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基于省级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的管理与业务体系建设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省级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是数字地理空间基础框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基于省级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的管理与业务体系建设则是测绘信息化体系建设的重要技术支撑。本文以甘肃省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管理与业务体系的建设为例,阐述了体系的建设目标、总体设计思路、体系架构、业务流程设计和建设进展情况等内容,为测绘信息化体系改造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2.
《中国测绘》2005,(2):41-41
近几年来,江苏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坚持“开放型测绘”思路,围绕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宏观调控、科学决策、宏观经济管理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等方面,积极主动、优质高效地提供测绘保障与服务,充分发挥了基础地理信息在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先后完成的重点科研生产项目有:《江苏省地图集》、《基础空间数据库建设与管理体系的研究》、《江苏省综合省情信息系统》、《江苏省防汛指挥决策支持系统基础地理信息子系统》以及省内若干市、县的土地资源和利用状况测量等项目,受到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土资源部及省内有关领导、专家的…  相似文献   

3.
网络化基础地理信息分发服务系统建设,是提升社会化应用分发服务水平的重要平台,也是信息化测绘技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阐述省级基础地理信息网络分发服务系统总体结构、实现功能及解决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4.
《现代测绘》2011,(5):9
江苏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隶属于江苏省测绘局,与省测绘资料档案馆、省测绘研究所是三块牌子,一套班子,实行党委领导下的行政分工负责制。主要从事基础性、前期性、公益性的测绘工作,是集测绘生产、科研、服务于一体的全额拨款事业单位。  相似文献   

5.
《中国测绘》2006,(1):16-16
江苏省基地理信息中心成立于2000年,是由原省第二测绘院,省测绘研究所,省测绘资料档案馆,原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合并组建而成的,中心长期从事的是基础性、前沿性、公益性和战略性的测绘工作。中心现有在职人员182人,专业技术人员117人,正高级工程师2人,高级工程师21人,工程师45人,大专以上学历占职工总数的60.4%,40岁以下人员占44.5%,  相似文献   

6.
《中国测绘》2005,(6):12-12
江苏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成立于2000年,是由原省第二测绘院,省测绘研究所.省测绘资料档案馆.原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合并组建而成的。中心长期从事的是基础性、前沿性,公益性和战略性的测绘工作。中心现有在职人员182人.专业技术人员117人,正高级工程师2人.高级工程师21人,工程师45人。大专以上学历占职工总数的604%.40岁以下人员占445%,是一支专业结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合理、各类人才衔接有序.团结协作的优秀群体。  相似文献   

7.
加强测绘监管,维护国家基础地理信息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德坤  于卫东 《北京测绘》2010,(3):87-88,83
基础地理信息已成为信息化战争的基础,加强测绘监管是维护国家安全的现实需要。本文介绍了基础地理信息在信息化战争的作用,分析了基础地理信息安全现状,并提出了加强测绘监管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8.
《中国测绘》2005,(1):83-83
青海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成立于2000年6月,是经青海省编么批准成立的县级事业单位,由原青海省测绘科技档案馆更名后与青海省测绘科学技术研究所合并组建而成。2003年7月11日青编委发(2003)35号文确定本中心加挂省测绘遥感信息中心牌子,主要负责全省基础地理信息网络、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的建设、管理和使用等工作,是从事科研、生产、资料管理为一体的专业测绘单位。青海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  相似文献   

9.
一个海量地理信息的宝库,一个积淀深厚融古贯今的殿堂,无尽的地理信息源流在这里如百川汇海,默默地支撑,主动地服务,在信息潮涌的神州大地奋力扬帆,助推中国经济的巨舰乘风破浪。 1995年12月28日,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在信息化浪潮中应运而生。在我国信息化建设积极推进的大好形势下,为适应信息技术的飞跃发展, 满足快速增长的地理信息需求,国家测绘局在十年前适时决定成立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并加挂国家测绘档案资料馆的牌子,以加强国家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建设和基础地理空间框架数据成果的管理与分发服务。弹指一挥间,我国测绘事业在这十年中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数字化测绘技术体系成功构建,在信息化潮流和数字中国建设的推动下,测绘事业正阔步迈向信息化测绘时代。十载耕耘,作为国家测绘事业多项工作的重要组织实施单位,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走过了令人瞩目的历程。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主任陈军用大量的幻灯片向记者形象地展示了国家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建设的发展现状和规划前景,同时详细向记者介绍了中心如何利用基础地理信息开发高科技产品,服务国家政治、外交、经济、社会等领域。记者深感,国家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应用带来的潜在效益是无法估量的,国家测绘局高屋建瓴,审时度势,及时组建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十年的实践证明,中心的组建和大量工作及时跟踪了国家建设的需要,有力地推动了测绘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中国测绘》2003,(4):17-18
江苏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是集测绘科研、生产、档案管理为一体的专业测绘单位,担负着江苏省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建库、管理、分发服务及“江苏省综合省情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维护与更新的重要职责。  相似文献   

11.
王磊 《北京测绘》2016,(4):97-99
随着智慧城市和物联网技术发展不断深入,基础地理信息产业发展也受到深刻影响。作者通过多年的工作经验和本次北京市地理国情普查工作,分析了传统基础测绘和基础地理信息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相应解决方案,为我国基础地理信息发展方向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一、引言 在数字化测绘体系向信息化测绘体系发展的过程中,以各级基础地理信息中心为主要节点的测绘信息管理和服务网络建设,无疑是体现和实现"信息获取实时化、信息处理自动化、信息服务网络化、信息应用社会化"等测绘信息化特点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地理国情监测的定义、目标和内容,并与测绘地理信息行业中两项必须做好的工作--基础测绘和信息化测绘体系建设在多个方面进行了比较,提出了同时加强基础测绘和地理国情监测工作的技术流程。认为信息化测绘体系与基础测绘和地理国情监测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需要在地理国情监测的实践中不断充实完善信息化测绘体系。  相似文献   

14.
武汉市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初步设想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分析了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必要性,从基础地理信息综合数据库建设和地理信息发布应用平台建设两个方面论述了武汉市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主要内容,指出其对促进基础测绘成果社会化应用、发展城市勘测事业和地理信息产业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基于ArcGIS的省级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是国家空间数据基础设施(NSDI)的核心部分,省级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包括1∶10 000,1∶50 000,1∶250 000等不同比例尺4D数据。其数据量巨大,数据要素复杂,数据应用广泛。合理高效地建立省级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系统是省级测绘地理信息局信息化建设的关键。本文探讨了ArcSDE结合Oracle海量空间数据的存储与管理,以及基于ArcGIS Engine的省级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系统的实现及其功能与业务应用,阐述了系统的技术路线及业务流程,为省级测绘部门建立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地理空间信息》2006,4(5):90-90
北省测绘成果档案馆(湖北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是隶属于湖北省测绘局的独立法人单位,是湖北地区省级测绘成果管理和分发中心.2006年被国家测绘局评为“十五”测绘科技工作先进集体,同时被湖北省人事厅、湖北省测绘局评为测绘行业先进集体.  相似文献   

17.
福建省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是福建省地理空间基础框架的核心,是多尺度、多数据源、多分辨率、多时态的现代基础测绘成果的集成,是福建自然、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等信息的空间支撑的公共载体和基础。本文介绍了数据库在数据结构、数据质量、数据库结构、系统设计等方面的技术要求,对数据库建设的关键技术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8.
为适应天津市信息化建设和地理信息产业的飞速发展,实现快速、精细、准确地从矢量数据中提取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目的,天津市测绘院依据国家标准,结合天津市基础测绘和城市信息化建设的地域特点,以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为基本原则,编写了集地形要素、海图要素以及专业要素为一体的要素分类与代码标准,为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地理国情普查等的基础数据提供了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9.
地理空间框架是空间信息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社会信息化发展的基础平台。郑州市作为河南省社会的经济文化中心,是全省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最活跃、发展最快和信息最丰富的区域。为使测绘更好地服务于城市建设与发展,为城市信息化建设打好基础,推进城市地理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国家建设部及国家测绘局在2006年启动了数字郑州地理空间框架建设试点工作。  相似文献   

20.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是建设“数字城市”基本的和必要的组成部分之一。结合镇江的实际情况,从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的内容、数据库建设的原则、数据库平台的选择、数据组织与数据库设计等方面提出了镇江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框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