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世界名政治地理学家H·J·麦金穗1919年发表《民主理想与现实》一,提出具有世界战略性的见解:“谁控制了东欧,谁就统治了心脏地带;谁控制了心脏地带,谁就统治了世界岛;谁控制了世界岛.谁就统治了世界。”这一见解引起学广泛注意与不同看法,其中也包括“地理环境决定论”的阴影。  相似文献   

2.
俄乌冲突被广泛认为是冷战后欧洲最严重的地缘政治危机之一,不仅造成两国大量人员伤亡,也牵动了整个世界,引起中国、美国、欧盟和俄罗斯之间的复杂博弈,推动世界政治经济分裂和去全球化加速,因而可能成为冷战后全球势力格局演变的一道分水岭。本文运用经典地缘政治理论——麦金德的“心脏地带”理论来分析这场冲突的地理动力机制及时空规律,以助于认清复杂变局中中国面临的地缘安全风险和挑战。文章在回顾“心脏地带”理论核心要义的基础上,分别考察了该理论对俄罗斯和美国地缘政治思想和地缘战略实践的影响,最后分析了乌克兰在“心脏地带”中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及其在东西方力量博弈中的遭遇和处境。文章指出,从表面看,俄乌冲突发生于因历史问题分歧严重的两个东斯拉夫国家之间,但它的实质却是俄罗斯与北约长期对峙形成的结构性矛盾的总爆发,是“心脏地带”陆权力量与“边缘地带”海权力量两大板块相互挤压和对撞的结果,位于“心脏地带”与“边缘地带”结合部的乌克兰因此沦为大国地缘争斗的牺牲品。  相似文献   

3.
西北太平洋: 21世纪的地理--政治枢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世纪初,英国著名地理学家麦金德在其名著《历史的地理枢纽》一书中,通过对地理大发现以后世界政治地图,尤其是欧洲政治地图变化的分析,提出了“大陆腹地”的概念,并把中、东欧地区称为国际政治的“枢纽”地区。二战以后,美、英等西方国家正是基于麦金德的这一思路,把围堵“枢纽”地区作为其全球战略的重中之重,拉开了长达半个世纪的“冷战”帷幕。冷战结束以后,世界政治地理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西北太平洋地区以其重要的地理位置、蓬勃发展的经济和急剧增长的军备,成为国际地缘政治中新的“枢纽”地区。本文从政治军事地理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供关心西北太平洋地区局势的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4.
地缘政治理论形成和发展往往受到其主要思想家所代表的具有特定地理特征的国家的利益诉求和政策关切的影响,在地缘政治研究中存在着明显的"国别倾向"。在西方现存的三大地缘政治思想传统中,尤以"盎格鲁—撒克逊"传统影响最大。这一思想传统的主体由马汉的"海权论"、麦金德的"心脏地带"学说、斯皮克曼的"边缘地带"学说构成,主要反映了以英美为代表的海洋性国家的历史经验和利益诉求。  相似文献   

5.
南亚作为哈·麦金德"陆心说"中"世界岛"和斯皮克曼"陆缘说"中欧亚大陆边缘地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地缘政治地位因印度作为重要大国的出现而上升到突出位置并成为独立的地缘政治区。印度作为南亚力量中心,其在与南亚邻国互动过程中使得南亚地缘政治显现出印度领衔下的吸引力与排斥力互动的统一,现实利益需求与不确定性并存,地缘政治主体间合作与心存互疑的矛盾心理和南亚地缘政治走势受印度影响等特点。而导致这些特点的原因既是南亚地理环境作用的结果,也与印度地缘政治思想,南亚国家间权力结构以及印度抵制外部势力渗透等有关。最后提出对中国经略南亚的3点启示。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自治区国土资源厅执法监察局紧紧围绕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认真贯彻落实厅党组部署的各项工作,充分发挥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对地方经济发展及社会和谐稳定保驾护航的功能,坚持服务保障和严格监管并重,较好地履行了职责. 记者采访了内蒙古自治区国土资源厅执法监察局局长赵昉,了解执法监察局在执法监察、维护国家土地资源方面的突出贡献.据赵昉局长介绍,内蒙古自治区国土资源厅执法监察局的工作总思路为“理顺关系,转变工作重点,求实效.通过严密部署和严格执行,我们的工作基本实现了从‘面’到‘点’、从‘地’到‘矿’、从‘转’到‘查’、从‘察’到‘改’的转变.”  相似文献   

7.
将“地图可以改变世界”写入本书的前言,这样的主张不禁引发读者思考:地图是如何改变世界的呢?又改变了谁的世界呢?由于地图可以传达关于新大陆、商旅路线、殖民地的信息,从这个角度看,世界便被扩张了——把发现的新大陆加进地图。换个角度看,把相距甚远的地区放在似乎更近和更容易控制的范围内——世界便被压缩了。  相似文献   

8.
何光强    刘云刚   《地理学报》2022,77(4):818-834
地缘政治理论的提出和发展深刻烙印了地图的影响。在地缘政治发展史中,不同地图投影既服务于各思想家的理论提出,也深入到各思想家在不同时期对自身理论的动态修正。地图投影到底是如何参与到地缘政治理论构建过程中的?本文在既有地缘政治地图研究的基础上,从空间性和文本性两大地图基本属性出发,通过阐释并沟通地图的空间分析与话语分析功能,探讨地图投影与地缘政治理论构建间的关系。一方面,地图投影变形抽象后的心象地图框架为构建地缘政治理论提供了空间依托;另一方面,地图投影通过地图变形在复杂情境中聚集了丰富的文本性含义。在地图投影各层次文本性的互文(互补性叙事)下,新的地图话语得以产生并渗透进心象地图,具象式推动了地缘政治理论核心概念的生成和逻辑关系的构建。综合考虑麦金德的地图观影响,本文对麦金德“心脏地带”地缘政治思想变迁各阶段(1904年、1919年、1943年)地图投影透视的分析验证了该关系框架的解释力。这启示该分析框架在其他地缘政治理论研究中的潜在适用性,更期待在百年变局和复兴全局等交织下的复杂情境中,基于地图投影创新互文下的中国地缘政治理论构建。  相似文献   

9.
Interna1Dy.,amic Causes ofDesertiflcatlollDeveloPmentin SemiaridZ。Je··,…·,………………………………………………。………………‘··Liu shu(二)APPlying Grey Relational Garde for AnalJsc tbe SuPPly of Runoff inTacheng AUUa…·‘·‘·’……。”·’··’·‘·‘·”…‘。、…TUng Q3ch*ng Zho0 DeZqqan(9)The Study of Siind SahaNon MovemeiiZ w八hPhgh Vebc八yClnecaUera·’…’…’··“”“·”‘“·’‘“’”“·””·”‘·”““·‘··’·He Da1Ja了lg Gao YOOggang(18)D6ydo…  相似文献   

10.
刘岩 《西部资源》2014,(4):74-74
<正>提到喀斯特,人们往往想到贵州黄果树瀑布、云南路南石林、广西桂林山水、湖南张家界、贵州茂兰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等甲天下之名胜奇观。"喀斯特"这一专业名词的使用问题,成为我国学界一直争议的话题,其中,最大的争议莫过于"究竟‘喀斯特’与‘岩溶’二者谁最科学?"这就需要梳理一下"喀斯特"一词的发展脉络。喀斯特,最早见于1774年的科学文献中,即今塞尔维亚与黑山共和国西北部和克罗地亚东北部的迪纳利山脉上的Karst(石头之  相似文献   

11.
一、教材分析 “青藏高原地区”是沪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第一学期“中国区域篇”中的一节,本节的内容主要包括:①世界屋脊;②高寒气候;③江河之源湖泊之乡;④历史悠久的藏族文化。教材中还配有五段阅读材料::‘远看是山近看成川”、“高原上的珍稀动物”、“雅鲁藏布大峡谷”、“‘天湖’——纳木错”、“唐代古寺——大昭寺。”  相似文献   

12.
海南方言地名的标准化处理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峙字地名的标准化处理的质疑 “峙”字作为我国沿海各地岛礁通名的由来已久。在浙江、广东和海南均有含峙字之地名。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的峙字作为岛礁通名或专名的约200余处。 海南方言中,“峙”读dī音, 而作为岛屿通名时则读为du;前者为文读,后者为白读。地名学者曾庆刚先生在其《“峙”小考》文中,有:“‘峙’,其标准读音有二:一读shì,二读zhì,笔者认为,作为地名用字的标准读音应读作shì。……另外,从方言读音考之,亦可证明这个“峙”是广东和海南土生土长的。”“……故可以说,‘峙’不论读si、shì、du,都是‘小岛’的意思,是中国地名专用字之一。”  相似文献   

13.
WeinopsapnTnTnsnoe uswelll’e no invaruuecxouy paBosnposaHnro Karaa nollpllallaxy ysnaatHeaHa……””””’“’”“””“”’““”’·“‘””“”““…·”·”·””…’…·’··”·”··’……··‘………·”……………·qsa Tnmass,刀un ltu-ryan(1)比ylzntzz.n ac cyXnM u arajl’lluu eau " sereerleztnro cyXar u samnux伙如acTe"地Tas··。··-,,,,…··”””””“’‘”’“”’”“”“”··’··””··’…··”…’………·”··’…’………··0yqH-H,B哺刀M,贝yuyH-H人刀HHugH·e(1…  相似文献   

14.
WeinopsapnTnTnsnoe uswelll’e no invaruuecxouy paBosnposaHnro Karaa nollpllallaxy ysnaatHeaHa……””””’“’”“””“”’““”’·“‘””“”““…·”·”·””…’…·’··”·”··’……··‘………·”……………·qsa Tnmass,刀un ltu-ryan(1)比ylzntzz.n ac cyXnM u arajl’lluu eau " sereerleztnro cyXar u samnux伙如acTe"地Tas··。··-,,,,…··”””””“’‘”’“”’”“”“”··’··””··’…··”…’………·”··’…’………··0yqH-H,B哺刀M,贝yuyH-H人刀HHugH·e(1…  相似文献   

15.
地缘政治理论从诞生之日起其命运就与国家的兴衰更替紧密相联。纵观西方部分地缘政治理论之构建过程,其构建的前提和原始动力都是理论构建者源于"他者"对于"自我""威胁"的认知并经由理论构建者通过对"威胁"的历史和地理的分析而形成的政治结果。论文以"海权论"、"陆权论"、"边缘地带论"和"大棋局论"4个地缘政治理论为研究样本,首先分析了威胁及其内涵和地缘政治中隐含的威胁。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威胁与4个地缘政治理论构建关系,即:对美国海外扩张构成最大威胁的是英国海上霸权,使马汉意识到海权对历史的影响进而构建了"海权论";英国霸权的最大威胁来自俄国在亚洲的扩张,使麦金德意识到陆上强国对心脏地带控制对英国霸权的威胁而构建了"陆权论";斯皮克曼认为控制边缘地带的国家会对美国实力地位构成巨大威胁,进而形成了"边缘地带论";布热津斯基为冷战后巅峰上的美国在未来可能的霸权衰落而面临来自欧亚大陆某一超级大国的威胁,为维护美国霸权而作以理论上的未雨绸缪构建了"大棋局论"。最后尝试探讨了当前中国崛起面临的外界威胁以及对构建基于外界威胁的中国地缘政治理论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地名公共服务工社PS全力推进地名信息化建设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新贡献‘”’‘””’.’“‘”‘”””””””·‘·····……民政部副部长罗平飞Pll论加强地名公共服务I_程建设·········……黑龙江上东华P14地名公共服务必须建立一支会服务的队伍”””‘”””…”’二‘··························……安徽李靖修P16关于地名公共服务工程的理论与实践‘’‘””.’.””’“·‘”‘’·””二””··············……河北周连颖P19浅谈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建设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  相似文献   

17.
前言青藏高原的诸多盐湖中存在大量的钾、钠、镁复盐,如KCI和KSO。这两种钾肥可以由盐湖中所含的钾钱复盐光卤石和软钾镁矾(K。SO。·MgSO。·sH刀)在水中溶解制得,因此,有必要对复盐溶解过程进行系统的研究,夏树屏等人‘’,‘’已对复盐氯碳酸镁和氯柱硼镁石等的溶解转化机理和动力学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解决了不同类型复盐的研究方法和数据处理方法。德国和独联体两国的学者对钾光卤石固体盐矿的工艺及基础研究曾进行过不少的工作H.H.Emons和HVo…等‘”对钾光卤石的天然单晶和压块光卤石不同条件下的溶解速度常数及…  相似文献   

18.
创新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培养模式的创新。“世界咖啡汇谈”能够促进参与者深度对话,释放灵感与创造力,是创造集体智慧的有效方式。本文基于“世界咖啡汇谈”模式的理念和原则,将其与高校地理课堂教学深度融合,通过“设定情境,明确共同学习愿景”“建设‘共同学习环境’,合作探索真正问题”“实现观点‘异花授粉’,共同创造集体智慧”“学会彼此倾听,共同催生深度对话”“总结反思,共同分享集体智慧”等路径培养大学生的质疑精神、批判思维与合作交流等优秀品质,促进学生形成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19.
《热带地理》自 1999年第 4期起开辟了“争鸣园地”栏目 ,并以粤东“‘冰臼’与‘壶穴’之争”为题开展热烈讨论。至今两年来 ,在广大读者竭诚支持下 ,本栏目在国内外地学界已产生了广泛影响 ,争鸣至今热度未减。现因内容安排等原因 ,对本专题的讨论只能暂告一段落。为继续贯彻“学术争鸣”方针 ,加强地学各相关专业之间的交流 ,促进学科发展 ,本刊编辑部于 7月 2 0日在广州地理研究所组织举行了关于“‘冰臼’与‘壶穴’之争”的专题讨论会。与会者有来自广州地区有关的专家、学者和专业科技人员共 2 0多人 ,南方日报并派记者到会采访。会议自始至终充满热烈气氛 ,专家们以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探讨。在此基础上 ,为满足广大读者的迫切要求 ,现将所收到的专家书面发言稿 ,包括未能到会的专家为本栏目撰写的稿件一并刊出。为客观地反映会议情况 ,同时解决稿件多而版面不足的矛盾 ,特别是为持不同见解者提供发表意见的一席之地 ,稿件一律以简短的笔谈形式编发。又根据“文责自负”原则 ,稿件处理力求在内容、观点、风格等方面保留其“原汁原味”。虽然 ,对本专题的讨论现已暂告一段落 ,但这绝不意味着争鸣已“划上了圆满句号”。广大读者通过对两年来争鸣过程的深入了解和分析 ,  相似文献   

20.
创新逐步取代资本,成为新时代区域发展新动力。德国在科技创新方面一直领跑世界,区域系统发展优势明显。在了解德国创新发展的历史和现状的基础上,本文对德国的创新政策的特征加以归纳,一是在指导思想上,告别了“以邻为壑、以大为强、引外劳、降成本”的旧时代,开启了“以邻为伴、一致对外、创新为王、引人才”的新时代;二是在具体举措上,实施多种方式并举,提供科创资金支持;“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推动创新集群发展;以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为核心,激活技术扩散与创新活动。尽管中德两国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不同,但是德国在创新的顶层设计、“门槛”研究和创新联盟的开放式区域创新系统建设等方面的经验值得我国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