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长江九江站水位变化与气象要素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陈新玉  王传根  殷鹏 《气象》2003,29(5):55-57
对1952—2001年长江九江站水位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并就其变化原因作了初步探讨,发现九江降水、温度的变化是造成九江站年最高水位变化的诸多重要自然因素中的两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漓江水位的分布特征分析得出:漓江水位不仅与降水量、降水强度、降水时空分布有关系,还与前期早涝情况及蓄水程度有关;漓江水位的年际变化与桂林市雨量的年际变化一致,大致以10a为周期。然后采用双向差分建立了最高水位的预测模型,以预报量的前差和后差预报误差之和趋于最小时求出模型的参数,并对2002~2005年的最高水位进行了预报,结果表明该模型在最高水位预测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基于1980—2019年数值模拟的水位和ERA5的风速数据,使用EOF分析方法,研究了渤黄东海40年的水位变化特征和动力机制,分析了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对水位变化产生的影响。EOF分析主要模态结果显示,东海东北部海域的水位变化受黑潮路径改变的影响比较明显,并存在一定的时间延迟;台湾岛东北部的水位变化受到黑潮入侵影响,与ENSO变化呈现一定相关性。研究区风速的EOF分析结果显示,年际变化受ENSO的影响显著,并影响了渤黄东海部分区域的水位变化。  相似文献   

4.
水阳江洪峰与强降水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用1964-1999年水阳江水位和雨量资料,分析水阳江水位、面雨量变化规律和洪峰出现特征。结果表明,6月平均面雨量为241.5mm,7、8月平均面雨量分别为186.5mm、155.7mm。宣城出现13次超警戒水位过程;新河庄出现25次超警戒水位过程,且连续超警戒水位日数长。洪峰出现前一周为连阴雨天气,一周平均面雨量为164.5mm。季内日面雨量存在60天周期变化现象,新河庄日平均水位存在60-120天周期变化;1999年宣城日平均水位的小波分析结果为60天周期变化,与新河庄日平均水位功率谱分析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漓江水位的分布特征分析得出:漓江水位不仅与降水量、降水强度、降水时空分布有关系,还与前期旱涝情况及蓄水程度有关;漓江水位的年际变化与桂林市雨量的年际变化一致,大致以10a为周期。然后采用双向差分建立了最高水位的预测模型,以预报量的前差和后差预报误差之和趋于最小时求出模型的参数,并对2002~2005年的最高水位进行了预报,结果表明该模型在最高水位预测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对1998年发生在嫩江、松花江流域的特大洪涝灾害及成因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分析了汛期水位变化的特点,划分了主要降水阶段和暴雨过程,讨论了水位变化和降水之间的关系.结果指出,1998年夏季嫩江、松花江水位具有最高水位异常偏高、水位涨幅大和超过警戒水位日期早且时间长的特点;造成洪涝的直接原因是夏季降水量异常偏多,暴雨、大雨在嫩江流域反复出现;水位主要受流域内的降水影响,影响的时间和程度与降水位置与流域的距离有关.  相似文献   

7.
Arpe  K Bergtion  L 等 《气象科技》2001,29(1):49-50
近80年,里海海平面(CSL)的变化原因已为学术界密切关注。1933~1940年里海水位急剧下降1.7m,1979年末又下降1.3m,观测事实推动了有关的科学研究。与气候因素相比,水资源不可逆消耗的增长对河流流量的影响是主要的,里海水位的缓慢下降也与此有关,因此,水位的进一步下降是不可避免的。里海水位在1978年突然回升,直至1995年中期水位持续回升了2.5m左右,但当预期的水位下降时,沿岸地区仍将会有更多的灾难性后果发生。从1995年7月开始,里海水位年平均下降速度加快,至1997年最大下降速度超过40cm,1997~1998年8月(最新资料)变化不大,这与…  相似文献   

8.
吴震 《气象科学》2000,20(1):106-110
长江流域环境的变化和防汛能力的增强,都是以一个比较长的时段来衡量的十年滑动平均可稳定而连续地反映了年最高水位变化的趋势,1988年起稳定上升的曲线给人以明确的概念。用当前的滑动均值、标准差和未来汛期降水的预测状况,预测下关年最高水位,可作为水位预测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9.
应用开都河下游大山口水文站径流和博斯腾湖1956-2009年的逐月水位数据和流域内各气象站的气象数据,通过模糊聚类等统计方法,分析了博斯腾湖水位变化趋势及其可能影响因子.结果表明:博斯腾湖的水位年际变化受开都河流域径流的影响很大,当开都河流域径流量大时博湖水位较高,且开都河径流与其上、下游气温和降水关系密切.博斯腾湖水位逐年的月变化基本上可以分为5类,其中最主要的为第一类型和第二类型:第一类为递减型,特征为季节变化不明显,水位在春季较高,以后逐渐降低;第二类为递增型,特点是季节变化较第一大类明显,水位在夏末秋初的时候较高,整体呈现上升趋势.递增、递减型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受上下游降水和大山口径流的影响,当上下游降水和径流偏多时水位月际变化出现递增型,反之易出现递减型.  相似文献   

10.
青海湖流域气候变化及其对湖水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青海湖流域1958~2009年刚察和天峻气象站的气象资料及青海湖水位资料,分析了流域的气温、降水、干旱指数和地温的变化特征及对青海湖水位的影响。研究得出:①20世纪80年代中期是青海湖流域气候由暖干向暖湿变化的转折时期,2000年后暖湿的气候特征更加明显;②气温和地温均呈现显著上升趋势,气温的变化率为0.27~0.31℃/10a,5~320cm地温的增加趋势比气温显著,变化率为0.49~0.64℃/10a(P0.01);③和气温相比,地温与水位的线性关系更明显,相关系数为-0.66~-0.8(P0.01),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线性关系增强;④当年的干旱情况影响次年水位的变化,降水和气温的变化对次年水位的影响大于对当年水位的影响;⑤当年的水位变化量与前一年冬季气温的变化量呈显著的负相关(P0.01),与前一年秋季降水的变化量呈显著正相关(P0.01)。  相似文献   

11.
利用青海湖流域1958~2007年气象、水文资料和大小型蒸发量对比观测资料,计算了青海湖月季年降水量、蒸发量、入湖地表(下)径流和水位高度变化序列,并应用气候诊断方法分析了这些要素的年代际变化规律及其特点。结果表明:1958年以来,青海湖湖面年降水量(蒸发量)、入湖的年地下径流(地表径流)呈缓慢增多(减少)的趋势,月平均最高水位,正好处在湖面降水量最大、水面蒸发量相对较小和入湖地表(下)径流总量偏大的时段之内。年水位高度变化呈明显的下降趋势,年水位高度的变化倾向率为每10a下降0.734m。在1960~2007年的48a中,水位持平和上升年份只有15a,占总年数的31.4%,而水位下降年数为33a,占总年数的68.8%。水面年蒸发量大于900mm(小于875mm)的17 a(22 a)中,有1.2a(12a)水面下降(上升),流域年降水量及径流明显偏多的当年和次年水位上升,反之则水位下降。如果将来的气候与近48a类似,水位每年平均下降6.79cm,水位还要持续下降83a,一直到2090年水量收支才能达到平衡,那时水位才不再下降。  相似文献   

12.
松花江、嫩江流域降水异常对水位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人海  李帅  王明洁 《气象》2000,26(10):29-34
利用松花法、嫩江流域的气象和水文资料,讨论了该流域降水对水位变化的影响。结论指出,松花江、嫩江流域汛期一变化与流域内的降水有密切的关系。1998年夏季特大洪水主要是由嫩江流域降水异常偏多引起的,逐日水位变化取决于上游水位和临近流域的降水情况。  相似文献   

13.
前言哈萨克共和国的威海、巴尔喀什湖以及吉尔吉斯坦,伊塞克湖的水位,近年来急速降低是众所周知的。但是,位于其西边的里海却相反是上升的。在这里,用最近的资料对这个实况作一简单介绍。互.里海周边的水系和水路进入里海的流量的80%是依靠2500km的伏尔加河。伏尔加河和它的东支卡马河把欧洲平原的大部份及乌拉尔山西侧的水注入里海。另外,从卡马河与伏尔加河的汇合点下游.伏尔加河已成为一连串用于水力发电的拦河坝截成的人工潮,由各种水门来调节水量。2水位变化近年来的里海的水位,从18用年至1930年的100年间,水位缓慢地下降了…  相似文献   

14.
文章利用呼伦湖周边满洲里、新巴尔虎右旗、新巴尔虎左旗3个气象站1961—2001年41a的气象资料,着重分析呼伦湖水位与相关气象要素的关系。显示降水量在相当多的年份里与湖水水位呈现出正相关,蒸发量与湖水位变化显示出高度的负相关关系,从降水与蒸发两气象要素的年变化可以反映出湖水水位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1986-1987年尼厄诺期间太平洋海水水位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太平洋海平面高度距平资料,分析了1986—1987年厄尼诺期间太平洋海水水位的变化,并与1982—1983年期间海水水位变化作了比较。证明海水水位不但对风场有很好的响应,而且还能较好地反映暖水团的移动,是监视ENSO事件的一种有效指标。文中还给出了厄尼诺事件不同发展阶段太平洋海平面高度距平分布的模型。  相似文献   

16.
2007年淮河暴雨洪涝的气象水文特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常规气象和水文资料, 分析了2007年淮河洪涝期间的气象水文特征, 探讨了淮河暴雨致洪原因。结果表明: 2007年淮河入梅后经历了7次暴雨和大暴雨过程, 其中导致淮河洪涝的强降雨主要出现在2007年6月29日—7月10日的4场强暴雨过程。大尺度的环流分析表明:淮河的强降水出现在大尺度环流形势相对稳定的梅雨形势下, 副热带高压的稳定对于强雨带的建立影响最明显; 淮河干流的水位流量变化呈现出上游水位高, 汛情严重的特征。王家坝的水位经历了两次快速上涨后超过保证水位, 水位的变化与淮河强降雨、尤其是淮河上游强降雨过程有较好的对应关系。与历史上淮河洪涝年比较发现:2007年淮河梅雨期的总降水量低于历史上淮河洪涝年的1954年、1991年和2003年的降水量, 为历史第4位; 淮河干流的水位则超过了1991年和2003年, 为历史第2位, 上游降水量大导致了淮河出现1954年以来的高水位。  相似文献   

17.
汛期长江中下游降雨量与下游水位增幅的预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江苏沿江城市防汛关键是长江的持续高水位,本文经统计分析,南京下关水位的大幅上涨,主要决定于长江中游两岸的大范围强降水过程,经二年的水文,气象资料的统计分析,引发下关水位升幅达0.5m左右,与长江中游出现大范围的强降水过程密切相关,且滞后约2-3d,在此基础上,设计,试验了长江下关高潮水位变化值的模拟预测式,经历史样本检验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18.
张杰 《黑龙江气象》2008,25(1):17-18
本文分析了1949~2003年松花江哈尔滨段最低、最高水位的变化情况以及历年的枯洪水情况,从而得出松花江哈尔滨段的水位变化规律和枯洪水历年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9.
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预报松花江汛期水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利用1959-1998年黑龙江省13个站的降水和松花江水位资料,通过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对松花江汛期最高水位进行模拟和专家网络训练,并对1996-1998年松花江水位进行了预报,预报效果良好,并与逐步回归方法进行了比较。1998年松花江发生超百年大洪水,预报水位119.69m,与实况(120.89m)仅差1.2m,在1999年和2000年业务预报中也准确预报松花江出现枯水位。该方法可在业务预报中应用。  相似文献   

20.
近42a来青海湖水位的持续性下降,且其年内变化特征明显;年平均入湖流量、湖面年降水量和年蒸发量均呈现减少趋势,上世纪90年代以后减少明显;入湖流量、湖面蒸发量和降水量特别是其上年值对当年湖泊水位影响显著,据此建立的青海湖水位模型可对以上因子对水位的影响进行模拟和预测;未来10a青海湖水位仍以下降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