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蛇绿岩以岩块形式镶嵌于甘孜—理塘结合带内,经拼合可见一个较为完整的蛇绿岩套。形成于洋中脊环境,火山岩显示张裂速率大于3cm.a-1,形成时代为晚三叠世。  相似文献   

2.
甘孜-理塘结合带甘孜地区混杂岩类型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甘孜-理塘结合带甘孜地区的沉积混杂、火山混杂、构造混杂岩作了系统分析研究。重点论述了甘孜地区三条构造混杂岩带的物质组成、变形特征和形成机制。结合带是由大小不等,形态各异的岩块(片)拼贴、堆叠而成的构造混杂岩带。较合理地解释了结合带内,大洋拉斑玄武岩、洋岛玄武岩、大陆碱性玄武岩共存的地质特征。提出了一种新的构造岩石单位——构造混杂岩。并对甘孜地区蛇绿岩的成因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新发现海相侏罗纪地层;在理塘蛇绿岩群硅质岩中发现放射虫以及厘定甘孜 理塘裂谷时代;厘定了岩浆岩石序列,总结了岩浆岩组合及时空演化序列;初步研究的花岗岩构造岩浆环境;并厘定了金沙江结合带、甘孜理塘结合带;确定了构造格架并进行了构造组合划分等。  相似文献   

4.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2005,25(1):123-134
新发现海相侏罗纪地层;在理塘蛇绿岩群硅质岩中发现放射虫以及厘定甘孜一理塘裂谷时代;厘定了岩浆岩石序列。总结了岩浆岩组合及时空演化序列;初步研究的花岗岩构造岩浆环境;并厘定了金沙江结合带、甘孜-理塘结合带;确定了构造格架并进行了构造组合划分等。  相似文献   

5.
新发现海相侏罗纪地层;在理塘蛇绿岩群硅质岩中发现放射虫以及厘定甘孜-理塘裂谷时代;厘定了岩浆岩石序列,总结了岩浆岩组合及时空演化序列;初步研究的花岗岩构造岩浆环境;并厘定了金沙江结合带、甘孜-理塘结合带;确定了构造格架并进行了构造组合划分等.  相似文献   

6.
1∶25万石渠幅地质调查成果与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2005,25(1):123-134
新发现海相侏罗纪地层;在理塘蛇绿岩群硅质岩中发现放射虫以及厘定甘孜-理塘裂谷时代;厘定了岩浆岩石序列,总结了岩浆岩组合及时空演化序列;初步研究的花岗岩构造岩浆环境;并厘定了金沙江结合带、甘孜-理塘结合带;确定了构造格架并进行了构造组合划分等.  相似文献   

7.
1:5万理塘县、濯桑幅区调中首次在甘改-理塘结合带中段蛇绿岩中发现具有韧塑性变形变质产物的石榴硅镁石角闪片岩.该岩石的存在肯定了甘孜-理塘带的洋壳属性的同时,亦表明结合带中存在中温高压变质相系,为研究结合带的形成及演化提供了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8.
造山带非史密斯地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造山带一般都经历了多期板块裂解与拼合的复杂演化过程。造山带地层体在造山带洋盆会聚、俯冲消亡和陆内造山阶段,发生过强烈的构造搬运和构造混杂。俯冲带在消减板块下潜过程中,盆地中先前在重力机制下形成的原始浊积岩和远洋沉积(基质)、同沉积滑塌岩块,与先前在热力机制下形成的蛇绿岩和火山弧,与早先裂解的陆壳碎片等最终一并带入俯冲带内遭受剪切,发生构造混杂,由这种混杂作用形成的地层体通常由经强烈构造剪切作用的基质(浊积岩和远洋沉积)和混入的多种外来岩片(块)构成,是造山带非史密斯地层研究的主体。对造山带非史密斯地层,要针对基质和外来岩片(块)分别进行划分、对比研究。特别对基质中的外来岩片(块),要进行物态、时态,相态、位态、变形和变质历程的精细解剖与研究。通过造山带非史密斯地层研究,建立造山带地层系统理论模型,恢复造山带形成和演化历程。  相似文献   

9.
蛇绿混杂岩是大洋板块俯冲增生的产物,往往发育不同时代、来源和成因的蛇绿岩岩块或岩片,物质组成和结构构造十分复杂.蛇绿混杂岩内发育的基性岩(辉长岩、辉绿岩和玄武岩)是揭示古洋盆时限、性质和造山带演化过程的关键.然而,造山带往往伴随多期次构造、岩浆和变质等事件的叠加改造,如何准确识别蛇绿岩内基性岩组份,并限定其形成时代,一...  相似文献   

10.
理塘混杂岩位于甘孜-理塘蛇绿混杂岩带中段新龙县-理塘县一带,其内部保存有完整的混杂岩系,包括蛇绿岩残片、洋岛残块、洋内弧残块、复理石建造、裂谷残片、高压变质岩等,是恢复和反演甘孜-理塘洋盆演化的理想地区。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笔者近年来的研究成果,详细阐述了理塘混杂岩的物质组成、构造环境及形成时代,进一步约束了甘孜-理塘洋盆的时空、性质以及演化历程。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表明,甘孜-理塘混杂岩带内蛇绿岩年龄为(346±17)Ma、(286.2±5.1)Ma、(219.5±2.2)Ma、(216.1±2.3)Ma,洋岛年龄为(271±10)Ma、(245.1±1.5)Ma、(211.8±1.8)Ma,在侏罗纪瑞环山组粉砂岩夹层中测得碎屑锆石最新年龄为(196±3)Ma,结合大量的古生物化石鉴定结果,分析认为理塘混杂岩最早的年龄记录可追溯至中泥盆世,最晚可延至早白垩世,是甘孜-理塘洋盆中泥盆世-早白垩世连续演化的记录。综合以上研究成果,笔者还大致建立了甘孜-理塘洋盆晚古生代-中生代的演化过程模式。  相似文献   

11.
关于如年各组的新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布于炉霍-道孚断裂带的如年各组为一套深海环境形成的构造变形强烈的含硅质岩复理石沉积,与大量的蛇绿岩残片和古生界灰岩等外来岩块共存,具有基质、原地岩块和外来岩块共存的沉积-构造混杂特征,时代可限制在中三叠世拉丁期-晚三叠世诺利期.为了与理塘蛇绿岩群及金沙江蛇绿岩群相对比,将其更名为如年各岩群.  相似文献   

12.
CHARACTERISTICS OF TECTONIC MIXTITE ZONE IN THE LANCANG RIVER,WESTERN YUNNAN  相似文献   

13.
乡城弧间盆地在晚三叠世时受甘孜理塘洋由拉张到汇聚和金沙江洋由汇聚到碰撞的影响,先后堆积了由拉张沉降到汇聚抬升的火山岩系列组合,同时伴随着来自再旋回造山带物源区的复理石沉积。在上三叠统图姆沟组上部的中酸性火山岩中发现具呷村式大型矿床的成矿地质背景,是寻找呷村式大型矿床的重点靶区。  相似文献   

14.
秦岭勉略构造带组成、变形特征及与成矿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勉略构造带略阳-勉县段组成复杂,包括勉略洋盆琪成、不同时期演化、不同性质和环境的沉积岩系、蛇绿岩建造和岩浆侵入体。这此不同组成在造山过程中经强烈复杂的变莆和变位,构成典型的非史密期地层。依据时代、原岩建造、构造环境及变形变质作用,笔者将构造带划分为不同性质和类型的构造岩片系,并结合详细的构造解析,建立了勉略带构造变形序列,综合分析认为,勉略带经历了洋盆表成(D-C1)、俯冲闭合(C1-T1)、DU  相似文献   

15.
雅鲁藏布江结合带东段夹在南、北两条蛇绿混杂岩带之间的一套活动类型的上三叠统朗杰学(岩)群,许多地质工作者对其地层层序、沉积特征、变形变质、物质来源以及形成的构造环境进行过研究。作者在前人工作成果的基础上,综合对比了已往区调工作获得的实际资料,以(构造)岩石地层为基础,结合沉积古生物特征、变形特征以及区域大地构造背景,对该岩(群)作了进一步的研究。初步认为:朗杰学(岩)群地层层序自老至新为宋热(岩)组、江雄(岩)组和姐德秀(岩)组(章村岩组);郎杰学(岩)群的构造样式为一"Ω"型两翼不对称的复式背斜构造。  相似文献   

16.
秦岭勉略缝合带组成与古洋盆演化   总被引:1,自引:7,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秦岭勉略构造带是典型的蛇绿构造混杂岩带,带内组成复杂、变形强烈,其主导构造样式表现为以系列北倾逆冲断层为格架,不同岩片推覆叠置的叠瓦状构造。详细的组成及构造研究表明,缝合带由洋盆形成演化不同阶段、不同性质的陆缘沉积岩系、不同类型蛇绿岩以及洋盆俯冲-碰撞造山过程中以不同方式出露的构造岩块组成,同时区域地层对比表明勉略古洋盆形成过程具有自西而东“剪刀式”打开扩展的性质与特点。  相似文献   

17.
试论西藏南部上三叠统复理石郎杰学群与涅如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祥辉 《地质学报》2011,85(10):1551-1562
根据新资料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对西藏南部仁布以东上三叠统复理石两套地层郎杰学群和涅如组的岩层特征、化石面貌、碎屑组成、沉积特性、地球化学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及分析.对比研究结果显示,除亚相、岩层厚度分布、砂岩与板岩比例、重矿物ZTR指数变化趋势有一定的差异外,郎杰学群和涅如组的其他十余项特性(颜色、岩性、碎屑组分、重矿物组成...  相似文献   

18.
TECTONIC EVOLUTION OF THE GARZE—LITANG PLATE JUNCTION, WITH PARTICULAR REFERENCE TO THE GOLD DEPOSITS  相似文献   

19.
根据义敦岛弧造山带区域地层特征,将该区划分为六个构造地层带。根据区域地层的沉积演化序列和受构造改造作用程序,将该区域区地层划分为史密斯地层、有限史密斯地层和非史密斯地层三种类型。据此提出了在川西造山带地区进行1:5万、1:25万区调填图的工作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