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工程结构抗震设计中小震、中震和大震的确定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基于Poisson分布,导出了地震危险性分析中的几个重要关系式。研究了烈度的平均重现周期曲线的特征。根据此特征将此分为缓慢变化型、中等变化型和急剧变化型。提出了小震、中震和大震的确定方法,对于具有不同类型的重现周期曲线的地震区,分别导出了小震、中震和大震的取值公式。最后,给出了该方法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2.
一种新型抗震耗能剪力墙结构—结构的抗震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根据两个十层新型抗震耗能剪力墙结构模型的振动台试验结果,研究了这种结构的地震反应、变形特性和耗能机理、提出了进行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的计算模型,并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参数研究,分析了结构主要参数的变化对抗震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带暗支撑剪力墙在底框结构中的应用情况,给出了暗支撑的设计原则,分析了结构抗震性能及其在经济上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影响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变形能力的主要因素包括高宽比r、轴压比n、边缘约束构件约束程度等.本文首先建立了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端部约束构件的配箍特征值λvw、轴压比n、高宽比r与剪力墙极限位移Δuw之间的关系,即λvw-n-r-Δuw关系,然后通过7个研究机构所进行的钢筋混凝土剪力墙试验对该关系进行了验证.在此关系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根据本文方法,设计者可以在已知层间位移角需求θ及确定损伤指标Dw的情况下对剪力墙端部约束构件进行配箍.本文最后通过一算例详细介绍了该方法的设计过程.  相似文献   

5.
整理了国内外相关规范与相关研究中对RC柱抗震性态划分方法与指标限值,发现均是针对未震损未加固的RC柱.以相关试验得到的未预损未加固、未预损直接加固、预损后再加固的RC柱骨架曲线为对象,直接套用现有针对未震损未加固RC柱的性态划分方法与指标限值进行划分,得到对应各抗震性态分隔点处的位移角限值,发现3类RC柱在相同位移角下...  相似文献   

6.
基于建筑性能的非结构构件抗震设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非结构构件在地震中破坏的现象、震害情况,分析破坏原因,给出了非结构构件的抗震设防目标。基于建筑物性能的基本思想,给出了非结构构件的性能设计要求;讨论了非结构构件和附属设备的抗震设计计算原则。对建筑的非结构构件提出了相应的抗震设防技术措施,以提高其抗震能力。  相似文献   

7.
框支剪力墙耗能结构抗震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框支剪力墙结构容易在底部形成大空间,可以满足变化多样的使用要求。但框支剪力墙结构易在底部形成薄弱层,不利于抗震。通过在底部设置RC耗能柱及限位斜撑的框支剪力墙结构模型的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和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得到了框支剪力墙耗能结构的加速度、位移、剪力等在地震作用下的反应规律。验证了在中小地震时RC耗能柱充分耗能,在大震时RC耗能柱耗能、限位斜撑防止结构倒坍的耗能柱-限位斜撑体系的抗震设计思想。  相似文献   

8.
单排配筋剪力墙结构抗震性能及设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往剪力墙结构主要用于高层建筑并采用双排配筋剪力墙.笔者提出了单排配筋剪力墙多层住宅结构,为了研究其抗震性能,进行了较系统的单排配筋剪力墙结构及构件的抗震试验研究.文中简要介绍了单排配筋剪力墙抗震性能研究概况,将其与传统的砖墙进行了抗震性能比较,给出了其适用范围,提供了其抗震构造措施.研究表明,这种单排配筋剪力墙可以用于多层住宅结构的抗震设计.  相似文献   

9.
基于性能的结构抗震设计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结构抗震性能水准的划分、抗震性能目标的确定以及常用的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文中着重探讨了按延性系数进行结构性能抗震设计的方法和步骤,最后指出性能抗震设计方法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饶力 《地震工程学报》2018,40(4):671-677
传统的动力弹塑性分析法在研究剪力墙的抗震性能时,忽略了对剪力墙转换结构关键结点的有效分析,导致建筑抗震性研究结果存在局限性。提出剪力墙转换结构关键结点对建筑抗震性能影响的分析方法。塑造剪力墙转换结构平面布置图,确定剪力墙转换结构关键结点,分析剪力墙转换结构关键结点的层间位移与位移角和关键结点处的楼层剪力,关键结点位置上升使得最大楼层的位移减小、位移角也逐渐变小。根据关键结点处于不同楼层时层间位移、位移角以及受力作用的不同,获取建筑结构上下层刚度的波动。实验结果说明,所提方法能够高精度、高效的对建筑抗震性能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钢筋混凝土框架中震可修标准及简化抗震设计方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对国际上主要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钢筋混凝土框架可修水准的层间位移角限值进行了比较,讨论了国内的一些相关研究结果,结合中国抗震规范确定钢筋混凝土框架中震可修层间位移角限值和屋顶侧移率限值分别为1/150和1/200。采用安全系数的抗震设计表达、论述了对应于结构层间位移角基于承载力的简化抗震设计方法。最后用实例按反应谱分析和弹性时程分析验证了钢筋混凝土框架中震可修层间位移角限值的有效控制作用,初步确定了简化抗震设计方法中梁柱构件的抗震安全系数并分析了提高目前结构抗震安全度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普通钢筋混凝土低矮剪力墙抗震性能较差,其抗震性能的改善一直受到工程界的关注。总结了一些改善低矮剪力墙抗震性能的国内外研究成果,包括:开缝低矮剪力墙、带暗支撑低矮剪力墙、设耗能装置的低矮剪力墙和低矮组合剪力墙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型耗能剪力墙,并进行了初步的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13.
双向单排配筋剪力墙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双向单排配筋剪力墙结构适用于多层住宅结构。为了研究不同构造及不同连梁剪跨比的节点抗震性能,进行了5个连梁与墙肢节点的低周反复荷载试验。较系统地分析了其承载力、刚度及其退化过程、延性、耗能、破坏机制和破坏特征等。试验表明,经过合理设计,这种双向单排配筋剪力墙节点可以满足抗震要求。  相似文献   

14.
对6个1/2缩尺的一字形截面短肢剪力墙构件进行了低周反复荷载下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墙肢截面高厚比分别为5.O、6.5、8.O,按普通与墙板中加设暗支撑两种情况进行设计。研究了带暗支撑一字形截面短肢剪力墙的承载力、刚度、延性、耗能、滞回特性等,并提出了抗震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15.
对6个1/2缩尺的Z形截面短肢剪力墙构件进行了低周反复荷载下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墙肢截面高厚比分别为5、6.5、8,按普通与墙板中加设暗支撑两种情况进行设计。研究了带暗支撑Z形截面短肢剪力墙的承载力、刚度、延性、耗能、滞回特性等,并提出了抗震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16.
夯土墙在单调和反复水平荷载下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对不同类型的夯土墙在单调荷载和反复荷载作用下的试验研究,分析了不同添加材料对夯土墙抗剪性能、抗震性能的影响,得到了夯土墙的裂缝开展规律、破坏特征、承载能力、延性及滞回性能。借用砌体结构的抗震承载力计算公式,给出了夯土墙抗剪、抗震计算的简化公式。  相似文献   

17.
双向单排配筋中高剪力墙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双向单排配筋剪力墙结构适用于多层住宅结构。本文进行了1个普通双向双排配筋混凝土中高剪力墙、2个双向单排配筋混凝土中高剪力墙和1个带暗支撑双向单排配筋混凝土中高剪力墙的低周反复荷载试验,以研究双向单排配筋混凝土中高剪力墙的抗震性能及暗支撑对这种新型墙体结构的作用。较系统地分析了其承载力、刚度及其退化过程、延性、耗能、破坏机制和破坏特征等。试验表明,经过合理设计,这种双向单排配筋混凝土中高剪力墙可以满足多层住宅结构抗震要求。  相似文献   

18.
三层单排配筋剪力墙结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对双排配筋剪力墙和单排配筋剪力墙的抗震性能进行对比研究,本文设计了1个1/3缩尺的三层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模型,模型的一侧墙体为双向双排配筋,另一侧墙体为双向单排配筋。对其进行了低周反复荷载下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分析了其承载力、延性、刚度及其退化过程、滞回特性、耗能能力和破坏特征。研究表明:在墙体的配筋率相同情况下,由于单排配筋墙体钢筋的间距相对于双排配筋墙体钢筋间距小,其首先约束混凝土裂缝的几率更大,其平面内的抗震性能优于双排配筋剪力墙;由于剪力墙的翼缘和腹板共同工作,单排配筋剪力墙平面外的性能也可满足多层剪力墙结构设计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Reinforced concrete (RC) shear walls have been extensively used as lateral load resisting structural members in tall buildings. However, in the past, strong earthquake events RC structural walls in some buildings suffered severe damage, which concentrated at the bottom and was very difficult to be repaired. The installation of the replaceable corner components (RCCs) at the bottom of the structural wall is a new method to form an earthquake resilient structural wall whose function can be quickly restored by replacing the RCCs after the strong earthquake because of the damage concentrating on RCCs. In this study, a new kind of replaceable energy‐dissipation component installed at the bottom corner of RC structural walls was proposed. To study the seismic performance of the new structural wall with RCCs, the cyclic loading tests on three new structural wall specimens and one conventional RC structural wall specimen were conducted. One of the new structural wall specimens experienced replacement and reloading process to verify the feasibility of replacement.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tructural behavior of all specimens was flexure dominating. The damage in the new shear specimens mainly concentrated on RCCs. The replacement of RCCs can be implemented conveniently after the residual deformation occurred in the structure. Compared with the conventional structural wall specimen, the seismic performance of new structural wall specimens was improved significantly. Copyright © 2017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