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不同成因伟晶岩形成的物理化学条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对湖南幕阜山、云南哀牢山、新疆可可托海及福建西坑4个地区的伟晶岩研究表明:这些伟晶岩矿物的熔融包裹体和熔流包裹体均一温度为450~1140°C,气—液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80~400°C,不同地区包裹体类型和均一温度有所差别。气液包裹体中的主要液相组分有Ca2+,K+,Na+,Mg2+,Fe3+,HCO-3,SO2-4,Cl-,F-以及C2H6,不同的伟晶岩这些组分的相对含量有明显不同,表明这些伟晶岩具有不同的成因。  相似文献   

2.
储层中流体古压力特征对刻画油气充注状态具有指示意义,流体包裹体PVTx热动力学模拟应用包裹体组分、均一温度和气液比,结合模拟软件可以恢复包裹体被捕获时的古流体压力,以塔里木盆地麦盖提斜坡玛南构造带鹰山组为例,首先应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测量油包裹体气液比,然后通过冷热台显微测温获得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最后通过荧光光谱仪,研究原油成熟度,综合划分了油气充注幕次并恢复了各幕次流体古压力,该应用有效区分了不同幕次流体古压力值。研究结果表明:玛南构造带鹰山组存在2期油气充注,第1期发生在海西中晚期,主要充注发橙色荧光的原油,其油包裹体均一温度范围43~59.2℃,伴生的同期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范围58.1~85.3℃,古流体压力为13.63~14.78 MPa,依据油包裹体荧光光谱参数判断该期原油为低成熟原油;第2期发生在喜山期晚期,主要充注发黄绿色、蓝绿色、蓝白色荧光颜色的原油,其油包裹体均一温度范围66~142.3℃,伴生的同期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范围95.4~189.2℃,古流体压力为20.09~33.52 Mpa,该期原油为中—高成熟度。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化勘探区油气成藏规律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渤海湾盆地文安斜坡高温热流体活动与油气藏形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为了研究渤海湾盆地上古生界(C-P)煤系地层油气藏形成和分布的规律,本文通过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盐度、成份的分析和有机质热演化、粘土矿物转化的研究,对渤海湾盆地文安斜坡苏桥凝析油气田高温热流体的活动和戍藏机理进行了探讨。文安斜坡的流体包裹体分为两期,第一期流体包裹体的盐度为2.2~3.85wt%NaCl,均一温度在91~157℃之间、代表了正常地温梯度和埋藏条件下的古地温;第二期流体包裹体的盐度为4.3~6、85wt%NaCl,均一温度在141~312℃之间.是地下高温热流体活动的结果。高温热流体是由第三纪时期辉绿岩侵入上古生界,引起地层水热对流形成的。高温热流体沿断层、不整合和储层构成的输导系统活动时,加速了粘土矿物的转化,提高了有机质的成熟度,扩大了生油窗的范围。而有机质在生烃过程中释放出的短链羧酸,溶蚀储层中的铝硅酸盐和碳酸盐矿物,形成次生孔隙。统计表明、文安斜坡石炭-二叠系镜质组反射率R。%与第二期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戍正相关关系,R。%异常高值带对应着储层的异常高孔隙发育带。热流体的活动有利于油气的生成、储层次生孔隙的产生、富烃热流体的运移。并使其在第三纪二次生烃和成藏.热流体活动的地区就是油气聚集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4.
胶东半岛大磨曲家金矿床成矿流体物理化学条件演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胶东大磨曲家金矿床流体包裹体包括水溶液包裹体、富CO2包裹体和高盐卤水包裹体3种类型,前两者发育较多,高盐卤水包裹体发育极少。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及盐度、密度、压力估算显示,水溶液包裹体均一温度为98~376℃,据冰点温度估算,盐度为0.53%~8.28%,水溶液包裹体均一压力低于50×105Pa;富CO2包裹体完全均一温度为255~348℃,盐度为2.42%~11.43%,均一压力为1 000×105~2 500×105Pa;富CO2包裹体中CO2均一温度为23.0~32.4℃,指示该类包裹体可能含有数量不等的CH4或H2S。静水压力体制下,根据纯CO2包裹体均一压力估算成矿深度约为1 km。在270℃左右,均一压力从富CO2包裹体到水溶液包裹体急剧降低,指示成矿流体在270℃左右可能发生过一次减压沸腾过程,成矿流体盐度和密度在270℃左右也有显著的变化。因此,沸腾作用及其引起的成矿流体物理化学条件的急剧变化可能是导致大磨曲家金矿床成矿物质沉淀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5.
辽宁肖家营子矽卡岩型钼(铁)矿床高盐度流体特征及演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肖家营子矿床是一个与中-基性侵入岩有关的矽卡岩型钼(铁)矿床,矿体主要赋存于矽卡岩体中。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辉钼矿化阶段以含子矿物包裹体和气液两相包裹体为主,含子矿物包裹体通过子矿物最终消失而均一,均一温度为203-440℃,盐度(NaCleq)为32.0%~52.0%,气液两相包裹体通过气泡消失而均一,均一温度为146~340℃,盐度(NaCleq)为4.3%-18.4%;石榴石矽卡岩阶段和磁铁矿化阶段主要为含子矿物包裹体,含子矿物包裹体通过气泡消失而均一,包裹体均一温度分别为505~560℃和435-541%,盐度(NaCleq)分别为43.4%-50.0%和44.9%~56.9%。流体包裹体特征和氢氧同位素分析表明,肖家营子矿床含矿流体由含一定金属成矿元素的高温、高盐度的岩浆热液和低温、低盐度的地层水或大气水组成。成矿早期为含一定金属成矿元素的高温、高盐度流体,这类流体是在降压、降温的过程中由岩浆热液演化而成;辉钼矿阶段流体为中温、高盐度流体和中.低温、低盐度的混合流体。含矿流体在演化的过程中,高温、高盐度流体由于压力和密度的转化对磁铁矿沉淀富集具有重要影响;中温、高盐度与低盐度流体的混合有利于辉钼矿富集成矿。  相似文献   

6.
断裂性质与流体包裹体组合特征   总被引:30,自引:2,他引:30  
杨巍然  张文淮 《地球科学》1996,21(3):285-290
流体包裹体是构造热事件中流体的样品,并在断裂构造中得以大量保存,不同性质断裂具有不同的流体包裹体组合;不同深度的断裂有不同热流体组分参与构造活动,张性断裂流体包裹体数量多,粒径大,气液化变化范围大,常伴随出现沸腾包裹体群,压性断裂流体包裹体粒径小,具定向排列,深部以流体直大,CO2的大量出现为特色,韧性剪切带在深熔阶段以发育硅酸盐熔融包裹体和纯CO2流体包裹体为特色,包裹体数量少,均一温度高,脆性  相似文献   

7.
在总结狮子山铜矿床地质特征基础上,开展了流体包裹体岩相学、显微测温、成分分析等研究,结果表明狮子山铜矿成矿流体为H2O-NaCl体系,包裹体分三大类:含子矿物包裹体(S型)、液体包裹体(W型)和气体包裹体(V型)。S型包裹体为气液固三相包裹体,子矿物多为石盐,加热时常晚于气相均一为液相。均一温度范围广,在192~570℃之间,盐度在31.2%~69.63%NaCleqv之间,高温高盐度流体包裹体的存在说明有深源流体叠加;W型包裹体均一温度范围在98~583℃之间,盐度低至中等,在3.55%~22.98%NaCleqv之间;V型包裹体为高温(平均454℃)低盐度(平均9.54%NaCleqv)包裹体;矿区高温阶段不同相比的S型、V型、W型包裹体共生,且均一温度相同,说明成矿流体经过沸腾作用。  相似文献   

8.
沧参1井与孔古3井中奥陶统包裹体研究和成油气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沧县隆起沧参1井与黄骅坳陷孔古3井包裹体对比研究,根据包裹体轻烃成分反映出的油气特征,认为沧县隆起中奥陶统碳酸盐岩系成油条件好,且油气资源丰富。取自沧参1井中奥陶统灰岩方解石样品中矿物包裹体发育,可划分出3类:Ⅰ.盐水溶液包裹体;Ⅱ.CO2包裹体;Ⅲ.有机包裹体。均一温度th为107~210°C,气相成分主要是C1—C5,总烃为0.29~0.89μl/g,C2+/C1为0.25~1.90。而取自孔古3井中奥陶统方解石样品中主要含Ⅰ类、Ⅲ类包裹体,Ⅱ类包裹体少见。th为121°C,总烃为1.83~7.01μl/g,C2+/C1为1.27~1.59。  相似文献   

9.
晓天—磨子潭断裂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盐度和捕俘压力研究结果表明:晓天—磨子潭断裂中石英脉中流体主要来自浅部,有多期次流体包裹体,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分为三个区间:140~180℃、190~240℃和270~340℃,反映了至少经历了三次强烈的流体活动。流体包裹体的盐度<10%,捕获压力<1.350×108Pa。总体上越靠近晓天—磨子潭断裂,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和盐度越高,捕获压力越大,局部地区的差异,能从断裂对流体控制上得到合理的解释;另外,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盐度和捕获压力,在不同的显微构造,围岩性质、构造环境和时空范围中,发生不同的变化。一方面多次构造活动和热事件的驱动流体活动,另一方面流体的活动,降低了岩石脆—韧性变形的温压条件,促进了岩石的变形。  相似文献   

10.
对羌塘盆地昂达尔错地区中侏罗统布曲组储集层流体包裹体样品进行荧光观测、显微测温、测盐等系统测试分析,识别出两期流体包裹体。第一期流体包裹体主要分布在裂缝充填的方解石脉中。第二期流体包裹体分布在方解石晚期微裂隙中。通过对与烃类共生的盐水包裹体进行均一化温度测试,两期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分布在64~198 ℃范围内,总体呈现出两个明显的温度峰区:80~130 ℃、130~180 ℃。分析认为,研究区存在两期规模较大的油气运移。第一期以成熟度较低的油气充注为主;第二期以高成熟度的油充注为主。结合研究区储层埋藏史得出,研究区主要的油气成藏期发生在距今100~156 Ma,即晚侏罗世至早白垩世。  相似文献   

11.
赣南河草坑地区铀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河草坑地区铀矿床的流体包裹体类型复杂,有气体包裹体、气液包裹体、液体包裹体和含CO2包裹体4种类型.成矿期前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为231.8~357.8℃,成矿期为163.4~300.3℃,成矿期后为125.4~190.9 ℃.从成矿期前-成矿期-成矿期后均一温度逐渐降低,但盐度变化不大(均<7%).成矿期流体根据均一温度可以划分为3个阶段,148.7~180℃、180~260℃和260~328.1℃,并于370.1℃至438.7℃期间发生过减压沸腾作用,流体中CO2气体的逸出,导致成矿流体中铀的沉淀、富集.河草坑地区铀矿床成矿期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与盐度均非常相近,可能为同一来源,与赋矿围岩没有必然联系.  相似文献   

12.
利用红外显微镜对湖南瑶岗仙石英脉型黑钨矿矿床中共生的黑钨矿与石英原生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和冰点的测定结果表明,石英中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范围为149~352℃,主要集中在160~300℃之间,盐度w(NaCleq)为0.9%~9.5%;黑钨矿中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范围为212~386℃,主要集中在280~360℃之间,盐度w(NaCleq)为4.5%~15.2%.可见,黑钨矿中流体包裹体具有更高的均一温度和盐度,与石英中原生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相差可达60℃,盐度w(NaCleq)相差可达6%.结合该矿床的矿石显微结构特征、包裹体岩相学特征及前人所做的氢、氧同位素测试分析结果,推断黑钨矿主要形成于早期阶段,为均一流体冷却成因,石英形成较晚,主要为流体混合成因.  相似文献   

13.
安徽双河含柯石英硬玉石英岩中流体包裹体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韩郁菁  张泽明 《地球科学》1997,22(3):322-326
在安徽双河含柯石英石玉石英岩中已识别出5类流体懈裹体,其中早期退变质阶段捕获的包裹体是均一温度低、含盐度较高的水溶包裹体,晚期捕获提均一温度较高、含盐底低的水溶流体包裹体,更晚期的是三相富含CO2包裹体及均一温度高的气-液两相富C炮裹体,为限定硬玉石英岩的隆升轨迹提供重要依据,在单相气体包裹体和三相富含C炮裹体中的气相成分为CO2和N2,氮可能来自外部或玉石英岩的原岩。  相似文献   

14.
广东长坑金银矿床成矿流体成分及来源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张文淮  吕万军 《岩石学报》2000,16(4):521-527
对广东长坑金银矿床流体包裹体的研究表明,该矿床矿石中流体包裹体种类较多,以富气态烃包裹体与盐水溶液包裹体为主,包裹体相对含量统计表明,富气态烃包裹体占包裹体总数的大多数,表明成矿流体为富含气态烃的水溶液。金、银矿石均一温度测定主要集中在160~260℃之间,单个包裹体的拉曼光谱分析结果证果,成矿充体成分与赋矿围岩有密切关系,成矿本主要为盆地富有机质的热流体。  相似文献   

15.
粤西河台金矿床的流体包裹体及成矿流体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周永章  卢焕章 《矿物学报》1995,15(4):411-417
河台金矿床存在三种类型流体包裹体:低盐度(约1.5 ̄6wt%NaCl)H2O-CO2包裹体、中等盐度(约6 ̄14wt%NaCl)水溶液包裹体、富CO2包裹体。它们的均一化温度范围在130℃至310℃之间,捕获时的围压大约为50 ̄170MPa。初始的成矿流体是一个低盐度的以H2O-NaCl-CO2为主的化学体系,主要源于大气水与变质建造水的混合。在演化过程中,成矿热液流体发生了CO2发泡和气液两相不  相似文献   

16.
西藏冈底斯三处斑岩铜矿床流体包裹体及成矿作用研究   总被引:22,自引:6,他引:16  
对西藏冈底斯斑岩铜矿带中的驱龙、冲江斑岩铜矿床和与斑岩有关的帮浦铜多金属矿床进行了流体包裹体岩相学、显微测温和激光拉曼探针分析。对斑岩中斑晶石英、硅化脉石英和热液矿物硬石膏内流体包裹体的观测表明,与成矿有关的流体包裹体可以分为气相包裹体、液相包裹体、含子晶的多相包裹体等3类。它们的均一温度变化较大(191~550℃),气相包裹体与含子晶多相包裹体的均一温度相近,主要集中于300~550℃之间。流体的盐度ω(NaCleq)为1.91%~66.75%,含石盐子晶包裹体的盐度ω(NaCleq)范围为32.70%~66.75%。激光拉曼光谱分析表明,子晶以石盐为主,并有较多的黄铜矿;气相包裹体和液相包裹体的气相中含有CO2。低密度的气相包裹体与高密度的液相包裹体、高盐度的含子晶包裹体共生,其均一温度范围一致,但盐度相差较大,指示成矿流体有不混溶作用或沸腾作用。成矿流体来自于岩浆的出溶;金属硫化物直接来源于岩浆。斑晶石英内流体包裹体中的不混溶作用与岩浆的初始沸腾有关;硅化脉石英捕获的流体包裹体与岩浆的二次沸腾有关;而硬石膏内流体包裹体的不混溶与两种不同性质流体的混合作用有关。斑晶石英中包裹体内的黄铜矿子晶是岩浆流体高金属含量的表征而不是矿化开始的标志。冈底斯成矿带内斑岩铜矿的成矿始于岩浆期后高温阶段,随后的高-中温热液阶段是流体大量沉淀矿质的重要时期。  相似文献   

17.
胶东三甲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   总被引:14,自引:6,他引:8  
三甲金矿是胶东牟平-乳山金成矿带内重要的石英脉型金矿,金主要产于黄铁矿和多金属硫化物石英脉中。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三甲金矿蚀变岩石和各成矿阶段金矿石中的流体包裹体主要有三种类型:H2O-CO2包裹体、富CO2包裹体和H2O溶液包裹体。早期乳白色石英中主要赋存原生的H2O-CO2包裹体;成矿期黄铁矿石英脉和多金属硫化物石英脉中的富CO2包裹体主要为原生,随机分布,气液比变化较大,常与早期H2O溶液包裹体共生且均一温度接近,显示不混溶流体包裹体组合特征;在成矿晚期的石英和方解石中主要发育原生H2O溶液包裹体。显微测温结果显示,成矿前(第1阶段)H2O-CO2包裹体的完全均一温度(Tb.TOT,至液相)为280℃至416℃,成矿期(第Ⅱ和Ⅲ阶段)富CO2包裹体的完全均一温度为210—330℃,同期的H2O溶液包裹体均一温度为253~377℃,成矿后(第Ⅳ阶段)H2O溶液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为176—207℃。成矿流体为低盐度的CO2-H2O-NaCl型热液,成矿应力场转变导致的流体减压沸腾作用可能是三甲金矿金沉淀成矿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CH4-H2O体系流体包裹体均一过程激光拉曼光谱定量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对南黄海盆地二叠纪地层中某石英脉中的CH4-H2O体系流体包裹体均一过程进行了激光拉曼光谱定量分析。利用甲烷与水的拉曼峰面积比值计算不同温度下流体包裹体中水溶液相中甲烷的浓度,除了在100℃附近出现最小值,随温度增加甲烷浓度呈指数增大。包裹体在214℃完全均一,均一时甲烷的浓度为0·1347mol/L。同时利用甲烷的拉曼特征对流体包裹体均一过程的内压变化作了分析。压力变化可以分为三个区间:19~100℃,随温度升高压力增大;100~150℃压力随温度升高减小;150℃之后压力迅速增大。均一温度下的内压为21·92MPa。流体包裹体内压的变化主要是由甲烷溶解行为和封闭体系的热力学特征决定的。实验表明激光拉曼光技术可以作为定量分析含甲烷流体包裹体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通过流体包裹体的镜下观察及均一温度测定,对琼东南盆地乐东—陵水凹陷中新统储层流体包裹体特征及成藏期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流体包裹体主要沿石英愈合裂隙呈带状分布,部分在石英颗粒边部分布或切穿多个碎屑颗粒;主要包括盐水包裹体、液烃包裹体、气烃包裹体和气液烃包裹体四种类型,其中烃类包裹体呈三期发育,荧光下多为黄色—蓝白色,有机质成熟度较高;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呈不连续分布,峰值主要集中在130~150℃范围内。根据流体包裹体的特征、产状及均一温度,综合分析认为,中新统储层主要发育三期烃类流体充注和一期CO2流体充注,其中第二、第三期烃类流体充注为主要成藏期,CO2流体充注发生在天然气充注晚期。结合埋藏史与热演化史可知主要成藏期为1.9 Ma~1 Ma,对应新近纪上新世莺歌海末期—第四纪更新世乐东期。  相似文献   

20.
通过偏光显微镜、荧光显微镜和盐水包裹体测温等技术手段,结合成岩作用研究,将大港滩海区沙河街组一段下部有机包裹体划分为:液态烃包裹体、气液态烃包裹体及气态烃包裹体。根据研究区包裹体有机质成熟度的不同,又可将有机包裹体划分出4种类型。与有机包裹体同期的盐水包裹体均一测温数据表明:早期包裹体均一温度为88.1~113℃,中期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11.9~125.3℃,晚期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22.7~140℃。有机包裹体类型、丰度及其赋存在不同期次矿物中的事实表明:研究区油气运聚及深部流体作用活跃,至少发生过4个大期次的油气运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