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 毫秒
1.
甘肃小铁山隐伏多金属矿床地球化学预测指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小铁山隐伏多金属矿床是海底火山喷发-沉积建造成因的矿床.赋矿地层、岩性具有较高含量的Cu-Zn-Ba-Ag-Co组合.在矿田和矿床范围内,这些元素形成清晰的原生异常,异常相互交替叠置于矿化地段.在矿体延伸方向上,元素的原生异常分布组合具有轴向分带现象,前缘元素I、Na_2O、Li,与矿体密切相关元素为Cu、Zn,Hg、Au、Pb、Ag、Bi、Sb、As,尾部元素Cd、Mo、Co、Sn.多元素累乘比值[w(Na_2O)×w(Li)]/[w(K_2O)×w(Rb)]从矿上向尾部具有规律的下降,矿体上、下盘的元素组合明显不同,矿体上盘富集亲铁元素,矿体下盘富集亲硫元素.这些指标对评价异常远景和矿化剥蚀程度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1994-04以后,国务院规定矿床工业指标由矿产储量审批机构统一下达,从历史的经验和现实的管理来看都是十分重要的。本文介绍了矿床工业指标制定与管理的原则,程序和方法,以及湖南省储委的5点经验,并提出了加强这一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湘西北镍钼多金属矿床的元素组合及微量元素地球化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湘西北镍钼多金属矿床富集了多种元素,形成一个以Ni、Mo、Cu、Zn、Pd、Pt、As、Se、Ba、V、P为主的特殊元素组合;微量元素As、Se、Ba等成10^1 ̄10^3倍富集,它们的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这类矿床属海底喷气沉积矿床,这组特殊元素来源和富集,与海底喷流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4.
5.
6.
大陆边缘构造成矿模式:以扬子地台西缘铜多金属矿床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论述了扬子地台西缘大地构造格局和边缘构造控矿类型的基础上,厘建了扬子地台西缘铜多金属矿床构造成矿模式。它由内带川滇叠加裂谷系和外带-三江“沟-弧-盆”系两个区域构造成矿模式组成。 相似文献
7.
以某铷矿为研究对象,依据收集的矿床地质勘查资料,研究了矿化域建模技术方案,应用MICROMINE软件建立了矿化域三维实体模型,并对矿化域进行估值,快速获得了不同边界指标的资源量。与传统手工计算资源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建立的矿化域模型合理,计算结果准确,其估算的不同边界指标方案的资源量可以用于本矿床工业指标制定。矿化域模型的运用,不仅提高了矿床资源量估算的准确性和合理性,而且大幅度提高了工业指标制定中矿体圈定和资源量估算工作效率。以某铷矿为研究对象,依据收集的矿床地质勘查资料,研究了矿化域建模技术方案,应用MICROMINE软件建立了矿化域三维实体模型,并对矿化域进行估值,快速获得了不同边界指标的资源量。与传统手工计算资源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建立的矿化域模型合理,计算结果准确,其估算的不同边界指标方案的资源量可以用于本矿床工业指标制定。矿化域模型的运用,不仅提高了矿床资源量估算的准确性和合理性,而且大幅度提高了工业指标制定中矿体圈定和资源量估算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8.
9.
中国钼矿资源丰富,近十几年来,钼矿找矿工作取得了重大的突破。文章以中国目前发现的104个中型以上的钼多金属矿床为基础,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从矿床类型、成矿岩体特征、成矿作用等方面,对中国钼多金属矿床进行了较全面的总结,并从成矿谱系角度分析了矿床之间的内在联系。中国钼多金属矿床可分为6种组合类型:独立钼矿、Mo-Au组合、Mo-Cu(Au)组合、Mo-Pb-Zn组合、Mo-W组合、Mo-Fe组合。通过含矿岩系的岩体特征、岩石学特征、岩石地球化学和同位素特征的对比分析,将中国钼多金属矿床的成矿岩体分为3种类型:① 壳源(下地壳为主)高氧化、低演化岩浆;② 壳源(上地壳为主)低氧化、高演化岩浆;③ 壳幔混源岩浆。不同矿床组合的矿体空间组合样式主要表现为:Mo-Cu(Au)、Mo-Pb-Zn和Mo-Fe组合以倾向渐变式为主,Mo-Au矿床以走向渐变式为主。矿化分带表现为:岩体中以Mo、Cu、W矿化为主,接触带以Fe、Pb-Zn、Cu(Au)矿化为主,围岩中以Pb-Zn、Au矿化为主。在成矿阶段特征上,中国钼多金属矿床可分为矽卡岩化阶段(以Fe、W、Mo矿化为主)、云英岩化阶段(以W、Mo矿化为主)、高中温热液阶段(以Mo、W、Cu矿化为主)和中低温热液阶段(以Cu、Au、Pb-Zn、Ag矿化为主)。Mo-W、Mo-Au组合的成矿岩体以壳源为主,独立钼矿、Mo-Cu(Au)、Mo-Fe组合以壳幔混源为主。钼多金属矿床的金属沉淀机制主要体现在:① 反应机制(地球化学障),包括矽卡岩矿床中的硅-钙界面、由热液引起的围岩蚀变以及由构造作用引起的构造地球化学障等;② 减压降温机制;③ 流体混合机制。总体上,上述6类钼多金属矿床组合可分为2个成矿谱系:Mo-W-Pb-Zn成矿谱系,与成矿有关的岩浆岩具有壳源特征,岩浆分异程度较高;Mo-Cu-Fe-Pb-Zn-(Au)成矿谱系,其成矿岩浆岩多具有壳幔混源特征。 相似文献
10.
11.
关于铋矿床工业指标的讨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目前铋矿床的勘查和开发现状,就铋矿工业指标的定位问题、铋矿工业指标实际应用概况、制定合理的铋矿工业指标在地质找矿中的意义等方面进行了讨论,认为目前执行的《矿产工业要求参考手册》(修订版,1987)对铋矿床的工业指标定位过高,不利于资源的充分利用。考虑到当前国内外铋矿资源的现状、铋矿床地质勘探和铋矿山生产实践,提出了评价铋矿床的建议工业指标:Bi边界品位(0.05~0.10)×10-2,最低工业品位(0.10~0.20)×10-2,矿床平均品位(0.30~0.40)×10-2,矿床综合利用品位(0.045~0.050)×10-2。 相似文献
12.
扎木曲多金属矿位于唐古拉山北坡,长江源头的沱沱河一带。1/20万地球化学测量在该区圈定AS4甲1HgCu综合异常一处,对该综合异常作1/5万水系沉积物加密测量,将其分解为AS4-1~AS4-5五个子异常,进一步浓缩了找矿靶区。对分解后的重点子异常AS4-3采用土壤测量控制异常浓集中心部位,圈定了一条土壤元素组合异常带,异常重现性好,面积大,元素含量值显著提高。通过对土壤异常带作工程验证并圈出铅矿体9条。为此,地球化学勘查在本区寻找多金属矿是行之有效的,这为在唐古拉山地区寻找多金属矿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14.
粤中南蓬山-横江铜多金属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及形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蓬山-横江铜多金属矿床位于三水盆地南西缘矿化床富集区中部,矿体主要产于下石灰统孟公坳组灰岩及泥盆系天子岭组破碎带中,矿化受由北东向F4断裂与北北西向F7,F6,F5,F3断裂组成的一个帚状构造控制。矿床6个硫化物^206Pb/^204Pb比值在18.656-18.806之间,^207Pb/^204Pb比值在15.672-15.841之间,^208Pb/^204Pb比值在38.957-39.503之间,μ值在9.93-10.64之间,^207Pb/^204Pb与^206Pb/^204Pb及^208Pb/^204Pb与^206Pb/^204Pb具有很好的线性相关关系,前者r=0.89,后者r=0.98。矿床包裹体发育,类型复杂,均一温度在180-300℃之间。根据矿床铅同位素组成特,成矿温度及三水盆地南西缘矿化富集区成矿演化特征,认为矿床成矿物质主要来自赋矿地层,少部分来自深部老变质基底;矿床主要是燕山期改造作用形成的。 相似文献
15.
沙柳河矿区位于柴达木盆地东南缘阿尔茨托山南东段阿尔茨托山复式向斜南翼。为研究沙柳河矿区铅锌多金属矿床成因类型,分析了矿区地质背景、矿床(体)特征、岩(矿)石化学成分及含量,研究认为矿区是以铅锌为主的多金属矿床,矿体主要产于金水口岩群地层,沿一定的地层层位分布,具多期多阶段成矿特征。矿床的形成和演化经历了火山喷溢沉积作用成矿期、岩浆期后成矿作用期和表生作用期三个阶段,矿床成因受地层、岩浆岩、构造关系密切,矿床类型初步定为变质岩中矽卡岩型铅、锌多金属矿床。 相似文献
16.
西山湾羊场银多金属矿床位于华北克拉通北缘中西段。矿区出露有较大面积的古生代二长花岗岩和英云闪长岩,中生代早白垩世白女羊盘组火山岩沿二长花岗岩与英云闪长岩之接触带的北东向张性裂隙喷发,银矿体呈透镜状或似层状产出于下白垩统白女羊盘组及其与侵入岩的接触带,铅锌矿体主要产于侵入岩及其与火山岩的接触带,断裂构造控矿明显。本文在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室内显微镜下观察和电子探针分析手段,对银的赋存形式和分布情况进行了研究,对银、铅锌的地球化学迁移模式、沉淀机制及其成矿过程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该矿床中银的存在形式主要为可见银,其次为不可见银。可见银主要为显微包体银(1~10μm)和独立银矿物(>50μm),不可见银主要为类质同象银和超显微包体银(<1μm)。显微包体银多被黄铁矿、石英、钾长石和重晶石等包裹;独立银矿物主要为辉银矿,其次为硒银矿,还有少量自然银、螺状硫银矿和深红银矿(淡红银矿)等,多分布于石英粒间及裂隙中;类质同象银主要赋存于蓝辉铜矿、雅硫铜矿等二元铜硫化物中;超显微包体银主要包裹于与银矿化相关的方铅矿、闪锌矿和黄铁矿中。根据矿(化)脉体之间的穿切关系、矿石结构构造及矿物共生组合,成矿作用过程可划分为热液期和表生期。热液期是主要的成矿期,包括石英-黄铁矿阶段、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和石英-碳酸盐阶段,其中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为主成矿阶段,铅锌矿化形成于该阶段早期,银矿化形成于该阶段晚期。富含Fe、Cu、Zn、Pb、Ag、S和Se等多种元素的成矿热液,在早期高温条件下金属离子以氯络合物的形式搬运,随着成矿热液温度降低以及其它物理化学环境的变化,氯络合物不稳定而解离,未发生沉淀的金属离子转变为以硫氢络合物的形式继续运移。成矿热液向上运移过程中,随着温度的持续降低,铁、锌、铜和铅等金属离子的硫氢络合物溶解度降低而发生分解,形成黄铁矿、闪锌矿、黄铜矿和方铅矿等金属硫化物,Ag+部分置换Cu+以类质同象形式赋存于二元铜硫化物中,部分银以超显微包体形式被先期形成的矿物黄铁矿、闪锌矿和方铅矿等硫化物所包裹。因Fe2+、Zn2+、Cu+、Pb2+等离子的依次沉淀,致使-不稳定而分解,生成辉银矿,并且Ag+与流体中的Se2-结合形成少量硒银矿,被包裹于重晶石和石英之中,而溶液中过饱和的银则沉淀为自然银。表生条件下,原载体矿物中的银以及离散银经淋滤作用随黄铁矿的褐铁矿化而得以再次富集。 相似文献
17.
18.
浅成低温热液金银多金属矿床矿化分带及找矿标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20世纪70年代环太平洋地区发现大批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以来,浅成低温热液矿床业已成为贵金属矿床和Cu、Pb、Zn等有色金属矿床的重要工业类型。文章依据主要工业组分对我国浅成低温热液Au、Ag多金属矿床进行了分类,并讨论了成矿系列及矿化分带特征,即按成矿深度浅成低温热液Au、Ag多金属矿床自下而上可分为:Au-Cu/Cu-Au矿床;Au/Au(Ag)矿床;Au-Ag矿床;Ag/Ag多金属矿床;Pb-Zn-Ag矿床。同时,根据我国浅成低温热液Au、Ag多金属矿床特征尝试性提出了浅成低温热液型银矿床的成矿规律与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