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正工程概况郑州市农业路快速通道工程为东西向城市快速通道,全长约13.6km。农业路快速通道工程全段为高架桥,高架主线为双向6车道、地面双向8车道,其中中间2车道为BRT专用道。农业路高架与西三环、京广快速路、中州大道交叉口为互通式立交,在相交干路设置上下桥匝道共30处。  相似文献   

2.
邱庆翌 《探矿工程》2018,45(6):52-56
以沪通铁路南通西站综合站区基坑施工为例,介绍了南通轨道交通预埋地铁车站深基坑与沪通铁路高架站共建施工中,对基坑围护及开挖施工全过程实时监测,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对围护、监测方案进一步论证,确保了地铁基坑工程与铁路高架桥共建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正高架桥是现代大中型城市发展的必要基础设施,虽然城市照明已经日趋成熟,但是繁华的中心城区其高架桥的照明对于照明设备要求存在一定的特殊性。郑州市农业路位于最繁华的中心城区,高架桥主桥为双向6车道,夹在高楼大厦之间,空间狭小、上下桥匝道多、车流量大是其主要特点。本文以郑州市农业路高架桥为例,对高架桥照明设备的选择进行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4.
正郑州市农业路快速通道是一条东西向快速路。其采用全程高架形式,全长13.4km,沿线设计3个互通立交,分别与西三环、沙口路、中州大道互通。弹性砼应用于中州大道(高架桥)拼宽桥和农业路(地面跨河桥)金江桥拼宽。中州大道现状高架两侧拼宽,东幅共3联11孔,桥孔布置:  相似文献   

5.
再论景观水资源及其分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阐述了景观水资源的概念和内涵。并对景观水资源按6个标准进行了分类:按成因分3类;按存在空间分9类;按美学特征分5类;按景观心理效应分7类;按利用功能分4类;按观赏位置分4类;按适宜观赏的时间分3类。其中第四种分类--按景观心理效应的分类更好的体现了景观水资源的特性。  相似文献   

6.
北京地铁10号线国贸站采用暗挖法施工,下穿南北向国贸桥、东西向大北窑桥,并下穿地铁1号线,其中,南北向国贸桥的南段为连续梁结构,对不均匀沉降极为敏感,且工程所在地段地下管线密集,附近重要建筑林立。针对工程具有站体开挖深度内涉及多个含水层、降深大、排水量大的特点,本着降水均匀沉降原则,对主站体及高架桥连续梁区段采用适当扩大降水范围的办法,进行降水设计,以保证暗挖站体的正常施工,并避免因降水造成高架桥区及已有地铁1号线结构的不均匀沉降,经实践证明,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城市景观格局的大气环境效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城市规划不仅需要适应区域气候,更需要通过城市自身的合理空间配置来缓解因城市化引起的城市大气环境问题,因此,加强城市景观格局大气环境效应的研究对于提高城市规划的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从城市下垫面的大气环境效应、大气数值模式、遥感应用技术以及城市规划的气候适应性等方面综述了城市景观格局的大气环境效应的研究进展,并分析了城市景观格局的大气环境效应应用于城市规划面临的主要问题。尽管城市景观组分的大气环境效应已经得到充分认识和应用,但是景观组分的空间组合,即城市景观格局对城市大气环境的影响及其应用研究仅仅处于起步的阶段。为了推动城市景观格局的大气环境效应研究并应用于城市规划之中,除了需要深入研究“格局影响过程”的机制外,还需要重点解决2个问题:一是寻找能够用来研究城市景观格局与大气环境相互作用的格局参数;二是确认具有一般意义的理想城市景观格局模式。  相似文献   

8.
近15a乌鲁木齐市城市用地扩展动态及其空间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粤  陈曦  包安明  马勇刚 《冰川冻土》2006,28(3):364-370
以乌鲁木齐市为例,在遥感和GIS技术的支持下,对干旱区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空间格局动态变化与城市扩展的空间特征进行定量分析.采用1987年、2002年两期陆地卫星影像为基础数据源,提取了研究时段内乌鲁木齐城市土地利用变化信息;结合景观生态学原理和方法,对研究区城市景观的动态变化进行定量分析.并引入建成区空间密度作为定量指标,分析总结了乌鲁木齐市扩展变化的空间特征.结果表明,1987-2002年间乌鲁木齐城市土地利用状况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城市建成区和绿地面积增长,水体面积减少;景观斑块分离度增强,边界构成曲折化,整体格局趋于复杂;在空间上,城市扩展主要沿西、西北及东北3个主要方向进行,并形成了建成区密度由内而外递减的空间分异特征.  相似文献   

9.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情况及环境地质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隋兆显  胡建平 《江苏地质》2007,31(2):119-123
地下空间具有恒温、恒湿、隔热、遮光、气密、隐蔽、安全等优点,地下构筑物具有良好的抗震性、稳定性、隐蔽性、防护性、隔音性等特性。介绍了城市对地下空间的利用情况与发展趋势,以及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中的环境地质问题或地质灾害。  相似文献   

10.
武陵山地区出露着层层叠叠,形似宫殿、堡垒,且与沟壑相嵌、具有较强观赏和开发利用价值的一类红色岩溶地貌景观。通过野外调查和资料分析,掌握此红色岩溶景观的分布范围,分析其发育的区域地质背景、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及溶蚀作用等主要影响因素,以进一步解析其形成过程。结果表明:武陵山地区红色岩溶景观的形成经历了沉积成岩、抬升剥蚀、土下溶蚀成景三个主要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11.
景观生态学在城市规划和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53,自引:2,他引:53  
城市是典型的人工景观,空间结构上属于紧密汇聚型,功能上表现为高能流、高容量和文化上的多样性。城市景观生态研究包括城市空间结构与生态过程,城市景观风貌与城市生态建设,城市景观规划是其最直接的应用。首先论述了城市景观质量与价值评价,包括景观美学评价与景观视觉容量。城市空间结构和景观规划原则是该文论述的主题,包括城市空间布局、城市空间扩展的廊道效应以及城市绿地系统的空间结构分析;以上海和广州市的绿地系统为例进行了重点介绍,最后对于城乡交错带的景观变化进行分析,用景观格局及其动态来描述城乡交错带的城市化过程特点,介绍了上海和沈阳的典型研究。  相似文献   

12.
窦宝仓 《地下水》2011,33(2):144-145
水系风貌是城市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风貌规划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对水系风貌规划的重要性和对实例的分析研究后,提出了城市风貌规划中水系风貌规划的方法及内容:展现城市风貌的亲水性,满足人们对水的眷恋;赋予水系深层内涵,让水系更具有文化韵味,体现城市风貌;在合理利用的情况下并对其进行有利的保护,让其成为可持续资源.  相似文献   

13.
城市景观格局动态及其规划的生态学探讨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城市作为人类的主要栖居地,其景观格局和生态效应直接影响到世界人口的生存质量。从景观生态学的视角出发,以国内外近年来关于城市景观格局动态及其生态效应的理论和实证研究为材料,整理并总结了城市景观格局的特征、研究方法和演变机制。在文献综述和具体案例分析的基础上,尝试性地提出城市景观格局动态的“类库兹涅茨曲线”现象,即在从城市化初期到城市发展相对成熟的一个周期内,景观破碎化程度呈现“快速增加—增速减缓—平稳下降”的过程,并探讨了这一规律的适用性和特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城市景观及其格局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指出在城市景观规划中充分结合生态学原理,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14.
论干旱区景观生态特征与景观生态建设   总被引:79,自引:2,他引:77  
分析了干旱区景观结构特点与景观生态过程的基本特征,从景观生态学角度,提出了干旱区生态环境建设研究的理论与方法以及生态建设的策略,对干旱区景观生态学研究的重点课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结合长江三角洲地区,探讨分形理论、人工神经网络(Kohonen网络)在城镇体系研究中的应用问题:运用分形理论,计算长江三角洲地区城镇体系规模结构分形分布的分维数和城镇体系空间结构的关联维数,并分析其规模结构和空间结构的分形结构特征;运用Kohonen神经网络模型,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进行城市职能分类,分析其职能结构;提出长江三角洲地区城镇体系的发展对策,同时分别评述分形理论和Kohonen网络方法在城镇体系研究中存在的优势与不足,并提出其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16.
Ipsita Chatterjee 《Geoforum》2009,40(6):1003-1013
Conflicts produce violence through death, confinement, torture, and control of spaces of everyday life.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how spatial morphologies, like landscapes, borders and scales, are re-ordered and re-imagined to materialize violence. A Hindu–Muslim conflict in the globalizing city of Ahmedabad, India in 2002 is used as a case study. The conflict unfolded in a dying industrial city, now being re-envisioned through neoliberal urban entrepreneurialism into a ‘global city’. During and after the riots, the majority Hindu community, and the local Hindu fundamentalist government, annihilated the life spaces of the minority Muslim community. Through a combination of Hindu rioting and urban renewal, landscapes were destroyed, new spaces produced, borders re-imagined, and new ones imprinted on the landscape, to segregate previously co-existing communities. Local government and Hindu ideologues creatively juxtaposed neoliberal economic polices, global discourses of Islamophobia, local ethnocentrism to alter the spatial morphologies of Ahmedabad. Justice entails the democratization of space by altering the violent morphologies of Ahmedabad.  相似文献   

17.
铁路客站建设与城市发展关系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述了铁路客站建设应与城市规划相配合,与城市环境相融合,与铁路两侧城区相连通,与现代化城市景观融为一体,与城市综合交通网络相衔接,统筹规划合理用地的有关设计原则,使其充分体现功能性、系统性、先进性、文化性、经济性的建设要求。  相似文献   

18.
This paper is based on 6 months of ethnographic, multi-sited research in Malaysia, and investigates the relatively recent phenomenon of edible birds’ nest farming in urban areas (‘swiftlet farming’). Swiftlet farms are typically converted shophouses or other buildings which have been modified for the purpose of harvesting the nests of the Edible-nest Swiftlet (Aerodramus fuciphagus). I use the controversy over urban swiftlet farming in the Malaysian city of George Town, Penang, to examine discourses used by key stakeholders to shape debates over the place of non-human animals in cities. By considering everyday experiences of urban swiftlet farming, I explore how this burgeoning industry is perceived amongst residents, and how it is deemed to be (in)appropriate within the political, economic and cultural landscape of George Town. Yet, I also consider how farmers have sought to contest these discourses on ideological and normative grounds. In so doing, I place the cultural animal geographies literature in conversation with emergent literature on landscape and urban political ecology. Such a framing allows for a critical evaluation of the controversies surrounding this case, and their implications for human-animal cohabitation in cities. The paper reflects on the implications of this case for how we regulate human-animal relations and live in contemporary cities, and the crucial role of animals in altering urban form, aesthetics and everyday life, particularly in non-Western contexts.  相似文献   

19.
城市森林生态服务功能在城市景观规划中应用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了景观规划的发展历程,并依据城市森林生态服务功能的内涵,指出当前国内外景观规划中存在的缺陷与不足.旨在通过对二者关系的分析,解读景观生态学理论引入规划中的功能缺失,以期重新唤起人们对于城市森林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的关注,并尝试将城市森林生态服务功能的研究成果应用于景观规划领域,为景观规划的定量化提供数据基础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