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研究生教育是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层次,加强和改革研究生教育,不断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是使研究生教育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笔者结合多年从事研究生管理工作以及当前的形势,谈点如何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促进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体会。  相似文献   

2.
关于研究生课程设置的一些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办学模式从单一的全国统一招生向同等学力申请学位、专业学位等多种形式转化,在这种形势下如何保证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提高办学水平,便成为每一位研究生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研究生的培养特别是硕士生的培养理应采取理论学习与科学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实行课程学习与论文工作并重的方针。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一定程度上存在着课程学习与论文工作一手软一手硬的状况。针对这一现象,笔者认为有必要再认识研究生课程学习的地位、作用、特点及其存在问题,以便采取有效的措施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3.
人才培养     
2004年我院共录取博士研究生15名,硕士研究生36名,授予博士学位4名,硕士学位2名。目前我院在校博士研究生35名,硕士研究生95名。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院办公条件得到很大改善,几乎每个办公室都配备了计算机、打印机等设备。如何充分利用这些硬件设施,提高办公自动化水平,是工作人员经常探讨的话题。随着我院学生、教职工人数逐年增加,各系部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对酬金进行二次分配(以下简称酬金分配)的工作量也不断加大(酬金分配通常根据班级人数、教师职称、本科、专科、研究生、成教学院、滨江学院等不同的测算方法来计算)。  相似文献   

5.
人才培养     
人才培养我院是国内大气科学领域(天气动力学、气候学、大气物理学、大气环境、大气探测与大气遥感、应用气象学)专业齐全的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并与南京气象学院、北京大学合作培养博士学位研究生,现有博士生导师6位。1996年招收博士生9名,授博士学位2名,招收...  相似文献   

6.
人才培养     
2011年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共招收58名研究生,其中招收博士研究生13名。硕士研究生45名;2011年气科院有8名博士研究生、44名硕士研究生顺利完成学业。截止到2011年底,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在站博士后12人。  相似文献   

7.
应国际理论物理研究中心(ICTP:The Abdus Salam International Center Centre for Theoretical Physics,位于意大利Trieste)教授F.Giorgi博士邀请,国家气候中心高学杰研究员、徐影副研究员和博士研究生石英于2008年5月29日至8月26日,对其地球科学部(ESP)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学术访问。  相似文献   

8.
硕士研究生投稿问题分析及编辑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硕士研究生来稿的特点、存在问题以及投稿的几种常见错误心态,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处理对策,指出编辑应热情指导、严格要求、提高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研究生导师应严格把关、全面指导,硕士生应虚心好学、规范学术行为、不断提高论文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9.
人才培养     
<正>2012年7月5日,气科院2012年度研究生学位授予仪式暨毕业典礼隆重举行,共有16名博士研究生、45名硕士研究生顺利完成学业。2012年气科院共招收研究生58名,其中硕士研究生45名、博士研究生13名。截至2012年底,气科院有9名在站博士后。On 5 July 2012,the Master Degree Awarding Ceremony,i.e.,the Graduation Ceremony of CAMS was held with 16 PhD and 45MSc degrees conferred.In 2012,CAMS enrolled 58 graduate candidates,including 45 MSc and 13 PhD students.By the end of  相似文献   

10.
《高等大气环流》自在我院90级硕士研究生中开设以来,一直深受广大研究生的喜爱和好评。该课程的教材取自1987年孙照渤教授等译著的《大气中大尺度动力过程》,其内容是根据1981年8月国际气象学和大气物理学协会(IAMAP)第三届科学会议的大气环流动力学专题讨论结果,而后按照教科书的要求,由相应领域有较深造诣的专家重新编写而成。作者结合近5a对该课程的教学实践,对该课程的特点以及在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谈点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11.
2008年是第4次国际极地年实施的第2年,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选派的张东启、逯昌贵、汤洁、丁明虎等10人参加了中国第24、25次南极考察队,分别在南极长城站、中山站和南极冰盖DOME—A地区考察;逯昌贵、汤洁、窦挺峰参加了中国第3次北极北冰洋考察;马永锋参加了中国黄河站北极考察。  相似文献   

12.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生态环境与农业气象研究所在农业气象理论与应用技术、农业气象防灾减灾和农业应对气候变化3个领域开展了大量工作,取得了预期的进展。  相似文献   

13.
The Chinese Academy of Meteorological Sciences (CAMS) two-moment bulk microphysics scheme was adopted in this study to investigate the representation of cloud and precipitation processes under different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The scheme predicts the mixing ratio of water vapor as well as the mixing ratios and number concentrations of cloud droplets,rain,ice,snow,and graupel.A new parameterization approach to simulate heterogeneous droplet activation was developed in this scheme.Furthermore,the improved CAMS scheme was coupled with the 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model (WRF v3.1),which made it possible to simulate the microphysics of clouds and precipitation as well as the cloud-aerosol interactions in selected atmospheric condition.The rain event occurring on 27-28 December 2008 in eastern China was simulated using the CAMS scheme and three sophisticated microphysics schemes in the WRF model.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imulated 36-h accumulated precipitations were generally agreed with observation data,and the CAMS scheme performed well in the southern area of the nested domain.The radar reflectivity,the averaged precipitation intensity,and the hydrometeor mixing ratios simulated by the CAMS scheme were generally consistent with those from other microphysics schemes.The hydrometeor number concentrations simulated by the CAMS scheme were also close to the experiential values in stratus clouds.The model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CAMS scheme performs reasonably well in describing the microphysics of clouds and precipitation in the mesoscale WRF model.  相似文献   

14.
An extensive field experiment for measurement of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of aerosols was conducted at an urban site in the Chinese Academy of Meteorological Sciences (CAMS) in Beijing and at a rural site in Gucheng (GC), Hebei Province in December 2016. This paper compares the number size distribution of submicron particle matter (PM1, diameter < 1 μm) between the two sit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ean PM1 number concentration at GC was twice that at CAMS, and the mass concentration was three times the amount at CAMS. It is found that the accumulation mode (100–850 nm) particles constituted the largest fraction of PM1 at GC,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the local coal combustion, as confirmed by a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ccumulation mode and the absorption coefficient of soot particles. The high PM1 concentration at GC prevented the occurrence of new particle formation (NPF) events, while eight such events were observed at CAMS. During the NPF events, the mass fraction of sulfate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indicating that sulfate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NPF. The contribution of regional transport to PM1 mass concentration was approximately 50% at both sites, same as that of the local emission. However, during the red-alert period when emission control took place, the contribution of regional transport was notably higher.  相似文献   

15.
热带气旋研究和业务预报技术的发展   总被引:26,自引:8,他引:26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过去半个世纪, 我国对热带气旋作了深入和系统的研究。研究内容涉及热带气旋的运动机理和路径预报方法、发生发展及结构和强度变化、登陆和变性过程、登陆后的衰减和维持机制及其引起的暴雨分布等。在此院庆之际, 该文主要对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在热带气旋领域的研究作一回顾, 与此发生关联的国内其他单位的工作也可能提及, 但决非全面总结。采用的研究方法包括数理统计、天气动力机理分析、数值模式发展和模拟研究、物理诊断分析及外场科学试验等, 这些研究方法和取得的成果在不同时期对推动国内热带气旋研究起了积极的作用。上述研究工作的另一个特点是与实际紧密结合, 研究成果在实际台风预报业务中应用并不断改进, 研究成果不断转化为业务能力, 对改进预报技术、提高业务预报能力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6.
极地大气科学与全球变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南极和北极是地球上的气候敏感地区, 也是多个国际科学计划研究全球气候变化的关键地区。极地大气科学考察与研究是极地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的极地大气科学考察与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 25年来有较大进展。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参加了我国组织的23次南极考察、2次北冰洋考察和3次北极考察; 承担了南极长城站和中山站、北极黄河站气象业务建设和维持, 以及中-澳合作南极冰盖3个无人自动气象站工作; 进行了常规地面气象、Brewer大气臭氧、近地面物理、冰雪和大气化学等观测, 获得了较为系统的极地大气环境资料。开展了有关极地大气科学与全球变化的研究, 在极地天气气候特征及气候变化时空多样性、极地海冰变化和南极海冰涛动、极地近地面物理特征和海-冰-气相互作用、中山站臭氧变化特征及南极臭氧洞和大气化学、气候代用资料获取和古气候环境以及极地大气环境变化对东亚环流和中国天气气候影响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新进展。中国极地大气科学正积极通过多学科交叉、走国际合作道路, 努力提高对极地在全球变化中作用的认识水平, 并积极探索极地变化对我国气候、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CAMS复杂云微物理方案与GRAPES模式耦合的数值试验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CAMS复杂云微物理方案是混合相双参数方案, 包括11个云物理变量和31个云物理过程, 能够同时预报水成物的比质量和数浓度。通过在GRAPES非静力中尺度模式中增加预报量并修改相关程序后, 实现了二者的耦合, 耦合后模式运行稳定。选取2005年8月15—17日我国华北地区一次暴雨过程, 利用耦合后的模式进行48 h模拟试验, 同时还选取了GRAPES模式中其他3个比较复杂的微物理方案进行模拟, 着重分析了降水和水成物分布的模拟结果。研究结果表明: CAMS方案能够模拟出与实测相接近的雨带分布特征, 并且对降水演变的模拟结果与其他方案比较一致, 对暴雨中心位置的模拟有待改进。CAMS方案模拟的水成物垂直分布与其他方案相比具有相似的总体特征, 各相态粒子的量级和分布合理, 不同方案的结果在量值上有所差别。个例分析结果显示出CAMS方案对降水和水成物的分布能够合理描述。今后应通过更多个例进行更为精细的模拟试验, 对新方案进行检验。  相似文献   

18.
消息与动态     
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雅罗2005年11月访问气科院大气成分中心;美国马里兰大学气象系的张大林教授被邀请任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海外主任;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与上海市气象局局院合作签字仪式;局、院、青海省领导参观大气成分观测与服务中心;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首届学术年会.  相似文献   

19.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风能太阳能资源实验室是在原风能太阳能资源研究组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成立于2006年2月,挂靠在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生态环境与农业气象研究所。风能太阳能资源实验室立足于解决我国风能太阳能开发利用的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问题,为提高我国风能太阳能资源的开发利用、资源评价能力及水平,在科学技术层面上为风能太阳能资源开发利用提供持续的、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相似文献   

20.
1.信息网络系统 在修购专项和重大科研项目的支持下,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建立了以IBMP575服务器集群和IBM DS4800存储为主体的高性能计算机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