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董昊  李永树  邹仁均 《测绘》2013,(2):51-54
城镇土地定级是评价土地质量的必要手段,也是土地管理的一项基本工作。本文以四川某县县城综合用地定级为例,利用GIS技术划分定级单元,采用多因素评定法对定级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与统计,再依据定级单元的分值对该县的综合用地级别进行了合理的划分。  相似文献   

2.
为确定弥勒市城区住宅用地土地级别,实现土地资源在空间上的优化配置,根据弥勒市的实际情况,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构建了住宅用地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和德尔菲专家打分法确定了各影响因素及其权重;借助ArcGIS软件对弥勒市城区住宅用地级别进行了划分。研究结果表明,土地级别以湖泉生态园东侧为中心,由高到低呈环状过渡,且距离弥勒市区愈近、土地级别愈高。  相似文献   

3.
城区土地定级研究是进行城区地价评估的基础.运用特尔菲法选取定级因素、因子并确定权重;借助GIS强大的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管理、分析功能,计算影响因素、因子的分值和定级单元的分值,并进一步对土地级别进行了划分;通过GIS的制图功能对定级结果以图形化的方式输出.  相似文献   

4.
依据土地适宜性评价原则,以山东省东营市土地适宜性评价为例,探讨了运用GIS技术对用地的自然、社会属性进行综合评价的数量化方法,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选取了土壤类型、地下水位、全氮、全磷、土壤盐分五个评价因子,各因子的适宜度的确定和各单元因素适宜性的评价,对评价结果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土地改良应用的合理化建议。将GIS引入到土地适宜性的空间评价中评价方法更科学,使评价结果能更好地为土地利用和规划服务。  相似文献   

5.
蒋翌帆  邓钢  卢冬爱 《测绘科学》2011,36(1):155-157
选择高山峡谷较为明显的澜沧县为研究区域,根据适宜性理论基础,科学地选择评价因子并建立评价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因素的权重,采用多因子加权叠加法对研究区域进行土地适宜性评价.在GIS技术支持下,建立土地信息的空间和属性数据库,对研究区域进行不同用地适宜性评价,将结果划分等级,衡量高山峡谷地区土地对农、林、牧及建设用地...  相似文献   

6.
最短路径方法在土地定级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探讨了将图论中的最短路径理论应用于城镇土地定级,并灵活应用最短路径算法计算某类定级因子到评价单元的实际距离,然后根据距离衰减公式计算该类因子对该评价单元的作用分值,通过评价单元上各类因子的作用分值叠加,求出该评价单元的土地级别,使得城镇土地定级更加科学合理,城镇土地级别范围也更加精确,更加符合客观实际。  相似文献   

7.
在参考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城镇土地市场整体以及住宅用地市场、商服用地市场和工业用地市场需求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初步分析,并对土地市场需求现状和趋势的分析预测方法进行了相应探讨。  相似文献   

8.
探讨了将图论中的最短路径理论应用于城镇土地定级 ,并灵活应用最短路径算法计算某类定级因子到评价单元的实际距离 ,然后根据距离衰减公式计算该类因子对该评价单元的作用分值 ,通过评价单元上各类因子的作用分值叠加 ,求出该评价单元的土地级别 ,使得城镇土地定级更加科学合理 ,城镇土地级别范围也更加精确 ,更加符合客观实际。  相似文献   

9.
安徽省含山县土地整理耕地质量评价及其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整理是改善土地利用条件,提高土地质量的有效措施,对土地整理后的耕地质量进行评价是土地整理重要工作之一。从耕地质量的内涵和土地整理项目的基本要求出发,选取耕地自然条件和耕地利用条件2个基本因素和12个影响因子,将特尔斐法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确定各因子权重,构建基于土地整理的耕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以安徽省含山县铜闸镇土地整理项目为例,采用传统的土壤调查与3S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土地整理复垦过程中耕地质量时空格局变化,得出整理前、后耕地质量的级别变化。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土地整理,研究区的耕地质量空间分布和级别发生了很大变化,整理后一级、二级、三级质量的土地比整理前分别增加了7.20%,11.95%和0.65%,四级、五级则分别减少了15.65%和4.16%,整理后的耕地质量总体水平是整理前的1.291倍。  相似文献   

10.
基于武汉市地理国情数据,围绕城市土地资源承载力问题,研究建立了一套城市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技术方法。首先,根据土地利用功能进行"三生用地空间"划分,将市、区有关经济统计指标按街道进行了尺度下推;其次,在分析评价适宜建设开发用地、已利用建设用地、可开发用地资源的基础上,开展了土地资源承载状态的综合评价;最后,利用地理加权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了人口、经济、交通因素对土地资源承载状态的影响。该方法将城市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由传统的人口承载力测算转换为开发建设状态评价,不仅为城市承载力评价提供了一种新的分析思路,也为制定精细化和差异化的城市建设用地资源配置和调控政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