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安徽沿江地区早第三纪地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安徽沿江地区的早第三纪地区,分布广泛,发育良好,化石丰富。 宣城、泾县一带的红层,叶良辅、李捷(1924)命名为“宣南层”,时代笼统地定为第三纪。1925年,叶良辅、谢家荣将“宣南层”的时代改为上新世。 1959—1963年,南京大学地质系师生将宣城一带红层划分为两部分:下部为上白垩统“浦口组”;上部为第三系“宣南群”。本文提出安徽沿江地区早第三纪地层的划分如下: 相似文献
2.
3.
安徽沿江地区岩浆成矿带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安徽沿江地区可分为三个岩浆成矿带:内带(主带) 、北( 外) 带和南( 外) 带。内带沿长江断裂带分布,与地幔隆起带一致,幔源高钾碱性玄武岩浆通过不同程度的AFC混合机制和结晶分异机制,形成了不同的岩石组合和矿床,基性岩到酸性岩均有分布,其共同点是高钾富碱,侵入岩以高钾钙碱性岩系为主,火山岩以橄榄安粗岩系为主,广义矽卡岩型Cu、Fe、S、Au 及火山岩型Fe、S矿床是主要的矿床类型;南(外) 带以花岗闪长斑岩为主,高硅低碱,属钙碱性岩系,是上地壳下部易熔组分重熔的产物,成矿元素也由主带的Cu、Fe、S、Au 转向Pb、Zn(Ag) 、Cu、Mo、W 等,是斑岩型Mo、Cu 矿床的远景带;北(外) 带比较复杂,主体部分属钙碱性岩系,花岗岩与花岗闪长岩侵入体是下地壳重熔的产物,部分花岗闪长斑岩形成广义矽卡岩型Cu、Au 矿床,另一部分以幔源物质为主的闪长玢岩,形成斑岩型Cu 矿。不同的岩浆成矿带受不同的基底控制。Nd 、Sr、Pb 同位素研究表明,主带和北带存在太古宙麻粒岩相变质基底,南带岩浆岩则源于元古宙角闪岩相到绿片岩相变质基底。地幔隆起与幔源物质参与成矿作用,以及由地幔隆起带来的高热流是成矿的最有利条件。建议深入研究幔脊 相似文献
4.
皖南地区二叠纪层序地层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以层序地层学理论为基础 ,根据皖南地区二叠系钻孔、测井和露头剖面等资料 ,详细研究了该区二叠纪层序地层及海平面变化 ,划分了沉积层序和沉积体系域 ,探讨了界面性质、层序类型及层序特征。本区二叠系可划分出 2个 级和 4个 级层序。2个 级层序的时限分别对应早二叠世和晚二叠世 ,这与中国南方二叠纪构造旋回盆地变更时限相一致。 4个 级层序分别对应于栖霞阶、茅口阶、龙潭阶和长兴阶。栖霞阶和龙潭阶为 类沉积层序 ,其层序底界为类型 界线不整合 ;茅口阶和长兴阶为 类层序 ,其底界为类型 界线不整合。区内低水位体系域不发育 ,沉积层序基本上由海侵体系域和高水位体系域组成。二叠纪存在四次三级海平面变化周期和二次二级海平面变化周期 ,后者可能与全球海平面升降有关。早二叠世早期的海侵及晚期的海退可能代表大区域性的海平面升降。 相似文献
5.
6.
东至一带寒武纪地层出露齐全,岩石地层界线清楚,南北区生物混生。该区首次采获了蠕虫、海绵、古盘虫、中华油节虫等化石,出现了同一岩石地层单位不同地点,地质年代不同,区域上形成了穿时。在岩石地层单位清理的基础上,该区自下而上划分黄柏岭组、杨柳岗组、团山组、青坑组四个岩石地层单位。 相似文献
7.
8.
9.
安徽沿江地区中生代岩浆岩的基本特点 总被引:23,自引:6,他引:23
安徽沿江地区位于长江中下游岩浆带中段,中生代岩浆活动强烈,类型复杂,特点突出。它具有夹心饼干式分带现象。中间为富碱的高钾钙碱性岩系和橄榄安粗岩系;两侧为钙碱性岩系。中间的岩浆岩具有高钾富碱、高Sr,低Mg、Cr、Ni,εNd变化大但Isr变化小且较低以及岩浆演化的多样性为特点。 相似文献
10.
安徽沿江地区中生代岩浆岩的基本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著名的中生代铁铜成矿带,成矿与岩浆活动密切相关,沿近东西向的大陆深断裂或裂谷分布,我们称该带的岩浆岩为扬子岩浆岩带。安徽沿江地区处在扬子岩浆岩带的中段,岩石类型齐全,构造面貌比较清楚,最有代表性,是研究该带特点的一个窗口。我们通过近几年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扼要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11.
安徽沿江地区岩浆岩的深部构造信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区分布着十分广泛的中生代岩浆岩,根据岩浆岩的物质组成,岩石组合,地壳结构,成矿作用及Nd,Sr,Pb同位素组成与比值变化等特征,可划分出3个岩浆岩带。在内带发育幔源型碱性玄武岩浆演化系列的基性-中酸性侵入岩,伴生有矽卡型型Cu,Fe,S,Au矿床,北外带以中酸性侵入岩为主,属于下地壳重熔产物。南海带以S型花岗岩为主,显示出由上地壳重熔的特点,南,北两带均为钙碱性演化系列,并伴生斑岩型铜矿床。 相似文献
12.
沿江地区是安徽省中低温地热的主要分布区.地热分布与构造关系密切,热储多是基岩裂隙、岩溶地层,热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区内地温梯度为1.73~4.11℃/100m,热流值的变化范围为44~78.7mW/m2.经计算区内的地热资源丰富.近年来沿江找热经过努力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13.
安徽沿江地区岩浆岩的深部构造信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区分布着十分广泛的中生代岩浆岩,根据岩浆岩的物质组成、岩石组合、地壳结构、成矿作用及Nd、Sr、Pb同位素组成与比值变化等特征,可划分出3个岩浆岩带。在内带发育幔源型碱性玄武岩浆演化系列的基性—中酸性侵入岩,伴生有矽卡岩型Cu、Fe、S、Au矿床。北外带以中酸性侵入岩为主,属于下地壳重熔产物。南外带以S型花岗岩为主,显示出由上地壳重熔的特点。南、北两带均为钙碱性演化系列,并伴生斑岩型铜矿床。 相似文献
14.
皖南东至地区寒武系层序地层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皖南东至地区寒武系在地层分区上可以分为下扬子地层分区、过渡地层分区和江南地层分区,生物群上出现了两区特征分子和过渡区的混生现象,并处于台地与盆地交接部位。通过对分别位于台地、斜坡和盆地露头层序地层研究,将寒武纪地层自下而上划分为三个Ⅱ类沉积层序和二个Ⅰ类沉积层序,早寒武世的三个Ⅱ类沉积层序的陆架边缘体系域不发育;中寒武世晚期到晚寒武世的二个Ⅰ类沉积层序皆由低水位体系域、海侵体系域和高水位体系域 组成三元结构。通过层序地层分析和沉积体系演化建立了相应的海平面变化曲线,自早寒武世早期本区海平面达到最高位和最大上升速率后,至寒武纪末研究区海平面总体处于下降过程,即海平面为累进式的缓慢的下降。 相似文献
15.
松辽盆地白垩纪地层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松辽盆地发育一套比较完整的白垩纪地层组合,主要为湖相细碎屑岩和泥质岩夹有机岩。是主要的生油岩系。从上到下共划分为7个旋回,含有多门类的淡水化石。盆地中蕴藏丰富的油气、油页岩、二氧化碳等矿产资源。 相似文献
16.
安徽巢湖地区早石炭世地层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正> 巢湖地区早石炭世地层主要出露于无为县山里黄家、白牡山,巢县南部银屏、岱山,巢县北部东风石矿、凤凰山、维尼纶厂,含山县花山、方山及和县香泉镇夹山关等地。这一地区隶属于扬子地层区下扬子地层分区巢县地层小区。区内的下石炭统普遍缺失杜内期(岩关期)早期的沉积,自下而上划分为三组、二段:金陵组、高骊山组、和州组(下段、上段),总厚20.1—57.1米,除高骊山组为滨海—浅海相碎屑岩外,余者主要为浅海相碳酸盐岩建造。 相似文献
17.
18.
安徽黄山地区侏罗纪—白垩纪层序地层学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 1∶ 5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对屯溪—休宁盆地、歙县洪琴盆地、绩溪华阳盆地、祁门盆地各类陆相沉积建造的沉积环境、沉积相、陆相沉积体系域进行了分析描述 ,将侏罗纪—白垩纪地层划分为四级地层层序 ,在层序地层学分析的基础上 ,建立了初步的红盆地层格架 相似文献
19.
20.
山东沂沭地区白垩纪地层的新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92年李庆年、赵风江在沂沭断裂带内建立了大盛群,其中包括同时命名的马朗沟组、田家楼组、寺前村组,时代定为早白垩世。在考察中笔者肯定了这项成果,同时根据笔者的认识进行了调整和修订,将马朗沟组易名,沿用莱阳-诸城地区的陡山组;新建小黑沟组;修订了原“田家楼组”的涵义;废除大盛群,将这3个组归入青山群;取消寺前村组,沿用莱阳-诸城地区的辛格庄组,归入王氏群。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