球平均海平面上升速率加快,1993-2010年间高达3.2 mm/年。全球海洋的人为碳库很可能已增加,导致海洋表层水酸化。1971年以来,全球几乎所有冰川、格陵兰冰盖和南极冰盖的冰量都在损失。其中1979年以来北极海冰范围以每10年3.5%~4.1%的速率缩小,同期南极海冰范围以每10年1.2%~1.8%的速率增大。北半球积雪范围在缩小。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大多数地区的多年冻土温度升高。已在大气和海洋变暖、水循环变化、冰冻圈退缩、海平面上升和极端气候事件的变化中检测到人类活动影响的信号。1750年以来大气CO2浓度的增加是人为辐射强迫增加的主因,导致20世纪50年代以来50%以上的全球气候变暖,其信度超过95%。采用CMIP5模式和典型浓度路径(RCPs),预估本世纪末全球地表平均气温将继续升高,热浪、强降水等极端事件的发生频率将增加,降水将呈现"干者愈干、湿者愈湿"趋势。海洋上层的温度比1986-2005年间升高0.6~2.0℃,热量将从海表传向深海,并影响大洋环流,2100年海平面将上升0.26~0.82m。冰冻圈将继续变暖。为控制气候变暖,人类需要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如果较工业化之前的温升达到2℃,全球年均经济损失将达到收入的0.2%~2.0%,并造成大范围不可逆的影响,导致死亡、疾病、食品安全、内陆洪涝、农村饮水和灌溉困难等问题,影响人类安全。但如果采取积极行动,2℃的温升目标仍可望达到。为遏制逐渐失控的全球变暖,需全球共同努力减排,以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理想。  相似文献   

19.
2021年4月2日塔里木盆地北缘拜城县出现突破历史同期极值的灾害性暴雪。利用ERA5高分辨率再分析资料、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和FY-2G卫星资料,分析了极端暴雪天气环流异常、多尺度环流特征及物理机制。结果表明:(1)高层伊朗高压及低纬东风气流的异常导致中亚低涡与高原低涡异常结合,加强了低层异常东风气流,东风急流引导南海、孟加拉湾暖湿空气沿河西走廊到达塔里木盆地中部,使得水汽辐合及垂直上升运动加强,在地面辐合线触发下,产生极端降雪天气。地面冷高压稳定维持,导致塔里木盆地持续降温,而拜城位于海拔1000 m以上的浅山区,二者共同作用,造成拜城4月降水相态仍然为雪。(2)垂直位温梯度和西风异常导致湿斜压不稳定发展,形成低层锋生和高层及近地面湿位涡异常,而锋生作用和湿位涡异常又通过垂直运动变化影响降雪的发生发展。对于拜城而言,起决定作用的是中层的上升运动及300~500 hPa的垂直风切变。(3)中尺度云团不断发展并向东北移动经过拜城县上空,增加了降雪持续时间和降雪强度,移动方向和传播方向的一致性则决定了中尺度云团生消演变特征。研究结果可加深对塔里木盆地局地极端暴雪成因的认知,为精确预报、精准服...  相似文献   

20.
霍文  何清  杨兴华  赵勇  王式功  李耀辉 《中国沙漠》2011,30(4):1037-1045
 利用2007年库姆塔格沙漠科学考察时自动气象站所获取的数据,分析了沙尘暴过境时库姆塔格沙漠气象要素的变化特征。以库姆塔格沙漠周边气象站点沙尘天气出现时间为依据,选取2008年所有沙尘天气过程,解读相应时间段内Micaps系统中各个层次的资料,客观分析了驱动库姆塔格沙漠沙尘天气爆发的动力成因,将天气形势分为4种类型:冷空气翻山型; 冷空气东灌型; 锋前热低压发展型; 局地对流型。冷空气翻山型与东灌型居多,共7次,锋前热低压发展型与局地对流型较少,仅为2次。利用库姆塔格沙漠北部1号气象站以及南部2号气象站资料,结合库姆塔格沙漠沙尘粒度分析资料,初步讨论了风对库姆塔格沙漠沙丘形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