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在高海拔、严寒缺氧、自然条件恶劣的玉树震区,他们克服高原反应带来的身体不适,冒着漫天大风沙、冰雹寒雪、深夜大幅降温的寒冷,争分夺秒,翻山越岭,连续在野外宿营,短短的4天时间内,基本查清了玉树地震地表破裂的地质结构,率先提出玉树7.1级地震造成的地表破裂  相似文献   

2.
<正>4月14日7时49分,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里氏7.1级强烈地震。国土资源部在接到地震消息后,系统上下紧急行动,成立了由部长徐绍史任组长、副部长鹿心社、汪民任副组长的国土资源部青海玉树地震灾区抗震救灾领导小组;组织专家队伍迅速奔赴灾区开展抗震救灾工作。玉树地处高原环境,震后的救灾工作因此增加了更大  相似文献   

3.
2010年玉树Ms7.1地震前的重力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1998—2008年绝对重力和相对重力观测资料,获得了玉树地震区域重力场及其动态变化,从动态的观点研究了2010年4月14日玉树Ms7.1地震前区域重力场演化特征及其与地震活动的关系。结果表明:1)重力变化与甘孜 玉树断裂构造活动存在密切的空间联系,重力测量较好地反映了伴随活动断层的物质迁移和构造变形引起的地表重力变化效应;2)区域重力场动态图像较完整地反映了2010年4月14日玉树7.1级地震孕育、发生过程中出现的流动重力观测得到的异常前兆信息;3)玉树震中附近重力点值时序变化累积量超过80× 10-8 ms-2,较好地反映了玉树地震前重力测点随时间的剧烈波动性上升变化。  相似文献   

4.
青海玉树地震的InSAR数据同震形变场模拟与参数反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4月我国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的玉树县发生了Ms7.1级地震,这次地震(震中33.2°N 96.6°E,Ms=7.1)是由甘孜-玉树断层的强烈活动引起。甘孜-玉树断裂带大部分分布于青海-西藏高原,北西走向。该断裂带和鲜水河断裂带共同组成了巴颜喀拉地块的南边界,二者在甘孜附近成左阶错列分布。在区域构造背景分析和卫...  相似文献   

5.
基于电磁辐射数据的小波变换理论,对青海玉树7.1级地震前后四川都江堰、剑阁、江油及郑州二砂电磁波台站的观测数据进行了小波分析,研究发现玉树地震前有异常信息存在,表现为:地震前电磁辐射异常信号低频部分出现的时间较早;距震中较近的台站,异常信息出现的频率段较高;距震中稍远的台站,异常信息的频率段较低;震中距越大,异常出现的时间越晚。  相似文献   

6.
<正>哪里有地质灾害,哪里就有国土人的身影。他们冒着滑坡、崩塌、落石的危险,忘记自身安危,一心为群众排险解危。4月14日7时49分,突如其来的7.1级强烈地震突袭青海玉树。地动山摇后,余震仍然不断,地  相似文献   

7.
<正>4月14日7时49分,突如其来的7.1级强烈地震突袭青海玉树,大地剧烈颤抖中,大片房屋顷刻倒塌,美丽的家园瞬间毁灭,数千人被废墟埋压,上万人被倒屋砸伤,无数生灵涂炭。地动山摇后,余震仍然不断,地震引发的滑坡、泥石流、崩塌,面露狰狞,时刻威胁着灾后的群众。  相似文献   

8.
以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Ms7.1地震为例,用MODIS L1B反演玉树地震短临时期的温度变化.与往年的平均温度相比,在3月20日-4月18日出现比较高的温度,表明地震发生的过程中存在温度异常.从反演的热红外图像中发现,在临震前2~5天,震中处的温度比周围低,结合当地气象资料分析得出:在玉树-甘孜长约50 km的断裂带上,由于刮风下雪,导致雨雪融化流入断层内,形成断层内的温度反而低、周围温度相对偏高的现象.  相似文献   

9.
市州县传真     
正青海玉树州杂多县发生6.2级地震10月17日15时14分,玉树州杂多县发生6.2级地震,震源深度9公里。地震发生后,厅党组高度重视,即刻启动地质灾害应急响应,抽调厅系统专业技术骨干组成地质灾害排查组赶赴震区开展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工作。经初步调查,本次地震作用的破坏影响较小,未引发大规模的次生地质灾害,仅在震中区阿多乡引发1处危岩崩塌;同时在苏鲁乡麦玛寺北侧不稳定斜坡、杂多县北侧不稳定斜坡发生小规模崩塌现象,均未造成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0.
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利用弹性位错理论和岩石圈分层粘弹性模型,进一步分析2010年玉树地震同震及震后应力变化对2016年杂多地震的影响,讨论玉树地震和杂多地震对研究区主要活动断裂的应力影响及未来地震危险性。结果表明,玉树地震同震库仑应力使杂多地震震中位置应力升高1.476 kPa。2010年玉树地震至2016年杂多地震的6 a内,震后粘弹性松弛作用使研究区域库仑应力增强区域应力持续集中,并使应力影区进一步释放应力,杂多地震位于玉树地震导致的库仑应力增强区域。2016年杂多地震发生时,其震中位置应力升高3.902 kPa。采用多组不同模型参数的研究结果均显示,玉树地震对杂多地震孕育起促进作用。2016年杂多地震同震破裂仅影响震中周边小范围区域的应力状态,在杂多断裂带西北端出现应力高值区域。2010年玉树地震同震及震后作用使甘孜-玉树断裂的叶诺卡-结隆段、巴塘乡-洛须段、当江段、巴塘乡断裂中段及五道梁-曲麻莱断裂称多段应力明显升高。甘孜-玉树断裂西北段的叶诺卡-结隆段、巴塘乡-相古段地震空区的地震危险性较高。  相似文献   

11.
类乌齐-玉树-玛多剖面重力异常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青海玉树Ms7.1地震发生在巴彦喀拉块体的甘孜-玉树断裂带上。对跨断裂带的重力剖面测线进行了相对重力联测,对观测结果作了大气改正、极移改正、漂移改正,经平差计算后,获取了该剖面的自由空气异常;结合该区1″×1″的ASTER GDEM(2009)地形数字模型,对自由空气异常作了曲率改正、平板改正及高精度的地形改正,得到该探测剖面的完全布格重力异常。分析结果表明:从布格异常的陡变区可初步推断出与地质研究结果一致的断裂构造的位置;在玉树附近沿剖面往东北向出现地壳基底抬升现象,并在清水河附近幅度达到最大,初步推断为印度地壳的俯冲下插对青藏高原东缘的抬升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正>玉树地震已经过去一月有余,时间的流逝并未让中华大地对死难者的痛惜缅怀之情有所消退,但却让更多的人开始思考研究起这一悲剧的祸因——地震。确实,过去的几年,这一天灾似乎  相似文献   

13.
1976年7月28日唐山市发生7.8级地震,当日滦县又发生7.1级强余震。本文着重研究了这两次地震所产生的各种类型裂缝的力学特征,结合地质构造背景探讨了地震区应力作用方式及地震成因。  相似文献   

14.
<正>2010年4月14日,玉树地区发生强烈地震,受灾面积大、人口多,居民住房和基础设施损毁严重,人民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广大测绘工作者在第一时间赶到受灾第一线,为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提供了大量测绘服务保障。一是为抗震救灾积极提供最新测绘成果资料。玉树地震发生后,省测绘局及时提供了近5027幅最急需的玉树地区影  相似文献   

15.
以玉树地震台钻孔应变仪在汶川8.0级地震前5 d的信号为例,首先计算2个合成分量S13和S24之间的相关性和相干频率,检验钻孔应变仪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并找出二者不相干信号的频率;其次用小波分析提取4个观测分量的扰动信号,计算其时间-频率-能量分布;最后根据时间-频率-能量分布特征选择STA/LTA触发检测参数,分别对4个观测分量和2个合成分量进行触发检测。结果表明,本文方法能有效检测到6个分量中扰动信号的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可为台站观测人员日常运行维护及时提供报警信息,同时为地震前兆判断提供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6.
<正>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发生7.1级地震,全世界无数关爱的目光,聚焦在青海高原西南缘。青海地矿人在灾难面前,选择了坚强,在各级党组织的领导下,迅速投入了抗震救灾的战  相似文献   

17.
2010年4月14日7时49分,青海玉树--一个祥和美丽的高原小城被瞬间的地动山摇撕成碎片。7.1级强震震碎了玉树人民的家园,震颤了青海人民的内心,震惊了全国人民的目光。突如其来的灾难牵动了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一场感天动地、气吞山河的生死大救援迅速展开。没有豪言壮语,来不及充分准备,第一时间,国土资源系统抗震救灾队伍义无反顾奔赴玉树灾区。脚踏余震频发的大地,肩负灾区人民生命的安全,国土人奋力排查地灾险情;面对滑坡崩塌的危险,克服高原恶劣无常的气候,国土人快速实施找水打井;心系灾区人民冷暖,情注建设美好家园,国土人科学评定灾后重建选址……在灾区奋战的日日夜夜,在地灾可能出现的角角落落,国土人不畏艰险、挺立向前、恪尽职守、无私奉献,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感人篇章。  相似文献   

18.
青海玉树地震发生后,国土资源部迅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快速行动,全力组织投入支持开展抗震救灾和防范次生地质灾害。经过多方积极努力,玉树地震灾区地质灾害防治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相似文献   

19.
玉树Ms7.1地震前地电场异常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玉树地震周围台站电场资料,在消除来自空间的各种辐射和各种高频突变干扰后,利用电场矢量方位角和振幅的时间序列与空间动态演化特征,讨论了玉树地震前电场异常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玉树地震前4-35天成都、天水、拉萨、汉王、都兰、甘孜6个台站都出现了异常,而且异常出现的时间同步性较好,震前的7±3天之内有5个台站同步出现突...  相似文献   

20.
经纬悦读     
<正>汪民在玉树地震救灾现场要求参与抗震救灾的国土资源队伍杜绝麻痹大意思想切实做好地灾调查4月16日,国土资源部副部长、党组成员、中国地质调查局局长汪民在青海玉树,听取了青海省国土资源厅厅长刘山青的抗震救灾工作汇报,并到国土资源救灾基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