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袁文福 《内陆地震》1998,12(3):286-288
引言桩基础是工程建设中的一种重要基础形式。抗震设计规范中规定:软弱场地土类型和Ⅲ类建筑场地土类型的场地上的建筑要采用桩基础,以保证工程的抗震能力。新疆大部分地区的场地为戈壁卵砾石层,属天然良好建筑场地,很少采用这一形式,但新疆融汇大厦(高65m)因其地基坐落在防空洞上,且防空洞被地下水浸泡,地基土松软而采用了桩基础的建筑形式。融汇大厦的桩基础采用的是大直径挖孔灌注桩工艺,桩直径为200mm,桩长为600mm;桩中钢筋直径为20mm,骨料占70%,是用纯净砾石砂、525号硅酸盐水泥和水拌制而成的;…  相似文献   

2.
西昌市场地剪切波速与土层深度经验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收集了西昌市已有的土层钻孔资料及有关报告,在此基础上踏勘布置了具有一定代表性的钻孔,逐个进行了剪切波速度的测定。对所有的剪切波速资料进行了整理,通过回归分析方法给出西昌市场地不同土类剪切波速与土层深度的关系式,为西昌市防震减灾规划土层地震反应分析提供土层的背景资料和分析依据,同时,也为西昌市以后的地震危险性、建筑工程场地分类以及抗震设防小区划提供有意义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3.
周海涛  肖志毅 《山西地震》2011,(3):29-32,36
对场地土层地震反应分析的主要方法进行介绍,在天津软弱土场地(Ⅳ类场地)上分别采用等效线性化和逐步积分的方法进行土层反应,并把土层反应得到的结果与天津地区Ⅳ类场地上的实际强震记录对比,发现等效线性化方法适用于天津软弱土场地土层地震反应。对软弱土场地土层地震反应结果进行分析,把该结果与GB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相应的参数进行对比,分析两者之间的差别,为天津软弱土场地的抗震设防提供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可液化倾斜场地中桩基动力响应振动台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倾斜场地中桩基的动力响应,以2011年新西兰地震中受损的Dallington桥为原型,设计并完成可液化倾斜场地桥梁桩-土相互作用的振动台模型试验。试验再现了喷砂、冒水、地裂缝、场地流滑等宏观现象。试验结果表明,土层足够的液化势及惯性是造成倾斜场地侧向流滑的必要条件;浅层土相比深层土更易液化,液化层中的加速度由下至上呈现逐渐衰减的趋势,而未液化砂土层却表现为逐渐增大的特征;深部测点的桩侧土压力明显大于浅部测点,且土体的液化会弱化土对结构的压力;结构应变最大值位于上部桥台,而结构弯矩在桩身中部及土层分界面附近出现两个较大值,桩端嵌固及倾斜场地流滑是造成出现两个弯矩较大值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基于动三轴试验提出的砂土阻尼比确定方法有多种,但其对场地地震动参数影响的研究鲜有报道。为此,以福建标准砂(粒径0.10~0.25 mm)的试验结果为基础,采用规范方法、KUMAR方法、DAS方法、DOYGUN方法和互相关函数方法5种典型阻尼比确定方法给出相应的动剪切模量比和阻尼比;设计单层土场地和多层土场地2种典型工况,采用一维场地地震反应分析波动程序,计算给出场地地表加速度峰值和反应谱,定量评价相应的阻尼比确定方法对场地地表地震动参数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5种阻尼比确定方法得到的阻尼比对地表加速度峰值的影响程度随输入地震动加速度峰值的增大而不断增大,同时对多层土场地的影响明显高于单层土场地;采用5种方法确定的阻尼比计算的反应谱差异性在单层土场地时相对较小,而在多层土场地时有明显的差别;与规范方法相比,4种阻尼比确定方法计算反应谱的最大相对误差可达-35%。因此,有必要采用离心振动台试验结果进一步检验基于动三轴试验的砂土阻尼比确定方法的合理性,为场地地震反应分析提供可靠的阻尼比参数。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场地土按分层弹性地基土建立了合理的力学模型,通过动力分析,给出了分层弹性地基场地土扭转自振特性及在扭转地震载荷作用下强迫反应的解析解,文中的解析公式为分层弹性的基场地土扭转地震反应分析提供了一种新的解析方法.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土洞对岩溶场地地表地震动参数的影响,选取广西桂林市某岩溶场地,分析土洞的存在对地表地震动峰值和频谱的影响。依据场地地震反应分析理论,建立包含土洞与不包含土洞的有限元模型并进行地震反应分析,应用计算结果中1-3层土体表面中心点的地震动,作为原始信号输入,进行FFT(离散傅氏变换的快速算法)转换,得到场地各层土体表面中心点的频谱分析图。分析结果表明:(1)土洞的存在对地表峰值速度和峰值位移影响相对较小,对峰值加速度影响较大,且越上层土体地震动参数受土洞影响越大;(2)包含土洞的加速度频域分布峰值大于不包含土洞的岩溶场地,并且包含土洞与不包含土洞岩溶场地主要(卓越)频率分布在0-5Hz范围,分布较集中,峰值加速度对应的频率在2.5Hz附近。  相似文献   

8.
对典型岩溶场地进行土层地震反应分析,并与非岩溶场地土层的地震反应进行对比,研究岩溶场地地表地震动的基本特性,为岩溶区工程场地地震动参数的确定提供参考。实例研究表明:与非岩溶场地的土层地震反应相比,岩溶场地土层对地震波的放大效应较强,地表地震动的频率偏高;当岩溶场地中发育有土洞时,地表地震动加速度峰值比不含土洞的岩溶场地要大。  相似文献   

9.
王海岗  封胜利 《地震地质》1994,16(3):238-242
以场地工程地震环境评价为基础,通过南通市区建筑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研究和场地土动力特性的测试分析,查明了市区工程地质条件的空间分布规律和场地土的抗震性能;通过场地土动力特性研究和上层地震反应分析,编制了城市场地综合区划。为工程建设选址和工程地质勘察提供了地质基础资料,并给出工程抗震结构设计动参数,该研究成果可作为工程结构抗震设防的依  相似文献   

10.
基于OpenSees计算软件建立液化微倾场地群桩-土动力相互作用有限元模型,分析液化微倾场地饱和砂土p-y曲线特性,系统研究了场地倾斜角度、桩径、地震作用幅值和基桩位置对饱和砂土动力p-y曲线特性影响。研究表明:土体即将液化时,桩基土反力达到峰值;土体液化后,土体表现出了流体特性;土反力峰值、桩土相对位移峰值和初始刚度随场地倾斜角度增加而增大;桩径越大,液化砂土的耗能效应越明显;随着地震作用幅值的增加,桩土相对位移峰值和土反力峰值也随之增加;液化微倾场地上坡桩受到的土体侧向流动力大于下坡桩。  相似文献   

11.
陈园田 《华南地震》1991,11(4):55-61
在我国大陆地震进入一个新的活动时期的形势下,在实行对外开放的福建沿海,认真做好工程抗震工作,具有重大的社会、经济意义。本文通过三个实例,浅论了工程抗震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工程地震钻孔柱状图的微机绘图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洁红 《华南地震》1998,18(2):72-77
根据工程地震工作的需要,建立了适用于工程地震的岩土柱状图形库,编制了一套工程地震钻孔柱状图的微机绘图系统.该系统可直接生成集各岩土层参数、标贯值、岩土柱状图及剪切波速直方图等内容于一体的工程地震钻孔柱状图.所形成的图件规范、美观,内容完整、精确,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3.
工程地震学在中国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对一般工程结构抗震设防的地震区划研究及重大工程结构进行的专门的地震作用研究为主线,对工程地震学在中国近半个世纪的发展作了回顾和前瞻.  相似文献   

14.
塔河油田至轮台县火车站集油气管道全长72km,近南北向,横跨了不同的4个地质单元,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分布有Ⅰ、Ⅱ、Ⅲ类建筑场地。油气管道横跨了地震Ⅵ度与Ⅶ度区。场地土除末站冲洪积扇外,其余均屑盐渍土,对建筑基础有强腐蚀性。  相似文献   

15.
本文阐述克拉玛依石油城的抗震设防由6度升为7度后,采取防御地震灾害的几项主要的工程对策。  相似文献   

16.
工程结构利用悬吊摆的振动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着重研究利用悬吊摆作为被动控制装置减小结构地震反应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利用GIS组件建立工程地震WebGIS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屈春燕  叶洪  刘治 《地震地质》2002,24(2):258-264
利用GIS软件组件建立了工程地震WebGIS系统。该系统采用浏览器 /服务器体系结构 ,实现了工程地震空间信息的网络共享和初步的协同工作。用户可以直接从网上通过浏览器来浏览、查询、分析和使用工程地震研究中的各类空间数据及GIS应用 ,同时还可以将需要的数据下载到本地机上使用或将自己的研究成果提交到远程服务器上发布 ,以实现共享。对地图在网上的传输显示速度问题和系统的安全性问题也采取适当的措施给以解  相似文献   

18.
湖北西部恩施断裂活动性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汪华斌  吴树仁 《地震地质》1998,20(3):22-218
通过分析恩施断裂的变形结构、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以及新活动和几何分形结构特征,结合断裂的活动时间测定,对湖北西部恩施断裂的活动特征进行了全面的研究,认为恩施断裂变形分段特征明显,活动具有多期次,且新构造期曾有活动,但现今活动极其微弱。同时,确定恩施断裂的活动时间上限为20万a以上,重复活动的周期较长,对附近水电工程建设不会产生重大危害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讨论图象识别方法在工程地震学中应用的现状及前景。首先简略介绍算法的基本原理及对算法的改进,然后作为新研究成果的介绍论述了图象识别方法在确定潜在震源区、砂土液化势方面的应用以及用C-拓扑模糊决策分类系统——一种新的动态分类系统去估计潜在震源区随时间变化发震能力——地震势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工程物探中地震层析成像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实际情况出发,讨论工程中应用地震层析成像方法几个环节中的一些具体问题,包括资料采集中观测系统的装置,原始资料的分析和预处理,以及资料处理时如何选择合适的参数等。文中提出的扫描法、快速搜索法等弯曲射线校正方法克服了以往方法计算量大、存在盲区等缺点。反演实测资料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