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沿海生态城市的海洋指标体系研究——以厦门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城市是21世纪城市发展的模式.海洋指标体系可以指导沿海生态城市的建设,促进沿海城市的海洋资源与环境管理.本文剖析了生态城市的内涵,提出了生态城市的内涵包括健康、安全和发展.其中健康包括活力和结构;安全包括暴露水平、敏感性和恢复力;发展包括发展的潜力和协调能力.论述了生态城市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和结构;在此基础上,以厦门市为例,构建了沿海生态城市的海洋指标体系,讨论了指标体系构建的一些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2.
海洋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阐明海洋循环经济内涵和外延的基础上,研究探讨了海洋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与设计方法,提出了由海洋企业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海洋生态工业园区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和基于社会层面的海洋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构成的海洋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框架. 相似文献
3.
4.
5.
6.
7.
沿海生态城市建设指标体系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从2003年国家提出建设生态县、市、省以来,全国各地区按照发展生态经济、建立和谐社会的理念,根据各自地区特点进行生态城市的规划和建设。由于沿海城市是中国经济建设的龙头,这一地区的社会经济活动的可持续性及其对环境的影响尤其是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性,而2003年的生态市建设指标没有区分内陆城市和沿海城市,尤其缺少对建设指标考核的评价体系,所以有必要对沿海生态城市建设建立指标体系对其社会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进行评价。作者就沿海城市生态市建设指标体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可持续发展角度,阐述了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内涵,并以系统理论为指导,构建海洋经济可持续发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并选用三标度层次分析法建立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模型,并对我国沿海区域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了定量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为促进我国的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以及舟山海洋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文章在海洋中心城市研究评述的基础上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针对2020年我国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9个城市进行竞争力评价,并在“智慧海洋”视野下提出舟山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路径。研究结果表明: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经济潜力、开放程度、海洋资源和海洋科创4个一级指标以及GDP总量等16个二级指标;上海、深圳和广州的总体竞争力居前3位且与其他城市的差距较明显,而其他城市之间的差距较小;舟山的总体竞争力居第六位,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竞争力较弱,其主要优势为海洋资源,主要劣势为海洋科创和开放程度;在“智慧海洋”视野下,舟山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应优化海洋产业结构、多方位提升城市能级以及进一步提升开放水平。 相似文献
13.
14.
作为海洋科技创新代表和未来海洋开发的重要方式,智慧海洋推进了海洋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和传统海洋产业转型,可以从产业角度助推大连海洋中心城市的创建和海洋数字经济的发展。通过分析海洋产业结构、科技创新、海洋开发、新冠肺炎疫情等影响大连海洋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以及“碳达峰碳中和”“冰上丝绸之路”“日本核废水入海”等可能影响智慧海洋产业和产品结构调整的国家战略和国际事件,建议:多途径推进智慧海洋产业,搭建资金链,形成政府投资、金融融资、社会集资的多元化的投融资途径;扩大供应链,培育海洋信息产业市场;链接数据链,形成以“采集、传输、挖掘、应用、共享”为主线的海洋信息数据链;延伸产业链,打造融合跨界应用的智慧海洋生态圈;打造创新链,围绕产业发展建设海洋科研技术创新体系;提升价值链,延长产业链条等。 相似文献
15.
16.
目前,资金匮乏一直是多数海洋特别保护区难以开展有效管理的制约因素之一。文章在借鉴国内外保护区建设经验的基础上,论述了我国海洋特别保护区如何在保证保护区资源和生境质量不发生明显退化的前提下,充分挖掘自我创收潜力,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各种资源价值,以有效解决其经费短缺的难题;同时,为更好地度量和评价海洋特别保护区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探讨构建了资源可持续利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其指标选择的原则与筛选方法展开述评;最后提出有助于海洋特别保护区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相应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17.
18.
为有效开展防灾减灾,需要充分了解区域海洋减灾能力现状,从而科学确定未来减灾能力建设的优先领域及重点工程。首先梳理了能力评估与灾害管理阶段、能力建设优先领域、能力评估对象与建设主体等要素之间的关系,以及评估指标体系共性设计与区域个性的关系;其次,通过组织部门及地方的相关减灾机构与专家开展多方参与式讨论,综合了海洋、水文、气象、民政、应急、教育及综合减灾等多个领域专家的减灾经验,构建了区域海洋减灾能力评估三级指标体系,包括6个一级指标、21个二级指标及136个三级指标;然后,基于专家问卷(有效问卷69份)及层次分析(AHP)方法,量化了三级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区域海洋减灾能力评估三级指标体系及指标权重成果已在相关市县开展了评估试点应用,为未来在全国范围开展区域海洋减灾能力评估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9.
禁海几亡,开海则强,不能制海,必为海制,海洋治理能力与国家崛起进程休戚相关。城市是国家发展的量尺,在国际海洋格局的演进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深圳作为毗邻南海的特大城市以及“一带一路”重要枢纽,地理上临湾向洋,政治上双区驱动,文化上共融开放,被国家赋予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历史使命,应当主动扛起打造我国国际海洋治理事业先行区的大旗,开展以城市身份参与国际海洋治理的先驱实践,推动我国国际海洋治理水平的跃升和海洋强国战略的落地。文章在充分理解国际海洋治理内涵的基础上,总结了深圳参与国际海洋治理的必要性、现状及存在问题,并着重对标伦敦、奥斯陆等国际知名海洋城市,研究提出新时期深圳参与国际海洋治理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20.
海洋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前景广阔,构建我国海洋可再生能源产业统计指标体系是开展海洋可再生能源产业运行监测和评估的前提。文章概述国际和国内海洋可再生能源产业统计的现状,总结主要特点和问题;在明确统计范围、设计原则和数据获取途径的基础上,构建我国海洋可再生能源产业统计指标体系,其中综合发展统计指标体系包括基本情况、总体规模、技术装备、运营情况和科技创新5个一级指标和38个二级指标,产业链发展统计指标体系包括装置研发、电站设计、加工制造、配套材料和设备、海上施工以及咨询服务6个一级指标和31个二级指标;最后提出建立常态化统计制度、定期更新统计指标及其数据、建立数据库以及开展产业运行监测和评估的建议,以期为我国海洋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发展、管理和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