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世界抗震设计规范发展趋势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世界37个国家当前采用的抗震规范进行分析对比,内容主要涉及设防标准、地震分区、场地分类、结构系数、建筑物重要性系数等重要问题,旨在探索抗震规范的发展趋势,并提出对我国抗震规范的修改建议。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CECS160与GB50011-2001以及IBC-2003等规范的初步对比分析,就CECS160中有关基于性态设计的抗震设防概念、地震动参数取值以及抗震建筑分类等内容进行了讨论,并对CECS160在抗震设计中的具体实施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3.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和《关于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确定原则的通知》(中震防发49号)从不同角度对学校和医院等乙类建筑的抗震设防提出要求。通过抗震设计中地震作用计算的原理以及国内外规范抗震设计的方法的阐述,讨论在不同抗震设防烈度下何种方法对乙类建筑结构抗震能力的提高更为有效,并通过对混凝土框架和钢框架的实例分析和验证,提出设计建议。为规范的修订完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TB02-01-2008)的颁布实施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兴趣与关注。在该规范(JTG/TB02-01-2008)和欧洲规范8(Eurocode8)_桥梁抗震设计中,对抗震设防目标、抗震设防分类、反应谱和地震作用进行比较和研究。研究表明,两者在抗震设防目标、抗震设防分类和反应谱方面具有相似性;在地震力折减方面有很大不同;最后指出采用不同地震力折减方式存在的不足,指出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生命线基础设施抗震安全对我国防震减灾与抗震救灾工作具有重要意义,铁路桥梁更是关乎人员转移与物质运输的安全与稳定。基于地震区铁路桥梁震害资料分析和震害调查研究,结合我国铁路桥梁抗震设计工作的经验、教训及相关科研成果,我国陆续出版了3本《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文章回顾我国铁路桥梁抗震设计规范60年的发展历程,对我国开展铁路桥梁抗震设计工作的历史时期进行划分;通过对比和总结1977、1987、2009年颁布的《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中的铁路桥梁部分,发现该系列规范的发展逐步体现了基于性能的设计理念,场地分类更加精细,地震作用考虑更为科学,且对于铁路桥梁的抗震构造措施有了更加明确的规定。研究可为改进和完善地震区铁路桥梁震害预测方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楼梯间作为地震中人员疏散和救援通道,其抗震设计应引起足够的重视.我国2010年实行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中加强了结构中楼梯间的设计要求,结合该规范的实施,本文总结了芦山地震中各类结构中楼梯间的震害现象.通过对梯板、楼梯间墙体、与楼梯间相连的主体结构等位置的震害分析,指出了规范中关于楼梯间新增条文的必要性;提出了一些抗震设计建议,为规范修订和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结构抗震设计理论与方法是地震工程学的核心内容,随着破坏性地震的不断发生和人们对震害认识的不断深化,结构抗震设计理论与方法逐步发展和完善。本文较全面地总结了结构抗震设计理论的形成与发展演化过程,并对不同结构抗震设计理论与方法进行比较研究,详细介绍基于强度的结构抗震设计方法、基于性态的结构抗震设计方法和基于韧性的结构抗震设计理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开展建筑抗震韧性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城市轨道交通高架桥梁抗震设计中的关键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快速发展,轨道交通抗震安全已成为我国大中型城市和地区生命安全、交通秩序、正常的经济和社会活动的重要保障。本文针对城市轨道交通高架桥梁结构和线路运行特点,结合国内外地震中铁路和轨道交通桥梁破坏特征,参照桥梁抗震设计思想和国内外桥梁抗震设计规范内容,综合论述了轨道交通抗震设计中抗震设防分类、设防标准与性能目标的确定,结构安全和行车安全指标的选取,桩-土相互作用、轨道系统和车辆作用的模拟等关键问题,并结合设计工作特点,对研究工作与设计工作的结合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国内外不同抗震设计规范中场地分类方法的内在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前国内外不同行业(如建筑、铁路、公路、构筑物、电力、水利等)在抗震设计的场地分类方面,主要考虑各自的应用特色和具体需求,尚无一套所有相关行业统一认可的标准和依据。本文归纳和对比了国内外多种行业规范在场地土和场地类别划分方面的依据和方法,并讨论和分析了各规范之间的主要异同和内在关系。在此基础上,指出我国在抗震设计方面,应制定一种兼顾多行业需求的通用型场地分类规范,以更好地适应各类工程建设的需求。  相似文献   

10.
运用能力设计法进行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设计时,允许框架柱端部出现塑性铰,但又不能形成框架柱铰破坏机构,这是一个十分现实而又未得到很好解决的课题。本文通过详细比较国外先进规范关于钢筋混凝土框架柱抗震剪切抗力的计算公式,明确了《砼结构设计规范》(GBJ10-89)与国外规范的抗力抗值水平及该领域的国际发展方向,并针对GBJ10-89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框架柱抗震延性设计的实用建议公式。  相似文献   

11.
我国现行抗震设计规范中场地评定方法的比较和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抗震设计规范中采用的场地评定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11-89)采用的场地分类的方法,一是构筑物抗震设计规范(GB50191-93)和电力设施抗震设计规范采用的场地指数法。前者是把场地影响按照场地分类指标划分成若干场地类别,因此,确定的地震荷载是不连续的,跳跃变化的。后者是一种以模糊推论的综合评判方法导出的场地指数为指标进行连续评定的新方法,在这种方法里,场地性质的差  相似文献   

12.
塔式容器结构抗震设计的动力可靠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本文运用随机有限元原理提供了结构系统在地震力作用下的可靠性分析方法,并运用该方法对现行规范抗震设计的几种典型塔式容顺进行动力可靠性研究,其结果可为制订塔式容器结构抗震可靠性设计标准作为参考。  相似文献   

13.
基于反应谱理论的复模态抗震设计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结合我国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采用复模态理论分析技术对结构非正交阻尼阵进行解耦,导出了基于反应谱理论的耗能减震结构的复模态抗震设计方法。文中提出了完整、系统的耗能减震结构复模态抗震设计方法的程序,并给出若干抗震设计实例。算例结果表明:该设计方法准确、实用,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与工程意义。  相似文献   

14.
根据抗震设计规范要求,结合工程具体实际情况,从结构的选型,构件断面的确定等几方面进行了简述,为提高结构整体抗震性能,在设计中采取了有效的抗震措施  相似文献   

15.
底层带支撑异型柱框架抗震分析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在底层带支撑异型柱框架模型试验研究基础上,按抗震分析需要,对结构抗震性能问题、模型问题、填充墙刚度问题等进行了初步研究。简述了抗震分析方法,提出了供抗震设计参考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基于遗传算法的抗震结构智能优化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给出了基于损伤性能的抗震结构最小造价设计数学模型,并分析了其特点和难点,然后把优化的数学模型转化为人工进化模型,用遗传算法实现了抗震结构的智能优化设计。研究结果表明,遗传算法是实现结构智能设计的有效途径,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作者以地震学的观点,在研究地震复发周期与震级-频度关系式中的b值的基础上,研究了建筑抗震设计中的小、中、大震之间的烈度差值。指出该烈度差值只与b值有关,因此是因地而异的。建议今后修改规范时考虑。  相似文献   

18.
An integrated approach for addressing the problem of synthesizing artificial seismic accelerograms compatible with a given displacement design/target spectrum is presented in conjunction with aseismic design applications. Initially, a stochastic dynamics solution is used to obtain a family of simulated non-stationary earthquake records whose response spectrum is on the averag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target spectrum. The degree of the agreement depends significantly on the adoption of an appropriate parametric evolutionary power spectral form, which is related to the target spectrum in an approximate manner. The performance of two commonly used spectral forms along with a newly proposed one is assessed with respect to the elastic displacement design spectrum defined by the European code regulations (EC8). Subsequently, the computational versatility of the family of harmonic wavelets is employed to modify iteratively the simulated records to satisfy the compatibility criteria for artificial accelerograms prescribed by EC8. In the process, baseline correction steps, ordinarily taken to ensure that the obtained accelerograms are characterized by physically meaningful velocity and displacement traces, are elucidated. Obviously, the presented approach can be used not only in the case of the EC8, for which extensive numerical results/examples are included, but also for any code provisions mandated by regulatory agencies. In any case, the presented numerical results can be quite useful in any aseismic design process dominated by the EC8 specifications.  相似文献   

19.
张立翔  邱流潮 《地震研究》1999,22(2):171-181
以景洪水电站重力坝大孔口坝段为研究对象,通过输入没特性地震波的振动台模型试验和三维有限元分析,定量、定性地研究了大孔口坝段地震反应的特性。结果表明,对于大孔口坝段使用现行抗震规范反应谱曲线乍得的结果偏小;用振型迭加计算大孔坝段地震响应,参与迭加的振型不应少于五阶;应充分考虑不同地震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