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加味归芍异功散合西药四联疗法治疗脾胃虚弱型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 例Hp相关性慢性胃炎脾胃虚弱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 例。治疗组采用加味归芍异功散合西药四联疗法治疗,对照组仅采用西药四联疗法治疗,比较2组的中医证候疗效、Hp根除情况、中医证候评分(胃脘隐痛、胃脘胀满、乏力、纳呆、气短、大便稀溏)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100.00%(30/30),对照组为93.34%(28/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p根除总有效率治疗组为100.00%(30/30),对照组为80.00%(24/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中医证候各项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且治疗组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更大(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组为6.67%(2/30),对照组为20.00%(6/3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归芍异功散合西药四联疗法治疗Hp相关性慢性胃炎脾胃虚弱证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用四联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健脾清幽方联合标准四联疗法治疗脾虚湿热型Hp阳性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80 例脾虚湿热型Hp阳性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 例。对照组予铋剂四联(艾司奥美拉唑镁肠溶片+枸橼酸铋钾片+克拉霉素片+阿莫西林胶囊)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健脾清幽方治疗。观察2组患者综合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Hp根除率、Hp复发率和药物不良反应。结果:2组综合疗效治疗组为95.00%(38/40),对照组为85.00%(34/40),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中医证候总积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p根除率治疗组为95.00%(38/40),对照组为90.00%(36/4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3个月后Hp复发率治疗组为2.63%(1/3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67%(6/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治疗组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对照组出现恶心欲呕3 例,胃脘灼痛1 例,口腔异味1 例。结论:健脾清幽方联合铋剂四联治疗脾虚湿热型Hp阳性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可提高Hp根除率,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并减轻药物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改良火龙灸结合穴位敷贴对阳虚体质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 例阳虚体质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 例。治疗组予改良火龙灸结合穴位敷贴治疗,对照组予普通灸法治疗,每3 d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观察2组阳虚体质证候评分、中医体质辨识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60 d后进行回访。结果:中医体质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10%(27/29),高于对照组的79.30%(23/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体质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且治疗组下降幅度更大(P<0.05);回访总积分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非阳性体质26 例,总有效率为89.66%,对照组.22 例,总有效率为75.86%(P<0.05)。2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改良火龙灸结合穴位敷贴改善阳虚体质疗效颇佳,且疗效持续性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三伏贴治疗不同证型胃脘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胃脘痛患者179 例分为脾胃虚寒型组(60例)、脾虚湿蕴型组(65例)及脾胃虚弱型组(54例),分别予以健脾温胃暖肠贴、健脾和胃化湿贴和健脾益胃固元贴穴位敷贴治疗,并在初伏、中伏、末伏各予以穴位贴敷1次。比较3组初伏、中伏治疗后的中医证候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及不良反应。结果:总有效率脾胃虚寒型组初伏为73.3%(44/60),中伏为76.7%(46/60);脾虚湿蕴型组初伏为52.3%(34/65),中伏为55.4%(36/65);脾胃虚弱型组初伏为50.0%(27/54),中伏为53.7%(29/54),初伏和中伏治疗后中医证候疗效脾胃虚寒型组均优于脾虚湿蕴型组、脾胃虚弱型组(P<0.05),脾虚湿蕴型组与脾胃虚弱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初伏、中伏治疗后3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贴敷过程中,共15 例患者出现皮肤水泡,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事件。结论:三伏贴治疗不同证型胃脘痛临床疗效确切,其中对于脾胃虚寒型患者的疗效明显优于脾虚湿蕴型、脾胃虚弱型患者。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健脾益胃方治疗脾胃虚弱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脾胃虚弱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70 例,将其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5 例。治疗组采用健脾益胃方内服治疗,对照组采用枸橼酸莫沙必利片口服治疗,对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进行评分,评定2组中医证候疗效,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1.4%(32/35),对照组为71.4%(25/3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均为5.72%(2/3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益胃方可改善脾胃虚弱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临床症状,其疗效优于枸橼酸莫沙必利片,且无明显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Hp相关性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Hp相关性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2组患者均治疗1个月,并于治疗后进行6个月的随访。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胃蛋白酶原I(PGI)、胃蛋白酶原比值(PGR)、胃泌素-17(G-17)、中医证候积分,2组治疗后Hp转阴率、内镜分级、不良反应以及随访6个月的复发情况。结果:2组PGI、PGR、G-17、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p转阴率及随访期间复发率治疗组分别为95.56%、6.98%,对照组分别为77.78%、25.71%,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夏泻心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Hp相关性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证,可降低患者PGI、PGR、G-17水平,改善中医证候积分与内镜下分级情况,提高Hp转阴率,并且具有复发率低、不良反应少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平胃散加味联合三联疗法抗胃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治疗组采用平胃散加味联合三联疗法治疗,对照组单用三联疗法治疗,疗程均为2周。比较2组中医证候疗效及Hp根除率,并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本研究共纳入有效观察病例95例,其中治疗组46例,对照组49例。Hp根除率治疗组为91.30%,对照组为73.4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疾病综合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48%,对照组为77.5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中医证候近期疗效、远期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分别为91.30%、93.48%,对照组均为77.55%,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平胃散加味联合三联疗法抗胃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用三联疗法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穴位贴敷结合常规西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冠心病心绞痛(气虚血瘀证)患者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中药复方穴位贴敷治疗。结果:心绞痛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7.50%,对照组为66.6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3.33%,对照组为66.6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血脂各项指标、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复方穴位贴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气虚血瘀证)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温胆汤合左金丸治疗慢性胃炎寒热错杂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诊治的74 例慢性胃炎寒热错杂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7 例。2组均行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左金丸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再加温胆汤治疗。观察2组综合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不良反应和复发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7.30%(36/3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49%(32/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治疗组为5.40%(2/37),优于对照组的18.92%(7/3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胆汤合左金丸治疗慢性胃炎寒热错杂证疗效明确,可改善其中医证候,减少不良反应和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清热和胃方联合西药治疗湿热中阻型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7例湿热中阻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其中治疗组54例,对照组53例。对照组予铝碳酸镁联合西沙比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清热和胃方治疗。比较2组综合疗效、幽门螺杆菌(Hp)根除率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胃镜下黏膜组织病理变化。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44%(51/54),高于对照组的81.13%(43/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中医证候积分、胃镜下黏膜组织病理变化各项指标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Hp根除率治疗组为91.30%(21/23),略高于对照组的90.91%(20/2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清热和胃方联合铝碳酸镁及西沙比利能够有效改善湿热中阻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的症状体征,其机制与抗炎、抑制胃酸分泌、修复胃黏膜等有关,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穴位按摩联合中药敷脐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RVE)湿热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RVE湿热泻患儿90 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5 例。对照组予双歧杆菌四联活性菌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穴位按摩联合中药敷脐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5 d,比较2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症状体征恢复时间、止泻率、大便性状复常率及轮状病毒转阴率和不良反应。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3%(42/45),对照组为77.78%(35/4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中医证候积分、症状体征恢复时间、止泻率、大便复常率及轮状病毒转阴率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且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穴位按摩联合中药敷脐治疗小儿RVE湿热泻,临床疗效更佳,症状缓解更快,依从性好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增液润肠汤联合穴位敷贴治疗功能性便秘阴虚肠燥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功能性便秘阴虚肠燥证患者90 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1组、对照2组,每组各30 例。对照1组予以口服增液润肠汤治疗,对照2组予以口服莫沙必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1组的基础上联合穴位敷贴治疗,疗程均为4周。比较3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血清5-羟色胺(5-HT)及便秘生存质量量表(PAC-QOL)积分的变化,根据临床症状、体征的改善及中医证候积分评定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28/30),对照1组为83.3%(25/30),对照2组为70.0%(21/30),治疗组优于对照1、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中医证候积分、5-HT水平、PAC-QOL积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增液润肠汤联合穴位敷贴能明显改善功能性便秘阴虚肠燥证患者中医证候及生活质量,无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降压膏穴位贴敷治疗高血压病阴虚阳亢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 例高血压病阴虚阳亢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 例。对照组予以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降压膏穴位贴敷治疗。治疗30 d后,观察2组中医证候疗效、血压情况、杜氏高血压生活质量量表评分的改善情况。结果: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观察组为83.33%(35/42),对照组为71.43%(30/4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收缩压和舒张压治疗后均有降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杜氏高血压生活量表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降压膏穴位贴敷治疗高血压病阴虚阳亢证在改善中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方面优于单用西药治疗,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基于“经络辨证”的中医护理技术对原发性高血压病的干预效果。方法:将80 例Ⅰ级低中危、Ⅱ级中危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 例。对照组给予高血压病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基于“经络辨证”理论的中医护理技术(即根据患者症状、体征选用刮痧、艾灸、穴位按摩在相应经络及循经探查瘀阻穴位进行干预),疗程均为4周。观察2组血压下降值、中医证候积分及血脂情况,进行中医证候疗效评价。结果:观察组脱落2 例,纳入38 例。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4.74%(36/38),对照组为32.50%(13/4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第1天2组血压水平均较干预前下降,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第28天,2组血压下降值较干预第1天均有升高,其中观察组下降值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观察组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基于“经络辨证”的中医护理技术可有效降低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及血脂水平,并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自制中药封包联合西药干预在风湿热郁型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风湿热郁型RA患者80 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 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和西药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运用自制中药封包干预。分别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干预2周后、干预4周后的中医证候积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压痛关节数和肿胀关节数,评定中医评候疗效,并于疗程结束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最终观察组40 例、对照组39 例完成观察周期。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2.50%(37/40),高于对照组的76.92%(30/3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干预2周后与干预前比较,中医证候积分、VAS评分、压痛关节数、肿胀关节数均有下降(P<0.01或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中医证候积分、VAS评分、压痛关节数方面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2组干预4周后与干预前、干预2周后比较,中医证候积分、VAS评分、压痛关节数、肿胀关节数均下降(P<0.01),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1)。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为10.00%(4/40),低于对照组的17.95%(7/39),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中药封包联合西药干预风湿热郁型RA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平哮方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1 例哮喘急性发作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1 例和对照组30 例。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平哮方治疗,疗程均为7 d。观察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评定中医证候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中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呼气高峰流量(PEFR)及动脉血气分析指标中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的变化;观察2组在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55%(29/31),对照组为80.00%(24/3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中医证候积分、FEV1、PEFR、PaO2水平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PaCO2水平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平哮方能显著改善哮喘急性发作患者的症状,提高FEV1、PEFR、PaO2水平,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自拟疏肝解毒剂联合索磷布韦维帕他韦治疗肝郁脾虚型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肝郁脾虚型HCV感染患者60 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2 例)与对照组(28 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疏肝解毒剂治疗,疗程均为12周;观察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HCV-RNA定量、肝功能,评定中医证候疗效、病毒免疫学水平疗效,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88%(31/32),对照组为67.86%(19/2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病毒免疫学水平疗效总有效率均为100%(32/32,28/28),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中医证候积分中,治疗组治疗后各项主症、次症积分较本组治疗前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胁肋胀痛、纳差、恶心呕吐评分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在改善胁肋胀痛、腹胀便溏、烦躁抑郁、倦怠乏力、多思多虑、善太息、舌淡有齿痕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功能指标中,2组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疏肝解毒剂联合索磷布韦维帕他韦能有效改善肝郁脾虚型HCV感染患者中医证候,促进患者肝细胞炎症的修复,减轻索磷布韦维帕他韦相关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健胃愈疡清幽汤联合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消化性溃疡肝胃郁热证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胃肠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将98 例Hp阳性消化性溃疡肝胃郁热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9 例。对照组采用标准四联疗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健胃愈疡清幽汤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胃十二指肠黏膜损伤评分,肝胃郁热证候评分,血清胃动素、胃泌素水平以及Hp根除率。结果:总有效率和Hp根除率治疗组分别为93.88%(46/49)、87.76%(43/49),均高于对照组的77.55%(38/49)、69.39%(34/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胃十二指肠黏膜损伤评分、肝胃郁热证候评分、血清胃动素及胃泌素水平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健胃愈疡清幽汤联合四联疗法治疗Hp阳性消化性溃疡肝胃郁热证疗效显著,且可有效下调患者血清胃动素、胃泌素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加味旋代颗粒联合丁艾贴丸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ERD)肝郁脾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 例GERD肝郁脾虚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 例。治疗组予加味旋代颗粒联合丁艾贴丸治疗,对照组予奥美拉唑肠溶片合枸橼酸莫沙必利片治疗,疗程均为8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反流、烧心、嗳气、胸骨后疼痛等)积分的变化,评定中医证候疗效及胃镜疗效。结果: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7.5%(35/40),对照组为57.5%(23/4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镜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2.5%(33/40),对照组为67.5%(27/4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旋代颗粒联合丁艾贴丸治疗GERD肝郁脾虚证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中药辨证敷脐治疗肝硬化腹水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 例肝硬化腹水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 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益气活血利水方敷脐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腹胀、少尿、肢体水肿、乏力、纳差)、平均腹胀缓解时间、血液学指标、生存质量评分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8.4%(53/60),优于对照组的68.3%(41/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在改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缩短腹胀缓解时间以及改善生存质量方面(除焦虑、情感功能)相较于对照组均有优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血液学各指标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辨证敷脐治疗肝硬化腹水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综合疗效、加速患者腹胀缓解、改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及生存质量,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