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选择2016年为承载力研究基准年,通过分析水资源负载指数和承载指数,对辽阳市2010~2016年的水资源承载力状况利用模糊识别模型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表明:辽阳市下辖的灯塔市水资源负载指数明显大于其他区域,辽阳市近几年水资源承载力呈现出上升趋势,整体处于可承载状态,仍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在干旱条件下,规划年水资源出现超载现象,研究成果可为该区域水环境治理和水资源管理规划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2.
《地下水》2017,(4)
全面系统的水网构建对增强城市水资源承载能力、供水安全保障能力、水生态环境保护能力和应急保障能力,改善河湖水系生态环境,增强城市弹性适应环境变化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在分析韩城市水系治理现状及存在水资源、水环境、水安全、水生态与水文化等问题的基础上,简述了水网构建总体思路及布局,并提出供水和防洪安全保障、水污染防治和水生态修复、水土保持、水景观和水文化建设、水系管理信息化五大具体规划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3.
胡君春  郭纯青 《地下水》2012,34(6):90-93,172
中国西南地区地形起伏大、切割深、地质构造复杂、地貌类型多样、土壤贫瘠、成壤条件差,加之西部经济大规模崛起进程中,煤炭资源探、采力度加大,对水资源水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和破坏。西南原本水资源匮乏、干旱洪涝频发、水环境脆弱,加之极端气候和大规模煤炭资源探采,水资源与水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系统探索中国西南煤炭资源开发与水相关的正、负效应,结合绿色煤业、煤矿矿山地质公园和煤矿地质遗迹、水资源开发与水环境保护的战略思路,强调煤与水均属基础性、战略性资源,针对西南煤炭基地特征,为水资源开发利用模式和水环境保护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当前中国面临水资源、水灾害、水环境和水生态等多重水问题,其实质是治理危机。解决中国水问题的核心是治水模式的转型,并以此促进治水目标的实现。要突破水问题经常反弹的治水困境,必须充分吸取国内外河湖治理的经验教训,以实现"河长制"为契机,改变经验治理、分散治理和末端治理的现状,坚持"政府主导、一龙牵头、多龙协同、多规合一、一功多能、科技引领、系统治理、精准施策"的思路。在水问题治理进程中,不仅要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还要认识人和人类精神活动自身。水科学必须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有机融合。关键是树立正确的治水理念,确立科学的治水模式,强化科技引领与支撑,推行区域水问题综合治理,实现生态河湖建设根本目标。  相似文献   

5.
新疆喀什噶尔河流域水资源质量保护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喀什噶尔河流域水环境系统十分脆弱, 运用环境容量总量控制、水质模型等方法进行了重点河段污染物控制量计算, 合理的划分水功能区, 拟订可行的水资源保护目标, 确定了污染物总量控制方案, 为水资源保护、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程纪峰 《地下水》2011,(6):198-199
水资源承载力的研究方法很多,但是采用最大支撑人口数量及相应的经济规模来描述区域水资源承载力更形象直观。文中从水资源承载力的定义出发,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建立了区域水资源承载力评价多目标优化模型,并给出了简化条件下的简便解法。在实际工作中,可以采用文中所给出的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模型,按现状生活水平和小康型生活水平两种情况进行分析计算。  相似文献   

7.
高前兆  钱鞠  高雅玉  王鹏  张钰 《水文》2011,31(1):59-65,80
通过对我国西北内陆河流域的生态系统、水循环、水资源形成与消耗的特点,生态环境的变化以及水环境保护等问题分析,论述了开展内陆河流域综合治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结合近期典型流域治理恢复成效,提出内陆河流域综合整治的第二步生态恢复目标。根据内陆河流域的治理实践,参照干旱区供水集水和保水技术,总结了改善下游绿洲水分生态平衡、控制中上游用水与保护河道水环境,防治河道水质盐化与农田排水再利用等生态恢复与重建的技术。最后,为了实现流域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和水环境质量整体改善,提出了现阶段要加强水环境监测保护和生态补偿建设的任务。  相似文献   

8.
水资源承载力动态预测与调控——以黄河流域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准确预测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的变化趋势和制定优化的调控方案,从"经济社会-水资源-生态环境"系统互馈机理出发,建立水资源承载力水量、水质、水域空间、水流的全要素诊断体系,识别关键驱动指标;采用支持向量机、系统动力学等多种方法,建立水资源承载力定量动态预测模型,同时制定调控目标,结合分析驱动指标的实现难易程度和代价,采用正交试验方法,优选承载力提升和减负方案。应用于黄河流域水量要素承载力的诊断、预测与调控,结果表明,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等调水工程运行前各规划水平年黄河流域、上游区、中游区、下游区均处于超载或严重超载状态,运行后均处于临界超载或超载状态,选择非常规水利用、入海水量、亩均灌溉用水量、灌溉面积、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工业增加值等6个关键驱动指标,进行正交试验,得到了各水平年水量承载力均不超载的最优调控方案,可为黄河流域水资源管理工作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9.
基于区域发展目标下的水资源承载能力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承载力研究的根本性问题出发对水资源承载能力进行了探讨,认为水资源承载能力不再是一个客观内在的值,而是受区域发展目标所影响,随区域发展目标不同而变化,水资源承载能力研究必须置于具体的区域发展目标下进行.据此选取目标规划法作为水资源承载能力的量化方法,并以北京市为实例进行论证,分析了北京市在预定发展目标下水资源承载能力及目标实现状况.  相似文献   

10.
熵权法在水资源与水环境评价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增多,对水资源进行合理开发、高效利用、优化配置、全面节约、有效保护、综合治理是至关重要的新任务。熵权法是研究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方法,可以剔除指标体系中对评价结果贡献较小的指标,减少人为因素对于主观权重的影响,其计算结果真实准确,能够客观地反映水资源与水环境的现状,因此被广泛应用于水资源与水环境评价中,从而为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及水环境的综合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对熵权法的由来及在水资源与水环境评价中的发展进程进行了探讨,重点对熵权法在水资源量、水资源承载力、水环境质量和水生态环境评价四个方面的应用进行了讨论和总结,并发现熵权法在水资源与水环境评价中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同时,针对当前熵权法在水资源与水环境评价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改进建议,为水资源与水环境评价的研究方向提供了新思路。除此之外,对熵权法的未来进行了展望:熵权法可与其他方法创新结合共同使用,构建合理全面的评价指标体系,在水资源利用发展趋势、时空格局演变等领域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综合评价方法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是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以复合系统理论为基础,将水资源、社会经济和环境组成的复合系统定义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系统(RSWRS系统)。应用Bossel可持续发展基本定向指标框架,建立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指标评价体系。应用系统综合评价法,权重采用基于Bossel评分标准,以参考状态的离差平方和最大法计算,建立了以RSWRS系统发展综合指数和发展态势度量模型。以陕西省为例,进行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综合定量评价。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抚松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地理环境、区域地质和水文地质的介绍,分析了保护区内矿泉水的赋存与形成条件、矿泉水类型和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对区内矿泉水的水化学特征和资源量进行了概要评价。为进一步研究保护区内天然矿泉水资源、保护水资源免受污染及防治水源地遭受生态破坏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有效利用矿泉水资源、促进地方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流域水资源实时监控管理系统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我国流域水文水资源特点和供用水特征,基于目前流域所面临的水资源短缺和污染问题,需要研究和开发流域水资源实时监控管理系统.其重点应放在现有监测站点的调整与完善,水库运行规则、技术参数的校核与调整,洪水资源调控与地下水人工回灌,污水处理回用与生态环境需水量,防洪与兴利统一调度,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联合运用管理等技术研究,以及水资源实时调度管理方案付诸实施后效益与风险分析、系统的标准化等方面.  相似文献   

14.
Karst water is one of important potable water especially in arid and semiarid zones. Due to its vulnerability and high sensitivity to pollution, water resources protection is one of important measures to be observed in karst resources management. One case study in the The Maharlu Basin, Iran is discussed. Findings are used to postulate regional guidelines for establishing protection and management measures in important karst pumping fields. Suggested locations for new wells in valleys or depressions should be selected on the basis of specialized hydrogeological investigation. Recommendations for first, second and third degree levels of protection based on European standards are suggested and then defined by model. The first degree protection zone around the pumping field is recommended to be 10 × 10 m2. The second degree protection zone should be established to protect primarily from biological pollution. The third degree zone is defined to protect from chemical parameters.  相似文献   

15.
水资源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是生态与环境的控制性要素.中国人均占有水资源量少,不足2200m3,不足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3.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为不均,特别是在全球气候变化和大规模经济开发双重因素的交织作用下,中国水资源情势正在发生新的变化.在水资源管理理念上,要加快从供水管理向需水管理转变.为使人们对需水管理有比较全面和深刻的认识,部分专家和学者从各种角度论述了"需水管理"的定义和内涵,认为,需水管理是面向包括人类与自然在内所有用水户的水资源供需平衡的全方位而有序的管理系统工程,对各方面的需水,采取行政、经济、法律和技术等手段和措施,对水资源供需进行平衡与协调,遏制不合理用水需求,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减少水资源短缺对人类社会的威胁,确保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简言之,需水管理意为以供定需,供需协调,人水和谐,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6.
我国西部干旱-半干旱矿区既面临水资源匮乏,又面临矿井涌水量大、矿井水矿化度高等难题。为减少采煤过程中水资源浪费、保护西部地区水生态环境,基于保水采煤和煤-水双资源协调开采等理论基础与技术方法,围绕“矿井水深部转移存储”这一核心科学理念,提出将处理后的矿井水进行高压深井转移存储,转移至煤层底板深部含水层中存储。在鄂尔多斯盆地东部某矿实施试验井工程,通过开展野外岩样采集、室内电镜扫描、岩石成分分析、压汞等实验与定量-定性方法,研究目的转移存储层的水文地质条件和特征,分析不同高压水力压裂增渗试验主控因素,对比矿井水水质、转移存储层原生地层水水质和转移存储后混合水质,获取了矿井水高压持续深井转移存储的水文地质效应。结果表明:目前试验井单井累计转移存储矿井水量已满足设计预期,且持续高压水力压裂增渗方式可不断改善和渐次增强目的存储层的矿井水存储能力,延长服役时效。因此,高矿化度矿井水深部转移存储在技术和经济上具有可行性,将对西部地区水资源保护、水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产生重要意义;同时,相比高矿化度矿井水处理成本,能够有效缓解矿井水处理经济负担,为西部煤矿区矿井水转移存储提供典型示范。   相似文献   

17.
生态需水的理论内涵探讨   总被引:47,自引:0,他引:4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生态系统水分循环的角度,较系统地探讨了生态需水的理论内涵,对生态系统水资源配置中相关且容易混淆的概念加以辨析,并分析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认为:生态缺水是生态系统水资源配置最直接的依据,而生态需水、生态储水的计算评价则是确定生态缺水的基础.通常,生态系统的水资源配置,必须在区域生态调查的基础上,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提出生态目标,然后进行生态需水估算、生态储水评价、生态缺水评估,并通过生态用水的可行性分析,最终确定生态保护和建设的水资源配置方案.  相似文献   

18.
基于集对分析的广义水环境承载能力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水环境系统的分析,提出了广义水环境承载能力的定义及相应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改进熵值赋权方法,完善了广义水环境承载能力的集对分析模型;在深入分析广东省水环境特点的基础上,构建了广东省水环境承载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基于改进熵值法赋权的集对分析模型,综合评价了3个子系统和区域水环境承载能力;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提出了改善研究区域水环境承载能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关于西北开发中的几个水资源问题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何惠 《水科学进展》2002,13(4):492-495
分析了西北水资源的特点,就生态环境用水、生态环境治理以及植树造林与沙漠治理等西部开发中的突出问题提出了一些认识。指出:西北开发必须以水为度,充分考虑区域水资源的承载能力;保护和改善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的基本途径是偿还已被人类逐步夺占而本该属于自然生态系统的那一部分水源。  相似文献   

20.
水工程规划设计关键生态指标体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河流开发与保护的流域生态安全概念出发,基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DPSIR)的模型方法,构建了水工程规划设计关键生态指标体系。在分析流域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础上,提出该指标体系包括5个生态属性层,即水文水资源、水环境、河流地貌、生物及栖息地和社会环境,分析各属性主要生态要素,并进一步细分为19个要素层。根据中国水工程规划设计类型和阶段划分,考虑不同的空间尺度效应,建立了该指标体系的结构框架,并采用专家咨询、频度分析方法,筛选确定了36个关键生态指标。该指标体系具有多维度、多层次的特点,可适用于不同空间尺度、不同规划设计阶段及水工程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