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国一些发达地区经济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 ,其产业发展出现了新特点 :产业的总体规模已经比较庞大 ,生产要素的流动越来越自由 ,受市场机制调节的产业发展和行政体制的冲突比较激烈 ,现行的区域产业政策与产业发展存在矛盾等。作者分析了这些特点及其产生的原因 ,探讨在新形势下发达地区产业研究的一些新特点。其核心内容是 :区域产业研究的原则、基础、内容和方法应该适应经济市场化、全球化的趋势 ,努力探索在以市场主导的情况下区域产业发展的新规律 ,为新型产业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莱昂期.D(1995)《发达生产地区高技术公司的集聚经济:以丹佛为例》,《区域研究》第29期,265-278页。研究关于由高技术产业所导致的集聚经济趋向集中在高技术核心区域还是加工制造业带。通过由丹佛-波尔德地区高技术公司产生集聚利益的调查研究,本文直接关注于中间或发达生产地区。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推动中国区域发展的因素发生了很大变化,一些新因素的推动作用越来越显著。由于各方面条件的差异,不同地区新因素的推动力是不同的,通过对欠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在新因素推动力方面进行比较,表明在发达地区,新因素对区域发展的推动力远大于欠发达地区,并就欠发达地区如何在现有基础上,制定适合自身的区域发展战略,使新因素对区域发展起到更大的推动作用提出了如下几点建议:加强科技、信息与全球化的发展;加快体制创新;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做好人才资源建设;改善区域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4.
一、经济低谷地区的涵义。一个国家或一个较大的区域,由于各地的发展条件不同,其经济发展多采用不均衡增长战略,因而有经济发达地区、较发达地区、发展中地区或落后地区之分。然而,这些经济类型在空间上并不完全是同向梯级递减的,可能表现为两个发达地区之间的落后地区或相对于周围地区较为落后的地区。我们把这两种类型的地区均称为经济低谷地区。  相似文献   

5.
莱昂斯.D(1995)《发达生产地区高技术公司中的集聚经济:以丹佛(波尔德)为例》,《区域研究》第29期,265—278页。研究关于由高技术产业所导致的集聚经济趋向集中在高技术核心区域还是加工制造业带。通过由丹佛—波尔德地区高技术公司产生集聚利益的调查研究,本文直接关注于中间或发达生产地区。结果暗示发达生产地区以相对兴旺的、创新性、具有巨大集聚效益的高技术部门为特征,其巨大的集聚效益产生于劳动分工、新公司的形成及较小程度上的局部前后向联系。尽管小公司在丹佛(波尔德)地区占公司中的大多数,但少数大公司对区域将来经济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钟韵  彭华  郑莘 《地理科学》2003,23(1):60-65
在认识旅游发展动力系统研究重要性的基础上,依据已有的对旅游系统的研究,以及对地区经济背景与旅游发展之间的联系的认识,主要从旅游供给角度考虑,针对经济发达地区构建区域旅游动力系统,并阐述此系统的概念以及系统内各要素的概念和作用。此系统包括吸引系统、支持系统和中介系统三个子系统,各子系统内又包括各种影响旅游发展的动力要素。由于此系统针对经济发达地区而构建,因此对区域经济要素的推动作用尤为关注。  相似文献   

7.
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经济空间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区域经济一体化作为全球化的现阶段实现形式,对我国东、中、西部产业空间布局及区域发展战略调整,特别是对我国中西部地区开放与开发,参与区域经济分工与合作,促进我国经济东,中,西部经济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河南省区域经济竞争力现状及未来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对河南省与沿海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过程比较的基础上,对河南省相对较弱的区域经济竞争力及其导致原因进行了分析,指出管理体制、经济结构、发展环境变化、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和历史遗留问题是河南省区域经济缺乏竞争力的主要原因,最后,本着提高河南区域竞争力的原则,提出了未来河南经济发展中所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9.
随着城市间经济联系日益密切,风险扰动对城市的经济韧性发展有着较大的冲击影响,深入研究城市经济韧性对于城市经济良性发展和提升经济抵御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论文选取亚洲金融危机和全球金融危机两次典型的经济风险扰动,以长三角城市为研究对象,以产业相对多样化、产业相对专业化、区域经济联系强度和地区经济敏感度的多维综合评价法对长三角城市经济韧性进行了测度,并对其时空格局的演化、特征及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 长三角地区内大部分城市的产业相对多样化指数呈不断下滑趋势,相对专业化整体态势稳定上升,有利于区域产业分工和一体化发展,应对风险扰动的经济韧性能力强,而安徽省内部分城市专业化指数过高且存在产业同构化现象;② 城市产业相对专业化指数区域差距不断增加,与其主导产业结构有显著关系;③ 核心城市与各城市间的联系总量占比逐年降低,核心城市上海的集聚能力仍较高,致使城市间差距增加,不利于城市经济韧性的整体协同;④ 城市抵抗力和恢复力与其经济发展模式密切相关,经济风险扰动对不同城市的经济增长,存在由沿海城市向内部城市的地域先后性影响。论文有助于弥补已有研究在城市群地区尺度经济韧性研究方面的不足,以期为中国城市经济可持续和区域高质量协同发展提供方法指导。  相似文献   

10.
论中部地区产业集聚与城市化之互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部地区在全国区域发展格局中地位重要,但发展相对滞后,与资源、区位、基础等优势形成较大反差,面临着塌陷之挑战,症结在于工业化与城市化不发达。作者认为,要实现中部崛起的宏伟目标,中部地区就必须借鉴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经验,探寻其成功之路径,研究和把握产业集聚与城市化之互动规律,依托产业优势大力发展产业集群,以城市群为主导不断加快城市化进程,进而以创新的思维和务实的举措,扬长避短,加快中部地区的发展步伐。  相似文献   

11.
本区是我国东部发达地区中的不发达地区,而在这一不发达地区中存在着一些分布于铁路沿线的相对发达的中小城市。从中、远期来看,特别是其铁路沿线一带应成为我国第二产业的重点投资带。本区自然结构兼有南北方特点,完全有条件发展为高产农业区,有条件从封闭型向开放型农业转变。要发挥徐州的吸引和辐射作用和连云港在欧亚陆架中的远期作用,还要发挥曲阜的旅游热点吸引力,还要整修邹县、亳县、淮安、商丘等地的旅游特点。  相似文献   

12.
龙国英  易晓峰  黄瑛 《热带地理》2001,21(4):295-300
汕头市由于其优势的地理位置,自古以来就是商贸和海运发达的港口城市,目前,其主要经济表现为以劳动密集型、民营经济占主导。改革开放后,尤其是“八五”以后,汕头市的基础设施得到较大改善,由此带动经济的迅速发展,然而人才、政策的局限以及改革开放以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迅速发展,使汕头市历史上具有的区域中心的地位受到严重挑战,结合汕头市实际发展状况和特点,建议本次规划把汕头市的城市性质定位为:中国经济特区之一;粤东地区中心城市;外向型,以区域生前性服务为主,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发达的港口城市。  相似文献   

13.
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中西部地区划分为东北、中部、西北、西南4个区域,采用1995—2013年的相关数据,分析各区域在承接东部发达地区产业转移过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选取的影响因素包括资本存量、经济规模、劳动力成本、人力资源和路径效应。结果发现:4个区域的路径效应、资本存量与产业转移承接地均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人力资源与产业转移承接地存在正相关关系,但东北、西北地区不显著;劳动力成本与产业转移承接地存在负相关关系,但对东北地区不显著;除中部地区外,经济规模与产业转移承接地并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中西部区域地方政府和企业家在促进产业转移进程中应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根据不同影响要素制定宏观政策与微观引资策略。  相似文献   

14.
环珠江口与环东京湾地区产业发展及环境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璐明  张虹鸥  梁国昭 《热带地理》2005,25(4):331-335,345
对中国环珠江口地区和日本环东京湾地区在地理、产业发展及环境问题等各方面作比较研究,重点阐述了两个区域经济及产业发展过程中对其环境的影响,借鉴东京湾发展的经验教训,根据环珠江口地区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在分析珠三角和泛珠三角产业发展在空间上的同心圆结构的基础上,指出了环珠江口区产业发展的趋势,提出该地区产业布局及生态环境保护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大连市是辽宁省经济发达的城市之一,但区域内仍存在明显的差异。从标准差及变差系数分析发现其绝对差异总体呈现扩大趋势,相对差异呈现波动增长的特点。本研究以大连市区域为研究范围,运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主要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了大连市区域经济发展的时空特征,对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得出以下结论:大连市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划分为4个层次,较发达区域包括旅顺口区和金州区;中等发达区域包括甘井子区、中山区、西岗区;初等发达区域为瓦房店市;欠发达区域包括长海县、庄河市、普兰店市、沙河口区。  相似文献   

16.
河南省区域经济差异及时空特征分析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以SPSS统计分析软件和GIS技术为基础,以县域为研究单位,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县域经济差异变化的时间特征、空间格局及其变化过程,结果表明:(1)河南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绝对差异扩大,相对差异起伏发展.两极分化显现;(2)在空间上经济发展水平形成了以西北部为中心,向东南递减的核心圈层结构;(3)经济发展现状水平与经济发展初始水平和发展速度呈明显的相关性,现状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其经济发展初始水平和发展速度一般都较高。对县域经济差异的成因,从区域发展战略、资源条件、区位、投资政策和市场化程度等方面进行了揭示,最后提出了对河南区域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如何将港口文化资源禀赋转化为创意产业,促进滨海港口地区复兴是后工业社会全球沿海港口地区发展研究的核心论题。本文探析了文化资源到创意产业的转化潜能、介质、路径、模式和运作机制,并在文化经济地理学视角下架构其实证研究范式,进而以中国舟山普陀区的木帆船、沙雕等创意产业为例,采用文化经济地理学方法调查了创意产品生产过程的项目网络特征。研究发现:港口文化资源转化为创意产业的适宜条件是由创意、资本、管理等要素结网构成创意场域,亦即在市场主导下将文化资源与现代创意、媒介、市场需求等网络式融合。最后提出促推浙江港口地区文化资源发展创意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环钦州湾地区位于中国沿海地带的南部末端,西部大开发地带中的西南地区出海口,地缘政治经济地位显要突出。经历“九五”期间发展,这里已经成为中国西南地区经济快速成长的地区之一,与昆明、贵阳地区一起,形成为中国西南地区经济成长新三角。面对新挑战,环钦州湾地区要加强人才资源能力建设,依靠科技进步,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强势,在区域一体化进程中受益,建设成为大西南出海主通道,对外开放窗口和口岸,海洋经济与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现代化的沿海港口城市群,增强区域发展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9.
李博  曲艺 《地理学报》2023,(4):824-839
区域产业演化路径依赖和路径突破是探讨演化经济地理学视角下区域经济韧性的关键。本文以中国沿海地区为研究对象,基于面板数据对2002—2017年区域经济韧性、产业演化路径依赖和路径突破进行测度并分析其时空分布特征,利用一步系统GMM估计,揭示了影响中国沿海地区区域经济韧性的主要因素。研究发现:(1)金融危机初期,中国沿海各地区经济韧性差距缩小,但随后出现较明显分异:上海和广东呈“U”型分布;福建、广西和海南不断提高并维持在较高水平;江苏和浙江的在金融危机时期和新常态初期出现两次下降,随后较快回升;环渤海地区则大多为负值。(2)中国沿海各地区产业演化路径依赖度普遍高于路径突破度,且整体呈现出波动下降和上升的趋势,以路径依赖为主的产业演化逐渐向路径突破方向转变。(3)金融危机冲击下各地区新产业的数量明显减少,新产业在钢铁及其制品的进入优势迅速下降,转而集中出现在化工、机械制造等产业。(4)产业演化路径依赖和路径突破对提高区域经济韧性都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路径突破对经济韧性提升的作用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20.
经济活动全球化对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35,自引:6,他引:35  
定量分析表明:经济全球化在中国的区域差异,表现为沿海地区、南部地区和三大工业较为发达的直辖市明显高于其它的地区;全球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显著,其中,工业基础较好的地区,这种影响更为显著;全球化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具有多面性。对中部农业地区的案例研究,证实了即使在外部力量影响较弱的地区,其不利方面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