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遗迹化石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式溥 《地质论评》1985,31(3):197-203
遗迹化石学近年来在国际上取得显著的成绩,特别是把遗迹化石作为古生态学的一个部分用来解释沉积环境,研究造迹生物的活动习性同环境条件的关系,使遗迹化石的研究同古生物学、地层学、沉积岩石学和古生态学都发生密切的联系。生物遗迹在沉积物中形成的生物扰动和生物  相似文献   

2.
古生态学研究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系统介绍了当前国际古生态学研究的新方法、理论和发展趋势,总结出10个主要方面,即实证古生物学、形态功能分析、埋藏学、定量古生态学、遗迹学、古生态—岩相综合分析、群落古生态学、生态地层学、地球化学在古生态中的应用和陆相地层的古生态学.作者较详细地介绍了这10个方面的研究方法和目前国际上的研究现状和主要成果.  相似文献   

3.
第13届国际遗迹组构专题研讨会于2015年5月14日—21日在日本高知大学召开。从会议报告、展板和野外地质考察可以看出:(1)遗迹化石的演化古生态学和复杂遗迹化石的古生态学、埋藏学精细分析将是未来遗迹学的研究热点;(2)遗迹化石的正确分类命名及其形态功能和古环境分析依然是遗迹学的基础和主要内容;(3)新遗迹学展示了巨大的生命力,成为了将今论古的重要钥匙;(4)三维动画模拟未来将推动遗迹学、生态学的科学普及;(5)遗迹组构在油气勘探应用中已取得了重大的成果。学科交叉和高新技术测试方法、跨越多学科的思维路线将是遗迹学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相似文献   

4.
古被子植物学近年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迅猛发展,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果.本文概括介绍了北美古被子植物系统学、古生态学的新理论和新方法以及主要研究方向和突出的成果.在系统学领域中,叶结构的分类思想,各种不同的标本处理方法,大大地提高了化石鉴定的精确程度;对演化和植被史的研究取得了较快的发展.被子植物个体生态的复原和群落的重建,一直是被子植物古生态研究的重点.利用植物化石指示古气候,以及植物化石埋藏学也取得了较大的成就.本文还预测了该学科在90年代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正> 第二届国际古生态大会于1991年8月30日至9月3日在我国南京召开。来自14个国家的117位专家学者交流了近年来古生态学研究的新成果,探讨了古生态学研究的新方法,共同展望了古生态学研究的方向与前景。提交大会的论文共有130篇,涉及到生物礁,生物礁与构造、矿产的关系,各门类生物的古生态,古生态与古地理、古气候的关系,以及保护生态平衡,维护自然环境等内容。其中探讨生物礁的论文较多,研究  相似文献   

6.
<正>地层中丰富的化石,记录着古生态、古环境、古地理演化的重要信息,是追溯地球表层系统演化的重要实证资料。生物古地理学及古生态学是古生物学研究中最具悠久历史的领域。人们在识别了化石的基本特征之后,接下来便是思考其分类位置、地理分布和生态习性等问题。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已有对化石及其地理分布的朴素认识(邓龙华,1976)。古脊椎动物、古植物的地理分布特征,被魏格纳作为其大陆漂移学说的重要证据(殷鸿福等,1988)。  相似文献   

7.
《地层学杂志》2007,31(1):49-49
中国古生物学会古生态专业委员会第三次学术年会于2006年11月22日至25日在深圳市召开,出席会议的有来自全国18个单位的包括古生物与地层学教学与科研、环境保护与资源勘探、博物馆及化石管理等众多领域的专家学44人。近二十个报告涉及到“古生态、古地理、古气候”各个方面的相关主题,报告会紧凑有序,内容非常丰富,代表了当今古生态学及相关学科研究的前沿及热点。会议期间还进行了专业委员会理事及秘书选举工作,会后代表们在深圳红树林国家自然保护区等地进行了考察。  相似文献   

8.
辽西地区义县组植物群古生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产于辽西北票地区不同地点义县组二段湖相含珍稀化石沉积岩层中的植物化石时行了系统的总结研究.应用现代植物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根据义县组植物群的组成特征和分类群生态学分析,研究了义县组植物群所反映的古生态特征,并划分出4个古植物群落.通过义县组植物群的叶相特征与现代不同气候带植被的对比,推断义县组时期的古植被面貌总体指示了亚热带-暖温带温暖湿润气候条件下的植被景观.同时,认为存在季节性干旱、半干旱气候条件.  相似文献   

9.
运用埋藏学与沉积地质学的研究方法与手段,对中国东部晚白垩世具有恐龙化石集群埋藏盆地中恐龙骨骼化石的埋藏地层层序与年代、埋藏骨骼化石特征、骨骼化石埋藏类型及其埋藏成因等进行了分析与总结,并将其产出时代、埋藏相、埋藏特征与国外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认为:中国东部与国外相比,虽然化石产出的具体时期有所差异,但从恐龙种群、埋藏相及沉积地层学等方面均具有相似性,反映了晚白垩世全球古环境、古生态及古气候的相似性。(1)中国晚白垩世恐龙骨骼化石埋藏事件可分为早期与晚期2个阶段:早期的Cenomanian期与晚期的Santonian-Maastrichtian期。而国外晚白垩世恐龙骨骼化石埋藏事件只发生在晚期,在美洲及蒙古国发生在Campanian晚期,在欧洲则为Campanian-Maastrichtian期的过渡时期及Maastrichtian期。(2)中国埋藏骨骼化石种属以鸟脚类鸭嘴龙科与兽脚类恐龙为主,它们埋藏于紫红色地层中,埋藏环境主要为冲积扇与河流环境;美洲以鸭嘴龙科为主,欧洲与蒙古国的种群各地不相同,都埋藏于紫红色岩石地层中,埋藏环境主要为河流—泛滥平原。骨骼在不同沉积相组合地层中埋藏学特征各异,与古地理、古生态及古环境密切相关。(3)结合盆地中的化石埋藏学特征与盆地演化特征,总结了恐龙化石埋藏类型主要有原地埋藏与异地埋藏,盆地古地理格局变动、火山活动、古温度升高及古地震等事件的综合作用是可能的埋藏成因,并提出了恐龙化石的埋藏模式。此研究为揭示中国东部乃至全球晚白垩世的古地理、古气候及古生态环境及恐龙灭绝原因的探讨提供了新的材料与证据。  相似文献   

10.
张掖国家地质公园红山湾白垩纪单型盆地是张掖—民乐盆地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缺乏可靠的生物地层和古生态与古环境研究。本文首次报道了该区下白垩统下沟组叶肢介化石,包括1个种和3个未定种:Eosestheria ovate、E.sp.。结合首次发现的大古植物化石Claophlebis、Podozamites、微古植物化石和前人同位素测年结果,认为地质公园红山湾一带成景地层属于Aptian阶,应为Aptian中晚期。通过对叶肢介个体8个特征参数进行测量,运用PAST软件进行常规统计分析与多元统计分析,按照生态系统,结合发现的大古、微古植物化石,将早白垩世红山湾盆地划分为陆地水生和陆生生态系统,对沉积盆地古生态与古环境进行了恢复与重建。  相似文献   

11.
第一届国际古生态学会议在法国召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3年7月18—23日在法国里昂召开了第一届国际古生态学会议,这是首次在国际范围内召开的古生态学会议,这标志着古生态学发展的新阶段。会议受到国际古生物学会的赞同和支持,并纪念苏联科学院院士,古生态学家盖格尔教授。这次会议是各国古生态学家的一次盛会,会议云集了来自20多个国家的三百多位代表,我国也派了以杨式溥教授为首的古生态学家代表团,代表团一行七人分别来自地质部、煤炭部和石油部,他们是杨式溥、项立文、  相似文献   

12.
1983年7月18日至23日在法国里昂召开了第一届国际古生态学会议,这是首次在国际范围内召开的古生态学会议,这标志着古生态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会议受到国际古生物学会的赞同和支持,并纪念苏联科学院院士、古生态学家盖格尔教授。这次会议是各国古生态学家的一次盛会,会议云集了来自20多个国家的三百多位代表,我国也派了以杨式溥教授为首的古生态学家代表团,代表团一行七人分别来自地质部,煤炭部和石油部,  相似文献   

13.
河南登封煤田下石盒子组植物古生态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系统的植物化石采集,详细的古生态样方测量和等离子光谱定量分析,对河南登封煤田早二叠世晚期下石盒子组植物古生态进行了细致地研究,探讨了该区早二叠世晚期植物化石埋藏特征,沉积环境特征和植物古群落特征,建立了一个早二叠世晚期植物群落-Chiropteris reniformis湿生植物群落。  相似文献   

14.
第15届国际遗迹组构专题研讨会于2019年4月26日至5月9日在捷克首都布拉格顺利召开。从口头报告、展板、野外地质考察及专题讨论等方面可以得出遗迹学理论取得的新进展及其应用主要集中于4个方面: (1)遗迹组构内涵的外延和精细分析功能的完善,为沉积微环境分析、成因地层学解译和油气水储集层的精细表征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基础和实用的工作方法;(2)遗迹化石在古生态、古气候等研究中的应用已成为遗迹学的重要工作领域,旨在通过研究古生物丰富的行为学、埋藏学特征,解译(古)生物与沉积物的相互作用,揭示遗迹化石发育段的古生态与古气候特征,进而搭建古生物学、沉积学和层序地层学之间的桥梁;(3)遗迹化石在重大地质事件研究方面具有重要应用,特别是为研究生物大灭绝后生态恢复期因没有矿化骨骼而无法保存为实体化石的生物提供了良好的信息载体,同时也为研究生物复苏期生态系统状况和大地构造-沉积环境条件提供了宝贵的线索;(4)新技术和新方法正在遗迹学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必将推动遗迹学理论的进一步完善和生产应用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5.
微体古生态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微学领域的深入和拓宽,微体化石的生态研究已成为这个领域中自70年代后期以来的一个热点和新趋向,研究者已引入包括生物学、地球化学、沉积学、稳定同位素、形态功能分析、化石组合分析及定量分析等多种手段,以探索微体化石的生态,并将微体古生态研究广泛应用于古气候、古海洋、古地理、占环境再造和生物演化、生物大绝灭机制等研究领域;这与以研究微体化石的形态、分类、命名和生物地层为主题的传统微体古生物学形成对比,两者实际上已形成微体古生物学领域中两个不同的研究方向或分支。  相似文献   

16.
从定量古生态学的角度出发,利用生态学和古生态学的资料,对介形类的优势分异度H(s)和古湖泊水深D的关系进行了相关性拟合,并得出了两者之间的关系。利用古近系东营三角洲地震资料和沉积资料验证这种对应关系的可信性,因此利用定量计算的介形类优势分异度值可以较准确确定古水深。以东营凹陷古近系沙三段沉积时期为例,恢复了三个亚段沉积时期的古水深,并做出了平面等值线图。结果表明,东营凹陷的古水深由大到小依次为中亚段沉积时期、下亚段沉积时期和上亚段沉积时期。湖泊古水深的定量恢复,对于含油气盆地的油气生、储、盖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辛存林  张亚梅  季健健  王露菡 《地质学报》2018,92(10):1985-2001
本文对产于甘肃窑街中侏罗统窑街组地层的植物大化石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发现甘肃窑街中侏罗世植物群由31属63种组成。其中,银杏类植物7属23种,真蕨类植物7属14种,松柏类植物7属11种,苏铁类植物5属10种,楔叶类植物4属4种,分类位置不明化石1属1种。在研究植物群组成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对植物化石埋藏类型与化石类群生态学的分析,重建了古植物群落,总结了窑街植物群的古生态特征,并划分出四个群落,即划分为近岸湿地群落、山间低地—缓坡群落、山间高地群落、旱生群落等四个群落。根据植物群的整体特征、植物类群之间的比例关系、特征分子及其古生态特征及孢粉植物群特征,推断甘肃窑街盆地中侏罗世古气候为温暖潮湿的亚热带气候。Brachyphyllum及茨康目植物化石的存在,表明甘肃窑街中侏罗世气候环境存在季节性变化。  相似文献   

18.
辽河油田陆相遗迹组构类型及其环境解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遗迹组构自Ekdale(1983)首次提出以来,其研究成果主要来自海相沉积,我国是世界上陆相沉积最为发育的地区之一,特别是能源勘探与开发积累了大量宝贵的岩心资料。这些钻孔岩心表面新鲜,垂向连续性好,有利于研究遗迹化石的垂向演化关系,本文在详细观察描述辽河油田古近系200口井岩心的遗迹化石资料基础之上,首次将陆相岩心遗迹组构划分为2类11种,通过古生态学与沉积学研究相结合,对每种遗迹组构的环境意义进行解释。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 Eofletcheria minima Lin et Chow 分类位置重新修订,把该生物以动物界珊瑚动物门类中转移到植物界红藻门类里,并定名为 pseudoeofletcheria minima(Lin et Chow)Comb.nov.;同时认为生物化石分类的鉴定质量,对古生态的研究程度所做出的质量有重要的影响,同样古生态学的研究亦有助于重新去思索和确定一些生物化石的分类归属位置。  相似文献   

20.
<正>广开科研领域注重开拓性研究尹赞勋最主要的科研领域是古生物学、地层学、地史学。他最主要成就是三本《中国古生物志》奠定了我国贝类(软体动物)古生物学(即"古贝类学")之基础,他的志留纪地层及化石的一系列著作把我国志留纪生物地层学、历史地质学提到了很高的水平。此外,他研究的化石门类还涉及珊瑚、腕足类、锥石、笔石、古哺乳动物、古鱼类、古植物等,他所创建的"卷笔石属"是我国古生物学家建的第一个新属。这都说明他的科研领域极大地拓展,且成就辉煌。"古生态学"是建立在传统古生物学描述、鉴定与分类基础上的高级理论形态。尹赞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