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 毫秒
1.
古北口逆冲推覆构造及土城子组脆韧性变形带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计东  李翔  李广栋 《中国地质》2002,29(4):392-396
古北口逆冲推覆构造在区域上位于“尚义-平泉”大断裂带的中段,属燕山期板内造山运动产物。发育在中生代断陷盆地的北侧,由两条主断裂控制上、下两个推覆体由北向南依次逆冲,原地系统由中生代土城子组及以下地层构成。根据对断裂带中同构造期的石英正长岩脉的样品K-Ar法测年,获得同位素年龄为(16.1±2.3)Ma,故认为本区逆冲推覆构造形成时代应在中侏罗世—晚侏罗世之间。中生代地层中局部形成脆韧性变形带。  相似文献   

2.
3.
小秦岭楼村地区寒武系鲕粒变形有限应变测量分析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蒲磊  周立发  周正  万延周 《西北地质》2008,41(2):115-120
秦岭造山带中洛南-栾川断裂是划分华北板块南缘和北秦岭的重要界线.断裂带北侧楼村地区广泛出露寒武系张夏组鲕粒灰岩,鲕粒变形普遍发育.通过对变形鲕粒进行显微组构研究,在了解该地区岩石宏观变形机制及构造演化期次基础上,分别计算楼村3处测点样品的三轴比率及Flinn参数K,绘制该区岩石应变测量的Flinn图解.结果认为,鲕粒变形以单轴压扁为主(0<K<1),是南北向挤压应力所致,鲕粒发生单轴压扁变形是洛南小秦岭逆冲推覆构造作用的微观响应.岩石变形主要受秦岭主造山期(印支期)小秦岭逆冲推覆构造系自北向南的推覆挤压作用影响.另外,通过野外观察与邻近地区进行对比,表明洛南小秦岭逆冲推覆构造系自北向南变形增强.  相似文献   

4.
扬子地块东北缘多期叠加变形及形成演化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对扬子地块东北缘的地层序列研究进展、多期叠加变形特征等作了较系统阐明。识别出在中三叠世末至早侏罗世前,由深层滑脱折离剪切形成的区域性NW-NWW向,向西倒覆褶皱,并被随后的主期变形所叠加,形成一系列以NE向为主,在早期褶皱正常翼上为背、向斜,在倒转翼上为背形向斜、向形背斜褶皱带。晚侏罗世到早白垩世间形成滑覆逆冲构造,并随着北侧的大别山地,南部的皖南山地急剧抬升,在安徽宣州市北至贵池市南,形成由山地向盆地中心,因重力相向滑覆冲断形成的对冲带。在重新认识区内构造演化的基础上,对动力学作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5.
虎林盆地位于黑龙江省东部,是叠置在佳木斯地块之上的中、新生代断陷-坳陷盆地,其构造变形可以划分为3个构造演化阶段:早白垩世为NW-SE向伸展作用阶段,主要形成一系列各自独立的NE向箕状断陷群;晚白垩世为NW-SE向挤压作用阶段,使部分早期控陷正断层发生反转,形成反转构造,虎林盆地转化为具有多个沉降中心的NE向挤压坳陷盆地群;古近纪-第四纪为NNW-SSE向挤压作用阶段,虎林盆地的构造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不仅使部分早期控陷正断层发生反转作用形成大型反转构造,而且在七虎林河凹陷与中央隆起之间形成NEE向大型逆冲断层(敦-密断裂)和断层传播褶皱,它们共同控制了盆地的形成和沉积作用,虎林盆地转化为具有1个中央隆起和南、北2个坳陷的NEE向挤压坳陷型盆地。东北地区自白垩纪以来始终处于活动大陆边缘的大地构造背景,包括虎林盆地在内的东北东部盆地群的形成与伊泽纳奇板块、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的俯冲作用有关。敦-密断裂带总体上呈NE向展布,具有左行走滑的性质,在靠近虎林盆地的北东段转变为NEE向展布,断层的性质也转变为逆冲断层,敦-密断裂带北东段的逆冲作用很可能与该断裂带的NE向左行走滑作用在NEE向的转换挤压有关。敦-密断裂带自古近纪始新世-渐新世虎林期开始活动,一直持续活动到第四纪。  相似文献   

6.
胡波  李泊洋  张明  张兰玲 《世界地质》2011,30(4):585-592
地质剖面测量和区域构造解析方法研究表明,嘉黎断裂是一条多期活动并在不同时期显示不同性质的、有着长期发展历史的深大断裂。在晚三叠世-侏罗纪时期,班公湖-怒江洋盆南侧比如弧后盆地发生裂解,此时的嘉黎断裂应是北倾的正断层,控制着弧后盆地的沉积。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时期,伴随着盆地的消亡,出现一系列由南向北的逆冲断裂和蛇绿岩的就位。中新世至第四纪,嘉黎断裂带表现为伸展构造体系,局部出现右旋走滑,形成机理是青藏高原隆升导致构造块体不均匀运动和塌陷所致。  相似文献   

7.
阿尔金-祁连山接合部重力场特征及其构造变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阿尔金、祁连山接合部新近完成的6幅1:20万区域重力调查资料,在区内划分出4处不同重力场特征和构造变形。北东东向密集重力梯级带反映出阿尔金断裂带为左行走滑兼有逆冲,阿尔金左行走滑断裂带夹持重力高和重力低,反映了其为隆起与坳陷组成的断裂构造带。扭、压、张3种构造变形应力场效应共存,以扭应力为主,在不同地段兼有压、张性。祁连山造山带西段呈北西西向弧形重力高、重力低相间分布,反映了挤压推覆、逆冲叠置、盆山耦合的构造格局,反映出祁连造山带内挤压型盆山偶合的对应关系。据估算,香毛山、大雪山两重力梯级带侏罗纪至今,最小位移量为分别为140km、120km。敦煌盆地、苏海盆地重力场疏缓开阔,具有变形相对较弱的稳定地块特征。  相似文献   

8.
鄂东南地区印支期以来构造变形特征及油气意义   总被引:8,自引:5,他引:8  
利用区域地震大剖面及MT资料,结合地面地质调查成果,对鄂东南地区的深部地质结构及典型构造样式进行了分析,认为该区发育以基底岩系顶面和志留系顶面为主滑脱面的大型逆冲推覆构造,并识别出双重逆冲构造、叠瓦状构造、台阶式结构、对冲构造及反冲断层等典型构造样式;同时对上下地质结构的变异进行了探讨,提出志留系滑脱层之下的“原地体”具有变形相对较弱、褶皱宽缓开阔的特点,在后期拉张改造中受到上盘“异地体”的保护,应是有利的油气勘探领域,双重逆冲构造内部发育的断层相关褶皱(如随阳构造)是重点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9.
塔里木盆地顺北地区发育大量走滑断裂带,并对油气的运聚成藏有重要控制作用.以顺北西部地区地震资料为基础,对顺北11号走滑断裂带的几何变形特征、活动性、活动期次及其形成机制等进行了分析.顺北11号走滑断裂带整体呈NNW走向延伸,具有垂向分层性和平面分段性.断裂带北段主体为压扭和张扭交互段,中段为两条次级断层控制的拉分地堑,...  相似文献   

10.
秦岭地区城口—房县断裂带变形特征及ESR定年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秦岭城口—房县断裂带是秦岭造山带和扬子板块的分界断裂带, 平面上呈向南西突出的弧形, 构成大巴山弧。断裂带的宏观构造组合显示了断裂带由北向南强烈逆冲, 断层岩的宏观特征和显微构造特征表明断裂带以浅层脆性变形为特点, 对断层岩的有限应变测量得出岩石发生了中等到较弱的变形。由断裂带石英脉电子自旋共振 (ESR)定年,测得 11个石英脉的年龄集中在 3个年龄段(240~230Ma, 165~130Ma, 70~60Ma), 其中 7个样品的年龄集中在 165~130Ma之间, 由此推断断裂带活动于中晚侏罗世(165~130Ma)达到其构造变形最强烈时期。  相似文献   

11.
基于以土壤为主的多介质地球化学测量,对生态环境问题严重的白银市进行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得出研究区重金属元素在全区呈综合表生富集性污染、中度以上农田生态化学污染及潜在生态风险,重金属元素的表生富集是农田生态化学污染及潜在生态风险的主要原因。污染性重金属元素输入源及污染方式为:白银市区工矿企业、机动车辆产生的废气和烟雾形成的干湿沉降;矿渣及岩矿石水岩反应产生重金属物质的水化学迁移分散;工矿企业污水在渠系径流中的重金属元素沉淀。重金属元素经历氧化还原、水解、络合(螯合)、吸附-解吸、溶胶聚沉等土壤和水化学反应,主要经水化学迁移和大气飘移等空间分散过程,并经沉淀、吸附等表生作用而在区内土壤局部集中形成污染。  相似文献   

12.
活断层中断层泥分形与断裂活动关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胡道功  吴淦国 《地质论评》2000,46(5):507-511
以长江三峡仙女山、九湾溪和天阳坪3条断裂为例,对断裂活动性与断层泥分维值(D)进行对比研究发现,D值受断裂活动性与断层泥粒度双因素制约。同一断裂带中细粒断层泥D值低且粒断层泥D值;不断断裂之间相对活动断裂D值低于弱活动断裂D值。在改进断层泥分形计算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变换得到了具有物理意义的判断断裂活动性的单因素参量(rL)。该方法克服了用断层泥分维值判断断裂活动性时粒径影响D值的困难,为利用分形理  相似文献   

13.
活动断层的构造地球化学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活动断层在形成演化过程中经常伴随很多复杂的构造地球化学作用,并导致诸如应力矿物的生长、断层泥矿物颗粒表面微形貌的形成、气体同位素异常等地质现象的出现,它们都可以用来判识活动断层的活动性、启闭性以及断裂带的三维展布状况,尤其是断裂带的深度等问题.因此,有关活动断裂带的断层泥、流体地球化学以及相关的水一岩相互作用等问题一直吸引众多科学家的密切关注,并在许多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由于构造地质作用的极端复杂性,构造地球化学研究也仍然存在一些需要深入探究的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14.
Various kinds of complicated tectono-geochemical processes always occurred in active fault zones along with their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which showed many abnormal phenomena such as the growth of stress minerals, the formation of surface micro-appearances of mineral particles in the fault gouge and/or rocks, gasous isotopic anomaly and so on. Systematic researches on the abnormal phenomena could be helpful to obtain significant information on the activity, opening and sealing properties and the three-dimensional layout, especially the fault depth etc. in active fault zones. Because active fault zones are normally very complicated with numerous physical-chemical processes, there are still large space and challenges for geochemical researches on fault gouge, fluid geochemistry, and water-rock interactions in the active fault zones.  相似文献   

15.
白龙江流域坪定-化马断裂带滑坡特征及其形成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沿坪定-化马断裂带发育数个大型或巨型滑坡。这些断裂带滑坡特点明显,成因类似,各滑坡一般发育多个次级滑坡体,滑坡岩土体由次生黄土、断裂带强风化带、断裂破碎带组成,具双层或三层结构。滑坡总体顺断裂走向下滑,历史上曾多次活动。近年来变形监测资料表明,断裂带滑坡目前处于匀速蠕变阶段,表现为蠕滑→拉裂(塑流拉裂)→次级滑坡体启动下滑的特征。它是在断裂活动、地震、降雨、人类工程活动等内外动力耦合作用下形成的,坪定-化马断裂的长期活动为滑坡形成提供了前提条件,断裂带的岩土体性质是滑坡长期活动的物质基础,而降雨、地震、坡脚开挖等是滑坡体失稳下滑的主要诱发因素。因而,有必要进一步研究断裂带滑坡在内外动力耦合作用下的成灾机理,为滑坡灾害防治预警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滴水山金矿床位于北祁连加里东褶皱带的西段,分布于北西西向剪切带内,通过野外实地观察和镜下鉴定、样品测试,对该剪切带内Au2矿体构造-岩相特征及其地球化学元素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该剪切带存在2期变形,早期为由北向南斜冲的韧-脆性剪切变形,晚期为斜向下滑的脆性变形。②根据元素分析结果,Au元素含量从安山质晶屑凝灰岩带→糜棱岩化安山质晶屑凝灰岩带→蚀变碎裂岩带→金矿化蚀变碎裂岩带逐步增高。根据相关性分析,Au与Ag相关性最好,其次为Pb、Mo,与As、Hg相关性一般。研究认为,滴水山金矿床北西西向剪切带早期韧-脆性变形有利于成矿元素的活化迁移,为Au元素的运移和初步富集提供了通道,晚期脆性变形主要形成各种张裂隙和构造破碎带,由于构造体制发生转换,导致Au元素的再次富集形成金矿体。  相似文献   

17.
金湖凹陷隐性断裂带形成机制及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湖凹陷基底存在北东、北西向两组断裂。北西向基底断裂活动较弱,对盖层变形影响较小,在盖层中多以隐性断裂带显现;北东向基底断裂活动强烈,对凹陷盖层变形影响较大,不仅形成了凹陷东部边界杨村断裂在内的多条显性断裂,而且形成了多条隐性断裂带。凹陷中部的北东向石港显性断裂带将凹陷分割成西部斜坡带和东部凹陷带。东部凹陷带受基底北西向断裂隐性活动的影响呈现南北分段特征。凹陷盖层中还发育了大量近东西走向的三、四级正断层,它们大致平行成带分布,形成了宝应平行雁列式断裂构造带、唐港雁列式断裂构造带、卞闵杨平行雁列式断裂构造带、西斜坡平行入字型断裂构造带、汊涧泥沛平行雁列式断裂构造带等一系列油气富集区带。上述构造带中的油气藏分布明显受到北东和北西向基底断裂活动影响,呈现北东、北西或近南北向成带、成串分布特征。应用区域地质、重磁等资料开展隐性断裂带预测,识别出10条北东向、5条北西向、6条南北向隐性断裂带。沉积盖层中形成的这些隐性断裂带控制了储集砂体分布、改善了储层物性、使隐性圈闭成带成串分布,是油气聚集成藏的有利区带。  相似文献   

18.
断裂在纯净砂岩中的变形机制及断裂带内部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纯净砂岩为对象,考虑了影响断裂变形的主要因素,包括成岩阶段、孔隙度、温度和围压,系统剖析了不同性质砂岩的断裂变形机制、微构造特征及形成断裂带的内部结构,对研究砂岩内断裂封闭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研究表明:纯净的砂岩在未固结-半固结成岩阶段发生断裂,变形机制为颗粒边界摩擦滑动,导致颗粒旋转和滚动,即为颗粒流,形成的微构造为解聚带,孔渗性同母岩比没有明显降低,断裂带尽管具有断层核和破碎带二分结构,但渗透率比母岩高,为流体垂向运移的通道;在固结成岩阶段(孔隙度大于15%)发生断裂,变形机制为碎裂作用,颗粒边界摩擦滑动导致颗粒旋转,即为碎裂流,形成的微构造为碎裂带,渗透率同母岩比一般降低1~3个数量级,形成侧向有一定封闭能力、垂向渗透的断裂带;固结阶段(孔隙度小于15%)发生断裂,开始由于破裂作用,形成断层角砾岩,伴随着碎裂流发生,形成碎裂岩,因此早期形成高渗透断裂带,后期断层逐渐封闭。固结成岩的砂岩在抬升过程发生断裂,变形机制为破裂作用,形成无内聚力的角砾岩,为高渗透断裂带。在不同成岩阶段发生变形,形成多类型变形构造的叠加,对于一条晚期形成的断层而言,由于不同深度变形机制及微构造类型不同,导致油气选择性充注,碎裂带和压溶胶结碎裂带阻止油气向高孔隙度砂岩中充注,解聚带会成为油气运移的通道,裂缝有利于油气优先充注。因此,高孔隙性砂岩中孔隙度较低的储集层由于碎裂带不发育常常含油气性最好,而低孔隙性砂岩由于裂缝产生含油气性较好。  相似文献   

19.
玲珑金矿田位于招远市城北20km玲珑镇,区内所见地层为新生界第四系山前组(Qs)、胶东岩群苗家岩组(ArjM)和胶东岩群郭格庄岩组(Ar3jG)。矿体多赋存于玲珑花岗岩中。矿体矿化严格受断裂构造和交代蚀变岩带控制,以 NE、NEE和NNE走向的三组断裂最发育,倾向NW或SE。倾角40°~80°南东倾斜的欧家夼一带为NEE向矿化蚀变带;东山大开头矿段及至玲南矿段发育NE方向矿化蚀变带;而九曲蒋家延至东风阜山矿段均呈NNE向矿化蚀变带;它们组成了矿田基本地质构造框架。  相似文献   

20.
贵州高原斜坡岩溶地区逆断层两盘地下水开采规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岩溶地区地下水资源开采是当今岩溶水文地质学研究的难点和重点,是直接关系人民生产和生活的重要问题。贵州高原斜坡岩溶地区河谷深切,大部分地区地下水深埋且集中径流,其储存空间分布和相互间连通的高度不均匀性,给地下水资源开发带来了极大的困难。笔者等通过贵州高原斜坡地带岩溶区地下水资源开采探寻,结合逆断层上下盘打井成败经验,指出逆断层作为一种常见的地质构造形式,水文地质意义上具有"拦水坝"作用,其补给区地下水含水介质可充当"地下水库"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