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分析了综合机械化放顶煤开采所适用的地质条件及其拓展范围,提出了进一步拓展综放开采适用条件的研究方向及内容。   相似文献   

2.
《煤田地质与勘探》2007,35(5):F0004-F0004
随着矿井机械化采煤的需要,对煤矿开采地质条件进行精细勘探的要求日益提高,地震勘探技术得到了愈来愈广泛的应用,成为煤矿探测断层.褶曲,陷落柱.冲刷带、火成岩侵入体、煤层厚度变化等开采地质条件最有效。最经济的勘探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3.
金鸡滩井田开采地质条件的模糊综合评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煤炭开采方式受开采地质条件控制。开采地质条件包含多种因素,每一因素对采矿方式的适应度没有明显的界限,只是模糊概念。将影响金鸡滩井田煤炭生产的地质因素分为煤层赋存特征、构造发育特征和其他因素3大类以及14个评价因子;采用“降半梯形”法和专家打分法确定其隶属度和权重值;通过二级模糊综合评判,结果显示,金鸡滩井田比较适合机械化综采。经与同一矿区内邻近生产矿井类比,评判结果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4.
人员素质、装备水平和地质条件是矿井开采能否实现高产高效的三个关键。地质条件是矿井开采的前提和决定因素。因此,矿井地质工作应结合矿井开采的不同阶段,针对井田、采区、工作面的具体条件,在常规地质工作的基础上,积极采用新技术、新手段、多方法开展超前探测、预测工作。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矿井地质工作技术水平,更精确可靠地评价开采地质条件,从而保证矿井合理安全开采,实现矿井高产高效。  相似文献   

5.
为查明李家庄昌盛铁矿矿床开采技术条件,确保矿山安全生产,从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及地质灾害预测等方面入手,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并取样分析,认为该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简单,环境地质条件中等,矿床开采技术条件类型为以环境问题为主的中等开采技术条件矿床。  相似文献   

6.
林旺金矿是滇黔桂“金三角”地区近年来新发现的中型金矿床。对矿床进行勘查工作的同时,开展矿山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地质环境等开采技术条件评价工作,为矿区进一步开采提供科学依据。综合分析认为,林旺金矿为一水文地质条件中等、工程地质条件总体简单局部中等、环境地质条件中等的适宜开采的金矿床。未来开采时,建议通过配备排水设施,留设永久矿柱,加强井巷支护,及时种树绿化等措施确保安全生产,建设绿色矿山。  相似文献   

7.
近来,随着煤矿井开采深度加大,尤其是采煤机械化程度提高,按现有《煤炭资源地质勘探规范》(以下简称《规范》)要求提出的精查地质报告中的某些地质资料(如小构造控制、水文地质条件、瓦斯含量等),已不能满足煤矿建设和生产的需要,特别是在矿井基本建设过程中,问题更为突出。笔者现就问题表现的主要方面及其解决的可能途径,提一点肤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人员素质,装备水平和地质条件是矿井开采能否实现高产高效的三个关键。地质条件是矿井开采的前提和决定因素。因此,矿井地质工作应结合矿井开采的不同阶段,针对井田,采区,工作在的具体条件,在常规地质工作的基础上,积极采用新技术,新手段,多方法开展超前探测,预测工作。  相似文献   

9.
煤炭资源的大规模、高强度开采诱发了煤矿区地质条件和生态环境的损害,开展煤炭开采引起的地质结构–地下水环境–生态环境动态演化的耦合机制研究,发展煤炭绿色开发地质保障理论和技术,对于推动我国煤炭工业高质量发展有重要意义。结合当前煤炭开采技术,分析了煤炭绿色开发地质保障的研究现状,提出了“煤炭绿色开发地质保障体系”的科学内涵。主要包括:(1)开采前煤炭赋存综合地质条件勘查、评价,开采区生态环境类型划分:通过三维地质结构、水文地质条件、岩土工程性质和生态环境等系统调查分析,阐明煤炭开采区损害类型及其主控因素。(2)煤炭采动作用下地质条件变化与地质结构功能系统演化:阐明煤炭开采条件下覆岩变形特征及地质条件响应模式和损害机理,揭示开采过程中应力场、变形场、渗流场等多场耦合作用下生态环境的时空演化特征和损害规律。(3)采后煤炭绿色地质保障技术与生态环境功能重建:研究采后覆岩结构、地质结构功能、生态环境的相互作用,提出采空区与遗留资源的利用途径,恢复煤炭开采区生态环境功能。基于精准勘查与监测,创建含地层结构、水文地质结构和岩体力学性质等信息的数据库,建立煤炭开采地质结构演化动态模型,构建生态脆弱区煤炭...  相似文献   

10.
为选择合适的综采场地,在充分定性与定量分析综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建立了综采地质条件评价方式,设计了评价总体框架及数据流程、综采地质条件评价指标体系。分析了评价指标定量化方法,建立了综采地质条件评价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基于GIS组件MapX开发了综采地质条件评价及最佳开采工艺选择系统,可根据输入的图形和属性资料,快速动态地进行评价及开采工艺的选择。应用于刘桥二矿,圈定出煤炭开采综采场地,给出了评价采区煤炭资源的开采工艺和最优开发接替顺序。  相似文献   

11.
世界主要产煤国煤田与煤矿开采地质条件之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世界主要产煤国家的煤田和煤矿开采地质条件。受东亚晚古生代以来板块构造演化影响,我国煤田(除鄂尔多斯煤盆地外)的地质条件,比美国、印度、澳大利亚、德国、南非、加拿大、俄罗斯近郊煤田和波兰卢布林煤田复杂得多。我国适于露天开采的煤田少,地下井工开采将是煤矿的主要生产方式。以我国目前的开采技术水平,华南、滇藏含煤区的煤田不具备建设大型煤矿的基本地质条件,东北、华北和西北(鄂尔多斯盆地除外)许多煤田的开采地质条件对于建设安全、高产、高效、大型煤矿来说,也面临重大挑战。   相似文献   

12.
贵州铝土矿开采技术条件及其对矿山地质环境的制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铝土矿地质特征,矿床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条件等的差异,对贵州铝土矿开采条件进行了分区;分别叙述各区的开采技术条件特征,并探讨了它们对矿山地质环境的制约和影响;为全省铝土矿矿山地质环境的保护和恢复治理提供基础支撑。  相似文献   

13.
在调查该省矿产资源集中开采区矿山地质环境的基础上,总结全省主要矿山开采技术条件、主要开采矿种、开发强度和开采方式,探究其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类型、危害和分布,为全省矿山地质环境监督管理提供技术依据,促进矿产资源开发与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七五井田内房裂现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查明七五井田范围内村庄房裂现象与井下采煤的关系,应用开采沉陷计算法确定开采影响范围。在与邻近矿区进行地质条件、开采方法综合比较、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合理的计算参数;并将所求得的开采影响边界与其它方法所确定的开采影响边界相互校核,得到了最终开采影响边界。结果证明,房裂与井下开采无关。其主要原因是区域地质构造活动、工程地质条件及房屋建筑质量不佳。   相似文献   

15.
江苏岩盐资源开发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对比了江苏主要盐矿的地质特征,分析了盐矿开采经济条件,以及影响盐矿开发的其它因素。认为应结合各矿区地质特征和开采条件,优选出最佳开采方案,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由于煤矿综合机械化的迅速发展,要求矿井地质工作及时地确切地查明工作面内影响机械化开采的地质体及地质构造。单纯运用传统的矿井地质工作方法,已不能满足当前的要求。为此,我们于1974年到1975年,在重庆煤炭研究所及石家庄无线电十五厂的帮助下,用无线电波透视仪探测了几个工作面内的岩溶陷落柱及断层,通过试验,初见成效。   相似文献   

17.
东安金矿开采技术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安金矿区地下水以构造裂隙水为主,未来开采矿坑涌水量不大;矿体及围岩坚硬稳固,工程地质条件简单;区域地块稳定,地貌地质条件不易引发地质灾害,也无其它不良环境地质现象,矿床开采技术条件为简单型。  相似文献   

18.
煤炭智能开采是我国煤炭工业在新一轮技术变革下的战略选择,是实现煤矿安全高效生产的必由之路,地质保障技术可为煤炭智能开采提供准确可靠的地质数据支撑,且能有效探查隐蔽致灾地质因素以减少煤矿生产灾害事故的发生。我国煤炭地质保障技术从服务于资源勘查、高产高效矿井建设到服务于煤矿安全高效生产,从基础地质勘查工作、GIS系统到隐蔽致灾因素探查,不同时期的煤炭地质保障技术具有鲜明的特点。分析了在煤炭智能开采背景下地质保障技术面临的3个难题:地质条件探测精度不足、动态地质信息监测困难与智能开采缺乏统一的地质基础。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论述了面向煤炭智能开采的地质保障技术体系,主要包含高精度综合探测、一体化智能在线监测、工作面地质透明化三大关键技术,通过煤炭开采过程中地质信息综合精准感知、动态融合、同步映射和孪生反馈,实现地质保障的数字化、三维可视化和智能化。面对新一轮能源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针对新形势下煤矿安全发展新要求,提出了煤炭智能开采地质保障云平台、技术标准体系构建的发展方向,平台化、标准化的技术体系可为煤炭安全高效智能绿色开采提供可靠的地质保障。   相似文献   

19.
张少才 《安徽地质》2021,31(2):169-172
通过对郞溪县某露采萤石矿开采形成高陡边坡(包括"倒坡")进行矿山开采现状、地质环境条件、边坡稳定性等综合分析,对"边开采、边治理"条件下高陡边坡(特别是"倒坡")的治理修复方案进行探讨,以达到有效消除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和修复矿区生态环境的目的,同时也为同类型矿山开采边坡治理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煤炭地下气化技术被称为第二代采煤法,是煤炭开采利用技术的重要补充。基于对国内外近几年大量文献资料的调研分析,从地质条件评价、三维地震技术、钻探技术等3个方面,综述了煤炭地下气化地质选址评价及开采技术发展现状,指出地质条件综合评价体系、水文地质精细勘查与评价、三维地震勘查、多分支定向井技术是未来煤炭地下气化技术的发展新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